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楚莊王的陷阱

討伐陳國,對於楚莊王來說,最重要的目的實際上是要進一步試探晉國的反應。對於晉國的權力鬥爭,楚莊王一清二楚,他知道,現在是到了跟晉國人算總賬的時候了。

第二年,也就是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楚莊王下令討伐鄭國,因為鄭國又跟晉國混在了一起。

楚國全軍出動。這一次,楚莊王的目的絕不僅僅是鄭國,或者說,根本就不是鄭國。

【比耐心】

楚軍在一月開始進攻鄭國,鄭國則立即向晉國求援。

戰爭開始了嗎?不,戰爭並沒有開始。什麼開始了?比耐心開始了。

楚軍一路秋毫無犯,直接包圍了滎陽。但是,楚國人並不攻城。

「大王,為什麼不攻城?」伍參私下裡問。

伍參是誰?

嬖人伍參,就是那個給楚莊王講鳥謎語的人。這麼多年以來,他儘管級別不高,但是地位不低,楚莊王一直很信任他,去哪裡都帶著他。

「因為我們要等晉國人來。」莊王輕輕地說。

伍參是個聰明人,他沒有再問,他知道,很長時間以來,莊王都在研究城濮大戰的戰例。毫無疑問,莊王要用晉國人的方法來對付晉國人。

「鄭國人,千萬別投降啊。」楚莊王自言自語。

圍城打援,這是楚莊王的發明。

絳,中軍元帥府。

荀林父雖然最終成為中軍帥,但是他明白,自己在晉國政壇上還是勢單力孤。如今鄭國來求援,情理上說是應該立即出兵的。但是出兵容易,打起來就很難說勝負了。如果戰敗呢?連趙盾和郤缺都不去碰楚國人,憑什麼自己要當這個冤大頭?

但是,如果拒絕出兵呢?拒絕出兵又會給政敵留下口實。

想來想去,荀林父想到一個辦法。

「回去告訴你們國君,請他無論如何頂住,我們很快就來。」荀林父打發了鄭國特使,然後開始拖延時間。

在心裡,荀林父希望鄭國趕緊投降。

好奇怪的一場戰爭。

鄭國人顯然沒有能夠捉摸透兩個大國的想法,他們還傻乎乎地等晉國人來支援呢。

眼看都城被包圍了十七天了,晉國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鄭國人有點急了。

「我看,投降吧。」鄭襄公的哥哥,上卿子良建議。按照子良的理論,「晉楚無信,我安得有信」(《左傳》)。意思就是:晉國和楚國都沒什麼信用可言,我們講什麼信用?誰來我們就投降誰好了。

鄭襄公有點猶豫,他不大甘心,誰來誰強姦的日子令他厭煩了,他很期望當一回烈女。最後他想起一個辦法來。什麼辦法?占卜。占卜的結果是投降不吉利。

「那就戰鬥到底吧。」鄭襄公決定了,於是命令每條街巷都準備一輛戰車以示決戰到底,然後到祖廟中號哭,以示要以死來捍衛祖先的榮譽。於是,整個鄭國都城哭聲一片,連守城的將士們也都號哭起來。

楚軍一看,怎麼鄭國人全都哭起來了?是國君死了?還是要出來跟我們拚命?

「全軍後撤三十里下寨。」楚莊王下令,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應該撤軍。

按照規矩,對方的國君死了,就應該停止進攻,這才符合戰爭的道德。所以,如果鄭襄公死了,楚軍應該後撤。而如果鄭國人出來拚命,也就意味著要一戰定勝負,那麼晉國人就不會來了。所以,如果對方是要拚命,楚軍也應該避免。

楚軍後撤了,這下輪到鄭國人困惑了。

怎麼我們哭了一頓,楚國人就後撤了?鄭國人分析了半天也沒分析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只能認為是祖先顯靈,嚇退了楚國人。

「立即修補城牆,抵抗楚國人。」鄭襄公陡然間有了信心,準備堅持到底。

可是,鄭襄公不知道,楚國人正希望他堅持下去。

等鄭國人修好了城牆,楚國人再次包圍鄭國都城。

楚國不攻,鄭國不降,晉國不救。

絕妙的國家,絕妙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第一個關鍵詞就叫做耐心。

鄭國的使者和晉國、楚國兩國的間諜走馬燈一樣穿梭在鄭國和晉國之間,鄭國使者每次在晉國得到的答覆都是一樣的:堅持就是勝利,頂住,我們很快就出兵去救你們。

然而,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來晉國的救兵。

而晉國和楚國的間諜在探聽不同的消息,晉國間諜探聽的是鄭國投降沒有,楚國間諜則探聽晉國出兵沒有。後來兩國間諜走的次數多了,在路上遇上的次數也就多了,最後成了熟人,進一步成了朋友。

「喂,你們出兵沒有?」

「沒有,鄭國人投降沒有?」

「沒有呢。」

楚國和晉國的間諜在鄭國邊境上遇上,索性互相打探消息,然後折返回去,大家都省事了。

這叫什麼戰爭?

【又見肉袒】

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每個人都一樣。

轉眼三個月過去了,從春天走到了夏天。

滎陽城外,臭氣熏天,楚軍的糞便已經漫山遍野了;滎陽城裡,也是臭氣熏天,鄭國人民的糞便堆積了大街小巷。

楚軍的給養已經發生了困難,糧食已經不多了;而鄭國軍民更慘一些,糧食和用水都發生了危機。

三個月啊,人都要瘋掉了。

終於有一天,人的耐心到了極限。

「他奶奶的,晉國人真能忍啊,老子服了還不行嗎?傳令,明日攻城。」楚莊王忍不住了,決定不等了,立即攻城,征服鄭國之後回國。

城裡,同一天,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他娘的,晉國人看來是不會來了,老子投降還不行嗎?」鄭襄公決定投降。

其實,在同一天,晉國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他大爺的,楚國人真能扛啊,鄭國人真能扛啊,老子出兵還不行嗎?」荀林父宣佈出兵了,再不出兵,晉景公不幹了,郤先趙三家就要藉機扳倒他了。

從耐心的角度說,晉國、楚國和鄭國打了個平手。

第二天,楚軍準備攻城。正要擂鼓進攻,滎陽大門打開了,城頭上擺出兩個大字:投降。

好了,不用打了。

楚莊王率領楚軍進城了,他甚至根本就沒有懷疑對方詐降,他已經有些麻木了。

楚莊王從皇門進入滎陽,一條大道直通鄭國朝廷。只見大道上一個人裸露上身,一身肥嫩的白肉在陽光下十分刺眼,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鄭襄公。鄭襄公半裸,手牽一隻羊,緩緩走來。

還記得許僖公的肉袒嗎?鄭襄公給學來了。

楚莊王一看,當時就笑了:肉袒?聽說過,沒見過,今天見到了。

來到近前,鄭襄公跪在楚莊王的面前,開始說話了:「大王,我知道錯了。我沒有按照老天爺的意思事奉大王,讓大王您生氣了。如今大王攻打我國,都是我們的罪過啊。即便大王把我帶到南海之濱種地,把鄭國的土地分給諸侯,把我的老婆給您的部下做小老婆,我也毫無怨言。但是,如果大王能夠看在歷代祖先的面子上,能夠顧念兩國的友好歷史,給我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讓我們不至於滅亡,我保證今後忠心不貳,就像楚國的縣一樣事奉大王,對大王的恩惠永世不忘。這是我的心願,但是不敢對此有所指望,請大王定奪。」

鄭襄公的聲音有些低沉,話有些卑微,但是並不卑鄙,不卑不亢說不上了,但是表情還是很自然,這顯示他實際上還是很有骨氣、很有主見的人。

楚莊王有些喜歡上他了,他覺得鄭襄公是一個好君主,而且他挺到今天才投降,確實夠配合的了。

「大王,不要聽他的,別放過他們。」身邊的人勸楚莊王。

「不,鄭國國君謙恭有禮,必然能夠得到百姓的信任,這樣的國君,我們為什麼不能放過他呢?」出乎人們的意料,楚莊王放過了鄭國。

鄭襄公有些愕然,他想不到楚莊王這樣輕易地就放過了自己。

「傳令,大軍後撤三十里紮營,不得騷擾鄭國軍民。」楚莊王下令撤軍,然後對鄭襄公說:「賢侯請起,這事情不怪你,我在楚軍大營等鄭國使者過來結盟。」

楚莊王走了,鄭襄公眼含熱淚,他感動啊。

「名不虛傳啊,楚王比晉國人夠意思多了。」鄭襄公的淚水忍不住還是掉了下來。

於是,楚國與鄭國結盟,楚國派潘尪進城遞交盟書,而鄭國派鄭襄公的哥哥子良前往楚國做人質。

由於楚軍僅僅是包圍了滎陽,而對其他地方秋毫無犯,因此鄭國的春耕損失不大。

儘管鄭國歸順了,但楚莊王並不是太高興,因為他認為自己比耐心比輸了。

「文化底蘊哪,還是晉國比較厚啊,他們的耐心怎麼就那麼好呢?」楚莊王感慨。

出兵三個多月,如果就這麼回去了,豈不是很沒有面子?莊王有點鬱悶,怎麼辦呢?孫叔敖給出了個主意:「大王,咱們不妨再向北走走,到黃河邊上,飲飲馬,蓋個廟什麼的,也算向對面的晉國人示個威,那不是也很有面子?」

楚莊王想想,到這時候了,也只有這樣了。

於是,楚軍休整三天之後,班師向北。

還沒動身呢,派往晉國的間諜回來報告了:「大王,晉國軍隊出動了。」

楚莊王吃了一驚,算算日子,笑了:「他奶奶的,晉國人的耐心也不比老子強啊。」

「再探再報。」楚莊王下令,一面按照既定計劃向北。

等楚軍來到郔這個地方的時候,探馬回報:「晉軍已經渡過黃河,進入鄭國境內。」

「啊,這麼快?」楚莊王大吃一驚,他想不到晉國人竟然這樣神速,難道他們已經下定了與楚軍決戰的決心?

到這個時候,莊王有些猶豫了。

我們來看看晉國人,他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窩囊的荀林父】

如果早知道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荀林父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兵的。

三軍出動,三軍帥佐分別是:中軍荀林父和先縠,上軍士會和郤克,下軍趙朔和欒書。三軍大夫分別是:中軍趙括和趙嬰齊,上軍鞏朔和韓穿,下軍荀首和趙同。行軍司馬依然是韓厥。

晉國大軍由荀林父統領,一路南下,來到黃河邊,對面就是鄭國。就在這個時候,對面劃過來一條小船,晉國的間諜回來報告了。

「報告主帥,楚軍已經攻破滎陽,楚鄭兩國簽署了和平協議,楚國派潘尪與鄭國結盟,鄭國派子良去楚國做人質了。」間諜把最近的情報匯報給了荀林父。

荀林父急忙召集三軍高級將領,通報了情況,然後說:「本來我們是來救鄭國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咱們再去,就成了攻打鄭國了,還去幹啥?再說,咱們原來是來跟楚國打的,如果楚國走了,咱們再去,不是很沒面子?」

荀林父的意思,回家去吧。

士會第一個表示擁護,因為他知道以目前的狀況,根本沒有可能與楚軍對抗。

「各位,楚國很強大,楚王很英明,楚軍很勇猛。他們討伐鄭國,是因為鄭國背叛他們,如今鄭國順從了,他們就寬恕鄭國,這是很有大國風範的。我聽說楚國在楚莊王的英明領導下,在以孫叔敖為首的大臣們的全力治理下,如今已經國強民富、文明發達了,不再是從前那個不知禮節的蠻子國家了。所以,對這樣的國家,能不和他們開戰就不開戰吧。」士會說的道理儘管有些大,卻是事實。

對於荀林父,不服氣的人很多,但是對於士會,所有人都很尊重。所以,士會附和之後,大家都沒有說話。基本上,就算達成了撤軍的共識。

荀林父正要宣佈撤軍,有人說話了,荀林父最擔心的那個人說話了。

「不行,晉國之所以能稱霸天下,就是因為我們能打,誰也打不過我們。如果眼看鄭國被征服卻不去救援他們,敵人就在對岸卻不去擊敗他們,這是男人嗎?我們作為統帥的,如果這樣畏敵如虎,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要走,你們走,我不走。」先縠大著嗓門說話,他一向就瞧不起荀林父,見他要撤軍,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

「這個。」荀林父確實有些弱了,這要是換了當年先軫做元帥,直接把先縠推出去了。就算是後來趙盾和郤缺做元帥,也決不會允許有人這樣放肆。可是,荀林父竟然無可奈何。

「再議吧,先駐紮下來。」這就是荀林父的決策。

大家哄然而散,士會暗自歎了一口氣。

當天下午,出大事了。

中軍佐先縠竟然率領自己那部分兵力渡河了,等到荀林父知道的時候,已經渡了大半過去。荀林父急忙去阻止,誰聽他的?

太沒面子,太沒面子了。

違抗軍令,擅自行動,是什麼罪?死罪。

可是,荀林父根本沒有這種魄力,他甚至連殺一個普通軍官以阻止渡河的膽量都沒有。

眼看著先縠的部隊渡過了黃河,荀林父垂頭喪氣,其他人都在看熱鬧。這一回,連士會都沒有說話。

但是,還是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荀林父,那就是下軍大夫荀首。整個晉軍,跟荀林父最鐵的就是荀首了。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荀首是荀林父的親弟弟。

「主帥,先縠違抗軍令,擅自行動,他這樣必然被楚國人擊敗,就算他僥倖逃回來,也是死罪。讓他去,我們按計劃撤軍吧。」荀首站出來為荀林父鳴不平。

荀林父沒有說話,他沒有做出這個決定的膽略。

司馬韓厥走了過來,儘管他與先郤趙三家也是同黨,不過他要厚道得多,看熱鬧歸看熱鬧,他還在想辦法。

「主帥,先縠的隊伍要是被擊敗了,您難道沒有責任?軍隊不聽號令,您難道沒有責任?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看不如三軍渡河算了,就算戰敗,也是大家來分擔責任啊。與其您一個人承擔責任,不如六卿一塊分擔,不是更好?」韓厥的建議就是大家跟著先縠渡河。

韓厥,這個鐵面無私的司馬這個時候也不說先縠違抗軍令了。

與權力鬥爭相比,軍令算個屁。

回想起來,當初韓厥處斬趙盾的御者,那不過就是一場秀。

「那,那,大家渡河吧。」荀林父無可奈何地下令。

這個主帥,真的很窩囊。

就這樣,晉國三軍渡河了。

【楚國人也在爭吵】

就在晉國人為打還是不打而爭吵的時候,楚國人其實也分成了戰與不戰的兩派。

楚軍現在的人員佈置是,莊王親自領軍,令尹孫叔敖為軍師。中軍由虞邱為主帥,左軍由子重也就是公子嬰齊為主帥,右軍由子反也就是公子側為主帥。

提醒一下,從前,楚國三軍都是斗家的人在統領,而現在,都是王室的人在統領。由此可知,楚莊王為什麼要殺斗越椒。

楚莊王原本的目標就是要與晉國人決戰,可是,事到臨頭,他又很猶豫。這一點,就像當初晉文公在與楚國交戰之前的心理一樣。

「大王,鄭國已經降順,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撤吧。」孫叔敖建議。

「那,那就撤吧。」看上去,楚莊王有些猶豫。

「大王,不能撤啊。晉國人來了,咱們就撤,那不是示弱嗎?」巫臣反對。

「那,那不撤?」楚莊王看上去好像拿不定主意。

在場的分成了兩派,孫叔敖和虞邱主張撤軍,子重、子反等將軍反對撤軍。基本上還是那個路子,文官主和,武將主戰。問題是,誰也不能說服誰。

莊王看在眼裡,心裡有數。可是,他不願意這麼快就表態。

「參,你看呢?到底是撤,還是不撤呢?」楚莊王猛然間看見身邊的伍參,於是問他。

見楚莊王問自己,伍參忍住了沒有笑出來,心說你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伍參比所有人都瞭解莊王,他知道莊王想要自己說什麼。

「大王,我看,不能撤。晉國新任主帥是荀林父,這個人很懦,而先郤趙三家勢力強大,根本不尿他這一壺,其中先縠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晉軍指揮不靈,軍令混亂。這樣的軍隊,怕他們幹什麼?何況,大王您是一國之主,對方不過是個中軍元帥,我們怎麼能躲避他們呢?」伍參的話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覺得奇怪,怎麼這麼個嬖人這麼有才呢?

其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一來伍參是個人才,二來,關於晉國的情報,楚莊王知道的他基本上也知道,所以倒比將軍們看得更清楚。

別人沒話可說了,孫叔敖臉上有點掛不住了,自己一個堂堂令尹竟然不如一個小小嬖人的話令人信服,沒面子啊。嬖人是什麼?不就是個專業拍馬屁的嗎?

「伍參,這是國家大事,你懂得什麼?要是萬一不能戰勝晉國,恐怕你的肉都不夠大家吃的。」基本上,孫叔敖是在威脅伍參,潛台詞就是:如果打輸了,把你扒皮剔骨給大家做肉末茄子。

「嘿嘿,要是我們打敗了,只怕我已經被晉國人砍了,我的肉也輪不到你吃了;可是,如果勝了呢?是不是說明你缺少謀略?」伍參竟然不接受威脅。

大家都有些吃驚,伍參竟然這樣跟孫叔敖說話,是不是過分了點?

「向北進軍。」楚莊王下令。

聰明一點的人都已經看出奧妙來了。

《賈志剛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