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小青年挑起大擔子

對曹操來說,官渡之戰後可以稍微喘口氣了,趁著這個空檔,再來說說江東的事。

孫策死後,年僅18歲的孫權接班,成為孫氏基業的第二位繼承人,對孫權來說,失去最倚重最親近的人,這種痛苦十年間竟然讓他連嘗兩遍,上一次是父親,這一次是長兄。哥哥孫策臨終前讓他來挑起重擔,但這是多麼沉重的一副擔子,他甚至無心多想,他的心裡只有哀傷,連覺都睡不著。但當時的形勢十分嚴峻,如果陳登、黃祖這些敵人知道這裡發生了變故,就會趁勢偷襲,還有那些雖已臣服但一直不穩定的地區,如果感到孫策死後群龍無首,也一定會蠢蠢欲動。

作為孫策臨終前寄予重望的「托孤重臣」,張昭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對孫權說:「孝廉,這是哭的時候嗎?現在是奸宄競逐,豺狼滿道,請先把禮制放到一邊,節哀振作精神。」孫權被舉過孝廉,所以張昭這麼稱呼他。但孫權還是振作不起來,張昭不管,硬是讓人給孫權換了衣服,扶著他上馬,親自陪著孫權出巡各軍,形勢才稍稍安定。

孫策平時最為信賴的人有四位,分別是張昭、程普、周瑜、張紘。張昭負責文事,程普在武將中資格最老,周瑜當時的身份是中護軍,同時兼任江夏郡太守,江夏郡還是黃祖的地盤,周瑜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攻打黃祖,他駐軍在巴丘,即今江西省峽江縣,距離孫策去世的地方有上千里,孫權讓人送信給周瑜,讓他火速前來。

另一位張紘,就是向孫策提出「江都對」的那位,目前離得最遠,在許縣。孫策去世前的一年,派張紘出使許縣,結果被曹操留了下來,曹操看中張紘的才幹,以朝廷的名義任命他為侍御史,還讓張紘兼任九江郡太守,但不讓他赴任,希望他留下來幫自己,被張紘以身體有病拒絕。

後來,朝廷任命孫權為討虜將軍,仍兼任孫策生前的會稽郡太守一職,承認了孫權作為孫策事業繼承人的地位。但詔令特別強調,孫權平時須駐紮在吳縣。

這是曹操的主意,是對孫權的警告。

而在內部孫權的地位也並不穩固,這個不到20歲的小伙子能不能領導整個江東的事業,很多人都在觀望。

孫堅和孫策實行強人統治,手下固然有不少精兵強將,大家都以他們二人為核心,一旦風雲有變,核心沒了,這支隊伍就有瞬間分崩離析的可能,孫堅死後數萬人馬頃刻間被袁術輕易吞併,就是前例。

江東各郡縣雖然初步平定,但很多地方的統治並不穩固,州郡遍佈英豪,個個不是省油的燈,一部分已經歸順的人此刻也在思量著另起爐灶,和孫權並沒有形成穩固的君臣關係。孫策給孫權留下的地盤大約是五個郡,分別是會稽郡、吳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前四個郡原來就有,廬陵郡是由豫章郡中分出的一部分新成立的郡。會稽郡太守由孫權兼任,丹陽郡太守是孫權的舅舅吳景,豫章郡太守是孫權的堂兄孫賁,廬江郡太守名叫李術。

此外,還有一個郡目前也正在納入孫氏集團控制內,這就是江北的廬江郡,孫策生前發動了皖城之戰,取勝後任命孫權的堂兄弟孫輔為太守。吳景、孫賁還好,對孫堅、孫策一直很忠誠,孫輔就不太好說了,對孫權並不太服氣,還有李術,野心很大。

論地盤,確實現在已經不小了,但孫策依靠武力手段平定江東,殺伐無數,被殺者中不乏地方大族、豪強,這些人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們的支持者有的隱沒於民間,暫不發聲,但復仇之心未死;有的表面合作,可內心並不情願。孫策遭遇意外雖然有一定偶然性,但樹敵太多也隱含著這個意外實出必然。

外部形勢就更不用說了,曹操、陳登、劉表、黃祖等外部強敵此時也無不想趁隙相攻,曹操雖然無法分身,但他不會毫無作為,只要這邊有一線機會,曹操就會抓住大做文章。劉表、黃祖的總體實力不亞於曹操,如果主動發難,江東的西面將面臨巨大壓力。

現在,不管外部敵人還是江東的內部,不少人都在盯著孫權看,如果頭幾腳踢不好,恐怕就會有失去控制的危險。

按照朝廷詔書的要求,辦完兄長的喪事孫權便留在吳縣,周瑜、張紘也先後到了這裡,周瑜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來了所部人馬。張昭和周瑜給了孫權極大的幫助,作為孫策臨終前指定的「輔臣」,他們二人都真心實意地願意幫助孫權渡過難關。

張昭以討逆將軍府長史的身份向各郡下發文告,要求大家奉令行事,不得妄動,維護地方的穩定。張昭年紀比孫權大得多,孫策生前以師友之禮待之,孫權就把張昭看成自己的師傅,稱呼他為張公。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留在了吳縣,他手下有一支從巴丘帶來的人馬,在當前的形勢下,這一點顯得格外重要。

在張昭、周瑜的傾力相助下,各郡縣基本保持了平靜,沒有發生大的動亂。張紘主動要求回到江東,回來後成為孫權最重要的助手。張紘回來後,有些人勸孫權說他曾經接受過曹操的任命,不一定可靠,孫權對此毫不介意。張紘的職務是會稽郡東部尉,上任不久便被孫權召回,孫權認為會稽郡東部沒有多少事,張紘在那裡純屬浪費,於是讓他回來協助自己處理軍政事務,會稽郡東部事務採取遠程辦公的方式解決。

孫權剛剛接班,年齡還小,而外方多難,母親吳夫人感到很憂心,她多次以謙遜、感激的言辭囑咐張紘對孫權盡心輔佐,張紘每次都以書面形式給予答謝回復,並不斷反省自己。張紘參與孫權的重要決策,遇到特殊事情和秘密決議,需要章表信函,或者與四方人士交結,孫權都讓張紘和張昭來撰寫。孫權稱張昭為張公,稱部下其他人都呼其字,對張紘則是另一個例外,每次稱呼他都叫東部,顯示出親切和尊重。

百事待舉,讓孫權常感到人才的重要,尤其是一流的人才,這時周瑜給他推薦了一個人,讓孫權大為滿意,這個人就是魯肅。

魯肅字子敬,史書上說他是臨淮東城人,東漢沒有臨淮郡或臨淮國,此處的臨淮不知何指,不過卻有東城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一般認為此地在今安徽省定遠縣附近。

魯肅小的時候父親去世,由祖母養大,他們家很富有,是當地有名的大財主。魯肅樂善好施,經常大散家財,甚至把地賣了來賑濟窮人,他好結交朋友,在地方上很有影響力。周瑜剛被孫策任命為居巢縣長時,有一次帶數百人遠赴九江郡一帶執行任務,軍糧成了問題,聽說魯肅家富有,於是來找魯肅,要求支援點糧食。魯肅家有兩個大糧倉,每個糧倉存米3000斛,合三萬鬥,是一個大數目。魯肅隨便指著其中一個送給了周瑜,周瑜大為驚奇,和他結成好友。

孫權在一次宴會上見到魯肅,與他交談後十分高興,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宴會散去,賓客們都走了,魯肅也要告辭,孫權卻把他留下,引至密室,面對面進行交談。

這次談話也十分著名,其重要性不亞於當年孫策和張紘在江都的對話。在談話中,孫權問魯肅:「如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父兄余業,想建立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勳,先生既然惠顧於我,如何來幫助我呢?」

魯肅想了想,回答道:「當年漢高祖劉邦想尊崇義帝卻不能夠,因為有項羽的緣故。現在的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將軍為什麼還要當齊桓公和晉文公呢?據我看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能馬上滅亡,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於江東,以觀天下之變。這樣的計劃是現實可行的,因為北方多事,趁著多事,我們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佔據整個長江流域,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是漢高祖的事業呀,豈是齊桓、晉文所可比的?」

魯肅的這番談話與後來諸葛亮《隆中對》中提出的天下三分異曲同工,曹操如果大敗袁紹,中原局勢漸趨明朗,在魯肅、諸葛亮等有識之士看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成為一種共同看法,不與曹操爭鋒是他們立論的基點,故此分別提出了三國鼎立的構想,事後證明都是很有遠見的。

這番話讓孫權心裡豁然開朗,更加清晰了下一步的發展戰略,孫權對魯肅說:「現在傾盡我們全部力量,也只能輔佐漢室罷了,您所說的,還遠遠達不到啊!」孫權沒有馬上任命魯肅職務,而是以賓友的身份讓魯肅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

建安七年(202),曹操突然以天子的名義下詔批評孫權,讓他送質子。質子就是人質,一方向另一方臣服,表明自己忠心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兒子送過去當人質,歷史上最著名的質子是秦始皇的父親,在稱帝前他就被送到外地當了很久的人質。

曹操讓孫權送質子也不過分,朝廷改刺史為州牧時向下面派了一些地方大員,像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等人,為了加強對他們的控制,就讓他們把兒子留在朝廷,名義上給個職務,實際上就是人質,現在主事益州的劉璋當初就是以質子的身份被扣留在朝廷的。

孫權不是州牧,但現在是討虜將軍兼會稽郡太守,事實上掌握了揚州的絕大部分地區,按照當年州牧的標準讓他送質子,也是說得通的。唯一的問題是孫權現在還沒有兒子,他的長子孫登出生在7年之後,要送質子,只能在孫權的弟弟中挑選,最有可能的是孫匡,他是吳夫人最小的兒子,又是烏程侯的合法繼承人。

但是,對孫權來說這又是極不願意接受的事。

一旦送質子入朝,就多了一層考慮,今後在戰略決策上就受到了限制,即使可以不管質子的安危,但因為雙方攤牌而引起質子喪命,就會背上不仁不義的名聲。但是,不送人質又難過曹操這一關,現在公然與曹操決裂,顯然還沒到時候。

孫權心裡沒底,就召集大家討論,張昭等人意見不能統一,只有周瑜態度鮮明地反對送質子,最後由孫權的母親吳夫人親自拍板,決定不送質子。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了,曹操那邊也沒了下文,也許送質子也只是個試探,見江東方面很強硬,他也沒法深究,雙方仍然保持表面上的合作。

吳夫人對孫權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他治軍治政,使孫權收穫不小,不幸的是就在這一年吳夫人因病去世了,臨終前,吳夫人召張昭等人囑托後事。

孫權將母親歸葬於曲阿,與父親孫堅同葬。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