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徐濟:被朱棣召到金陵「賜宴於春官」的知府

明朝初年有位知府,曾經備受姚廣孝等當時名人稱道,曾經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親自召見並賜宴,他的名字叫徐濟。然而,歷代《吳縣志》都沒有記載,民國《吳縣志》中僅「邵武知府徐濟墓在光福市墟」寥寥數字,就連徐氏後裔徐傅編的《光福志》也沒有任何的記載。

日前,筆者在徐達左輯錄的《金蘭集》中發現了大理寺卿朱逢吉所撰的傳記——《樵蘇子傳》,詳細記載了其人其事,現簡介如下。

徐濟,字彥威,號樵蘇子,生於元末,吳縣光福(今屬吳中區)人。「其先汴人也,始祖仕宋。建炎初,徙家從宦於東吳,子孫遂為吳人也。居光福山,家世業儒,樂稼以積,善名里閈」。其叔父徐良夫,為元末明初大名鼎鼎的學者。

徐濟「生而聰明,姿貌豐厚」,身材魁梧,「大類中原人」。他繼承家傳,「善讀書,工文章,且有識慮」。元末,徐濟感歎「當今世道,上無堯舜,下無稷契」,隱居鄉野,在光福虎山旁構築「滸溪草堂」。姚廣孝曾到此參觀,並作有《贈徐邵武滸溪草堂》詩。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朝廷要求各地薦舉民間賢能之士,徐濟被士大夫舉薦,任命為邵武知府。過慣了寧靜而安逸自由生活的徐濟,接到任命有點不大樂意,姚廣孝得知消息,特地作詩相勸,其中有「頃承天子詔,重上青雲梯。榮達紆組綬,顯貴以簪珪。行當報國恩,慎毋思舊棲」之句,勸他不要留戀原來的隱居生活,例當報恩於國家。

邵武位於福建省境西北部,與江西省相鄰。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昭武縣,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為邵武軍。明洪武元年(1368)升為邵武府。徐濟到任後,「政尚仁厚公平」,深入農村,勸民種植,不久便呈現「荔子連崖密,榕陰到處成」,百姓很快富裕起來,為此有人特地繪《徐邵武省耕圖》稱讚其政績,韓奕題詩:「郡守多兼職,郊行重勸農。養民須食足,供國要儲充。……賢聞歸冀缺,俗喜化文翁。地僻家饒利,人和歲屢豐。謳歌不能盡,寫入畫圖中。」足以看出其政績和在當地百姓中的口碑,以致「朝裡盡知名」。

後來,因母親逝世,徐濟回家守孝。三年除服,改為興化知府,亦以善政聞名。後因涉事觸犯,被降為開封府同知。洪武三十一年(1398),以疾辭歸老家。姚廣孝以《寄徐彥威太守》詩慰問。永樂元年(1403),皇帝朱棣為了籠絡人心,追念先朝遺老,徐濟被召到金陵(今南京),「賜宴於春官」,還得到了皇帝的「賞賚」。皇帝見他年紀已不輕,正式命他致仕還鄉。往日好友紛紛賦詩安慰祝賀,釋文匯禪師作《喜太守老相公榮歸俚句呈正》詩:「九重鳳闕覲天顏,詔許歸來獨養閒。座上開尊傾北海,籬邊采菊對南山。」王廷圭賦《奉和徐吏君榮歸之作》詩:「年來何事每開顏,聖主恩深得賜閒。兩為郡守追黃魯,一代文名繼馬班。」稱他兩度為知府,政績可以追上古代黃魯,文章可以繼承《史記》作者司馬遷、《漢書》作者班固。

告老回鄉後,徐濟僻處山谷,「日游以樂,手不釋卷」,時常以賦詩與友朋相唱酬,自號樵蘇。他雖為官知府,但「獨不喜飲酒」,然而每當有客人來,「必流連盡歡」。他愛好清潔,「所居極雅潔」;喜歡苗木花草,「雜植異卉」,四季芳香。其中有「紅白牡丹二種,香色異常」。他特地還飼養了兩隻鶴,一頭鹿。每次宴席間,「則鶴舞其前,綬帶徐步則鹿從之,行人謂其若有仙分」。

徐濟得詩禮傳家,工文能詩。早年隨從叔父徐良夫,結識邵光祖、董遠等一批元末名儒大師。徐達左《傳芳集》中收錄徐濟詩作多首。徐濟還能繪畫,尤擅長墨蘭,畫家曹謙作有《題徐邵武墨蘭》,以「寫出幽蘭種種如」詩句,稱讚他筆下的墨蘭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徐濟活到了88歲,這樣的高壽在古代十分罕見。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