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良將佐秦王(16)

又過了一年多,秦王聽說,呂不韋居家的這段時間,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的前來拜訪他。於是,秦王害怕他仗勢叛亂,便寫信給他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先王把你封在黃河以南,食邑竟然有十萬戶!你與本王有什麼親緣關係?竟然要求本王稱你為仲父!你們一家還是遷徙到蜀地去居住吧!」呂不韋意識到這是秦王在逼迫自己自盡,為了保全家人和自己的名聲,他便喝下了毒酒自殺了。既然呂不韋、嫪毐這些自己所惱怒怨恨的對象都已經死了,秦王嬴政這才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的門客們返回咸陽。司馬遷在評價呂不韋的時候,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那就是「表裡不一,欺世盜名」。這可以說是對呂不韋最恰當的評價了。然而作為商人他是成功的,呂不韋知道天下沒有穩賺不虧的生意,真正意義上的商人要的不是盈虧的結果,而是盈虧之間充滿冒險刺激智慧謀略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沒有幾個商人能像他這樣精彩豐富的了。

胸懷大志

李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鄉里的小辟吏。一次,他看見官吏辦公地點的廁所裡,有一個老鼠在吃著髒東西,而每當有人或者其他的動物走近它的時候,這個老鼠總是擔驚受怕,嚇得躲起來。後來,李斯因為要辦理公事,到了糧倉裡,他注意到糧倉裡的老鼠吃著儲積的糧食,住在寬敞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人或者是其他動物的驚擾,見到他不害怕。因此,兩相比較,李斯歎息著說:「一個人是賢能還是蠢才,就好比老鼠一樣,都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罷了!」為此,李斯立誓要勇敢地追求名和利。於是,他辭去官職,到當時的名士荀卿那裡,跟他勤奮地學習帝王之道,而這些只是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將來的飛黃騰達,高官厚祿。為此他鄙視世人追捧的所謂的道德。

學業完成以後,李斯心裡認為,楚王不值得自己為他效力,而關東六國都很微弱,沒有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他決定到秦國去效力。在與荀卿辭別的時候,李斯激昂地說:「學生聽說,人如果遇到了時機就不要錯過。如今,大國爭雄,像我這樣的遊說之士正好可以大展拳腳、建功立業、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秦王想要吞併各國,稱帝而一統天下,這正是學生揚名的好機會。身處卑賤地位而不想辦法改變的人,就好比見到肉只是知道吃的禽獸,徒有人的軀殼罷了。對於一個人來說,地位的卑賤是最大的恥辱,處境窮困是最大的悲哀。長久地處在卑賤的地位與困苦的境遇之中,卻還憤世嫉俗、厭惡名利,而自稱與世無爭,這就不是士人的本色了。因此,學生要去西方,到秦國去遊說秦王,成就一番事業。」

才能初顯

李斯到達秦國的時候,恰巧秦莊襄王去世。於是,李斯請求擔任秦國的丞相——文信侯呂不韋的家臣。呂不韋認為李斯很有才能,便任用他做侍衛官,李斯就有了遊說秦王嬴政的機會。一次,他趁機向秦王進言說:「臣聽說平庸的人常常會失去良機。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關鍵在於機會在自己眼前出現的時候,可以抓住並好好利用它給對手致命的一擊。從前,秦穆公稱霸的時候,卻始終沒有向東去兼併六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諸侯眾多,周朝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春秋五霸接連地興起,都推尊周王室。自秦孝公以來,周王室實際上與一般小諸侯無異,更加微弱,諸侯各國互相兼併,關東地區最終形成了六個強大的國家。而秦國採用商鞅變法,國事強大,逐漸讓六國屈服,至今已經有六代了。現在,諸侯歸服秦國,就好比郡縣服從中央一樣。憑藉著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消滅其他諸侯國,就好比掃除爐灶上面的塵垢一樣簡單容易。可見,現在正是大王成就帝王偉業、實現天下一統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如果大王現在有所懈怠,不趕快著手的話,等到日後諸侯們的實力再度強盛起來,彼此聯合起來,訂立反秦盟約,到那個時候,即使大王有黃帝一樣的能力,也不能吞併它們了。」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