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是男性還是女性?

一般說,菩薩都是男性,但為什麼觀音菩薩又稱為「觀音娘娘」呢?這個「娘娘」究竟是男是女?……

觀世音(梵語Avalokiteasvara)音譯「阿那婆婁吉低輸」或「阿波盧吉低捨伐羅」,是我國漢族寺廟中常供的四大菩薩(文殊師利、普賢、地藏、觀世音)之一。

佛經稱其為大慈大悲的菩薩,百千萬億眾生受苦受難,只要虔誠念誦其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名。唐人因避太宗「世」字諱而略稱「觀音」。據說觀音誕生在夏歷二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普陀山,相傳是觀音顯靈說法的道場,幾百年來一直「香火不斷」。

在我國,觀世音這尊佛名也許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們習慣稱其為「觀音娘娘」。按理說,既稱「娘娘」,那必定是個女人了。但是,據一些佛家經典介紹,觀音除了作為六觀音、七觀音、三十三觀音等總體名稱外,佛教中顯教一派認為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而密教一派則說觀音是阿彌陀佛左右的二脅士。顯然,不管是「弟子」還是「脅士」,都未肯定觀音是個女性。目前流行的《宗教詞典》認為:「女相觀音造像約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以後。」這恐怕是根據一般的佛像塑造演變而言的。在尚存的敦煌壁畫中,北魏時期的觀音佛像,秀骨清貌,體格剛健,並非女相。而把初唐與盛唐的壁畫對照,則可看到,佛像漸趨「漢化」,穿上了微薄而略呈透明的裙衫,臉龐也逐漸豐腴圓潤,呈富態狀。時人以女子美的特點來刻畫佛像,但還不是女相。《太平廣記》記載:「有一宦官,他的妻子無端為神所懾,昏迷不省人事。宦官便請了一尊觀音菩薩,祈禱保佑。其妻夜夢一個和尚前來搭救,即觀音菩薩。可見唐人倒認為觀音是個男性。宋代僧人法常畫的《觀音》絹圖,畫面上,白衣觀音坐崖石間,大耳、面豐,略有鬍鬚,肅穆寧靜,分明是個男子。

那麼,認為觀音是女身有無記載呢?也有。據《編年通信》載,南山道宣律師曾經問天神關於觀音的緣起問題,天神告訴他:「往昔過去劫有主曰莊嚴,夫人曰寶應,生三女,長曰妙顏,仲曰妙音,季曰妙善」,觀音菩薩就是妙善公主。宋僧壽涯禪師《詠魚籃觀音》中,也用「金藺茜裙」等語來描寫觀音的服飾。這樣看來,觀音又是一個女的。因此,宋以後的觀音像大都是女相。不過,有人則對此十分不滿,竭力否定「女人說」。明代文學批評家胡應麟在他的《莊岳委談》中斥道:「今塑畫觀音者,無不作婦人相。

考《宣和畫譜》,唐宋名手寫觀音甚多,俱不飾婦人冠服「,」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婦人也。元僧譾陋無識,以為妙莊玉女,可一笑也。「但胡應麟並未追根溯源,考析佛家經典,僅是通過畫像辯解而已。這樣,觀音的性別仍是懸而未解的「疑案」。

正因為如此,當時有些文學、雕塑、繪畫作品中的觀音,便成了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形象。如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開口「貧僧」,閉口「弟子」,伊然男子口吻。然而,吳承恩描繪的卻是這樣一幅絕妙的肖像:「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疊盤龍髻,繡帶輕飄綵鳳翎。」象煞是個閨媛。並在十二回描寫觀音顯聖時,居然直言讚歎:「九霄華漢裡,現出女真人。」吳承恩這種「含糊」的手法,後繼者頗有人在。近人馬駘在其《畫寶》書中,強調畫觀音法類同如來,似乎肯定了觀音性別特徵與如來無異。但在他的《仙佛圖像畫譜》中,《救苦救難菩薩》一畫上的觀音卻是:鵝蛋臉形,雙眉細長,下頷略厚,黑髮披拂在兩邊耳旁。頸帶項圈,胸襟半袒,微露內襯。腕套對鐲,雙手交叉倚靠溪畔岩石,十指纖細……,宛似一個正在沉思的女真人。

觀音女相化的特點,在今保存下來的觀音菩薩塑像上依然如此。因此,人們在興致勃勃地遊覽普陀山後,或在香煙縈繞的觀音菩薩像前瞻仰時,常常會發出這樣有趣的疑問: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

(正耀)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