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公孫瓚躲進塔樓

公孫瓚殺了劉虞,勢力一下子增強了不少。

但此人打仗有一套,搞地方治理卻不怎麼行,尤其在用人上很失敗。在公孫瓚手下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都沒有發展的機會,無論多麼有才,都進步緩慢,不少人死於窮苦之地。有人問公孫瓚,為什麼不用世家大族子弟,公孫瓚的回答是:「對衣冠子弟以及品格高尚的人,你給他富貴他認為這是應該的,而不會感激你。」

看來問題出在心態上,公孫瓚的心態像個小市民。

而公孫瓚確實喜歡小市民,他所寵信的大多是平庸之輩,其中尤其以算命先生劉緯台、布販子李移子、商人樂何當三個人最受寵信,公孫瓚跟他們還結成了異姓兄弟。公孫瓚字伯圭,據說他原來的字不是這個,這個字是他後來改的。一家如果有四個兄弟,他們的字裡應該分別有伯、仲、叔、季這幾個字,公孫瓚為了表示跟劉緯台等幾個異姓兄弟很親,所以自己把字改成伯圭,其他幾個人則分別改為仲、叔、季。

有公孫瓚撐腰,這些人很快富了起來,都成了億萬富翁。公孫瓚還跟他們中的人結成兒女親家,常把他們比作漢初的開國功臣曲周侯酈商、穎陰侯灌嬰。用人不拘一格是對的,但過了頭就是另類了,靠這幫人給他出謀劃策能有多高的水平?

有件事就很雷人,是其他割據軍閥做不出來的。

公孫瓚手下如果有部將被敵人圍困向他求援,公孫瓚一般不會出兵相救。他的理由是,如果救了這一個,以後將領們再遇到類似情況就有了依賴心理,就不會力戰了,如果不救,以後大家肯定會奮力自救。這個說法貌似有理卻不實用,因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在生死考驗面前有人選擇玉石俱焚,也有人會選擇投降以求活命,公孫瓚的想法未免理想化了。

面對敵人的大軍壓境,公孫瓚手下的將領肯定會想,守是守不住,又沒有救兵,乾脆投降算了。公孫瓚的這個愚蠢決定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創意還是劉緯台、李移子們的建議,但公孫瓚手下如果有荀彧、賈詡、程昱這樣的智囊,絕不會讓他幹這種傻事。

公孫瓚還重用了太原郡人關靖,此人一貫嚴刑峻法、虐待百姓,在公孫瓚面前一味逢迎拍馬卻沒有什麼才能。

一流的人才思想才是一流的,一流的思想才能開創一流的事業,庸人不可能提出一流的規劃。群雄相爭,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大家都在拚命搶人才,尤其對最優秀的人才更是讓群雄們心馳神往。公孫瓚靠一己之勇起家,也開創了不小的局面,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應該把人才戰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他偏偏不重視人才,也不會識才、用才和留才,身邊缺少頂尖人才,這是他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由於他不識人,所以身邊沒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即便有也紛紛離他而去,幽州刺史部被公孫瓚和他所親信的這幫人弄得民怨沸騰,大家都思念劉虞,對公孫瓚頗有怨言,劉虞的舊部鮮於輔、齊周、鮮於銀等人趁機反抗公孫瓚,當時廣陽郡人閻柔在北方一帶很有聲望,他們就推舉閻柔來挑頭。

閻柔是一名漢人,自小被北方少數部族虜走,生活在烏桓人和鮮卑人中間,逐漸取得了他們的信任,鮮卑人後來幫助閻柔殺了朝廷任命的護烏桓校尉邢舉,讓閻柔來當這個司令。閻柔在少數部族那裡很有號召力,由他出面徵召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的軍隊,加上漢人組成聯合軍團,人數多達數萬人,進攻公孫瓚所署的漁陽郡太守鄒丹。

雙方戰於潞河,今潮白河以北,鄒丹不是對手,向公孫瓚求救。按照公孫瓚的習慣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發救兵的。公孫瓚讓鄒丹自己看著辦,鄒丹還不錯,沒投降,最後兵敗被殺。閻柔、鮮於輔等人比劉虞聰明,他們及時聯絡了袁紹,袁紹派麴義和劉虞之子劉和領兵北上配合他們的行動。

公孫瓚腹背受敵,馬上就將面臨被消滅的危險。就在這時有個人救了公孫瓚一命,這個人就是之前提到的臧洪。袁紹任命的東郡太守臧洪因好友張超之死而和袁紹翻臉,袁紹一怒之下去攻東武陽,袁軍主力在東武陽城下被臧洪牽制長達一年之久,北線只好暫時轉入守勢,讓公孫瓚有了喘息之機。

公孫瓚趁機把主力集結到易水一帶,利用袁紹無力北上的空檔,在這裡修築了一道聞名於世的防線。易水位於幽州刺史部與冀州刺史部的交界處,由上游的盧水、雹水、順水、徐水等河流交匯而成,這是條古老的河流,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送荊軻刺秦王時就在此作別,高漸離擊築而歌,使此河名揚天下。公孫瓚不久前被封為易侯,封地易縣位於易水之上,公孫瓚以易縣為中心,沿著易水河兩岸大修軍事工勢。

他先下令在易水的北岸挖了十多重戰壕,每隔一段又堆起五六丈高的土山,在土山上修起樓觀,大大小小的樓觀數以千計,公孫瓚手下的將領分別居住在這些樓觀裡。這道防線就是由密網交織的交通壕所聯結的碉堡群構成,這種碉堡被稱為京,京是甲骨文裡的象形字,即築起的高丘,上面有聳起的尖端。

這上千個碉堡築起了堅固的一道防線,其核心地帶是公孫瓚親自居住的易京,其下的土山高達十多丈,足有十多層樓高,在上面修有樓觀,下面用鐵門封死,公孫瓚平時居住在樓上,樓裡只有婢女和女官,有需要公孫瓚批閱的公文,都通過繩子吊上來,等公孫瓚批示完再用繩子吊下去。

公孫瓚在這些堡壘裡屯積了300萬斛糧食,他告訴手下:「從前以為天下事可以揮手而定,現在看來不是那麼回事。兵法上說『百樓不攻』,現在我有上千座樓觀,等到這些糧食吃完,也就能把天下事弄明白了!」看來越是生猛的狠角色內心裡越是柔軟,也越是有逃避的一面,打了無數的仗,最後得出的結論竟然是躲起來才幸福,公孫瓚說的「百樓不攻」不知道出自哪部兵書,也許是公孫瓚個人的軍事思想。

漢代1斛合如今約20升,即約80斤。300萬斛約合2.4億斤、12萬噸,載重8噸的卡車要拉15000車。這麼多的糧食不大可能都屯積在公孫瓚住的易京一座碉堡裡,應該是易水岸邊上千座碉堡屯糧的總和。公孫瓚發明的易水河防線是對傳統城池型防禦工事的顛覆,它更注重立體作戰和協同作戰,一改拒敵於城外的戰法,把敵人放進來打,憑借堅固的工勢和充足的糧食,待敵軍進入碉堡網後四處出擊,將其擊敗。

在南線,袁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終於將東武陽的臧洪解決了,等他緩過勁來重新審視北線戰場時,吃驚地發現橫亙在他眼前的是一道數百里長從未見過卻牢不可破的超級防線。袁紹試圖展開進攻,卻遭到了沉重打擊,進攻的部隊好不容易攻到堡壘下面,卻被佔據有利地形的敵軍以弓箭、亂石等武器打得抬不起頭來。

此後數年裡袁紹居然無法越過這道防線一步,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如何攻破這道防線上,他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易水河防線大大遲滯了袁紹統一北方的步伐,牽制了袁紹的行動,給曹操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戰略機遇。

公孫瓚待在他的堅不可摧的塔樓裡再也不出去,在一大群婢女和女官陪伴下過著逍遙的日子。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