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秘史:大詩人王維為何會暗戀李隆基的寵妃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寄情於南國紅豆的《相思》五言詩讓世人對它的作者唐代大詩人王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卻難於表達。而王維托紅豆,寄相思,風神搖曳,情思纏綿,不僅讓南國的紅豆登上男女愛情的大雅之堂,而且也讓自己的綿綿情思大白於天下。

王維,字摩詰,人稱「詩佛」,是大唐時期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成為大唐王朝少有的全才,因此文名盛極一時。由於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故此他的作品裡也有很多事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文字。王維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王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受到諸王駙馬貴勢之人歡迎,因此在二十歲以前,他就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了。後來,他依附在寧王李憲、薛王府上,並做了寧王府上的多年門客,直到二十一歲時才考中進士。身為文人,他和李白一樣,都是追求功名,但是又因為自己的才華而清高,屬於徘徊在矛盾之中的文人。對待愛情,似乎也有相似之處。李白曾經愛慕過楊貴妃,王維更是暗戀過聰明美貌的唐玄宗李隆基寵妃武惠妃。這武惠妃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壽王李瑁的母親,楊玉環曾經的婆婆。只不過這位美人長王維一歲,也就是說,當十五歲的王維走進皇宮,所看見的是十六歲的武惠妃。開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唐玄宗廢王皇后以後,冊封二十五歲的武氏為惠妃。當時風情萬種的武惠妃萬千寵愛於一身,成為楊貴妃進宮之前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

本來,唐玄宗要冊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冊封武惠妃為皇后的,但是,這位大唐天子卻藉故把立儲冊後之事一推再推。武惠妃日夜焦慮,又受三位皇子「鬼魂」所驚嚇,竟然身染重病,臥床不起。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12月,武惠妃病勢越來越重,如癲如狂,語無倫次,沒挨過殘冬就病逝了,終年才三十八歲。武惠妃之死使唐玄宗十分悲痛。由於舊情難忘,唐玄宗特追封武惠妃為「貞順皇后」,並將武惠妃以皇后禮葬於敬陵。武惠妃生前沒有得到的名分,死後終於得到了。從此以後,唐玄宗再也沒有考慮過冊封皇后一事。即便是楊玉環雖然備受恩寵,但生前死後都未曾得到唐玄宗正宮皇后的名號。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玄宗對武惠妃的用情之深,以及內心難以名狀的矛盾。然而,不久,唐玄宗便不顧人倫將兒媳婦楊玉環迎進了後宮,成為後武惠妃時代的後宮新寵。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慇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武惠妃離開了人世,這讓王維感覺到越加的孤獨寂寞,不久便離開了寧王府,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儘管如此,這位大詩人依然難忘在寧王府的門客生活。也許在就是在寧王府中,唯有王維看透了武惠妃的心靈,讀懂了她的一生,故此才有如此情愫的產生。王維一生的詩歌現存不滿四百首。其中代表作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據說這首《秋夜曲》就是王維在寧王府中的佳作,詩中所描繪的就是一個美麗溫柔卻孤獨寂寞的女子的心情。而王維心中這位孤獨寂寞的女子就是武惠妃的影像。

為了讓這位美麗溫柔卻孤獨寂寞的女子快樂的生活,王維曾經陪同她一起去遠遊,這首《山居秋暝》就是王維最難以磨滅的記憶:「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後來,武惠妃離開人世之後,王維的感情世界陷入了低谷,便越發潛心研究佛學。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這部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就是王維的至愛。他的許多詩詞裡都可以看出他曾經到過很多寺廟,常與很多高僧交談,以求潛心修煉。他在《過香積寺》一詩中寫道:「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這首五言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全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著無限禪意。詩中的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榮,官場學佛之風興起。王維政治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落,使他一生一心向佛,以便自己能看空世間上的名利,擺脫感情上的煩惱。

《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