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后宮胸大無腦女人 揭漢景帝妃子栗姬

有一個細節不能不提。公元前153年,景帝長子、栗姬所生的二十歲的劉榮被立為太子,兩年後,薄皇后才被廢。在這兩年中,栗姬與薄皇后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很微妙呢?

按照當時禮儀,劉榮見薄皇后,得叫母后,而見到生母栗姬,卻只能稱呼封號。兒子不能認媽,這種情形,是個母親都會妒忌的,人之常情嘛。栗姬心中憋屈,多半難免,但她似乎並未妒忌薄皇后,有些奇哉怪也。

是她預料到薄皇后終將被廢,不構成威脅?還是薄皇后人緣太好,待她不薄,她不忍心妒忌?都不是。從現有的史料來看,栗姬並無覬覦皇后之位的野心。

誰來做皇后,她不關心,她所關心的,是漢景帝晚上睡了哪位女人,為何不跟她睡。這恐怕才是史書上所記的「栗姬妒」的根源。薄皇后根本沒有陪侍景帝的可能,栗姬又怎麼會對她心生妒忌?

栗姬的容貌想必應該很美,至少不比另一個程姬差。程姬的故事,我在前面說過,漢景帝是很喜歡她的,來月經不放過,喝醉了也不相忘,堪稱後宮第一美女了吧。但在前173年,這二女同時進的宮,栗姬當年即懷孕生下劉榮,且一連生了三個兒子。程姬是數年後才有了兒子劉余和劉非。如果栗姬容貌一般,景帝不會這麼高頻率臨幸她,對吧?另外,在《史記》中也有記載:景帝(晚年)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這有些托孤的意思了,說明栗姬在漢景帝的心目中,是可以母儀天下的,儀容不是一般的美。

女人貌美,可以拴住某個男人的心,卻未必能拴住一個皇帝的心。這怪不得皇帝,架不住女人多呀,否則宮斗戲還怎麼拍?漢景帝同時放不下的女人有許多個,栗姬想「三千寵愛在一身」怎麼可能?不妒忌就怪了。她是沒有妒忌薄皇后,其他的女人嘛,幾乎都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這種情緒,在她兒子被立為太子之後,表現得最為明顯。

女人愛妒忌,是出於天性嗎?不好說,儘管心理學家言之鑿鑿,我想,我們最好還是存疑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身邊有個女人愛妒忌,起碼生活會豐富多彩,不至於枯燥無味。就好比烹飪,擱點醋,菜餚的味道會更美。但擱醋也要適量才好,過了反而會破壞菜餚的美味。這就是愛妒與善妒的辯證法。如果說妒忌是女人天性的話,那麼善妒就是女人後天修煉的結果。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何時何事可以妒一下,何時何事需要克制妒忌之心,愛妒與善妒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此。

顯然,栗姬是個妒忌的女人,她的短板是不善妒。

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愛做紅娘,曾多次給皇帝弟弟推薦介紹美人,漢景帝來者不拒,個個喜歡,幾乎忙不贏了。這讓栗姬很不爽,太史公用「日怨怒」三字來刻畫,頗為貼切。栗姬怨怒誰?當然不是皇帝,她怨的是長公主的多事,怒的是那些美女搶了本該屬於她的寵幸。這種情緒如果外露那是很危險的。因為劉嫖這個女人,栗姬無論如何也得罪不起。

若栗姬偷偷妒忌一下不為外人道也倒還罷了,可她妒令智昏,做出了兩件足以決定她未來人生命運的傻事兒,不但害了兒子劉榮,也把自己打入了冷宮,基本由此改變了漢朝歷史的走向。

妒忌原本可以理解並得到原諒,不善妒,就是她的錯了,怨不得別人。

第一個事兒,是針對劉嫖的。

當時陳阿嬌十三歲,劉嫖打算跟栗姬聯姻,把女兒阿嬌嫁給太子劉榮。為了表示誠意,劉嫖親自出面說媒,栗姬卻高調的說了「不」,這非常的不明智。你再妒忌,也不該妒忌到劉嫖的頭上,畢竟人家劉嫖不是你的情敵,不是嗎?

此時栗姬的妒忌,完全沒來由,不給長公主面兒,後果很嚴重。劉嫖生氣了,心想,我那阿嬌如花似玉,還愁找不到好婆家?她一轉身,就去討好王娡王夫人,把阿嬌許配給了只有四歲的膠東王劉徹,同時19歲的次子陳蟜娶王娡的三女兒、6歲的隆慮公主為妻。瞧瞧人家王娡,要麼不聯姻,決定聯姻了,就玩深度,牢靠得不能再牢靠了。

王娡不妒忌嗎?也妒忌,可她善妒,在劉嫖面前則絕對不妒,她需要傍眼前的這位「大款兒」。

其後的事態發展,對栗姬越來越不利。劉嫖不斷的在漢景帝面前說劉徹的好,不斷的編排栗姬的黑材料。其中最致命的一個,就是巫蠱。「栗姬與諸貴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就是說,栗姬經常邀請那些正在得到皇帝寵幸的妃嬪一起聚會,然後乘機安排下人在她們身後說鬼話吐吐沫。這種「祝唾其背」的巫蠱術,在漢代很流行,效果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人都信這個。漢景帝聽到劉嫖的小報告,心中不是滋味,生氣是一定的。

第二個事兒,是針對景帝的。

前151年,薄皇后被廢,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大臣們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薄皇后並無過錯,不該廢;另一派則堅持「母憑子貴」的教條,薄皇后無子,該廢。漢景帝最後雖然平息了騷動,但心情一直不是太好。他有了立栗姬為後的想法,「百歲後,善視之」的托孤,就是明證。顯然,如果栗姬聰明一點的話,當即給景帝下個保證,或者來幾句溫馨的安慰,皇后之位興許很快就會落實,畢竟兒子是太子,太子母親當皇后,這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是慣例。

然而,栗姬再次因妒失智,對漢景帝的托孤,她不但沒有抓住機會,反而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不肯應,言不遜」。這種情緒化的反應,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令人難以理解。

是的,你妒忌其他女人不錯,可你作為庶母,照顧景帝后人,難道不是應當應分的?兒孫們有什麼錯?這是其一。其二,不答應也就罷了,為何要出言不遜、得罪皇帝呢?你憑的是什麼?如果就憑兒子是太子的話,那麼,豈非是把兒子放火上烤?

漢景帝當時就「恚」了,「心嗛之而未發也」。太史公為何不用「怒」,而用「恚」?不能不欽佩他的用詞之精到,因為「恚」比「怒」多了幾分恨的意思。惹皇帝生恨,還有你的好?再說,你栗姬不肯幫著照顧皇帝的兒孫們,有的是人願意呢。

這兩件傻事兒一做,栗姬的命運基本也就終結了。她把所有可能上位的機會都拱手送給了一個打心眼裡「願意」的女人,那就是王夫人。先與長公主結盟,已經取得了在實力與輿論上的優勢;栗姬完全被孤立,給王夫人主動出擊帶來了機遇。當薄皇后被廢,後位虛懸,王夫人使了一記殺招:

你栗姬不是沒「上進心」只求「上床」嗎?那好,我偏要讓你顯得有「上進心」。她暗中派「上行」(接待賓客的官員)遊說漢景帝,建議立栗姬為後。這擺明了就是給栗姬挖了一個坑,無論栗姬跳與不跳,結果都一樣。漢景帝火了,本來就生栗姬的氣,再加上王夫人燒的這把火,於是,「上行」被殺,從此漢景帝再不願跟栗姬見面了。

說起來有些好笑,景帝越是不見她,栗姬的妒忌之心就越是強烈,以至於妒恨而死。「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她這一死,第二年年初,景帝就廢了劉榮的太子位,接著宣佈立王夫人為皇后,然後不顧竇太后的反對,果斷立劉徹為太子。

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栗姬善妒,明智的與劉嫖結盟,那麼,皇后位固然不會旁落,兒子劉榮順利接班做皇帝,多半也板上釘釘,大漢朝的江山,就沒劉徹啥事了。歷史如果這麼發展下去,又會怎樣呢?

竊以為只有一種結果:劉榮會繼續執行父祖既定的休養生息之國策,因為他秉性類父,起碼不至於走劉徹後來的窮兵黷武之路,「文景之治」再延續一代人,西漢王朝可能會更加強盛。

以今天的盛世標準來衡量,對外和平、對內和諧、百姓富足、國家有錢,這幾條,「文景」兩朝都基本達標。而漢武帝到處用兵,征戰不休,把國家數十年財政積累消耗於一旦,此類所謂的盛世,不要也罷。

順便說明兩點:

一,栗姬的「媚道」,學界有人認為主要是指她會跳舞,竊以為,不排除她是大胸女人。儘管漢代男人審美,似乎並不十分關注女人的胸,但誰敢說那不是男人在集體裝蒜呢?女人羞說,男人不說,恰恰說明大胸女人的性魅力可能最高,最有殺傷力。說女人胸大無腦,或者是個偽命題,但栗姬大胸腦無,卻是可能的。

二,栗姬的死亡時間,有人說是在劉榮去世之後,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悲劇。這說法不對。其實,《史記》寫得很清楚,「(栗姬)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即指栗姬死於前151年。而劉榮是在前148年,因恐懼而自殺於中尉府,比母親晚了三年。

一個小女人的妒與善妒,所產生的危害與否,不僅僅只是生活、婚姻、事業的諧與不諧,特定歷史時期,也事關家國天下興衰的。妒忌時,有意識地保持克制,想想該不該妒忌,該妒到何種程度,無論效果如何,只要女人有這個意識,那就是聰明女人。

《漢景帝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