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與莊周是同一個人嗎?

在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許多思想家中,楊朱是比較難以捉摸因而歷來爭論較多的一個人物。孟子曾經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墨」。(見《孟子》一書中的《滕文公》、《盡心》等篇)可知楊朱及其學派的勢力在思想界幾乎佔到二分之一的地位,真可謂是風靡一時。他的名聲一定流傳甚廣,信從之徒十分眾多。然而這樣一個大名鼎鼎、不同凡響的人物,司馬遷的《史記》卻不為他立傳,無論是《孟子荀卿列傳》或《老莊申韓列傳》都毫不提及他的名字。總結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的許多論著,如《莊子。太史公自序》引,都根本沒有對楊朱學派加以評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

為了解答上述疑難問題,本世紀初,我國的蔡元培和日本的久保天隨等學者,提出了「楊朱實即莊周」之說。這個論題在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曾經引起過熱烈的討論。近年來,有的同志又力證其說。如果孟子所指斥的楊朱確實就是莊周,這就揭開了思想史上的一個大謎。

先從音韻上來說,古人音近的字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一個人的稱謂往往有幾種寫法,如「荀卿」可以寫作「孫卿」,「宋鈃」可以寫作「宋(聖)」,「申徒」可以寫作「勝屠」,等等,楊朱與莊周,恰好「楊」與「莊」疊韻,「朱」與「周」雙聲,音都比較接近,因此很可能是一個人的兩種不同的寫法。再從時間上來看。《列子。楊朱》篇說:「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這條記載,又見於《說苑。政理》篇,說明它是先秦文獻中的可靠材料,非出於魏晉人的捏造。既然楊朱見過「梁王」,而「梁王」只能是魏惠王遷都大梁以後的稱謂。可知楊朱是與梁惠王同時的人。《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就把楊朱所見的梁王徑稱為梁惠王。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楊朱考》自注說:「楊朱與梁惠王同時。」莊周呢,《莊子》書中屢稱他與惠施友善,而惠施曾為梁惠王相;據《史記》本傳,莊周又曾受到楚威王的聘請,「許以為相」,而楚威王也與梁惠王同時。《孟子》書中則大量記載有孟子見梁惠王的事。可知,孟子、莊周、楊朱都是梁惠王的同時代人。而孟子又見過梁惠王的兒子梁襄王以及與梁襄王同時的齊宣王,因此,孟子的在世時間可能較楊朱、莊周為後。既然如此,《孟子》書中為什麼極力抨擊楊朱,而對莊周卻隻字不提。這件事實說明,楊朱很可能就是莊周。

三從學說上來考察。《孟子。盡心》篇說:楊朱提倡「為我」,如果「拔一毛而利天下」,他不幹。《韓非子。顯學》篇又稱:有人「不以天下大利易(交換)其脛一毛」,而各國君主還要誇獎他是「輕物重生之士」。韓非所談的一毛不拔、「輕物重生」的人,顯然就是楊朱的信徒。《淮南子。汜論訓》也說,「全性保真」,不因外物而勞累自己的身軀,是「楊子之所立也「。由上可知,楊朱學說的主旨就是」為我「、」重生「、」全性保真「;而這些學說,正是莊周所主張的。《莊子。養生主》篇大談其」保身「、」全生「、」盡年「的方法與道理;《人間世》篇也大力宣傳人們應該」養其身,終其天年「,不要去做那些勞形疲神的事。如此看來,楊朱與莊周的學說又是何其相似乃爾!

綜上所論,楊朱與莊周在聲韻、時代、學說上都十分接近,《莊子。天下》篇、《荀子。解蔽》篇等著作都只評莊周而不論楊朱,孟子只抨擊楊朱而不及莊周,司馬遷《史記》又只為莊周立傳而不提楊朱,種種跡象表明,楊朱與莊周很可能是同一個人。然而也有不少人不同意這種論證。有的同志指出,楊、莊二字,古音只同韻,而聲紐完全不同,這樣的字是不能隨便通轉的。有人更提出反證,說《莊子》書中批評楊朱的話很多,如《徐無鬼》篇載莊子對惠施曰:「儒、墨、楊、秉(公孫龍字)四,與夫子為五,果孰是耶?」如果「楊」即是莊周,他不可能連自己都懷疑起來了。《胠篋》篇更主張,要「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如果「楊」即是莊周,他怎麼可能自己要鉗自己的口呢?對於這些材料,論者或以為它不是莊周學派的著作,因而是不可信從的。

總之,楊朱與莊周有許多極其相似的地方,他們很像是同一個人,但也有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似乎又分明是兩個人。孰是孰非,仍然是一個懸案。(鄭嘉融)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