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與羅丹和卡裡埃為友

雖然我的舞蹈廣為人知並得到了上流社會人士的認可,但是我們的財政狀況還是不穩定,時不時地為房租而發愁,有時煤燒完了,我們就只得忍受寒冷。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貧困狀況中,我仍能在冷寂的工作室裡獨自站幾個小時,只為了等待靈感,並用動作表達自我。最後我會精神振奮,忠實於自己的靈魂。

一天,當我這樣站立的時候,來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他穿一件有高貴毛領的外套,戴一個鑽戒,說:

「我來自柏林,聽說你在搞一種赤腳表演,我們很感興趣。我擁有最大的音樂廳,現在想跟你簽約。」

他興奮地搓著雙手,彷彿給我提供了一個多好的機會,然而我像只受傷的蝸牛般退縮了,只是冷冷地回答:「謝謝。我不會把我的藝術送進音樂廳的。」

「難道你還不明白嗎?」他大聲說道,「最偉大的藝術家都在我們這裡演出,並且收益不菲。我現在可以答應你每晚付你500馬克,以後還會更多。我將以『世界上第一位赤腳舞蹈家』來為你宣傳造勢。你沒有理由不答應吧?」

「當然不答應,絕不答應。」我就要被他激怒了,一連重複了好幾遍。

「這怎麼行?!不可能,我不能接受你的拒絕,合約我都準備好了。」

「不行,我的藝術不適合音樂廳。總有一天我會去柏林,和你的樂團同台演出,但不是在音樂廳裡,而是在音樂殿堂裡,沒有雜技演員、沒有馴獸娛樂。哦,天啊,太可怕了。好了,祝你好運,再見!」

伊莎朵拉曼妙的舞姿

看到我們的窘境,這個德國經理人簡直不敢相信我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後來他又來了幾次,甚至還開出了每晚1000法郎的價碼,想跟我簽一個月,還是被我拒絕了。他罵我愚蠢,我告訴他我來歐洲是為了通過舞蹈的力量來追尋宗教的偉大復興,為了通過舞蹈動作來表現人體的美麗和聖潔,我跳舞不是為那些大腹便便的資本家消遣娛樂的。我讓他走。

他喘著粗氣問我一晚上1000法郎還是拒絕嗎,我嚴肅地告訴他,「是的,哪怕是1萬、10萬法郎,我照樣拒絕。我所追求的東西你永遠不會懂。總有一天我會去柏林,為歌德和瓦格納的同胞們跳舞,但要在一個配得上我的舞蹈的劇場裡。到時候報酬也許不止這個數字呢。」

我的預言成真。3年後,我在克羅爾大劇院和柏林愛樂樂團同台演出,是這位經理還送來許多鮮花以表祝賀。那次演出票房超過25000馬克,他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錯誤,友善地向我承認了這點,並請求親吻我的手。

但當時我們真是為金錢所迫,皇家賞識、名氣倍增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時有個很像埃及公主的嬌小女士,經常來我們的工作室,她來自洛杉磯,講述她先輩的勇武善戰,她歌聲動人。我留意到每天清晨門下常有一封紫色的信箋,之後雷蒙德就會無聲無息地失蹤。我知道他早飯前從不出去散步,再前思後想一番,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後來有一天,雷蒙德通知我們他將跟一個樂團去美國巡演。

所以,母親和我單獨留在巴黎了。由於母親身體不好,我們搬到了瑪格麗特路上的一家小賓館,在那裡母親至少可以安心地睡在床上,不用像在工作室裡那樣睡冷地板;在那裡我們還能按時吃一日三餐。

在那家小旅館裡,我注意到一對頗為引人注目的夫婦。女的30來歲,漂亮非凡,有一雙我從未見過的大眼睛,溫柔、深邃、迷人而又充滿熱情,同時又擁有高貴紐芬蘭犬般的順服謙遜。她有一頭金棕色的秀髮,襯得臉頰如同火焰般明亮,舉手投足都充滿愛的活力。我還記得我當時想,注視她的雙眼,就如同看到火山口一般。

男的身材瘦長,儀表堂堂,只是臉色超出年齡地略嫌疲倦。通常還有第三個人和他們一起,聚精會神地沉浸在充滿活力的談話中,內心時刻充斥著熱情的火焰,彷彿他們三個從不會像常人一樣放鬆和疲倦。其中,男的是純美的智慧火焰;女的是決絕的激情火焰;只有第三個人,貌似更散漫一些,更熱衷於生活的享受。

一天早上,年輕女子來到我的面前說:「這是我的朋友亨利·巴塔耶,這位是珍·洛蘭,評論過你的舞蹈。我是貝爾特·巴蒂。如果可以,我們想找個晚上去您的工作室欣賞您的舞蹈。」

當然,我又激動又高興。我之前從未聽過像貝蒂這般如此美妙的聲音:富有磁性、滿含溫情、充滿生命和愛的活力。我是多麼羨慕她的美啊!那個年代所謂女子的時尚毫無美感可言,而她的衣著總是不同尋常,有時身著長袍,色彩搭配和諧,有時衣服上綴滿亮片。有一次,我見她身穿長袍,頭戴紫花,出去參加聚會,在聚會上她要朗誦巴塔耶的詩歌。我敢保證,她是一個詩人所能擁有的最漂亮的靈感創作之源。

法國劇作家、詩人亨利·巴塔耶

那次見面之後,他們就經常到我的工作室來,在那裡,巴塔耶曾為我朗讀他自己寫的詩歌。就這樣,我一個小小的、從未受過正規教育的美國女孩,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巴黎知識界和藝術界心靈與思想的大門。當時巴黎在世界上的地位,就相當於古希臘全盛時期的雅典。

古希臘女人的長袍

雷蒙德和我養成了在巴黎附近漫步的習慣,漫步時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名勝。比如,有一天我們在帕克蒙梭地區發現了一個古怪的法國富翁留下的中國博物館;還有一天,我們碰到了陳列了好多東方珠寶的古曼博物館;在卡納瓦萊博物館,拿破侖的頭盔令我們震驚;在克朗尼博物館,雷蒙德專注於那些波斯盤子,狂愛那裡15世紀的《女郎與獨角獸》掛毯。

一天,我們來到了特羅卡迪羅廣場,在那兒我們被一張大幅海報吸引住了:當天下午,穆內·蘇利主演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即將上演。那時候我們並不瞭解穆內·蘇利,但我們還是很期待這場演出。看了看海報的最低票價,我們翻遍了口袋也只有3法郎,而最低票價也要75生丁。這就意味著看了演出我們就要餓肚子了。儘管如此,我們最後還是站在了看台上。

那兒的舞台沒有幔布,場景搭建大概是模仿古希臘的樣子,可又不倫不類;歌唱隊上台,穿著也是模仿書中所描述的古希臘服飾的樣子,糟糕透頂。期間還充斥著極為一般的音樂、淡而無味的旋律。我和雷蒙德對望一眼,後悔那頓無謂犧牲掉的晚餐。就在這時,「宮殿」左側門廊那邊上來一個人,在伴唱和佈景都相當糟糕的情況下,他抬手唱道:

年邁的卡德摩斯的年輕繼承者的後來人,

你們為何朝著這宮殿呼喊,

又為何掛起這祈求的樹枝和花環?

哦,我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我被這歌聲喚起的感受。我懷疑,在過去的光輝年代,在鼎盛的古希臘,在狄俄尼蘇斯劇場,在索福克裡斯時代,在羅馬帝國,或者在任何國家的任何時候,這種歌聲是否存在過。從此,穆內·蘇利的形象和聲音在我心中漸漸擴大,彷彿吞沒了所有的言語、藝術和舞蹈。特羅卡迪羅廣場的空間哪裡容得下這樣一位藝術巨人!雷蒙德和我在看台上屏住呼吸,看到動情處之處,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們在極度的興奮中緊緊相擁。一幕終了,我們認為真是不虛此行,這就是我們出國的原因。

第二幕開始,偉大的悲劇在我們面前上演。劇裡面年輕的國王,在最自信強大的時候突然感到不安,開始不惜一切代價追尋真相,於是,穆內·蘇利起舞了,這就是我一直期待的——偉大的英雄之舞。

又到了幕間休息,只見雷蒙德面色蒼白,眼神熠熠發光。第三幕又開始了。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除非那些親眼看過穆內·蘇利表演的人,才能理解我的切身感受。悲劇達到了高潮:當國王得知真相,得知自己就是大家尋找的那個罪惡之源的時候,他亢奮而恐懼,這是因宗教罪惡感而滋生的恐懼。那一刻,他瘋狂了,他憤怒地挖出了自己的雙眼。最後,他把孩子叫到身邊,與他們訣別。這時,特羅卡迪羅的6000多名觀眾產生共鳴,深深悲歎。

我和雷蒙德慢慢地挪著腳步,踏著長長的樓梯不願離去,直到最後門衛過來把我們趕走。那時我才算是真正領略到了藝術的真諦,摸索到了自己的道路。我們一路被鼓舞著走回家去,一連幾周都沉醉在由此而帶來的感悟中。那時我從未敢想過有一天我能夠跟偉大的穆內·蘇利同台演出。

自從那次觀看了羅丹的作品展之後,他的天賦一直令我魂牽夢繞。於是有一天,我找到了羅丹在大學路的工作室。我對他的嚮往,如同神話中塞姬追尋丘比特一樣,只不過我要追尋的不是愛神,而是藝術之神阿波羅。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

羅丹身材矮小,精神矍鑠,體格強健,鬍鬚濃密。他的雕塑簡潔明朗,堪稱巨匠之作。有時候他面對雕像,喃喃自語,彷彿母親呼喚孩子乳名。他的手掠過一件件雕塑,那些大理石在他手下像融化的鉛一樣線條流暢。他拿起一小塊黏土,用手掌擠壓,才幾下工夫,黏土變成了一個女人的乳房,在他手底彷彿有了呼吸。

他握著我的手,一起坐上馬車去我的工作室。到了工作室,我很快換上了舞衣,為他跳的是博尼埃翻譯的古希臘詩人德阿克里特的牧歌。我還停下來解釋我的新舞蹈理論給他聽,可他根本心不在焉,只是好像在賞玩自己的作品一樣,打量著我,兩眼放光,向我走來。他的眼中噴出烈焰,他的手捏住了我的胳膊,撫過我的脖子、胸部、臀部以及全身,我甚至能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熱量。可是我退縮了,急忙披上外衣,用力推開他。也許我全部的渴望就是讓自己全身心地屈服於他,而現在我很後悔當時沒有那樣做。如果沒有錯失那次機會,我想,我的藝術之路一定更加豐富。

兩年後,當我從柏林重回巴黎,才再次遇到羅丹。後來的許多年裡,我們一直都保持著友好的交往。

我和另一位藝術大師歐仁·卡裡埃的交情跟羅丹的完全不同,但是箇中的快樂是相同的。作家凱澤的夫人將我帶到卡裡埃的工作室。對於我們的背井離鄉,夫人很是同情,經常請我們去家裡吃飯。她有個學小提琴的女兒和一個天才作曲家兒子路易斯。晚上,我們圍坐在燈下歡聚一堂。我注意到她家牆上有一幅奇特的畫像,畫中人面容憂鬱。夫人說那是卡裡埃為她畫的。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卡裡埃

一天,夫人帶我到了卡裡埃家,爬到了他頂樓的工作室,在那裡他被書、家人以及朋友包圍著。他是我所見過的精神力量最為強大的人,散發著智慧的光芒。他的作品恰是他偉大靈魂的直接表現。我對他充滿了敬畏,如果不是懦弱和保守的天性,我差點就要臣服於他。

每次經過盧森堡博物館看到那幅卡裡埃全家畫像時,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那是我年輕時最愉快的經歷之一。我很快就加入了他們,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每當我不夠自信的時候,想到那次他們待我的親切友善和對我的認可,我就又充滿了信念。奇怪的是,每當我失去對生活的希望時,卡裡埃的作品總能令我重拾勇氣,繼續前行。

他的畫作和藝術具有一種其他藝術家無法比擬的力量和作用,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去影響周圍的人。他的畫作不應該陳列在博物館裡,而應該供奉在殿堂裡,讓全人類都有機會接受他的精神洗禮和祝福。

《伊莎朵拉·鄧肯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