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彼得大帝在歷史關頭凸顯治國差距

假如在青天白日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該是何等壯觀的一種景象?這種奇異的巧合併非臆想。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之交,猶如電光乍閃,中國和俄國的天空,幾乎同時出現了兩顆驚人相似的巨星。他們,就是震古爍今的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

他們都是大氣磅礡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兩位大帝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他們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把各自的國家帶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國一舉擺脫明末清初大動盪後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為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後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為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封建強國。然而,他們又是兩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政治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盛極而衰的落日輝煌,由孤芳自賞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後挨打的悲慘境地,在被西方列強鯨吞蠶食的同時,竟還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蹂躪。

連遠在西方的馬克思,也情不自禁地發出史詩般的浩歎:「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今天,重新翻檢這段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盛衰循環的歷史週期律無可逃遁,還是幸運女神偶然間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一首悲欣交集的淒涼輓歌,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一血泊裡登上王位

§生於憂患的「全能皇帝」

如果不是上帝插了手,誰也無法解釋康熙和彼得一生波瀾壯闊的歷程,竟然充滿那樣複雜而神秘的巧合。他們同是少年登基,同樣博學勤政,甚至連幼年的曲折命運,也充滿讖語般的暗合。

年幼的康熙和彼得都是不幸的。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庶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正對滿洲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即傳說中的明末名妓董小宛)愛得死去活來,哪有精神顧得上這個不請自來的小兒子。出生不久,玄燁即遭到當時被人視如洪水猛獸般的天花的侵襲,命懸一線,儘管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僥倖存活下來,卻讓後來的康熙大帝從此留下一臉不太好看的麻點。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十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形影相吊,這給他留下很深的心靈創傷。康熙後來回憶到,那年母親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候在床邊,滴水不進。母親去世時,他日夜啼哭,不思飲食。直到晚年,康熙回憶起這一幕幕還不無悲傷地說,他在父母的膝下沒有得到一天的歡娛,「此朕六十年來抱憾之處」。

但玄燁又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寬仁博大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這位富有政治頭腦、品性賢良的祖母,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他成為一代明君打下了堅實基礎。她經常給小孫兒講述祖父當年披堅執銳、艱苦創業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孫兒,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幼年的不幸,砥礪玄燁更加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蒙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後,他更加發奮努力,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虛心地咨詢左右,甚至不恥下問於身邊的太監。繁重的學業差點兒壓垮了他的身體,他累得咯血,仍然堅持手不釋卷。後來不得不發展到需要針灸治療的地步,以至於多年後康熙皇帝一聞到灸條的艾味還心有餘悸。

康熙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可謂「全能皇帝」。正是這種嚴格認真的教育,形成了康熙雄渾博大的學識修養,培養了康熙果斷堅韌的人格力量。

公元1669年,康熙正式親政。這位蓄勢待發的少年天子,一旦坐上至高無上的王權寶座,就顯示出不可遏止的治國雄心。他十四歲時就親自謀劃剷除了位高權重、專橫跋扈的鰲拜,一生先後平定三藩之亂,東北反擊沙俄,西北揚威平叛,修德中外一家;對內則治河安邦,富國裕民,肅清吏治,開創出「康乾盛世」的繁盛局面。康熙的一生,既能縱橫疆場、運籌帷幄,又能經世濟民、安邦治國,達到儒家標準的「內聖外王」境界。這樣的帝王,如果不是處於一個終結蒙昧的專制王朝,也許算得上「千古一帝」了。

§命運多舛的少年彼得

在地球的另一端,比康熙晚十八年出生的彼得同樣命運多舛。他來之不易的皇位,顯得更為血腥。彼得的父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老年得子,欣喜若狂,對彼得寵愛不已。可惜好景不長,彼得年僅四歲,老沙皇突然病逝,孤兒寡母、勢單力薄的彼得母子命運岌岌可危。彼得十歲那年,經過一系列血腥的鬥爭,同父異母的索菲婭公主先發制人,以謊言和承諾贏得射擊軍的支持,兵圍皇宮,擁戴彼得一派的皇后親屬紛紛人頭落地,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被挑到射擊軍的矛尖上。索菲婭在鬥爭中佔據了上風。此情此景讓彼得深受刺激。索菲婭這個陰險狡猾的女人,她那種翻雲覆雨、複雜多變的政治手腕,給年幼的彼得以深深的影響。他的一生從此崇尚暴力,並學會對待敵人應該如何恩威並用,殘酷無情。

和康熙幼年生活在野心勃勃的鰲拜的陰影下一樣,彼得母子在索菲婭公主高懸頭頂的利劍下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彼得雖然是名義上的沙皇,而真正的大權卻緊握在索菲婭公主手裡。他們被索菲婭公主趕出了莫斯科,流放鄉間。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天生精力充沛、求知慾強的彼得如同脫籠之鳥,自由翱翔。與從小生長在深宮紅牆內錦衣玉食的康熙不同的是,彼得不認為手工是賤活,他對實用技術有著瘋狂的熱情,辦公室裡有木匠、石匠、鐵匠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十二種手藝。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帝也有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業餘愛好,有喜歡做木活的,有愛好設計下水道的,有喜歡做生意的,甚至有像北齊後主高緯那樣喜歡扮乞丐行乞的。然而彼得並沒有只荒嬉沉醉於一己之好,他更講求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對歷史、地理、炮學、造船都充滿濃厚興趣。而他最如癡如醉的還是軍事遊戲。廣闊的鄉間成為他最好的訓練場。他的兒童玩具幾乎全部是由馬刀、戰鼓、小火炮組成。他十一歲就學會發射大炮,十三歲就會使用手槍和毛瑟槍。他在住所旁邊構築了帶炮塔的兵營,周圍挖了壕溝和陣地,他常常組織村裡的小孩們玩打仗遊戲,帶領他們衝鋒陷陣。

後來,年幼的彼得心血來潮,竟向索菲婭公主申請索要一批真槍實彈。索菲婭暗暗歡喜,這個羽毛未豐的小子,一直是威脅她獨霸王權的一塊心病,如今眼見他玩物喪志,不問世事,索菲婭求之不得,不禁喜從中來。她不但送去了大批槍支彈藥,甚至還送去了大炮和正式的編制。索菲婭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些看似玩鬧的遊戲斷送了她的權柄。

彼得搜羅了一批外國軍人,招募了六百名童子軍,立志將他們訓練成紀律嚴明的軍隊。為了鼓舞士氣,他親自擔任了鼓手。他甚至舉行真槍實彈的軍事演習,導致他的二十名「士兵」喪命。而這些與彼得玩耍長大的孩子,後來有不少人成為他的重臣,比如兒時當過豬倌的雅古任斯基當上了總檢察長,賣過肉餅做過馬伕的緬什科夫成為他的陸軍大元帥,而這支童子軍也成為俄國真正意義上的正式軍隊,精銳程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當時控制的射擊軍。

當索菲婭公主終於認識到彼得原來是一顆即將孵化的蛇卵,為時已晚了。和康熙借摔跤角力的滿洲少年「善撲營」智擒鰲拜一樣,十七歲那年,彼得統領由他組建的「少年團」一舉粉碎索菲婭公主的攝政集團,把這位凶殘的女大公關進了修道院,開始行使皇權。

但不甘失敗的索菲婭公主,趁彼得到國外學習之機,於1698年再次挑動射擊軍發動兵變,但很快被效忠於彼得的謝英將軍成功鎮壓。這次彼得要新賬老賬一起算了。他以最殘酷的方式懲罰敵人,下令殺死一千多人,那些已死去的貴族被從墓中挖出來鞭屍。他親自揮舞馬刀砍下叛亂射擊軍的頭顱,還逼著大臣們跟他一道下手。他把叛亂者的頭顱掛在索菲婭公主的窗外,他要讓這個女人知道,和他作對就是這個下場。

彼得在一片盛怒的血海中,建立起的他絕對權威。大幕剛剛拉開,一切僅僅才只是開始,正如馬克思所說:「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性格決定命運。現代心理學早已證明,人的早期經歷對其性格形成至關重要。這條真理對康熙和彼得來說同樣適用。康熙即位時年僅八歲,彼得也只有十歲。他們都曾有過受制於人的傀儡皇帝經歷,又以相似的暴力手段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王權,顯示出過人的膽魄與能力。專制王朝血腥殘酷的宮廷鬥爭,成為醞釀他們早期性格的共同溫巢。但在他們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不同的文化土壤,又鍛造出他們不同的性格氣質。少年時代那些以暴制暴的經歷,使彼得終生崇尚強權,充滿強烈的叛逆精神,促使他以疾風暴雨的方式抽打著俄羅斯一路飛跑;而康熙自幼酷愛中國的儒家文化,信奉恪守仁政寬懷的人生理念,並終生用它來治理中國。

二截然相反的治國之路

康熙和彼得都生活在由古代轉入近代的關鍵時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鞠躬盡瘁,勤政不怠,試圖為國家開闢出一條富強之路。但康熙和彼得又都是由自己的民族所塑造出來的,他們注定將在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上並駕齊驅。康熙是渾厚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堆積起來的泰山雄川,彼得則是俄羅斯廣袤原野上自由瘋長的參天巨樹;康熙如搭造嚴謹的廣廈,彼得則是沖決一切的洪流。康熙更為沉穩慎重,彼得卻無比決絕果斷。

§康熙的政治藍圖

康熙深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君王之術,謹記祖母當年「得眾則得國」的教誨,一生尊奉「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的信條,他對於老百姓的仁慈寬厚,恐怕在中國歷史上也並不多見。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路遇一人倒臥地上。攔擋聖駕非同小可,侍衛正要嚴加懲處。康熙立即加以阻攔,令人問明情況,得知他叫王四海,是個傭工,回家路上因為飢餓暈倒了。康熙說不要驚嚇了他,你們馬上熱粥給他餵了救他。王四海喝了熱粥之後甦醒過來了。康熙瞭解到這個人家裡的確很困難,又送他盤纏讓他回老家。王四海感激不盡,四處傳頌當今聖上的愛民功德。這件小事是康熙治國愛民的一個縮影。他常說,我不用長城,我用人心,人心就是我的長城!為了體現自己的「仁政」,他慎重使用皇帝對死刑犯的勾決權力,甚至於以犧牲法紀為代價,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國僅僅處決十五名死囚。

中國歷代皇帝都把「家給人足」作為最高的治國目標。在一個多災多難的小農社會裡,這不僅僅是家家戶戶夢寐以求的願望,也是歷代君主的政治理想,構成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康熙竭力維持的也是這樣一種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他清楚地給自己設計了為政的藍圖「期於家給人足,百姓樂業而已。」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位六十一年中,康熙廢寢忘食,鞠躬盡瘁。有時為追殺敵軍,一連三天不下馬,其驍勇與頑強絕非常人可比。他對送來的奏折是有奏必簽,右手患病拿不住筆,左手也要執筆批簽。即使秋季圍獵習武,白天縱橫奔馳,每晚仍不辭勞苦,與隨行學士「舉火讀奏章」。《康熙起居註冊》中真實地記載,他每天早上「未明求衣,辨色視朝」,把御案搬到乾清門前去辦公,辰時準時上朝,御門聽政,巡遊在外也要在行宮的大蒙古包裡按時辦公,無論酷暑嚴寒,從不間斷。清朝皇帝的御門聽政,由於康熙的榜樣一直到光緒都堅持下來。當時的法國傳教士白晉以這樣充滿敬意的筆調記述康熙皇帝:

他有處理複雜紛繁事務的剛勁毅力,他有制定、指揮、實現宏偉規劃的堅強意志。他的嗜好和興趣高雅不俗,都很適於帝王的身份。他為人公正,伸張正義,倡導德行,愛護臣民。他具有服從真理的性格以及絕對抑制情慾的克己之心。諸如此類高貴品德,不勝枚舉康熙皇帝在政治上公正無私,按國法行事;在用人上任人唯賢,並把這些視為施政中嚴守的信條。因此,從未發生過因徇私情或出於個人利益而反對康熙皇帝的事件。

真可謂天道酬勤。當康熙終於看到天下太平,國勢日盛之時,隨即提出了「持盈保泰」的思想,滿足於百姓歲足年豐、人民鼓腹謳歌的社會圖景,到處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用鐵索勒激起俄羅斯向上

在另一條道路上,彼得則用嚴酷的鞭子趕著俄羅斯在近代化道路上一路急行軍。

如果說康熙的勤政多少還受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後時刻潛藏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所驅使的話,彼得則幾乎是帶著與生俱來的勃勃雄心,不惜一切代價「用鐵索勒激起俄羅斯騰躍向上」!(普希金語)

他是一位銳意進取、百折不撓的改革家,為了推行他的強國夢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用普希金的話說,彼得的某些詔令「是用鞭子寫成的」。有一次彼得和首都警察局長乘車過河,發現橋樑出了故障。他覺得這是警察局長玩忽職守所致,不由分說給了這位局長一頓好打,以示警告。他說:「這是要你好好記住,一定要讓大街和橋樑暢通無阻,以後你自己要多加巡視。」沙皇在給警察局長上了勤勉奉公的一課後,又揮揮手說:「上車吧,老弟!」

揮舞著鞭子的彼得並不是一味蠻橫,他自己就是盡職盡責、身先士卒的楷模。彼得堡早期每年總要著上幾場大火,彼得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時任法國駐俄大使儒埃爾這樣回憶沙皇親自參與救火的場景:

我多次看見他第一個來到失火地點,雪橇裡帶上他的消防水泵。他參加全部的滅火工作。由於他的思想異常敏捷,他能立即判斷出應採取什麼滅火措施。他爬上房頂,哪裡最危險就到哪裡去。

是的,彼得天生就是不知疲倦的「永動機」。他接過手來的俄羅斯實在是太蠻荒、落後了!當時,荷蘭已輝煌了近百年,英國完成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改革,「上帝派來的大管家」牛頓對宇宙的認識帶動了一個科學的時代,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帶領下成為歐陸首強,巴黎成為整個歐洲競相模仿的對象而此時的俄羅斯人,心靈完全處於封閉蒙昧之中。95%的人是極度貧困的農奴,每個女人要生十五到二十個孩子,半數的孩子生下來不到一年就貧病而死,多數人活不過四十歲。俄國人的文化水平非常低,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個人中能識字的也超不過三個,連貴族地主和他們的子弟大多數也是文盲,平民中上過學的就更少了。寒冷嚴酷的冬天來臨,人們只好待在屋裡用酒精打發時光。俄羅斯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酒精麻醉自己,逃避現實。

彼得心急如焚。他迫不及待地要使他的祖國擺脫孤立落後、貧窮愚昧的狀況。為此,他絕不容許任何俄羅斯人有半點鬆懈,首先從他自己做起。著名的俄羅斯科學家和愛國者羅莫諾索夫讚美道:「無論在什麼地方,這位偉大的君主都不僅用命令和獎賞,而且用自己的模範行動激勵臣民們努力工作。」

他向來一身幾任,除沙皇外,他還以炮手、船長、團長、造船工匠等身份「為國服務」,並對各種身份的直接上級保持尊敬。從十九歲開始,彼得以下士的身份在軍中服役,他甚至親自駕駛小船英勇地攻擊敵軍戰艦,在戰鬥中為迫擊炮裝填彈藥。他在行軍途中和士兵一起挨凍受餓,在骯髒的泥濘裡摸爬滾打,有一次戰鬥中還被呼嘯而來的子彈打穿了帽子。因戰功晉陞將軍後,他要求人們不要拿他當皇帝,要稱他為「海軍少將先生」。在有生之年,他的個人用度從來沒有超出一個海軍將軍的薪俸(他到英國訪問時結識一位女演員,分別時只贈給她4000盧布,女演員抱怨沙皇是個小氣鬼)。他甚至到一個鋼鐵廠像普通工人那樣勞動一天,用掙來的八塊錢買了一雙新鞋子。在一次接見海外歸來的留學生時,彼得伸出右手說:「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繭,這些都是為了給你們示範。」

意大利思想家馬基雅維裡深諳為君之道,他在《君主論》中說:「人們愛戴君主,是基於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懼是基於君主的意志。」彼得用鐵和血為這段話作了最好的註釋。他不顧一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一手導演俄羅斯高潮迭起的變革活劇。俄國著名的思想家赫爾岑評論說:在他野獸般的巨掌中有俄羅斯的未來。

整個俄羅斯都在這位威武強悍的命運之王手中顫抖、嬗變。

為了排除干擾和反對,他動輒掄起棍棒毆打,強迫大臣執行命令,他的懲罰措施從小額罰款到沒收全部財產,從折磨肉體、流放做苦役,直到處死,應有盡有。

彼得的改革將俄羅斯人推向忍耐的極限。直到最後連自己的兒子阿列克謝也無法承受,暗中積聚力量反對他的改革。一次酒宴後,醉酒後的太子終於忍無可忍地公然喊出:「注定要發生的事情總會來到的,我父親和繼母的朋友們將會嘗到尖樁刑的滋味」

1716年11月,太子阿列克謝叛逃了。經過戰爭威脅和一系列複雜的外交活動,彼得把太子從意大利抓回了俄國。他親自參加了對太子的刑訊。隨著審訊的深入,阿列克謝對叛逃行為供認不諱。他承認不僅想煽動叛亂,血洗俄國,如果一朝登上皇位,還要將父皇彼得的所有改革措施一筆勾銷,恢復到從前的舊制度。他聲稱自己是俄羅斯古老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的維護者,因此堅信民心在自己這一邊。

彼得銳意改革,而太子卻想走回頭路。一旦太子的計劃付諸實施,彼得的種種努力必將付之東流。對於這個倒行逆施的兒子,彼得表現出了驚人的殘忍。他對太子說,我連自己的肚子都不珍惜(彼得曾在一次戰爭中差點被擊中),我怎麼會容忍你的放蕩行為呢?他參與了拷打以及致兒子死亡的整個過程,平靜地目睹兒子因為經受不住拷打而渾身顫抖。在太子死去的第二天,一位歐洲外交官驚奇地發現,彼得照常出席了一系列國務活動,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在所有反對改革的風波中,即便是自己的母親、叔叔、岳父、兒子,彼得也會斷然與之決裂!

三中國最熱愛西學的帝王

康熙八年(1669)初的一天,紫禁城的午門廣場。

正午的陽光刺眼而肅殺,凝固的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息。大清帝國的滿朝文武大臣齊聚一堂,表情嚴肅。這裡正在上演一場萬眾矚目的生死對決。

事情的起因,是由一樁爭議已久的學術公案引起的。

§「史上最熱愛科學帝王」

主持欽天監的漢官楊光先早在五年前就上疏康熙,指斥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借編造曆法之名藏身京師,意在窺伺朝廷機密,且其所制新曆法聲稱可推算兩百年間的天象,這不明擺著是在詛咒我大清江山只有區區兩百年壽命嗎?楊光先揪住了洋人的小辮子,激情萬丈地喊出了「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這句極富「民族情感」的戰鬥口號(頗有點「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味道)。御狀告到康熙那裡,滿朝文武中沒有一人熟悉西洋曆法,因此沒有一個人能判別是非。康熙儘管年僅十五歲,但卻沒有犯糊塗。他下令來一次現場考試,由欽天監官員吳明烜和洋教士代表南懷仁一起到午門廣場,當著文武大臣的面用不同的方法測算正午時間日影的長度。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