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喜歡打獵的皇帝

治國理政之餘,曹丕還是一位愛玩的皇帝。

與漢靈帝劉宏整天瞎折騰不同,曹丕最大的業務愛好是打獵,他當太子時就喜歡這件事,五官中郎將府任職的棧潛曾勸諫過他,曹丕不聽,一有空就去,當了皇帝後約束少了,曹丕更是經常出去打獵。

打獵這件事,好處是可以鍛煉身體,練練騎馬、射箭,缺點是浪費時間,這不像打高爾夫,有半天空閒就能玩一次,打獵得去獵場,得安排佈置,一趟下來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朝廷每天都有無數大事小事需要皇帝拍板,你跑去打獵了,一時還聯繫不上,肯定耽誤事。

打獵還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危險。騎馬、射箭類似軍事演習,萬一馬受驚或者道路崎嶇險峻,容易釀成事故,那時候山林間兇猛的野獸也比較多,像老虎這類動物在各地都有,突然來個近距離接觸,就麻煩了。即使遇不著老虎,埋伏個刺客什麼的也很危險,孫策不就是這麼死的嗎?

孫策喜歡打獵,孫權也喜歡,也遇到過危險。據史書記載,有一次孫權騎馬射獵,突然躥出一隻老虎,都撲住了孫權的馬鞍。雖然最後有驚無險,但張昭知道了立即變色進諫:「將軍何必這樣做?為人君的要善於駕駛英雄豪傑,任用賢良,而不是在原野上驅馳,去跟猛獸比試勇力,一旦發生不測,豈不被天下人恥笑?」

說得很嚴厲,張昭是老官僚,孫權趕緊賠不是:「是我年少慮事不周,愧對先生厚望。」但孫權依然不改,繼續出去打獵,他還讓人發明了一種射虎車,這種車設有方孔,沒有車蓋,一個人駕馭,坐在車中射虎。這當然很危險,有離群的野獸常往車上撲,孫權就用手與它們搏擊,以此為樂。

曹丕比孫權還要放得開,不僅自己打獵,還把百官都叫上。

皇帝看到大家平時都挺辛苦,安排個活動讓百官放鬆放鬆,這是多好的事?可是皇帝喜歡的大家不一定都喜歡,皇帝在享受,百官卻在受罪。

有一次曹丕帶著大家去打獵,射中一隻野雞,高興地說:「射了一隻野雞,好高興啊!」擔任侍中的辛毗不失時機地給領導上了一次眼藥:「陛下覺得高興,可我們覺得好辛苦!」曹丕一聽很不爽,當場不便發作,但以後再出來就很少再帶辛毗了。

不帶辛毗,有他人也會上眼藥,鮑勳那時也擔任侍中,他直接上疏勸諫:「我聽說五帝三皇莫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聖惻隱,有同古烈。臣希望陛下能繼蹤前代,令萬世可則,而不是修馳騁之事,整天忙於射獵!臣冒死以聞,請陛下明察。」對於鮑勳這個「烈士後代」曹丕有些反感,看到鮑勳的奏折曹丕大怒,當場把奏折撕了。

不讓干我偏偏干,曹丕不僅照舊射獵,還專門把鮑勳叫上。有一次中途休息,曹丕故意問鮑勳:「射獵之樂,與八音之樂哪一個更樂?」侍中劉曄一向會來事,馬上搶答:「射獵比八音之樂更好。」鮑勳實在看不慣,反駁道:「此言差矣!音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萬邦鹹儀,所以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遊獵在原野中暴露帝王的車蓋,損傷生息化育的至高原理,迎風冒雨,有違天地自然的規律。過去魯隱公到棠地觀看捕魚,《春秋》諷刺了他,陛下雖然把遊獵當作急務,但卻是臣下所不希望的。」

鮑勳還當場批評劉曄:「劉曄佞諛不忠,陛下只是一句玩笑話,劉曄立即附和,就像當年梁丘據取媚於遄台,請有關部門治其罪以清皇廟!」曹丕實在忍不住了,獵不打了,直接回去,回來就把鮑勳降了職。

辛毗和鮑勳都擔任侍中一職,「侍中」的意思是「侍衛於中」,「中」即「省」,也就是宮中。侍中的本意為侍衛於皇帝近前,其職責與尚書相近,但品秩比尚書高得多。侍中最早也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卿下的屬官,後直接由皇帝指派,雖是散職卻因為隨時能接近皇帝而顯貴。侍中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兼職即為加官,文武大臣有「加侍中」一職的,說明可以隨時入禁中受事。本朝侍中品秩二千石,與九卿相同。以後侍中地位更高,魏晉以後侍中一職經常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直到元朝以後廢止。

也就是說,辛毗也罷、鮑勳也罷,給皇帝提建議是沒錯的,因為這是他們的分內職責。皇帝不高興,要麼出來不再帶上,要麼把人家從身邊調走,這是很不妥的。

曹丕不管那麼多,他是個任性的人,這麼多人出來反對絲毫沒影響他的射獵之興。一次,曹丕又出去打獵,玩得晚了半夜才回宮,這件事讓司徒王朗知道了,老頭子也加入討伐陣營裡,上疏勸諫:「帝王的居所外面有守衛,裡面設禁門,每次出行沿途必須先安排人馬保衛才能出發,身邊做警衛工作才能登台階,打開旗子才能登車,清掃好道路才能引導御駕,佈置好住處才能下車休息,所有這一切,都為的是顯示帝王的尊貴,要求帝王的行動務必小心謹慎,並以此作為制度永垂千古。聽說最近御駕親出捕虎,日出而行,天黑才回來,這違反了帝王出入的常規,不是帝王戒慎的做法。」

王朗的名頭比辛毗、鮑勳大得多,又是三公,這份上疏曹丕不敢撕,不僅不敢還得親筆做出批示,曹丕為自己射獵找了個說辭:「看了您上的表,知道您說的意思。有些事您可能不太清楚,之所以射獵是因為方今天下還不太平,孫、劉二寇未定,四處還有征伐,射獵嘛,其實是軍事演習。至於夜裡回來太晚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還真沒考慮那麼細緻,幸虧您提醒,我已命令有關部門今後務必注意。」

人家建議你「戒慎」,是個委婉的說法,意思是別再去打獵了,你還真客氣,表示再出去時一定會注意,不知道王朗看到這個批示時做何感想。

曹丕挺鬱悶,這麼大一點兒事沒完沒了了,這時長水校尉戴陵也上疏勸諫射獵,曹丕乾脆抓個典型,殺雞儆猴,直接下令把戴陵處死。大家趕緊救人,苦勸死勸,戴陵總算保住一條命,減死罪一等。

曹丕是個記仇的人,誰惹了他,一定會報復。

鮑勳早年得罪過曹丕,後來又一再勸諫,多次當眾讓曹丕下不了台,曹丕有了除掉鮑勳的想法。之前鮑勳規勸過曹丕不要伐吳,曹丕把他降為治書執法,也就是軍法官。曹丕那次征江東無果而返,從江淮回軍時經過陳留郡,鮑勳作為軍法官隨征。

陳留太守孫邕前來拜見曹丕,他大概跟鮑勳也熟,所以拜見完之後順道探望鮑勳。當時營壘還沒建成,只樹立了營標,孫邕是地方官員,大概不太瞭解軍營裡的規定,他走了側路而沒走大路,被鮑勳手下軍營令史劉曜發現並檢舉他違反軍令,鮑勳認為壕塹營壘還沒建成,不必過於認真,於是調解了這件事情而沒有舉報。

後來,劉曜犯了罪,鮑勳上奏要把他廢黜遣派,劉曜為自保,也為了報復鮑勳,就秘密上表揭發鮑勳私下解脫孫邕一事。這本不是什麼大事,即使違反了規定,批評教育一下就行了,但因為涉及鮑勳,曹丕覺得終於抓住了此人的把柄,於是下詔把鮑勳逮捕,交廷尉嚴審。

廷尉進行了審查,認為依據法令應判鮑勳有期徒刑五年,並處剃髮戴枷的刑罰。按照規定,廷尉對鮑勳這一級官員的審判結果需經三公會簽後才能上報御前,三公把廷尉的報告直接駁回,認為刑罰太重,依照律條只需要交2斤金子作為罰金即可。

廷尉重新遞交報告,曹丕大怒:「鮑勳這個人根本沒有活命的資格了,你們竟敢寬縱他!再有人敢包庇就一塊抓起來審問,讓你們十鼠同穴、一網打盡!」鍾繇、華歆、陳群等重臣以及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認為鮑勳的父親鮑信在太祖時有功勞,請求赦免鮑勳,曹丕不許。

鮑勳被殺影響很大,他的父親鮑信跟曹操是生死之交,在曹操最困難的時候舉全部家財給予支持,後來又為曹操的事業死在了戰場上,這樣的人曹丕說殺就殺,理由又不服眾,難免讓人議論。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