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入宮12年為何仍搞不定風流唐太宗?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既有為人熟知的功過是非,也有鮮為人知的背後秘密。其中的第一個秘密就是,武則天從走進大唐王朝皇宮到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她跟隨唐太宗身邊做才人整整十二年,為何沒有懷孕?

貞觀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正五品的才人。當時,武則天是花季少女,青春茂盛,唐太宗一見鍾情,非常寵愛,賜名「武媚娘」。當然,武則天此時花樣年華,千嬌百媚,含苞待放,情竇初開,也渴望大唐天子的寵愛。那麼,一個非常寵愛,一個渴望寵愛,為什麼武則天整整十二年沒有懷孕的記錄?其答案就只有一個,整整十二年,唐太宗一直沒有發生過性關係,也就是沒有過性生活。

這是因為唐太宗和武則天兩個人都有生育能力,唐太宗一生兒女成群,生有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而武則天在唐太宗駕崩後出家為尼,不久便被唐高宗李治從感業寺中召進皇宮臨幸之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李弘。由此可見,當時,武則天雖然身為才人,但是,從沒有被唐太宗召幸過一次。那麼,如花似玉的武才人為什麼就搞不定風流成性的唐太宗呢?

從唐朝初年的後宮制度上看,才人在後宮的嬪妃中處於四妃、九嬪和婕妤、美人之後,在寶林、御女、采女之前,屬地位中下等的嬪妃。但是,這不等於她不可能不被隨時召幸,何況武則天當時一直跟隨在唐太宗的身邊。這是因為,才人在後宮嬪妃中,還有一項主要職責,就是記錄妃嬪們的飲食起居和蠶桑之事,向皇帝報告她們一年中的收穫情況。在皇帝與寵愛的女人就寢時,才人有時還要替皇帝更衣,作起居注。甚至還參與皇帝在內廷中接見朝中大臣的公務活動,代皇帝起草手諭。可以說,才人在後宮中擁有皇帝「性伴侶」和「女秘書」的雙重身份。

由此也可以看出,才人這個崗位不一定要有天仙般的美貌,但一定要有才;是才女,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史知識和文化水平才能勝任。其他級別的嬪妃只要容貌美麗、性情溫柔、貞德賢良就成。唐太宗封武則天為「才人」,想來在很大程度上是欣賞她的才智,而非她的容貌。

李世民一生好色,情慾旺盛。他一生共有三十五個子女,卻沒有一個是武則天生的。武則天進入後宮正值豆蔻年華,李世民也春秋鼎盛,而且雙方都有較強的生育能力,即便是唐太宗在人生後期也有生育子女記錄。武則天跟隨李世民身邊整整十二年,又是貼身「女秘書」,竟然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來。這是為什麼?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在唐太宗眼裡的武媚娘武則天當時在後宮還算不上頭牌美女,還不能引起他的「性趣」,只把當作「女秘書」來看。

唐太宗的後宮雖然佳麗如雲,美女薈萃,從漂亮和美麗程度上來看,唐太宗眼裡最美麗的女人是自己的弟媳婦,就是四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唐太宗與這位弟媳婦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發生的。當時,時為秦王的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一對親兄弟,即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奪得皇帝大位。於是唐太宗不費吹灰治理便霸佔了太子妃、嫂子玳姬和弟媳婦楊氏。

這楊氏本是青樓歌妓出身,容貌美艷,姿色過人,明眸皓齒,十分誘人。唐太宗一見鍾情,心亂情迷,李元吉死後,唐太宗遂不顧別人說閒話,吐唾沫,將楊氏納入自己的後宮,立為婕妤,寵愛無比。楊氏是一個二手女人,一進宮就被封為婕妤,地位在武則天之上,後來,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竟然要立楊氏為新皇后。如果不是敢說話的魏征進諫,楊氏就可以母儀天下了。可見,唐太宗寵愛楊氏比寵愛武則天更勝一籌。

那麼,武則天不是後宮中最美麗的女人,是不是最有才情的女人呢?答案,也不是。當時唐太宗的後宮之中,比武則天更有才情的,人也長得漂亮的叫徐惠,李世民特別喜歡她。據《新唐書·徐賢妃》記載,「太宗賢妃徐惠,湖州長城人。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唐太宗聽說後便召徐惠入宮,立為才人。不久,徐惠晉陞為正二品級別的充容,而武則天,到唐太宗駕崩時還是個才人品級的嬪妃。

而徐惠對李世民似乎也是動了真情。唐太宗駕崩後,徐惠「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寢,吾志也。」不久,這個才華出眾、容貌美艷的女子在哀傷中撒手人寰,年僅二十四歲。徐惠病逝後被封為「賢妃」,陪葬唐太宗於昭陵。而反觀當時的武則天,她是從武才人,到武才人,最後還是武才人。很明顯,徐惠的性格和為人也比武則天更討唐太宗喜歡。

徐惠妃畫像

由此不難看出,不論是美貌,還是才情,在唐太宗後宮的女人中,武則天既不是頂級的美女,也不是頭牌的才女。那麼,武則天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呢?據有關史料記載,武則天她是一位性格剛強、果敢的女人,在今天可被稱為「女強人」。這從武則天「馴馬」一事上,便能看出。當時,馬上奪天下唐太宗制服不了西域進貢寶馬「師子驄」。這匹馬性情暴烈,無人能馭。武則天卻說,「妾能制之,只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鞭之不服,則以鐵錘擊之,再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其喉殺之。」唐太宗聽罷,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恐怕就是唐太宗不願意召幸武則天的原因之一吧!

武媚娘傳奇楊妃劇照

唐太宗作為九五至尊的大唐皇帝,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賢德、溫順、體諒、嬌柔,而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幹自然得不到唐太宗的真正賞識。因此,武則天自然也就很難能搞定唐太宗。然而,當武才人遇到軟弱多情的唐太宗第九個兒子李治時,她的命運的軌跡就全改變了。武則天費盡心力十二年搞不定唐太宗,卻能游刃有餘地一夜之間搞定李治這位後來的唐高宗。也正是她搞定了李治,為她後來成為一代女皇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相關閱讀:女皇武則天做尼姑時如何勾引唐高宗李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此時身為唐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才僅僅25歲,大好年華在身。

隨著李世民的一死,武則天的黑色日子來了。李世民是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皇帝,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歲,「貞觀之治」還能延續二十多年。不過,這也沒李治和武則天什麼事了。李世民死得早,其實怪他自己。自從東征高句麗回國後,他感染了風疾,風疾就是血管類疾病。此病如果通過正規途徑治療興許能好。可李世民有病亂投醫,他迷上了道士們煉製的一種丹藥,以期長生不老,他甚至還向從印度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求教長生不老之術。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他不僅沒能長生不老,反而加快了死亡進程。

世民病情危重後,群臣考慮皇宮地氣太重,不利於休養,便建議在長安以南的終南山修建一座翠微宮。可住進這座宮殿後,他的病情反覆發作。

從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開始,他把李治調到自己身邊陪侍。當然,在李世民身邊陪侍的,還有武則天。沒過多久,李世民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感覺自己活到頭了,就急忙把宰相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召到翠微宮,作為托孤大臣交代後事。五月二十六日,偉大的皇帝李世民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在位23年,享年52歲。

李治即位後忘情?

李世民閉上了眼睛後,長孫無忌立即安排禁軍護送李治先回宮穩定局勢,然後他親率大隊人馬護送李世民的靈柩回京。兩路人馬都抵達長安後,才昭告天下皇帝駕崩。五天之後,李治在太極殿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

李治即位後,忙得像打仗似的。一方面,他要辦理父親的喪事;另一方面,他要處理一大堆軍國大事。這些事情,他都很陌生,需要緊忙學習,緊急處置。對於軍國大事,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放鬆,因為父親留給他的是一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國,他必須高舉父親治國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父親「仁政愛民」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以德治國觀,把大唐建設成為一個高度富強、文明、發達的封建主義國家。

李治的苦衷

武則天走了,李治會作何感想呢?其實,李治並沒有忘記她,並沒有忘記自己對她的承諾,他不是那種忘恩負義、言而無信的人,他也想把她留下來,但他暫時不能這樣做,因為他有難言的苦衷。李治的難言苦衷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同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完全是兩回事。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是為了工作,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卻是為了保持私情,可他們的私情見不得天日,並為傳統倫理道德所不齒,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來。

第二,他向來膽小軟弱,而把父親的女人留下來,是需要勇氣和霸氣的。他既缺乏父親那樣的氣魄,又要顧及輿論的影響,因此他還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第三,他剛剛即位,皇位不穩,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的控制,這些大臣是絕不會允許他胡作非為的,他又頂不過這些大臣,只好夾著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這也是他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的重要原因。如此說來,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其實,他心裡很痛苦,他知道武則天一定很傷心,但傷心總是難免的,誰讓他們曾一往情深呢?

武則天對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思念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寫了情詩,還捎上一條石榴裙,順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有情人終相見。情詩寫出來後,是要送給李治看的。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這首詩的來龍去脈,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這首詩,因為他去見武則天了。李治即位後,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怠慢。正因為此,他才忽略了武則天。可看了武則天的那首詩(也許看到了那條石榴裙)後,他的心一下揪緊了:她是我深愛的女人啊,我怎麼把她忘了呢?如今,她跌進了萬丈深淵,我卻無動於衷,真是該死!何況我對她曾有過承諾。她在那樣的環境中,還這般思念我,真讓我感到愧疚!不能再讓她受委屈了,一定要去看看她,把她接回宮!

李治剛剛作出這樣的決定,就遭到了現實的無情抨擊。因為他不能立刻去見武則天。我們說過,他當初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有三個原因,如今他不能立刻去見武則天,也有一個重要原因:父親死了,作為兒子,他要守孝3年(唐代一般為27個月),在這3年期間,只有在父親忌日這天,他才可以入寺進香,才可以藉著這個機會見到武則天。但僅有這樣的機會還不夠,前提條件是需要李治在父親忌日這天,選擇去武則天所在的感業寺進香。

儘管有這麼多的前提條件,但李治最終還是到感業寺見了武則天,這足以說明他們在見面之前已互通信息。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這天是李世民的週年忌日,也是武則天期盼已久的日子。這天,李治要到感業寺為父親進香,他約好了要和武則天見面。李治選擇到感業寺為父親進香的機會見武則天,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皇家寺院林林總總,感業寺並非是李世民的陵墓和宗廟,如果李治必須要在這裡為他進香的話,那就先得給朝臣們一個理由。

誰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說服朝臣們的,但皇帝總不是白當的,某些時候,說話一定得管用!總之,李治拍了板,他決定去感業寺。這次機會對於武則天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她又把這次機會看作救命稻草。只是,一年未見,李治變得風華更茂,她卻變得憔悴不堪。憶往昔,兩人是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哭泣聲,隨後便是無窮盡的相思傾訴。史書記載大抵如此:「忌日,上(李治)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

這個場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能到寺院看望武則天,說明他並不是薄情寡義、言而無信之人。他的到來,給武則天帶來了無限希望。在她看來,黑暗的日子即將結束了,她依稀感到,身後那座熟悉的城市,那個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宮,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