逢人就說好話的龐統如何會得到劉備欣賞嗎?

龐統此人,號稱鳳雛,可是在投奔劉備之初,卻飽受冷遇。其中有多種原因,有人認為和龐統的性格有關。相比玉樹臨風,風度翩翩,且心繫大漢,憂國憂民的諸葛亮,龐統不但是形容猥瑣,而且為人陰險。正是這個龐統,向劉備提出了兼併劉璋的具體措施。當劉備內心有愧的時候,也是龐統告訴劉備,只要給劉璋一個好歸宿,就完全對的住人家了。

那麼,一貫標榜仁義道德的劉玄德,對龐統的任用是表面敷衍,還是真心喜歡呢?我們且看下《三國誌》中對龐統出山前一些瑣事的記述,就可以看出龐統的為人和劉備的為人,有何異同之處。《三國誌》記載:「(龐統)每所稱述,多過其才。」龐統在接人待物時,經常說別人的好話,有的時候甚至說些沒有原則的奉承話。當時的人們對龐統的這個做法,普遍不大滿意。漢末注重人物品評,但是品評必須符合實際,過於虛誇,自然不能服眾。

可是龐統卻說:「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當今天下大亂,正道衰敗,品行善良的人少,品行惡劣的人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就必須多多表揚,激發人們的向善之心。就算是選擇的人才當中,十個人裡面五個不符合標準,那至少還有五個符合標準嘛。龐統認為鼓勵、表揚,是改變社會風氣墮落的一個好方法。

可是,劉備會不會欣賞龐統的這個觀點呢?應該會。劉備善於用人,人們也樂於為劉備所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對那些賢士非常看重,許多時候正是劉備超越常禮的看重,換來了臣下超越常規的回報。比如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雖然劉備在當時不過是小小新野的縣令,可是官職確實左將軍,並且曾經擔任豫州牧、徐州牧,並且是漢獻帝親口承認的漢室皇叔,地位尊崇,可是諸葛亮卻不過是隆中一農人。就算是諸葛亮有大才,可終究不過是二十八歲的小青年,而劉備當時,卻已經年近五十,功業赫赫。

而劉備和關羽張飛之間呢,也是如此。劉備和他們,寢則同床」,禮遇有加。即便是對待才能並不突出的糜竺、孫乾也傾心結交,以為心腹。對待臨到包圍,才翻牆投降的許靖,雖然心裡不滿意,卻依然任命為太傅,官在眾人之上。可以說,劉備用人,和龐統誇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劉備這種超越常禮的對待一些賢才,也換得了豐厚的回報。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關羽更是千里走單騎,張飛也是一生相隨,誓死效忠。孫乾、糜竺、許靖等等,對於蜀漢王朝都盡心竭力,用心輔佐。可見,劉備和龐統在立身處世的一些大原則上是有相似的。於是,劉備從心裡喜歡龐統,也就很好理解了。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