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非真靜 樂非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性天:就是天性,《中庸》有「天命之謂性」,說明人性是由天所賦予的。

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所得到的寧靜並非真寧靜,只有在喧鬧環境中還能保持平靜的心情

,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之性的真正寧靜;在歌舞喧鬧環境中得到的快樂並非真快樂,只有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仍能保持樂觀的精神,才算是合乎人類本然靈性的真正樂趣。

一個人住在遠離煩擾世俗的深山幽谷之中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情,當然容易,但在槍林彈雨殺聲震天之時,仍能保持一顆平靜無波的心就更顯出靜的意義。有人以為將軍只需要勇敢無畏,清靜只是學者書生所必須具備的德性,其實這是誤解,對敵我形勢的準確判斷,最緊要是頭腦冷靜,勇敢無畏但又容易衝動的人只宜當士兵,當統帥則必定會經常誤事。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全軍沒有一個鎮靜的頭腦調兵遣將,必定自陷絕境,導致全軍覆沒。

一個人行動的時候應該像太陽火球一樣運行,而內心的精神狀態又必須像深夜一樣寧靜;情緒應像昔日大姑娘那樣不動聲色,而行動則應像兔子那樣敏捷快速——這就是孫子所說的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動如脫兔,快速敏捷,必須來自於清醒冷靜的判斷,否則敏捷就變成了輕率,快速就失之於盲目。所以,老子說——「靜是動的主宰,重是輕的根基」。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