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祖先是誰?

李白,這位我國文壇上彪炳千古的大詩人,一千多年來,許許多多學者對他的家世進行考證和研究,可是始終未能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

李白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祖先又是誰?讓我們循著前人的足跡,作些瞭解吧!

對於李白的家世,李白本人在自己的著述中有過一些介紹:「白本隴西布衣,流落楚漢。」(《與韓荊州書》)「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與安州裴長史書》)這些自述,語焉不詳,很難從中瞭解他的家世究竟如何。在《贈張相鎬》這首詩中,李白又寫道:「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這裡也只提遠祖,而諱言近代。總之,從李白的自述中,很難瞭解他的家世究竟如何。

讓我們再看看李白同時代的一些人的介紹。他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是這樣寫的:「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神龍之始,逃歸於蜀……」李白好友范倫的兒子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寫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姓與名,故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通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

以上文字,無論是李白的自述,還是旁人的介紹。其材料來源大抵出自李白本人,然而,仔細讀來,使人產生不少難解的疑竇。

首先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的問題。既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那就應該是唐玄宗的族祖。唐玄宗在天寶元年下過詔書,准許李暠的子孫「隸人宗正寺,編人屬籍」,意思是說,可以登記上皇族的戶口,這在當時是十分榮耀的事。然而,據史載,李白的一家卻並沒有去登記。後來,李白進入翰林院,多次見到皇帝,也沒有直接向皇上提起此事。即使到了他的晚年,處境很為困難,求人推薦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沒有向人提起過這一段家世。

這就令人懷疑,為什麼李白生前不敢將此事寫成文字,而只在死後讓別人公之於世?

近人根據李白的「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等詩句進行分析,認為李白是「飛將軍」李廣的第25代孫,屬於西漢李陵、北周李賢、隋朝李穆一系的後裔,而李白生前卻只承認遠祖李廣,而否認與李陵等人的關係,不久前,台灣一位學者根據自己的分析,認為李白是李世民的曾侄孫。他從李白是李廣、李暠之後,其先人曾因罪遭貶謫的事實,推斷認為,李白先人犯的罪可能牽涉一場「宗室恩怨」——「玄武門之變」,他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個。自然,這些推斷,都只是一家之言,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證。

在李白的家世問題上,對他父親的情況,人們瞭解的更為影影綽綽。他父親李客究竟因何「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如是國破家亡,出奔異域,那麼早就應該返回原籍;假如是因是觸犯刑律,流放遠方,時隔百餘年,也用不著「潛還廣漢」。總而言之,李白的祖先無論是因為國破家亡,還是觸了刑律,都不能構成「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的真正原因。這就使人猜測,或許有什麼更直接的原因,促使李白的父親「逃歸」、「潛還」,跑到偏僻的大巴山中來,也正是這一原因,使李白對自己的家世閃爍其辭,以致後人無法真正瞭解這位偉大詩人的身世。

近人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種種分析,有人從清人王琦編著的《李白年譜》中提到的《杜詩補遺》與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相對照,以及「通其邑」一語在《周易訟卦》中的原意等方面進行分析、推論,認為李白父親李客的「逃歸」、「潛還」很可能與「任俠」、「避仇」有關。正因為這樣,他只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和名」。而他的親友在提到家世籍貫時,也就只有「為尊者諱」,「為親者諱」,而不得不使用托辭和曲筆了。如果這種推斷得以成立,那麼,關於李白家世中一系列疑難問題,也可以有些眉目了。李白在他的詩文中,對妻子、對兒女、對兄弟、對朋友都多次提及,而且專門有詩寄贈他們,多次表現了他的深切情意,而唯獨對他父親卻諱莫如深,李白這位「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只能私下和朋友談談自己的顯赫家世,而不敢公開形諸文字,更不敢到朝廷上去登記……都是與他父親的經歷和處境有關的。他父親李客或許是一位扶危濟困或替人伸冤雪恨的俠客,由於觸犯了當權者,不得不避居窮鄉僻壤,隱姓埋名,以終其一生。

而李白的詩文,以及他的所言所行,彷彿也閃爍著他父親的這種氣質。研究者如果從這一點再進一步尋根究底,也許可以找到李白家世的謎底。(萱草)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