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星誕生

「是不是喜歡阿米爾·汗?」這是個暴露年齡的話題。如果你20歲左右,那你一定非常愛他,如果你不是年輕人,就不會理解「為什麼人們為他瘋狂」。自從《冷暖人間》上映,阿米爾·汗,一顆23歲的新星,在影壇掀起了一陣青春的風潮,成為年輕姑娘的夢中情人。與之相比,阿米塔布·巴強5 已經是「爸爸級」的演員了。

——《今日印度》,1988年

《冷暖人間》改變了電影業的發展走向,它為電影帶來了理智,將音樂和故事帶回到影片中,它為「巴強時代」畫上了句號。電影業發生了轉變,不再一枝獨秀,而是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

——《印度每週總結》,1991年

信號燈變紅了,一個年輕帥氣的小伙子停下車,望向窗外,發現對面出租車上的乘客們驚奇地盯著他看。他們認識自己嗎?好像不是,看著並不眼熟。難道是在看他旁邊的人嗎?也不像——直到此時,阿米爾·汗才意識到:自己已然是電影明星了。

他的人生從此改變了。

20世紀80年代末,阿米爾在電影界大紅大紫,完全得益於三部電影作品——《冷暖人間》《灰飛煙滅》和《講心不講金》。可以這樣說,《冷暖人間》讓阿米爾成了萬千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灰飛煙滅》展現了他作為演員的可塑性,《講心不講金》則鞏固了他在年輕人心目中的不敗之地。這三部影片為80年代整個印地語電影業帶來了青春的氣息。

當納西爾把《冷暖人間》劇本拿給兒子曼蘇爾讓他執導時,曼蘇爾問:「爸爸,這部電影講的是塔庫爾種姓的家族矛盾,這個種姓是什麼呢?」換句話說,電影不應局限於講一個故事,而是應該與觀眾達成共鳴,與真實社會達成共鳴,這對於電影來說,是邁出了一大步。1988年並不是印地語電影的活躍年份,當時所有的電影都非常程式化。《印度電影觀眾》雜誌就曾這樣記載過:「如果不是講仇殺的,那就是男女主人公繞著松樹跳舞,敷衍了事;如果不是哭哭啼啼、隔靴搔癢的劇情,那就是輕言得失興亡的故事……總之,99%的電影都不值得一看。」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納西爾決定拍攝《冷暖人間》,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不可調和的愛情悲劇。在曼蘇爾的執導下,這部電影保留了原有的塔庫爾種姓背景,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古老悲劇敘事,放在了印度這個大環境下,也打破了一些陳詞濫調。

阿米爾作為伯父納西爾的助理導演,被選定作為男主角的候選人。事實上,這是納西爾在自己上一部電影殺青時就已經公佈的決定,這震驚了所有人,包括阿米爾自己。曼蘇爾作為阿米爾的堂兄,一直堅信阿米爾就是《冷暖人間》男主角的最佳人選,因為他帥氣、智慧,而且很會表演,他演男主角,實至名歸。和他搭檔的女主角是玖熹·查瓦拉,當時,她也是不為人知的新人,此前曾經出演過一部影片,不過票房一塌糊塗。《冷暖人間》拍攝前,納西爾的公司出品了三部口碑不錯但票房欠佳的電影。因此,這部電影對於納西爾公司至關重要。為此,他們打算出奇制勝。除了起用新人,劇本的選擇在當時看來也是很特殊的。本片講述了一段純潔美麗卻過早夭折的愛情。當時的印地語電影多是大團圓結局,相對來說,《冷暖人間》非常冒險。最終,曼蘇爾不顧一切的堅持收穫了成功,也為阿米爾帶來了「開門紅」。

新導演曼蘇爾從拍攝《冷暖人間》時起,就有著太多的與眾不同。在1988年3月版的《印度電影觀眾》雜誌中,他表示:「只要是我做的電影,就想要與眾不同。這並不是我想譁眾取寵,而是我絕不容忍老生常談的故事,也絕不會為此停滯不前。我希望能將清晰完整的故事搬上銀幕,呈獻給觀眾,我知道有相當一部分人,實在是厭倦了那種老掉牙的情節。因此我相信,我的電影是很有市場的。」曼蘇爾的這一理念,體現在他精準的劇本解讀,和精益求精的人物拿捏上。

對於阿米爾來說,曼蘇爾的導演方式,為他的主演首秀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兩個人是共同品味、捕捉這一人物形象的。確切地說,整個《冷暖人間》劇組,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但他們的自信和熱情並沒有感染到發行商6 ,導致影片被擱置數月才上映。若干年後,阿米爾回憶起宣傳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最終,納西爾親自出面,在孟買宣傳了這部電影。

不出所料,媒體對電影本身並無熱情。在上映前的新聞發佈會上,最受關注的是作為製片人的納西爾,以及曼蘇爾是否子承父業的問題。至於主角阿米爾和玖熹,則因故缺席,顯得相當神秘。當時有一段這樣的視頻:阿米爾在大街小巷派發《冷暖人間》傳單。這在今天看來是絕對不可思議的。宣傳活動中,主持人甚至在和觀眾的互動環節中不乏輕蔑地問:「你們認識阿米爾這號人物嗎?」

電影終於迎來了公映,觀眾反響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銀屏上,阿米爾抱著吉他唱道:「爸爸說我一定會有出息」,這一橋段幾乎激起了所有年輕人的共鳴。散場後,觀眾們為了見阿米爾一面,紛紛在影院門口排隊。

《印度每週總結》雜誌這樣描述「《冷暖人間》效應」:「這部影片無論得到怎樣高的票房,都必不是弄虛作假,因為它當之無愧。《冷暖人間》中,男主人公沒有歇斯底里地釋放,他像鄰家男孩一樣平易近人,以真實之風席捲了全國,擊敗了那些銀幕上看似不可戰勝的英雄。影壇迸發了一位新星,而他也必將在電影界永久佔有一席之地。」

對於很多處於新老交替階段的中年人來說,《冷暖人間》從很多側面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當主人公在愛情和家庭之間做出抉擇時,觀眾們都為之動容。

就在英雄主義電影盛行的時代,阿米爾和玖熹用他們的青春,為影壇送來了一陣清風。古板的復仇、正義、審判題材的電影,被他們這種愛情至上主題的電影所取代。以他們為代表的城市新興派,開始了與崇拜英雄的守舊派的鬥爭,也可以說,是現代與傳統的鬥爭。

阿米爾看起來只是個普通的小伙子,他雖然帥氣逼人,卻與80年代的一般巨星不同,因為他不是那種戰無不勝的英雄。在《冷暖人間》中,男主角是會被壞人打,也需要朋友解救的。

但是,正如曼蘇爾預想的那樣,青年觀眾非常喜歡這部電影,阿米爾的海報迅速取代其他明星,佔領了全國青少年的臥室。就在《冷暖人間》上映百天的慶祝會上,瘋狂的粉絲差點把阿米爾的衣服撕爛!

《印度電影觀眾》這樣記載當時的「阿米爾效應」:「阿米爾也許是整個80年代影壇最偉大的發現:一個身量不高的小伙子,沒有一點矯揉造作,整部電影中,沒有費心擺出任何造型。但是,他憑借什麼抓住了觀眾的心呢?其實,就是他的那種陽光、天真,以及面對暴力所流露出的脆弱和無助之感……總之,這種真實感讓你重新相信愛情,也對那些為愛才會做的傻事深信不疑。」

五年後,阿米爾還是將《冷暖人間》作為他最喜歡的六部影片之一,他在接受《印度電影觀眾》雜誌採訪時說:「我永遠不會忘記,從這部電影開拍到上映,整個過程中緊張的心情。幸運的是,我和曼蘇爾,還有納西爾伯父一起研究了很久的劇本,所以我對於這個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這是我首次在表演上釋放自我,每一幕都非常困難,不僅僅是對劇情,還有對浪漫情感的演繹——你要凝視著一個才認識幾個月的姑娘,試圖說服自己:你深愛著她——這簡直太難了。」

在阿米爾和玖熹成為銀屏情侶的同時,《冷暖人間》也成了當年最成功的影片。很快,印地語電影業開始大量拍攝以校園為背景的同類愛情故事。

《冷暖人間》還獲得了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影片獎,這一獎項可以說是政府給予電影的最高榮譽。由於印度電影的語種繁多,所以這一全國獎項的獲得,足以說明《冷暖人間》在全國範圍內的廣泛影響力。在被稱為「印地語電影奧斯卡」的印度電影觀眾獎的角逐中,《冷暖人間》幾乎包攬了當年所有的大獎。阿米爾同時被提名為「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人」。很可惜,最佳男主角獎最終被《辣女酸男》(1988)中扮演穆納的亞尼·卡普獲得,阿米爾只將最佳新人獎收入囊中。

縱然如此,阿米爾一炮而紅,也算為自己的事業開了個好頭。在獲獎感言中,他說道:「能被提名最佳男主角自然是高興,與之失之交臂也自然是有些失望。但是我知道,亞尼一定是實至名歸的。而對於我來說,獲得最佳新人獎同樣很激動。在看著《冷暖人間》斬獲眾多獎項後,我終於有屬於我自己的一個獎項了。雖然有人認為它有安慰獎的意味,但這是頒給五年來最優秀新人的獎項,所以意義也是非比尋常的。」

阿米爾引領了印地語電影界的一個新紀元,就像《冷暖人間》裡的拉傑將浪漫之美帶回銀屏一樣。不過,阿米爾所期待的還不止這些。

終於,一位能夠重新定義印地語電影的新星誕生了。

這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它直正體現了電影製作的真諦。從視覺上喚醒了人們對於真情實感的共鳴,《灰飛煙滅》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驚天之作。

——《週日觀察》,1989年

原始而真實——《灰飛煙滅》成功地超越了那些老生常談的印地語電影橋段。

——印度《衛報》,1989年

阿米爾在電影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陰暗的一面。

——《印度電影觀眾》,1989年

阿米爾在拍攝《冷暖人間》時,同時完成了與老朋友阿蒂特亞·巴塔查亞合作的《灰飛煙滅》。儘管觀眾是先看到阿米爾在《冷暖人間》中的表演,但事實上《灰飛煙滅》比前者要早定了阿米爾當主演。

正如影片的名稱一樣,《灰飛煙滅》是一部講述黑暗、暴力和墮落的影片。相對而言,這部作品更符合當時世界電影的發展趨勢,卻並不「印度」。在當時,受《出租車司機》的影響,這部電影也採用了家庭攝像的方式,以此加強情節上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本片還革命性地運用了一些恐怖片的拍攝手法,這也是比其他印地語電影更有顛覆性的一點。

《灰飛煙滅》中,阿米爾所飾演的角色也叫阿米爾·侯賽因,講述了一個年輕小伙子,試圖用自己的辦法懲罰姦污了心上人的罪犯。故事主題是犯罪,圍繞著仇殺和墮落展開,講述了城市環境下主人公與現實的對抗。阿蒂特亞說:「一個這樣的年輕人,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他最珍貴的就是其心中所愛,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於一個20歲的小伙子來說,心上人出事,足以改變他的人生軌跡。所以,我給他的愛人設置了一個意外。他的愛人要比他年長一些,也務實得多,她應該意識到,這是一次有預謀的犯罪,罪犯根本無從追蹤。而小伙子則會認為,自己對所發生的事負有責任。在此想法的驅使下,一切就失控了,無盡的仇恨磨滅了他的本性,他在毀滅惡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在一場憤怒的復仇之火燃燒過後,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阿米爾和兩位資深演員——潘卡吉·卡珀(影片中幫助阿米爾的警察的扮演者)和賽博利亞·帕塔克(影片中受害女子的扮演者)——一起合作。

這部電影的創作團隊非常年輕,大部分還不到25歲。提到這部影片,大家都會想到製片人阿西·努爾,當時他也只有32歲。儘管缺少經驗,這個團隊卻是印度最富有創造性思維的電影團隊,只不過潛力尚未被開發出來罷了。他們為這部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本片由阿米爾擔任主演,阿蒂特亞擔任導演,桑托什·斯萬7 擔任攝像,納尼8 擔任剪輯師。

阿蒂特亞在回憶往事時認為,年輕團隊拍攝這類題材能完整地表達出電影的青春氣息。20多年後的他還說:「正是這種天真,才讓我們聚合起『全明星陣容』,缺少任何一個人的努力,都無法成就這部電影。每一天的拍攝都非常快樂,這是與成熟團隊合作體會不到的感覺。」也就是這樣的力量,將這個團隊聚合在一起,齊心協力完成了長達一年半的製作。這期間,他們還出乎意料地進行了兩次計劃外拍攝,這在當時印地語電影拍攝中非常罕見。此外,資金問題不可迴避,因為影片中的婚禮等場景的拍攝,都是花費不菲的。後來,為了保持基調統一,也為了節約開支,第二次拍攝時,劇本中原有的婚禮場景被取消了。

1989年《灰飛煙滅》公映時,正值阿米爾因《冷暖人間》走紅。由於《灰飛煙滅》進行了二次拍攝,所以雖然開機早,卻比《冷暖人間》晚殺青。而且,納西爾也與阿西商定,讓《冷暖人間》先行上映,這樣就能保證阿米爾作為新人出場。

雖然這兩部電影都和20世紀80年代的主流電影不同,但是再也沒有哪兩部電影能有這麼大的差別了——《灰飛煙滅》呈現的是那種鮮明而殘酷的現實主義,引人深思;《冷暖人間》則是浪漫主義。從《灰飛煙滅》昏暗無助的情節中,很難看到《冷暖人間》的影子。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灰飛煙滅》裡,阿米爾塑造了一個被迫殺戮、走向毀滅的年輕人,有著稚嫩的面龐和顫抖的雙手。但在《冷暖人間》中,他的角色卻與偉大性或特殊性扯不上一點關係,只是一個鄰家大男孩。」不同的故事,決定了兩個人物形象的天壤之別,阿米爾幾乎要同時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當然,最終呈現的結果,足以說明阿米爾優秀的演技。在《灰飛煙滅》中,他與潘卡吉和賽博利亞配合默契。害羞、敏感、無助、痛苦、失落、憤怒、負罪的感覺,以及最後必死的決心,他將這種種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許是觀眾看到的阿米爾在同一個角色中最富有張力的表演了。

內向依舊的阿米爾,再次被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他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在後來的一次《今日印度》的採訪中,阿蒂特亞提到拍攝一幕阿米爾與賽博利亞的戲時,阿米爾的臉特別紅,這種情況在他早期的電影作品中並不少見。「阿米爾那個樣子非常惹人憐愛。」當然,隨著從影日久,後來這種情況就沒有了。

兩人雖然關係親密,但阿蒂特亞從來沒有給阿米爾特殊待遇,他對阿米爾和其他演員一視同仁。在《灰飛煙滅》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身材瘦弱,聲音纖細的阿米爾,這在他以後的電影裡很少見了。

也許阿米爾早年電影裡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就是《灰飛煙滅》中主人公第一次殺人後,面對著一面牆徹底崩潰。這裡面雜糅著愛與痛苦,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這種爆發非常純粹,是不加任何修飾的。後來,阿米爾提到這一幕時說:「為了拍攝這一場,我準備得非常辛苦,將所有的情感投入其中……這讓我學到了很多。」

雖然這部電影的票房沒有獲得巨大成功,但是認同度很高,還獲得了「國家電影獎」最佳影片。阿米爾本人在其中的卓越表現,也使他獲得了提名。阿蒂特亞獲得了孟加拉電影記者協會頒發的最佳導演獎。本片還是當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曼海姆電影節、莫斯科電影節和開羅電影節的官方選送作品。

《灰飛煙滅》的成功,是早期阿米爾超寬戲路的重要佐證。當時,著名影評人哈立德·默罕默德在《印度時報》上說:「對阿米爾·汗來說,這是一次個人的勝利。他異常聰慧,細膩地抓住了《灰飛煙滅》中主人公的心理,以及這個人物的精髓。他的表演是影片最大的亮點。」可以說,隨著兩部電影的先後上映,阿米爾·汗成了偶像派和實力派的結合體。

在阿米爾的職業生涯中,他經常會被人當成是衝破電影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領跑人,無論他是否意識到了自己的重大作用。《灰飛煙滅》就是他的第一步!

在娛樂圈,再也找不到和阿米爾·汗一樣的演員了——他富有青春活力,擁有帥氣的面孔,朝氣蓬勃,所有影視圈的明星都在談論他……但是,轉瞬之間,他的事業就一落千丈。直到去年的《講心不講金》,才使他重回雲端。這一次,他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鞏固,阿米爾·汗就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巨星。

——《印度每週總結》,1991年

《講心不講金》是阿米爾繼《冷暖人間》之後,集中接拍的多部電影中的最後一部。這幾部電影的反響不盡如人意,其中,《愛愛愛》(1989)和《愛》9 (1990)獲得了曇花一現的小成功,《為愛癡狂》(1990)和《青春萬歲》(1990)反響平平,而《愛的故事》(1991)和《情侶風塵》(1992)則以失敗告終,這些失敗深深困擾著他。事實上,正因為這幾部後悔為之的電影,才使得追求作品品質的他,直到近年來,佳作和爛片的數量依然持平。

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接踵而至,1990年5月,在《印度時報》的採訪中,阿米爾說:「有時候為了挽救自己的事業,我會退一步想:也許觀眾只是希望在《冷暖人間》後,看到我出鏡,並不要求是好作品……」

《為了愛你》(1990)倒是引起了一些反響,不過,原因是這是他父親塔希爾的導演處女作,又是自己家裡的公司出品的,票房還算不錯。但是,這並不足以挽回當時阿米爾的頹勢,他急需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以及一部讓自己大放光彩的電影。

《冷暖人間》帶來的浪漫風潮,倒是成全了許多其他新人演員,其中非常成功的兩位就是分別在《真心愛著》(1989)和《愛曲》(1990)中貢獻處女表演的薩爾曼·汗和拉胡爾·羅伊,他們同樣憑借浪漫愛情劇嶄露頭角。拉胡爾·羅伊的事業高峰沒有持續很久,薩爾曼·汗卻平步青雲,很快成了印度電影海報上最活躍的新星之一。一位影評人這樣寫道:「薩爾曼正好站在了阿米爾的肩膀上。當時的年輕觀眾們,初嘗《冷暖人間》式浪漫愛情劇的甜頭,正為同類電影後繼乏力而苦惱。就在此時,薩爾曼出現了。」由於阿米爾將近兩年沒有佳作問世,媒體自然經常把他和薩爾曼放在一起比較,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阿米爾都處於劣勢。阿米爾的成功,被說成是曇花一現,人們甚至將他與庫馬爾·高瑞夫相提並論,後者在80年代初拍攝了代表作《愛情故事》,此後便銷聲匿跡。

在這種情況下,《講心不講金》就成了阿米爾事業上至關重要的救命稻草。本片導演英德拉·庫馬爾對劇本的解讀非常到位,他當時也剛好遭遇了自己另一部作品票房的失利,因此適時調整了自己的導演方式。如此可見,早年的阿米爾就不忌諱和那些不出名或者遭遇「滑鐵盧」的電影人合作了。 10

《講心不講金》也是一部以校園為背景的浪漫愛情劇,保留了印度電影裡的經典衝突:一對愛侶,背負著來自家庭的重大壓力,勇敢相愛。但是,相比於《冷暖人間》,本片的劇情更為現代一些。阿米爾以浪漫的羅密歐形象再度回歸,從《冷暖人間》中的拉傑,成為《講心不講金》裡的拉賈。不過,兩者的相似之處,僅限於影片題材和男主的名字。《講心不講金》裡的拉賈是一個霸道、淘氣、喜歡惡作劇,有時候甚至有點暴力的男孩,但是卻心地善良,他不善思考,處理事情的方式直率而魯莽。

和《冷暖人間》的沉重基調相比,《講心不講金》帶給人更多的是輕鬆的心情,可以說是一部輕喜劇,編劇希望能夠給觀眾們帶來歡樂。換句話說,如果《冷暖人間》是引人思考的電影,那麼《講心不講金》就是純娛樂性質的。阿米爾接受了這個挑戰,用行動證明,自己能夠適應任何類型的劇本。

電影拍攝中,有些情節是劇情需要,哪怕阿米爾並不喜歡,他也會在提出建議後,最終聽從導演的安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影裡私訂終身的「婚禮」橋段——拉賈衝進瑪杜麗的房間,破椅為柴,點起聖火,繞地七圈,這就代表他們私訂終身了。阿米爾在《印度時報》的採訪中曾說:「當時我並不是很贊成拍這一幕,不是為別的,我認為這對演員演技的要求非常高,而我本人並沒有這個水平。所以我不太滿意拍出來的效果。」

當然,多數情況下,阿米爾還是承認自己的進步,他承認自己在《講心不講金》中的演技要優於《冷暖人間》。在1993年的一次《印度電影觀眾》採訪中,他甚至將《講心不講金》作為自己最喜歡的六部電影之一,他說:「在《講心不講金》之前,我幾乎一直重複著《冷暖人間》裡的角色。突然間,我要扮演一個忤逆父親,對女孩也毫不客氣的角色。而且,對舞技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如果說《冷暖人間》捧紅了阿米爾,是迎合了時代需求,那麼《講心不講金》則是真正鞏固了阿米爾在影壇的地位,證明了他的表演實力。這部電影還是阿米爾和瑪杜麗·迪克西特最成功的合作。瑪杜麗憑借她的《辣女酸男》與阿米爾同年成名,當時,如果說阿米爾是浪漫天王,那瑪杜麗就是舞蹈天後。兩人的合作,說明阿米爾以經典浪漫男主形象回歸的同時,還在舞蹈上完成了自我的釋放。電影的主題曲,很快就成了印度校園裡最流行的歌曲。

1990年,《講心不講金》剛剛搬上銀幕,就一躍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也成了印度20世紀90年代票房最高的幾部電影之一。阿米爾在接受《印度每週總結》的專訪中說:「《講心不講金》的成功,讓我鬆了一口氣,重拾了自信。」

瑪杜麗則憑借這部電影首次在「印度電影觀眾獎」中封後。但是,阿米爾卻完全無視這些獎項,他對於印度電影獎項的質疑也由此開始。

《講心不講金》鞏固了阿米爾浪漫天王的地位,也給他貼上了「奶油小生」的標籤。《新聞時間》曾經這樣分析《講心不講金》給他帶來的成功:「製片方意識到阿米爾最擅長浪漫男主這樣的角色,他在這方面的表演也最為自然。而且,他以這類形象出現,最容易讓觀眾接受。顯然,他不適合那種血腥、充滿男子漢氣概的角色。」

其實,這個標籤太過絕對,有失公允。《每週印度總結》就為阿米爾打抱不平,它指出,阿米爾並不畏懼嘗試新的角色:「在短短幾年中,阿米爾就飾演了板球運動員(《愛》)、舞蛇者(《為了愛你》)、狂熱求愛者(《為愛癡狂》)、嫁妝制度反對者(《青春萬歲》)、傳統愛人(《講心不講金》)和花花公子(《愛的故事》)。」

阿米爾·汗無疑是成功的,雖然早年間,「奶油小生」的標籤如影隨形,在當時看來,這個標籤也許是他以後20年都無法摘掉的。然而,在1990年,在他的同齡演員中,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擔得起「浪漫之王」的稱號。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