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簡介 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初漢三傑之張良

張良的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他的祖父張開地曾擔任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的相國,父親張平曾擔任韓釐王與韓桓惠王的相國。

秦國在前230年滅韓後,張良散盡家財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伏擊行刺秦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中,卻擊中副車而未獲成功。張良後由黃石公贈送《太公兵法》,即所謂「圯橋三敬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

張良作為劉邦的謀臣,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劉邦正確建議。諸如酈食其建議劉邦在與項羽對戰時,不如大封過去六國,使其紛紛獨立而對抗項羽。劉邦聽後十分心動,便派人趕快刻印玉璽遊說,張良立刻反對,以免釀成後世大禍。在擊敗項羽後,婁敬建議劉邦入都關中,但遭群臣反對。劉邦詢問張良的意見,張良則認為關中條件比洛陽好,於是建都長安。後來七國之亂時,朝廷軍正好依照張良規劃,沿著長安順流而下進攻關東。

漢朝建立後,劉邦談及張良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1]漢六年(前201年)正月,封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的東南方。關於張良的後代,包含其子張辟疆,而歷史上的東漢學者張超、蜀漢將領張翼等皆是其後。道教創始者張道陵相傳也是他的後代。

張良在死後,謚為文成侯(也稱謚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他的生平。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