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為何清算已死的張居正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事件:張居正死後極慘,不但被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連家人都未倖免。

張居正,明朝萬曆間內閣首輔。梁啟超說其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朱翊鈞(明神宗)登基後,因年幼,不能親政,張居正把持朝政,功高蓋主。

但是,張居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帝師,是張居正的另一個身份,他為小皇帝制定了詳細的日程安排,包括早朝與講讀等各項事宜。張居正的輔導和關懷,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大到朝廷政事之道,小到宮中細節,張居正都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講解給小皇帝。

自從神宗即位以來,朝廷之事皆不用他插手,張居正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均一一辦理妥當,神宗倒也樂得自在。只是隨著小皇帝年紀漸漸長大,心理上的微妙變化也隨之產生,以至於開始滋生一股仇恨。

對神宗來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找點事做,可也沒什麼正事可做,他便喝起酒來,沒想到,一喝就上癮了,他漸漸喜歡上這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為此,張居正曾好好地給他上過政治課,勸他快點戒掉。神宗畢竟長大了,翅膀硬了,對張居正也敢反抗了。他沒有戒酒,反倒愈演愈烈,發展到後來還惹出了事端。萬曆八年的某天,喝的不省人事的神宗命人痛打了太監馮保的養子一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事被馮保告訴了皇太后。

皇太后將張居正喚來,揚言要張居正學習東漢的霍光,為天下人除害,廢掉這不爭氣的皇帝,改立神宗的弟弟潞王為帝。神宗被嚇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趕緊磕頭認罪。後來此事以張居正替神宗寫了篇「罪己詔」收場,神宗漸漸成熟的心靈,片刻之間,發生了巨變。

日月如梭,十年過去了。神宗已長大成人,到了可以親政的年紀。神宗小的時候,自是樂於張居正當政,而今他急於享受手握權力的快感,而張居正卻大權獨攬,這大權本是他神宗所有。神宗的皇權遭遇了張居正的相權,衝突一觸而發。

還有,張居正平日裡對神宗甚是嚴格,神宗越來越反感,這種不滿日益積累,仇恨也與日俱增。

仇恨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這二人便貌合神離,已經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當年彼此之間的關懷與敬愛,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而張居正的地位穩如磐石,以神宗之力,想扳倒他,簡直是不可能。恰好在這時,張居正得了痔瘡,病倒了,一連在床上躺了三個月,病情仍不見好轉。

痔瘡,在現在來看,不算什麼大病,就算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也斷不會要了人命。但這個人是張居正,不可一世的張居正,權力在握,一切都有可能。是的,痔瘡雖小,卻也會致命,縱然你有傾國之權勢,卻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痔瘡。

張居正在床上躺了三個月,他心急,食不甘,寢不寐,這痔瘡就是好不了,越是好不了,他越是急。

張居正等不得了,太多的事情讓他不放心。朝中不能沒有他,看看那些蠢蠢欲動很不安分的反對派,張居正哪裡還有心情躺著養病。

神宗日日酗酒,其鋪張浪費之本性也漸漸暴露。多年的相處讓張居正看透了神宗的本質,沒有張居正的壓制,神宗必定會走入極端,張居正再也躺不住了。

更讓張居正擔憂的是,十年改革,初見成效,大明王朝正生機盎然,大步走向正軌。可是,潛伏的敵人,時刻伺機而動,想推翻張居正的新政。如此一來,一生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張居正不允許這樣的結局出現。眼下,是做決定的時候了。

這天,宮裡的御醫雲集於張居正府宅,個個眉頭緊蹙,打算商量個好的方案。張居正命令他們給自己做好割除痔瘡的手術,以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但是,看眾御醫緊鎖的眉頭,便能知道,御醫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成功與否,就看天意了。

張居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天,只是上天沒有眷顧張居正。手術使他元氣大傷,張居正再也起不來了,御醫們終究是回天無力。萬曆十年,張居正撒手人寰,這年張居正五十八歲。

張居正的死,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這悲喜交加的時刻,表面上的功夫總是要做的,神宗為之輟朝,並賜謚號「文忠」,贈「上柱國」。張居正的葬禮辦的很是奢華,陰間的他仍享受在世間的一切富貴。

只是,張居正屍骨未寒之際,一場針對他的風暴襲來了。神宗的報復拉開了帷幕,首先遭殃的是張居正的親信。張居正重用的一批官員要麼被撤職,要麼被棄市,無一有好下場。

馮保,是個重點清算對象。江西道御史李植上書彈劾馮保,列舉其十二大罪,隨後,查抄馮保家產,並把他發配到南京守陵。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也受到牽連,這二人都是都督,被削職以後又遭逮捕,最終死在獄中。

張居正的家屬自然也不能倖免,餓死的,自殺的,流放的,逃亡的皆有,其悲壯無不讓人心生感慨。一國權臣,生前是何等風光,竟然落的如此可悲下場。如果張居正泉下有知,他該是怎樣的無奈。

張居正的新政,是另一個攻擊的對象。所謂人亡政息,眾多小丑粉墨登場。張居正在萬曆六年,以戶部頒發的《清丈條例》為依據,開始對全國的大部分土地進行清丈,到萬曆八年清丈完畢。這一行為,可謂讓張居正成為眾矢之的。因為此舉清丈出大量皇親貴族和官僚地主隱匿的兼併土地,如此一來他們要上繳的賦稅就會增加,這對於打擊地主豪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有著積極意義。毋庸置疑,張居正的敵人陣營正一日日壯大。群起而攻之,是國人的一個嗜好。如今,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是落井下石的時候了,有冤的喊冤,有仇的報仇,跟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鬥爭,準保有贏無輸。

事情還沒結束,清算還在繼續。這日,已廢遼王的次王妃哭哭啼啼的跑來,控告張居正欺壓陷害王公貴族。不僅如此,其遼王府也被張居正霸佔,這是隆慶二年的事了。

張居正有沒有侵佔遼王府史學界沒有定論,但遼王妃一提到這件往事,引發了人們對張居正貪污受賄的關注,張居正的罪名裡,就又多了一項貪污受賄。

張居正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竟然換來如此結局,主要原因當是神宗皇帝以及政敵的報復心理。幸運的是,明熹宗天啟年間,張居正被平反,其種種名譽也逐漸恢復。

《張居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