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王本紀

海陵恭王蕭昭文字季尚,是文惠太子的第二個兒子。永明四年(486),被封為臨汝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先是任輔國將軍、濟陰太守。永明十年,轉為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仍擔任輔國將軍。永明十一年,進號冠軍將軍。文惠太子去世,他回到都城。鬱林王即位,出任中軍將軍,領兵置佐。封新安王,食邑兩千戶。隆昌元年(494),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揚州刺史,將軍仍舊。也就在這一年,鬱林王被廢黜,尚書令西昌侯蕭鸞研究決定立蕭昭文為皇帝。

延興元年(494)七月二十五日,蕭昭文即皇帝位。任命尚書令、鎮軍大將軍西昌侯蕭鸞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宣城郡公。下詔說:「太祖高皇帝英明,接受天命建立齊國;世祖武皇帝大道冠世,發揚光大;世宗文皇帝清明美盛,人心所向;他們都是德澤萬民,功業齊天,聲教所及,無思不洽。正當基業鞏固,國家走向太平的時候,時運不吉,道路曲折起來。後繼君主錯昧貪忍,越發暴戾,棄侮天經,悖滅人倫,朝野憂懼,遠近側目,民怨神恫,國家的命脈猶如斷絕。幸賴忠臣出力,一舉廓清霄漢,使得三位先帝的功業得以繼續,國家又恢復了長治之安。我很年輕,當此大任,值此之際,誠惶誠恐,願與民眾一起,共同創造幸福。」改元,大赦天下。文武官員賜位二等。

八月初二,任命新受職的衛尉蕭諶為中領軍,司空王敬則進位太尉,新受職的車騎大將軍陳顯達為司空,尚書左僕射王晏為尚書令,左衛將軍王廣之為豫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鄱陽王蕭鏘為司徒。下詔南齊書派朝廷使者巡視天下風俗。初五,下詔說:「新安國五品以上官員都可按最出色的政績予以獎勵晉陞,五品以下人員可以自尋去處。有願意做官的,可根據興趣予以安排。」任命驍騎將軍河東王蕭鉉為南徐州刺史,西中郎將臨海王蕭昭秀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永嘉王蕭昭粲為荊州刺史。初六,任命輔國將軍王詡為廣州刺史,中書郎蕭遙欣為兗州刺史。初八,任命車騎板行參軍李慶綜為寧州刺史。初九,任命安西將軍王玄邈為中護軍,新受職的後軍司馬蕭誕為徐州刺史。初十,任命冠軍司馬臧靈智為交州刺史。十三日,重申禁止使用高級絲織品、金薄、採花和錦繡。

九月初二,下詔說:「近來因為淮關的守衛工作,許多人勤苦盡力,所以應給予榮譽和獎賞。但這些功勞文書至今還沒能送上來,這不合乎立即兌現獎賞的宗旨。因此分別派遣有關部門人員,前往那裡考察任用。」十日,任命前九真太守宋慈明為交州刺史。十二日,誅殺新任命的司徒鄱陽王蕭鏘、中軍大將軍隨郡王蕭子隆。派遣平西將軍王廣之誅殺南兗州刺史安陸王蕭子敬。於是江州刺史晉安王蕭子懋起兵造反,朝廷派遣中護軍王玄邈前往討伐。二十四日,驃騎大將軍蕭鸞假黃鉞,內外戒嚴。又誅殺湘州刺史南平王蕭銳、郢州刺史晉熙王蕭求、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蕭鏗。十六日,任命衛將軍廬陵王蕭子卿為司徒,撫軍將軍桂陽王蕭鑠為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日癸巳日,下詔說:「周代設立媒官,是為了建立及時嫁娶的制度,漢代減輕徭役,是為樹立與民休息的典範,目的在於廣佈德澤弘揚教化,開放民俗造福百姓。我統治天下,有志立德,然而社會習俗風氣為弊未改,讓我日夜不安。督促鼓勵婚嫁的問題,應該更加嚴格地申明一下,一定不要錯過時間留下怨曠。正廚諸役,過去都由州郡征派吏民充數,說的是二旬,實際往往幾個月。又廣陵每年要交替征派上千人幫助淮河的戍守,不僅勞擾太重,而且為行賄受賄提供了方便。現在都應該永遠停息,另外考慮解決途徑。各縣使村長路都去防城當縣差,造成的負擔更重,也應予以禁止。」丁酉日,解嚴。進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宣城公蕭鸞為太傅、領大將軍、揚州牧,加殊禮,晉爵為王。戊戌日,誅殺新任命的中軍將軍桂陽王蕭鑠、撫軍將軍衡陽王蕭鈞、侍中秘書監江夏王蕭鋒、鎮軍將軍建安王蕭子真、左將軍巴陵王蕭子倫。初二,任命寧朔將軍蕭遙欣為豫州刺史,新任命的黃門侍郎蕭遙昌為郢州刺史,輔國將軍蕭誕為司州刺史。

宣城王輔政,皇上的起居都要向他請示以後才能執行。皇上想吃蒸魚,太官令回答說沒得到宣城王的指示,到底也不給。初十,皇太后下令說:「司空、後將軍、丹陽尹、右僕射、中領軍、八座:事物的高低明暗總是更替而來的,上天的神靈因此才眷顧,億兆民眾因此才歸心。自從我皇家立國,相繼設官授職。維護著統治。然而也不斷產生憂患艱難,隆昌皇帝失德,搞亂了一切秩序,弄得國家分裂,而且皇權也將難保。幸賴天縱英明的輔佐,匡扶了社稷,使得國家獲得再生。繼位的皇帝還很年幼,不懂得諸多政務,而且從小衰弱多病,不能擔此重任,因而導致宗王內侮,戚藩外叛,人心不一,各懷異志。雖說二祖之德還在民心,但七廟之危行將發生。如果不樹立更出色的君主來維持局面,恐怕既不能滿足上天和下民的期望,也不能平息奸臣賊子的陰謀。太傅宣城王是宣皇后裔又受到太祖的慈愛,見識超群,功高造物,一向深得人心,應該繼承皇位,維護國家安寧。皇帝應降封海陵王,我也該歸老到別館去了。當年漢宣帝中興漢室,晉簡文重延晉家香火,我們蕭齊的基業,但願從此永遠鞏固。一想到家和國,我便不勝感慨慶幸。」

建武元年(494),下詔「海陵王按照漢代東海王的處理辦法配給虎賁、旄頭、畫輪車,設置鍾..宮縣等樂器,一應所須,優厚給予。」十一月,據說海陵王生病,多次派御醫去看,不久去世了。朝廷配給棺材和溫明及一套衣服等殯葬器物。入殮時穿的是袞冕之服。由大鴻臚監護喪事。下葬時配給鍂車京車,九旒大輅,黃屋右纛,前後部羽葆鼓吹,二部輓歌,都是比照東海王的情形來辦的。謚號為恭王。時年十五歲。

本史作者認為:郭璞曾說「永昌」這名號裡,含有二日之象,而「隆昌」這名號也這樣。案:漢中平六年,獻帝即位,便改元為光熹,張讓、段王圭誅殺後,改元為昭寧,董卓輔政,又改元為永漢,一年四個號。晉惠帝太安二年,長沙王司馬..事敗,成都王司馬穎改元為永安,司馬穎失敗後,河間王司馬..又改元為永興,一年三個號。而隆昌、延興、建武,也是一年三次改號。可見喪亂的跡象,雖隔千載,也必然有相同之處。

贊語:端莊盛美的海陵王啊,因為其兄的滅亡才被推為皇帝。他的命運真是不先不後,但既然遭逢了又怎能逃避?

《南齊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