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長安:揭開唐玄宗李隆基的逃難日誌

天寶十五載,潼關城外硝煙瀰漫、屍橫遍野,守關的將士已經接連擊退了叛軍好幾次進攻,軍心大振,最高統帥哥舒翰心裡清楚:必須保證潼關的萬無一失。因為潼關後面不遠的地方,就是長安城。雖然現在還是國難當頭,但形勢正逐漸向有利於唐朝的方向發展,叛軍被擋在潼關,不能前進一步,後方則有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襲擾,淪陷區的百姓也都支持大唐,自發組織人馬和叛軍作戰,叛軍進退失據、騎虎難下,安祿山已經有了放棄洛陽,退往范陽的打算。看來叛亂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想要早點結束似乎不是奢望。

然而,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不久之後,哥舒翰收到了唐玄宗的最高指示,裡面寫著什麼鬼呢?哥將軍讀了一遍以後,不禁痛哭流涕,心情難以平復。萬萬沒想到,唐玄宗竟然聽信了楊國忠的鬼話,命令他出關殺敵,皇帝的理由是:根據有關方面的情報,駐紮陝郡的叛軍只有幾千,且都是老弱病殘,故有機可乘,令哥舒翰出擊殺敵。君令難違,哥舒翰只好率領大軍出征,結果慘敗,自己也做了俘虜,形勢變得太快,就連安祿山都沒有想到,哥舒翰這麼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會被自己輕鬆地引誘出來,轉眼間,20萬大軍損失殆盡,攔路虎被掃除,潼關也被順帶著拿下,幸福來的太突然,安祿山笑逐顏開,下一步就是直搗長安城了。

聽說哥舒翰打了敗仗,唐玄宗一開始也沒當回事,他覺得自己還是很安全的,直到潼關方面的烽火台沒有燃平安火,玄宗才覺得要大難臨頭了,長安隨時都有被屠城的危險,叛軍五天之內便可到達,怎麼辦?市民們爭相逃跑,商店也都停止營業。上朝時,來的官員連平時的一半都沒有,楊國忠很得意,向百官表示:我說了安祿山要反吧,你們不聽,都是皇上的錯。玄宗故作鎮定,揚言要御駕親征,和安祿山決一死戰。等到次日上朝,百官才發現被那個七十多歲的老皇帝耍了,玄宗已經和楊國忠、太子、楊家人、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走夜路溜了,據說目的地是益州,也就是楊國忠的老巢,神不知鬼不覺的,既然被皇帝無情拋棄了,幹嘛還把他當皇帝呢,於是不少人投靠了叛軍。

由於跑得太急,這個逃難小分隊也沒準備太多的盤纏,到了咸陽,連飯都沒得吃,縣令已經溜之大吉了。宦官在街上徵召老百姓接待皇帝,結果沒人鳥他,可能把他當騙子了。中午,玄宗已經餓了好久,連食物的影子都沒看到,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的「國務院總理」楊國忠親自去菜市場,花了幾塊錢給他買了燒餅,一些百姓相信了他就是那個當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人,獻上了一些麥飯,皇孫們一看到有吃的,也顧不了什麼禮數,上來就是一頓哄搶,直接用手抓著吃,沒多久就吃了個一乾二淨,還是沒吃飽。老百姓看到昔日養尊處優的皇家淪落到這步田地,不禁感到傷感,唐玄宗也無可奈何。

離開咸陽後,一行人在金城過了一夜,漸漸的,玄宗發現這只逃難部隊裡的人越來越少了,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其實,這樣看情況;有些人只能容得你和他患難而不能富貴,比如某位亭長和他的跨夫將軍,亦或者某位送蒸鵝給武將的放牛娃,還有些人只能同享福而不能共患難,你說奇怪不奇怪!繼續走,就來到了一個叫馬嵬坡的地方,這裡有一個驛站。玄宗沒想到就是在這個地方,他的命運將徹底改變。

經過一天多的艱苦行軍,軍士們又渴又累,一肚子怨氣沒處發,食物還是沒有著落,這兵荒馬亂的,皇帝尚且要派人到街頭討飯,你一個普通的小兵就別想了!人比人,氣死人。同樣肚子咕咕叫的還有幾個吐蕃的使者,他們遠道而來奉命朝見唐玄宗,沒想到運氣這麼差,一來就攤上了大事,迫不得已跟著逃難,現在也餓的慘,於是他們找到了宰相楊國忠,要求解決吃飯問題,孰料還沒說幾句,有士兵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說完幾根箭射了過去,楊國忠拔腿就跑,士兵一路追殺,終於,在驛站西門處楊國忠被剁成了肉醬,同時,韓國夫人、秦國夫人也被誅殺,殺了以後並未了事,隨後,禁軍將士把玄宗的住處團團包圍。

唐玄宗聽說宰相被殺,也沒什麼辦法,總不能怪罪那些士兵吧,萬一引起眾怒,老命難保,之所以逃命不就是為了保命,於是兩鬢斑白的玄宗拄著枴杖,顫巍巍的走出驛站,向軍士們表示慰問,哀求他們各自歸隊,只是任憑玄宗怎麼求,士兵們都紋絲不動。怎麼回事?高力士上前詢問,陳玄禮說:「楊國忠謀反,楊玉環伺候陛下就不大合適了,希望把貴妃正法。」玄宗聽後表情木然,隨即轉過身去,面朝驛門,默默說了句:「朕當自處之。」然後呆呆地站在那裡,若有所思,一言不發,他的身後,幾百人正在焦急等待。

這十幾年來,楊玉環已經成為了李隆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貴妃讓唐玄宗的晚年充滿了樂趣,無論如何,李隆基也不願意下手殺死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他不解地問高力士:「貴妃住在深宮,怎麼可能知道楊國忠謀反?」高力士指出了問題的關鍵:士兵殺死了楊國忠及韓國、秦國夫人,內心害怕極了,如果還留著貴妃,恐怕日後被打擊報復,這次能否成功到達蜀地,不是你李隆基說了算,而是麾下的將士們說了算。所以殺楊貴妃是萬不得已的辦法。明確了問題的關鍵後,楊玉環就可以準備上路了,38歲被勒死於佛堂,在佛門清靜之地、最容不得殺生的地方殺人,真是一種諷刺,說實在的,楊貴妃有多少錯?她只是在幫唐玄宗背黑鍋,代人受過,真正該為這場遙遙無期的叛亂負責任的就是李隆基自己,一個沒有什麼權力的女子能做什麼?只是後代文人受儒學影響,不大會去說皇帝的不是,只能把責任攬到大臣和所謂的「紅顏禍水」身上,說什麼迷惑了君主,呵呵,你要是足夠英明、管的住自己,誰又迷惑得了你?同樣是李隆基,前期怎麼沒被迷惑,後期就被迷惑了,因為後期的李隆基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勵精圖治的天子了。

經歷了變故還得趕路,正要走,許多父老擋住了道路,他們說:「陛下的皇宮和陵寢都在這裡,現在你放棄了,想要到哪裡去?」玄宗竟無言以對,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埋頭趕路,都70多了,哪還有這麼多雄心壯志。見老的不理他們,父老就把後面的太子給包圍了,「如果殿下和你爸一起跑了,誰領導我們我們和反動派作鬥爭?」太子李亨加以推辭了一下,就決定單飛了,玄宗等了好久都沒等到太子,當聽說了發生的事情後,長歎一聲,繼續趕路。在策劃殺死了楊氏家族後,低調的太子一黨終於獨立行動了,這兩場戲演得好。

離開了馬嵬坡這個傷心地,一路前行,到了扶風郡,離長安越來越遠,又缺衣少食,前途難卜,士兵們不幹了,紛紛罵娘,準備自行解散,考驗唐玄宗的時候到了,你能不能到安全地域,就看你自己,恰好,蜀地運往長安的十餘萬匹春彩送到,玄宗命人放於庭院,並召集將士,做最後的努力,玄宗說:「我老糊塗了,用人不當,才導致這場叛亂,敵人勢大,我避敵鋒芒,離開了長安,因為走得倉促,沒有讓你們和妻子兒女告別,待遇又不好,一路勞累,我很不好意思,現在你們領著春彩,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我和皇子皇孫獨自去蜀地,你們到長安後,別忘了替我向你們的家人問個好。」話音剛落,士兵們哭得稀里嘩啦的,紛紛表示願意效忠皇帝。瞧這手感情牌打的,玄宗不愧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人,這掌控人心的能力煉的爐火純青、無人能及。

穩定了軍心,玄宗一行人得以前行,過了大散關,走上了蜀道,就在幾十年前,之前被唐玄宗遣走的李白寫了名滿天下的《蜀道難》,從太白的作品中可以領略到蜀道之難,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還好劍南的官員沒有因為天下大亂而拋棄了玄宗,否則他真的不知道該去哪了,終於,玄宗踏進了劍門關,有安全感了,於是下令給太子及各地諸王,要求他們各自組織力量,進行反攻。詔書發佈後他接著跑,直到成都。一天,玄宗閒來無事,和一個官員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思索怎麼就淪落到這步田地了呢,開元盛世,天寶繁華,雖然沒能滅掉吐蕃、阿拉伯帝國、契丹,但這些國家也不可能對唐朝構成致命威脅,兩人聊到宰相的時,一開始說到姚崇、宋璟,都豎起大拇指,接著說到張說、張九齡,也還不錯,聊到李林甫的時候,玄宗說了他的壞話,那個陪聊的官員就反問了:「既然知道不好,為什麼陛下還用他那麼久?」玄宗無語。

當玄宗在蜀地迷茫的時候,北方傳來消息,太子李亨已經巧妙地篡了位,原來太子離開馬嵬坡後,逕直到了靈武,沒有經過玄宗同意就提前接班,玄宗知道兒子繼位,又悲又喜,喜的是總算有人主動接過來這個爛攤子,玄宗幸蜀後,由於跑得太急,也沒吭一聲,全國人民都不知道他老人家去哪了,這一段時間整個大唐處於沒有中央政府的狀態,現在,雖然玄宗告訴了天下子民他就在蜀中,可總不能依靠他一個70老大爺去平亂吧,幹不動了;反之,太子年富力強,一點問題都沒有。悲的是自己坐了四十多年的皇位就拱手讓人了,而且當年他和李林甫一起夾逼太子,把太子都快逼瘋了,因為壓力山大,太子年紀輕輕就長了白頭髮,以後太子會怎麼對待自己?

沒多久,長安被收復,玄宗可以回家了,途中他沒有心情欣賞蜀中的錦繡風光,更多的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出蜀後,唐肅宗親自前往迎接,經歷此次大難,李隆基已經白髮蒼蒼、老態龍鍾,他真的老了。走進長安城,讓玄宗很感動的是,城裡的老百姓竟然都站在街道旁歡迎他。安史之亂發生於大唐鼎盛的時候,很多人一夜之間就變得一無所有、家破人亡,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這從杜甫的三吏三別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而造成慘劇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唐玄宗,百姓能不恨他嗎?可是當看見這位老人滿臉憔悴的走在自己面前時,又不自覺地原諒了他的過錯,想起了他的好,這幾十年太平盛世,國家蒸蒸日上,官方民間都很殷實,往上數八代也沒有經歷過這麼好的時代。不少百姓留下了激動的淚水。與此同時,遠處的戰場上,無數斷頭鬼魂在哭泣,石壕村抓人的事天天都在上演,但這一切,都與玄宗關係不大了,他被肅宗遷往西內囚禁了起來,他的親信高力士也被發配走。陪伴玄宗的只有兩個公主,玄宗看透了一切,對外揚言是在修煉道家的長生術,不再進食……

《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