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孫權營建濡須口

葭萌與成都相距500餘里,中間隔著梓潼、涪城、綿竹等數道防線,劉備率大軍南下去取成都,困難還是相當大的。

從兵力對比看,劉備即使已經有5萬人馬,那也不及劉璋的一半,如果只靠硬拚的話,這個仗沒法打。好在劉璋也有弱點,那就是士氣不足、內部渙散,許多手握兵權的實力派都採取觀望的態度,如果劉璋佔不了上風,他們也不會真的去賣命。

雙方首戰於廣漢郡梓潼縣,此地今仍稱梓潼縣,秦實行郡縣制,蜀郡為天下36個郡之一,當時轄有31個縣,梓潼便是其一。劉備率大軍而來,劉璋的援軍還在路上,按說梓潼守軍應該不戰而降,結果卻很讓劉備意外。

梓潼守軍頑強抵抗,劉備竟然無法得手。

初戰不順,讓劉備很鬱悶。他讓人打聽城內的情況,得知縣令名叫王連,字文義,不是益州本地人,老家在荊州刺史部南陽郡,根據這個情況判斷,他應當屬於劉璋父子手下的「東州軍」。王連看來是個有本事的人,劉備記住了這個名字,以後王連來到劉備的手下,受到重用,諸葛亮擔任丞相時,王連做過他的丞相長史。

劉備很冷靜,知道不宜在此久耗,於是率主力繼續南下,只留少數人馬牽制梓潼,大部隊來到涪城,展開攻擊。此時劉璋派出的援軍也到了,他們包括劉、泠苞、張任、鄧賢等幾支人馬,雙方在涪城及其外圍展開了激戰。

此戰至為關鍵,如果劉備戰敗,他辛辛苦苦構想的奪取益州的計劃也就失敗了,不僅如此,涪城深居益州腹地,他和帶來的將士們還能不能順利回到荊州都是未知數;如果劉備戰勝,奪取成都的勝算就大增,劉璋所部的士氣會進一步衰落,拿下整個益州定指日可待。

除了劉備和劉璋,還有很多人緊張地關注著這場戰役的勝負,比如龐羲、李異那樣的實力派,如果劉璋勝,他們就一哄而上去打劉備;如果劉璋敗,他們就倒向劉備,轉而打劉璋。

在龐統的協助下,劉備親自指揮的這場戰役以全勝而結束,劉璋派來支援涪城的各路人馬被一一擊潰,分別退向了綿竹,劉備率部攻克涪城。

一年前,劉備和部下們在這裡喝過一場大酒,此次以勝利者的身份重返,劉備命令再擺一場酒宴慶賀。這頓酒喝得更高興,離開荊州一年多了,能不能實行既定戰略目標奪取益州,讓大家的心一直懸著,涪城之戰獲勝,心裡的懸念基本解除,所以大家喝得都比較放鬆。

此時已經到了建安十八年(213)初,還在涪城的劉備突然接到報告,說諸葛亮派馬良從荊州來了。

劉備嚇了一跳,還以為荊州出事了,等把馬良叫過來詢問,才知道荊州沒有什麼大事,馬良來是匯報情況的。劉備離開荊州的這一年多裡,孫權那邊辦了兩件大事,一是把大本營遷到了秣陵,二是在長江上修築了一處要塞,名為濡須塢。

上次劉備到江東拜會孫權,去的還是京口,即今江蘇省鎮江市。這裡其實還不是孫氏最早的大本營,第一個大本營是吳縣,即今江蘇省蘇州市,隨著江東勢力的不斷向西推進,孫氏的大本營也不斷西移,孫權覺得京口的位置還是有些偏東,所以遷到了秣陵。

秣陵最早為戰國時楚武王所置,當時就叫金陵,後秦始皇東巡會稽曾經此地,望氣者對秦始皇說從金陵地形看有王者之氣,秦始皇於是下令掘斷連岡,破壞其風水,並改稱金陵為秣陵。遷都至此後,為了加強防衛力量,孫權下令在附近長江邊上的石頭山上築城,號為石頭城,以此扼守長江咽喉。

現在提起金陵或南京,都會想到「虎踞龍盤」這個詞,這個典故的由來,據說與諸葛亮有關。有一部記載吳地山川風物、人情逸聞為主的史書,上面說石頭城建成不久,諸葛亮曾奉劉備之命再次訪問江東,公務之餘他登上秣陵近郊的山頂,目睹山水形勢,發出了一番感歎:「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盤龍環繞著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真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諸葛亮的這次出訪應該發生在劉備離開荊州之後,可能是一次秘密出訪,所以在其他史書中均沒有留下記錄。

遷都秣陵後,江東的防衛重心也需要進行一番調整,以保衛新的大本營的安全,修建濡須塢即是重要舉措之一。從曹軍江北基地合肥南下長江,中間隔著巢湖,當時這片水域比現在還要廣闊,合肥有一條叫施水的河流與巢湖相連,在巢湖與長江之間也有一條河,名叫濡須河,它發源於巢湖,流入長江。

江東的戰船由長江出發,經濡須水、巢湖、施水就可以輕鬆到達合肥,反之亦然。可以說,在合肥與長江之間存在一條黃金水道,是雙方必爭的一條戰略要道。

濡須口是濡須河的入江口,在長江北岸,孫權開始提出在此修建軍事要塞時,大部分將領卻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由是江東在長江上一直是防禦性的,所以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江南,在長江對岸修工事沒有必要,孫吳擅長游擊戰,上岸殺敵,轉身上船,有沒有固定的碼頭無所謂。

只有呂蒙認為修建這個軍用碼頭十分重要,他認為:「打仗有勝就有敗,誰也做不到百戰百勝,如果打了敗仗,敵人的騎兵來追,倉促之間哪來得及上船?」於是孫權下決心修築濡須塢,作為秣陵上游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濡須口兩邊是山,孫權依托它們夾水築城,下了很大功夫,把濡須塢修築得很堅固,同時儲存大量軍用物資,來抵禦曹軍的進攻。濡須塢就像一把鎖,牢牢地鎖住了曹軍入江的門戶,在這裡駐守重兵,也是廬江郡、九江郡方向拓展勢力的戰略支撐點,無形中把雙方共有的長江天險變成了自家獨有,在戰略上完全處於主動。

這時曹操已經打完了潼關之戰,重新把目光投向東南。曹操突然發現孫權已在長江中下游構築起一條近3000里的長江防線,這讓他很不舒服,他給孫權去了一封長信,發洩了心中的不滿。

這封信由「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代筆,信的開頭先敘舊,說自己沒有一天不惦記著孫權,因為雙方有姻親之好,表明自己是重情重義之人。接著,為自己的赤壁之敗辯護,說那是因為遇到了瘟疫,自己下令把船燒了撤的軍。曹操向孫權表示,他無意奪取荊州,願意把那裡讓給孫權。表面看曹操挺大方,但荊州現在是劉備的地盤,曹操這麼說等於是讓孫權打劉備。當然這些都是虛的,曹操緊接著話題一轉,不加掩飾地表明自己現在實力很強大,孫權割江表於一域,勢力無法遠伸,長江雖險,也擋不住王師,從歷史經驗看,像江東這樣以一地而對抗王師的如劉安、隗囂、彭寵等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曹操給孫權指了兩條路:一條路是把張昭、劉備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曹操會原諒孫權犯下的過錯,重新和好,並把江東一帶交給孫權長期治理,到那時可以享受高官厚爵;另一條路是,如果不忍心殺張昭,把劉備殺了也算數。曹操恨劉備,可以理解,但如此恨張昭就不好理解了。也許曹操知道張昭在江東德高望重,是孫權手下最重要的人物,所以才那麼說。總之一句話,要打你是打不過,要投降,你得拿出點兒實際行動來。

但孫權向來不懼,置之不理。

建安十七年(212)10月,也就是孫權剛搬到建業的次月,曹操親率大軍到了合肥,要與孫權爭奪長江天險。

這一仗規模不小,是赤壁之戰後孫曹之間最大的一仗,有的史書甚至說曹操此行帶來了40萬人馬,很快打到了長江岸邊,與孫權對峙。40萬顯然有點誇張,或者是曹操又在故意虛張聲勢,但人馬肯定不少,應該與赤壁之戰時差不多。孫權得到報告不敢怠慢,立即率領7萬人馬應戰,這個數字如果是真的,那基本上就是孫權能拿出的全部家底了。

孫權派折衝將軍甘寧率3000人為前鋒,並給甘寧下達秘密指令,讓他一到前線就發起攻擊,打曹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吳軍慣用的手段,人數既然不佔優勢,就得先發制人,先取得小勝,鼓舞士氣。甘寧挑選了100多名勇士組成敢死隊,孫權賜給大家米酒和飲食,吃完,甘寧用銀碗盛酒,自己先喝了兩碗,然後再斟滿交給都督喝,這個隊長可能有點緊張,伏在地上不能起來,甘寧火了,拔刀橫在隊長的膝上,對他進行呵斥,隊長見他神情嚴厲,趕緊接過酒喝了,後面的敢死隊員每人也都喝了一銀碗的酒。

二更時分,甘寧率敢死隊悄悄出發,殺往敵營。他們拔掉曹營的鹿角,潛入營壘,殺了幾十名曹兵,曹營一片混亂,不知道有多少敵人攻進來了,亂了好大一陣,等到慢慢平靜下來,甘寧等人已順利返回自己的大營。

甘寧連夜拜見孫權,孫權高興地說:「這下子一定嚇著曹操這老傢伙了吧,讓他也看看我們甘寧的膽量。」孫權還對大家說:「孟德有張遼,我有興霸,足以匹敵!」

濡須口附近的長江中有一個叫中洲的沙洲,曹操看到可以利用,於是命人乘油船率兵趁夜渡到洲上,哪知此舉被孫權偵察到,立即調集水軍前來圍攻,曹軍不是孫吳水軍的對手,僅被俘虜的就有3000人。

曹軍兩戰皆負,吳軍士氣大振,反而主動到曹營外發起挑戰,曹操下令堅守不出。有一次孫權親自來挑戰,乘輕船從濡須口前往曹軍營寨,曹軍將領要發起攻擊,曹操說:「這是孫權前來觀陣,後面沒準有陰謀。」

曹操於是下令軍中整齊軍容,嚴陣以待,弓弩不得妄發。孫權又向前行進了五六里才回去,在船上吹吹打打,故意氣曹軍。

還有一次孫權來挑戰,這一次孫權是乘大船來的,曹操倒不客氣,下令射箭,弓弩亂髮,箭射到船身上,射中得太多,把船都壓偏了,孫權下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船隻保持平衡後下令回去,這大概才是真實版的草船借箭。

對曹操來說,這一仗打得實在窩囊,整體實力雖然佔優,但在場面上卻處於劣勢,以至於孫權頻頻挑戰而不敢應戰。曹操任命的青州刺史孫觀也參加了這次濡須口會戰,在戰鬥中被流矢射中左腳,但他仍然堅持戰鬥,事後曹操對他進行了嘉獎和慰問,把他由偏將軍升為振威將軍,但孫觀夠倒霉的,本來只是被冷箭射中了腳,但傷勢卻越來越重,居然死在軍中。

此戰再次暴露出曹軍不善水戰的弱點,隨著春季到來,江水漸漲,孫權的水軍優勢將進一步發揮,形勢對曹軍更加不利。

吳軍也有損失,一艘五樓船在暴風下傾覆。樓船就是甲板上建築物比較高大的戰船,外形似樓,五樓船即甲板上的建築物有5層,這在當時可能是體積最龐大的戰船了,可以盛載很多士卒。孫權後來建造了一艘「長安」號樓船,載員多達3000人。

在征討黃祖中立下大功的偏將軍董襲當時奉命在五樓船上指揮,夜裡暴風突然來襲,五樓船即將被吹翻,大家驚慌失措,趕緊放救生艇逃生,並勸董襲快走,董襲怒道:「我受孫將軍的命令在此迎敵,怎麼能私自逃走?有再言此者斬!」大家於是不敢再出聲,當夜船覆,董襲遇難。孫權換上喪服為董襲出殯,對董襲的後人給予優厚待遇。

但總的來說,魏軍始終處於被動態勢,尤其在水軍方面,更不如吳軍。曹操在江上看到孫吳舟船整齊,軍伍整肅,感歎道:「生個兒子就應該像孫權這樣,劉表的那幾個兒子要比起來都如豬狗一樣!」

孫權大概也洞悉了曹操的心理,他給曹操寫了封信,其中說:「春水馬上就要漲起來了,您應該趕緊撤退。」在這封信裡孫權還另外夾了一張字條,上面只寫了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接到孫權的信後,對將領們說:「孫權沒有騙我!」

曹操下令撤退,首戰濡須,曹軍以失敗告終。

曹軍撤退後,孫權指揮人馬趁機攻佔了江北的許多地方,曹操擔心沿江的各郡縣被孫權佔領,下令官民內遷,這一下造成大面積恐慌,沿江的廬江郡、九江郡以及蘄春、廣陵等地有十多萬戶渡江逃到孫吳。經過此戰,濡須口的重要性進一步顯現,當初花大力氣修築濡須塢看來是英明的。曹操撤走後,孫權留周泰、朱然、徐盛所部在此守備,其他各部撤回。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