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行路

活佛受到關押和審訊的消息被藏民們知道了。他們為拉藏汗的行為,感到義憤。拉薩開始了罷市罷工的運動。原本熱鬧喧囂的拉薩,成了用寂靜抗爭的場所。沒有權勢的人們,用無聲的憤怒,來宣洩對抗。

拉藏汗心中惱恨了,看來,多留六世達賴一日,對他的統治,就將多一分危險。他必須讓倉央嘉措早日離開拉薩。

第一次,倉央嘉措以囚徒的身份,起行。過去的每一次起行,他都知道自己的方向,他亦知道自己的命運。但這一次,他感到前路茫茫。雖然他知道自己要去五世達賴曾經去過的北京,但那時的五世達賴,是風光無限地去北京朝聖,而他,則是以囚徒的身份上的路。

於政治,倉央嘉措是不懂的。他不清楚,在這個時候,為何皇帝要讓他去北京。這是在保護他嗎?或者,是對他有別的安排?這個問題他曾思量過,卻終究猜不透皇帝的想法。就像他始終猜不透自己的命運一樣,他的整體人生軌跡,是被他人安排好的棋局,他無法預測未來,他的未來,都在下棋人的肚腹之中。

既然猜不透,猜有何用。他任由蒙古士兵,將他帶至一頭大馬前。

上一次騎馬時,他還是活佛。那時,為了阻止桑結嘉措和拉藏汗的戰爭,拉薩的高僧們拉著他騎馬揚鞭。那時的經歷,他還記憶清晰。他記得風在耳邊呼嘯的聲音,他記得在馬背上飛馳的快感,他還記得那時的他,即便面對前路的不滿,卻依然有著如天一般遼闊的心情。

但是現在,即便騎在馬上,他也沒有了自由的感覺。雖然說,心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但倉央嘉措還未修煉到如此自由的心境。雖然他沒有見到繩索、刑枷、囚車,但他依然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囚徒。雖然有大隊的人護擁著他,但他們只是他的看守和押運。現在他之所以還能像一個自由的人一樣,騎上大馬,不過是不想過分刺激世人的心。他的囚徒身份,沒有絲毫改變。

他悵然地騎上馬,隨著隊伍前行。他看著那些熟悉的藏房、街道,那裡留下的,都是曾經的歡歌。可今日,他將與它們離別,永久的離別。

突然,寂靜的街道湧出了人頭,瞬間就將隊伍圍得水洩不通。這些藏民臉色肅然地站在隊伍周圍,他們的手裡,甚至還拿著鐵鎬等可以當做武器的家什。倉央嘉措往道路的遠處看去,正有更多的人,從小巷中湧出來。

士兵們上前呵斥,讓人群散開,可這些人一動不動。他們甚至喊道:把佛爺留下來!倉央嘉措的心有些驚訝,這裡的大部分人,他並不認識,他們為何會來此?突然,他想起了9年前的坐床儀式,那些信眾曾經虔誠地向自己湧來,只為一睹佛顏,只為感受吹拂了活佛的風。9年來,雖然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他依然能感受到世人對他的愛。這種愛,雖然更多的是崇敬,但卻發自肺腑。他還記得,自己公開了戀愛後,世人對他的寬容。他記得他的詩,唱響在大街小巷。他記得他們唱他的詩時,陶醉的深情。

突然間,他明白了,這些人是真愛他。因為他的詩,他們更愛他。他們愛他的高貴,更愛他的親切,他們把他當做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眼眶,瞬間濕潤了。

以前,他只知道去愛自己想愛的女人,可這些平素不認識的人,卻在心裡給予了他最大的愛。只是他以前並沒有去想過這一點,他只把他們當做盲目的信徒。雖然他也為他們祈禱,但這樣的他,只是因著佛教普世的心理去做的功課。在心裡,他並沒有太多地去想他們,只是很機械地,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禱告。但現在,他明白了,他們對他寄予的感情,並非是簡單的膜拜。

看士兵哄不散人群,康熙派來的使臣發話了:這是大清皇帝請六世達賴去京師做客,請大家不要耽擱了達賴的行程。這話具有很大的威力,原本那些緊繃的神經,在這句話前崩塌了。既然這不是囚徒之行,而是榮耀之旅,有什麼值得阻難的呢?人們沒有對此表示任何的懷疑,他們就此放下了戒心,手中的家什也在這瞬間掉落在地。

哭聲,從寂靜中爆發了出來。分離的苦痛,在壓抑中爆發出撕心裂肺的感覺。有人開始將身上的金銀扔給倉央嘉措,接著哈達、糌粑、酥油、手鐲、乾果、織物……但凡人們身上可以拿得出的有價值的物件,都變成了供品,扔向了他們的佛爺。倉央嘉措知道,這是他們在用唯一可以用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敬意和祝福。

在這被當做囚徒的行程中,他竟能受到藏民們如此的禮遇,這是倉央嘉措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看著這些如雨般灑落的情誼,倉央嘉措感動得跳下馬背,高高舉起雙手,以示他的接受與謝意。他的雙眼迷濛著,他知道,這一別,很可能就是永別,他將永遠離開這些愛著他的世人。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用這樣的動作來表達他的感激。

看到活佛如此,人們惶恐地跪下,跪下的人群,像退去的潮水一樣延伸。他們沒想到,活佛能有如此親近他們的舉動。他們知道,他們有偉大的活佛,他們相信,如此偉大的活佛,能拯救他們的心靈。他們痛哭,請求活佛留下,請求活佛早日回來,請求活佛為他們賜福。但他們不知,活佛已經自身難保,還如何能為他們賜福!

倉央嘉措長長地歎息,他重新坐上馬匹,合十唸經。隊伍在擁擠的人群中,擠出了一點縫隙,得以繼續前進。沿途,依舊是送行的百姓,背後則是戀戀不捨的人群。每經過一座寺院,就能聽到皮鼓和法號的聲響,能看到松枝在道路兩旁,燃起的莊嚴濃煙。除了沒有華麗的裝飾,這和倉央嘉措坐床時的盛況,如出一轍。

哲蚌寺下,早就埋伏在那裡的上千名武裝喇嘛驚雷般衝下山來,如同一陣龍捲風般地把六世達賴「卷」走了。

這哲蚌寺,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四年(1416),是格魯派的六大寺廟之一,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它位於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是押送六世達賴去北京途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的規模恢宏,層台累榭的白色建築群附著在山體上,如同巨大的米堆,所以稱為「哲蚌」,即藏語中「米堆積在一起」的意思。「哲蚌寺」在藏文中的全稱,便是「吉祥積米十方尊勝州」。

哲蚌寺與達賴有著深厚的淵源。第二、三、四、五世達賴均在此坐床,五世達賴也在此掌領西藏地方政教大權。此時,西藏的行政首腦機關——甘丹頗章,也設立在此處。所以,它堪稱黃教的三大寺之首。無論從宗教淵源,還是政治角度,這座寺廟都與達賴,都有著深厚的聯繫。

哲蚌寺的僧人,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將他們的活佛留在西藏。他們深諳這次上京危機重重,他們要用盡一切力量來保護活佛,不讓任何人將其帶走。

這個消息使拉藏汗震怒,這是對他權威的藐視和質疑。他派出了重兵,將哲蚌寺重重圍困,並發出通牒,三日之內不交出倉央嘉措,他就將發動殲滅性的進攻。然而,拉藏汗低估了信仰的力量。對於這樣的威脅,哲蚌寺的僧人們表現出了誓死的決心。另一起血雨腥風,眼看又要染紅拉薩明淨的天空。

一個人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鬥爭後,多少會為自己的劫後餘生慶幸。但年少的倉央嘉措並沒有慶幸自己的脫困,反之,他在為即將而來的鬥爭擔心。他很感激哲蚌寺對他的厚愛,但他更知道拉藏汗的野心。

即使與拉藏汗交流並不多,但他已從拉藏汗狡邪的眼神中,解讀了拉藏汗對權力的慾望,那是一隻餓狼見到獵物後不可阻擋的衝動。拉藏汗為了權力地位不受到威脅,可以寧可枉殺千人,也不放過一人。如果自己可以選擇,他寧願讓千萬教徒不白白流血犧牲,即便犧牲自己,他也會義無反顧。這是他唯一可以對愛他的世人做的事。

於是,在兩軍交戰的前夕,倉央嘉措毅然走向了拉藏汗。用一人的生命,去換回千萬人的生命,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恐怕連倉央嘉措都未曾想到,他戴罪之身的路,卻走得那樣高貴,有著讓人動容的精彩。倉央嘉措做出的那個艱難的決定,成為他人生中最美的絕唱。這位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以他浪漫的才情,善良樸實的性情,像一道亮光,刺穿了瀰漫在拉薩上空的政治陰霾。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