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霸主楚莊王

從宋國撤軍的時間是楚莊王二十年,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鞠躬盡瘁,楚莊王再也沒有發動過一場戰爭。

從齊桓公到晉文公到楚莊王,三代霸主中,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有一個愛好——開會。兩位霸主動不動就要開個聯合國大會,他們很享受那種高高在上被吹捧被歌頌的感覺。

可是,楚莊王不喜歡開會,在他的手上,聯合國大會一次也沒有開過。從理論上說,他甚至都不能算是霸主。但是實際上,他可能是最為強大的霸主。為什麼這樣說?

【霸主楚莊王】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以德服人。

論楚國的實力,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相比。但是,在與晉國的爭奪中,中原諸侯更願意接受晉國的領導,為什麼?因為晉國比楚國正統。

相比於自己的先輩,楚莊王更加善於反思。前輩們是以怨恨來面對這樣的現狀,以武力來強迫中原諸侯擁戴自己。楚莊王不是,他的辦法是表現得比晉國更寬容、更誠信、更守禮、更容易親近,從而讓中原諸侯從內心感覺到楚國更可靠,更值得信賴,從而從根本上讓中原諸侯改變楚國是南蠻的成見,心悅誠服地投靠到楚國的陣營。

恢復陳國,寬恕鄭國,寬恕宋國,這是三次典型事件。三個國家很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完全是基於楚莊王的寬容。在那樣的情況下楚國都能寬容他們,足以證明楚國並不是一個以吞併別國為樂的惡國。

同時,三個國家也都對照著來看晉國,結論很容易得出:晉國很不夠意思,很靠不住。

即便對晉國,楚莊王也同樣表達善意,戰場上沒有趕盡殺絕,然後還主動派遣特使修好。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晉國的大夫們對楚莊王都非常尊敬。相信,在解揚第二次回到晉國之後,楚莊王在晉國人的心目中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形象了。

第二,廣交朋友。

楚國人在從前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對於中原諸侯普遍抱有敵意和蔑視,因此他們沒有朋友。楚成王的時候曾經有意改變這一狀況,不過他未能實現。

而楚莊王把自己的地位擺得很低,他主動開始與中原諸侯交朋友,他的特使去了晉國、秦國、齊國,試圖平等地與這些國家交往。

很顯然,晉國人服了。

即便是對小國,楚莊王的態度也是「國無大小,平等交往」。

《說苑》中記載一則故事,說是在戰勝晉國之後,楚莊王在國內修了一個四丈高的高台,請諸侯們前來。這事情換了齊桓公和晉文公,那就是一次聯合國大會了。

哪些國家去了呢?沒有記載。不過鄭、蔡、陳、許甚至宋、魯這樣的國家應該去了不少。楚莊王很客氣,請大家海吃海喝,天南海北外帶黃段子。吃喝得差不多了,就有人提議說要請求簽署盟約,請楚國出任盟主。

「我薄德之人也。」楚莊王謝絕了,他說自己配不上。

諸侯們一看,以為這個老大假謙虛,於是一起來敬酒,楚莊王一飲而盡:「高高的樓台作證,我們在這裡暢談國際大事,今後我要是有什麼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批評我、指責我。」

「將將之台,窅窅其謀,我言而不當,諸侯伐之。」這,就是楚莊王的稱霸宣言了。

第三,善於反思。

楚莊王的反思精神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歎為觀止。

前面的例子不用再舉,還是引用《說苑》裡的一則故事:「楚莊王見天不見妖,而地不出孽,則禱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過於天,必不逆諫矣,安不忘危,故能終而成霸功焉。」

什麼意思呢?楚國風調雨順,沒有各種天災,於是楚莊王在向山川的神靈禱告時就說:「上天啊,你難道忘記我了嗎?」這就是能夠向上天尋求過失,這種人一定不會拒絕忠言諫勸,居安能夠思危,所以最終能夠建立霸主的功業。

而再看看後人,一旦有了天災,所做的就是掩蓋真相、推脫責任,然後號稱戰勝災難,論功行賞,卻完全不去反思天災中有多少人禍的因素。與楚莊王的境界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

第四,慧眼獨具。

楚莊王的智慧是值得單獨拿出來說的。

從消滅斗越椒到戰勝晉國以及最後的稱霸,楚莊王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遠在當時所有人之上,他比所有人都看得遠,看得深。

同樣在《說苑》中有一則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楚莊王超人的智慧。

楚莊王喜歡打獵,有人就來勸他:「國際形勢空前複雜,現在大王的精力應該集中在怎麼對付晉國啊,怎麼能耽於打獵呢?」

楚莊王告訴他說:「多謝你來提意見,不過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打獵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啊,我的主要目的是發現人才。能夠用棒子打死老虎的,我知道他很勇敢;能夠徒手與犀牛搏鬥的,我知道他是個大力士;打完獵之後能夠與大家分享獵物的,我知道他是個仁義的人。」楚莊王就是依靠這樣的辦法,得到了三個賢士。所以,只要有了好的志向,就沒有不好的行為,說的就是這事。

一個人,有缺點並不可怕。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

春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越偉大的人缺點越明顯。所以,有缺點並不可怕,也不可恥。可怕的是沒有缺點,可恥的是不承認自己有缺點。

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有缺點的人,齊桓公有三大缺點,晉文公小富即安,滿足於農婦山泉有點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大度。

真正的霸主,最需要的就是大度。

楚莊王,一個超級淫民,這不可怕,因為,他具備與齊桓公和晉文公同樣的品質:大度。

除了大度,楚莊王甚至還有一個偉大的品格:專注。

除了專注,楚莊王還非常聰明,不管有沒有爭議,筆者認為,他是春秋最聰明最有才的君主。之所以在歷史上的地位不如齊桓公和晉文公,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一個管仲這樣的天才和狐偃、趙衰這樣的天才團隊的輔佐。

淫樂三年不理國政,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楚莊王的過人之處。身體強壯,這不用說。他很專注,三年如一日;他很坦白,老子就是幹這個了;他很明智,三年時間亡不了國家。

從齊桓公到晉文公再到楚莊王,一個可以做朋友,一個可以做哥們,一個可以做朋友加哥們。真正的霸主,決不盛氣凌人。

楚莊王,春秋第三霸。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春秋史上的三座豐碑。儘管有春秋五霸的說法,但是真正的霸主只有上述三位,他們同等偉大。

【潞國的滅亡】

楚國人在南面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已經成功地從晉國人手中奪走了霸主地位,晉國人很鬱悶。於是,晉國人不甘寂寞,要搞點什麼動靜。

晉國的北面有一個狄國叫潞國,因為爵位只有子爵,又叫潞子國,國君叫潞子嬰兒。潞子國的執政叫豐舒,前文說過狐射姑就是投靠他了。豐舒很強勢,人稱潞子國的趙盾。強勢到什麼地步?

來看看豐舒的戰績。

潞子嬰兒的夫人對豐舒的專橫很不滿,發了幾句牢騷,於是,豐舒逼迫潞子嬰兒把夫人給殺了。

藉著打獵的機會,豐舒用箭射瞎了潞子嬰兒的一隻眼睛。

狠吧?

你狠,就有人來收拾你。

潞子嬰兒的夫人是誰?是晉景公的姐姐。

「各位,潞國的豐舒吃了狗膽了,竟然害死了我姐姐,我們是不是要討伐他?」晉景公召開六卿擴大會議,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大家的反應都是不要打,各種理由都有,總之就是不想打。為什麼都不想打?荀林父是很擔心再出現與楚國人打仗那樣的事情,到時候如果戰敗,恐怕就沒有上一次那麼好運氣了。而其他人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打了勝仗是荀林父的功勞,打了敗仗大家都沒好果子吃。所以,這一次大家竟然很一致。

晉景公很不高興,在南面已經很沒有面子了,如果不在北面把損失撈回來,怎麼說得過去?

「一定要打。」就在晉景公要發火的當口,伯宗說話了,現在他是晉景公最信任的人,這個時候,他必須要說話,「豐舒有五宗罪,不祭祀祖先,侵犯黎國,殺了主公的姐姐,弄瞎了潞子嬰兒的眼睛,此外,還酗酒。現在,我們已經失去了諸侯的擁護,如果再不做一點替天行道的事情,還有什麼臉混下去?」

大家還要說話,晉景公一拍桌子:「就這麼定了,討伐豐舒。老荀,準備出兵。」

荀林父一看,知道這次是怎麼也躲不過去了。既然這樣,也只好撕開面子了。

「主公,攻打豐舒沒問題。不過,鑒於上一次的教訓,這次不要三軍出動,我只率領中軍去就行了。」荀林父提出要求,中軍是自己和士會指揮,絕不會出現不守紀律的事情。

就這樣,荀林父率領中軍討伐豐舒。事實證明,沒有內訌的晉國軍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三下五除二消滅了豐舒的部隊。豐舒逃到了衛國,結果被衛國五花大綁送到了晉國,晉景公也沒客氣,一刀砍了。

潞子嬰兒很感激,他以為晉國軍隊是大救星。

「感謝妹夫啊,總算盼到你們了。」潞子嬰兒握著荀林父的雙手,感激涕零。

「誰你妹夫啊?我們國君就這麼個姐姐,千挑萬選嫁給你,結果呢?你連老婆都保護不了,你還是個男人嗎?啊,你還有什麼資格擁有這個國家啊?去死吧你。」荀林父沒鼻子沒臉罵了他一頓,當場宣佈潞子國併入晉國,潞子嬰兒自謀出路。

潞子嬰兒傻眼了,以為盼到了大救星,誰知道卻是喪門星,直接把自己給整下崗了。

「我,我,我不活了。」潞子嬰兒絕望了,他受不了這個打擊,當場自殺。

大獲全勝的晉軍押解著大批俘虜回到晉國。當然,既然潞國已經屬於晉國,嚴格說就不存在回到晉國的問題,只能說是回到晉國首都。

走到一半,晉景公的特使已經到了,說是秦國人入侵,請荀林父直接派兵迎戰。

「秦國大將杜回力大無窮,無人能敵,如今秦兵已經到了晉國的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境內)。」特使介紹了情況。

荀林父皺了皺眉頭,他有些犯愁,因為當前的晉軍中還沒有能夠與杜回抗衡的勇士。

「主帥,讓我去會會他。」有人主動請戰。誰?大將魏顆。魏顆是誰?魏犨的大兒子。為什麼魏顆要去?因為杜回曾經放言:跟老子相比,魏犨算個屁。

既然有人願意去,荀林父當然高興。

「那行,你帶著你的人馬去吧。」荀林父同意了魏顆的請戰。

「哥,你行嗎?我跟你一塊去吧。」誰啊?魏錡,魏顆的弟弟,儘管上次與楚國作戰時犯了錯誤,但是那屬於缺心眼,不是站錯了隊,再加上作戰勇猛,所以荀林父這次把他給帶來了。

荀林父一看,你也願意去,去吧。

【積陰德的故事】

魏家兄弟兩個前來迎戰杜回。

「哥,杜回是秦國頭號大力士,據說一個人徒手打死四頭野豬,我看,到時候你也別跟他鬥,我一箭射死他算了。」魏錡建議,他是晉國的神射手。

「那怎麼行?」魏顆瞪了魏錡一眼,心說你缺心眼啊,「到時候大家都在混戰,你怎麼射他啊?說不定我都被他砍死了,你還沒找到人呢。」

「那,那怎麼辦?」

「咱們堂堂大國,怎麼能玩陰的?如果不得不玩,那就要萬無一失。這樣,我約他單挑,他一定同意。到時候你先埋伏好,找準機會,一箭射死他。」說來說去,魏顆更陰。

「好主意。」魏錡心說以為你多光明正大,誰知道你更陰。

第二天,魏錡整頓好了弓箭,早早去青草坡埋伏。按照計劃,魏顆會把杜回引過來單挑。

魏顆率領著晉軍列陣,對面是杜回率領的秦軍。

「擂鼓。」杜回下令,他已經忍不住要廝殺了。

秦軍一通戰鼓之後,晉軍沒有動靜。

秦軍兩通戰鼓之後,晉軍還是沒有動靜。

秦聚三通戰鼓之後,晉軍還是沒有動靜。

「嗯,晉國人的鼓壞了?」杜回有些想不通,他沒聽說過一鼓作氣的故事,所以能想到的就是晉國人的鼓壞了。

「來人,過去問問晉國的兄弟,我們有多餘的鼓,要借的話吱個聲。」杜回派人去晉軍那邊了,這人夠實在,換句話說,夠缺心眼。

杜回的手下基本上也都是缺心眼的。

過了一陣,傳話的兄弟回來了。

「主將,他們不缺鼓。」

「不缺鼓?那怎麼不擂?」

「對面的大將自稱魏顆,說是魏犨的兒子,說你屢次侮辱他的父親、說他父親是個屁,他要跟你單挑。」

「單挑?他敢跟我單挑?在哪裡單挑?」

「說是離這裡十里有一個青草坡,很適合單挑,問你敢不敢去?」

「這有什麼不敢?你過去告訴他,讓他帶路,我跟他去。」

「將軍,晉國人沒什麼誠信的,當心中埋伏啊。」

「怕什麼?有埋伏也不怕。」

青草坡。

魏顆的戰車在前,杜回的戰車在後。車停下,兩個御者把車趕去一邊,聊天去了。

魏顆手持大戟,杜回用一把開山大斧。兩人也不說話,掄傢伙就幹上了。

要說魏顆,也算是個勇士了,在兄弟幾個中,武藝算是最高,但是跟父親魏犨比起來,差距還是不小。如今跟杜回交手,只兩三個回合之後就知道自己不行,杜回的力量比自己的父親也不差。

轉眼之間,兩人鬥了二十多個回合,魏顆一身臭汗,只有遮擋之功,全無還手之力,好在腳底下還算靈活,否則早就掛了。

「你個魏錡,怎麼還不出來?忽悠我?我們晉國人是愛忽悠,可是忽悠誰也不能忽悠自己親哥哥啊。」魏顆急啊,盼著魏錡出來,可魏錡就是不出來。

眼看著就快抵擋不住,魏顆心裡這個後悔啊,早知如此,就不出這個主意了。

正在後悔,杜回一斧兜頭砍來,魏顆拼了老命用大戟擋了出去,就聽見嗡一聲,被震得耳膜蕩漾,頭昏眼花,向後倒退幾步,幾乎站立不住。杜回舉起大斧,追了過來。

魏顆眼冒金花,隱隱約約之中,就看見一個老頭把草打成結,去絆杜回的腳,杜回一個踉蹌幾乎摔倒。

「哎,是真的嗎?」魏顆以為是自己眼花,揉揉眼再看,還是看見一個老頭用草在絆杜回,而杜回又被絆了一個踉蹌,差一點撲倒在自己的面前。

魏顆也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了,大戟就刺了出去,正刺在杜回的肩膀上,杜回一聲慘叫,摔倒在地,手中的大斧也掉在了地上。

難道這是在做夢?魏顆使勁搖了搖腦袋,再去看眼前,又看不見老頭了。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氣喘吁吁跑了過來,誰?魏錡。

「你怎麼才來?」魏顆看見他,很氣憤地問。

「嗨,我早就埋伏好了。可是後來來了一個老頭,跟我聊天,沒聊兩句,我就睡著了。這不,剛才才醒過來,這不是活見鬼嗎?」

老頭?又是老頭?難道真的活見鬼了?

兄弟兩個帶著共同的困惑,把杜回給押了回去。那邊秦軍看見主將被捉,不用號召,立馬轉頭就跑,晉軍在後追趕,把秦軍殺得個七零八落。

魏顆大獲全勝,回到大營,先把杜回給砍了。

「兄弟,那個老頭是誰?看清楚沒有?」魏家兄弟雖然打了勝仗,可是白天見鬼,心裡發虛。

「是咱爹嗎?不像啊。」魏錡說。

「咱爹咱還不認識?」魏顆說。

「那是誰爹呢?」兩人探討到半夜,也沒弄明白是誰爹。

魏顆沉沉睡去,做了一個夢。

「你知道我是誰嗎?」老頭來了,就是那個老頭。

「你是誰?」

「你記得婉娘嗎?」

「婉娘?記得。」

「我是婉娘的爹,為了報答你,我結草去絆杜回。」

「啊,那你是人還是鬼?」

「你說呢?哈哈哈哈。」老頭大笑起來。

魏顆一個激靈,從夢中醒了過來。

現在,魏顆知道老頭為什麼要幫自己了。

原來,婉娘是魏犨的小妾,魏犨非常喜歡她。每次出去打仗,魏犨都會叮囑魏顆:「小子,老子要是被打死了,你一定要找個好人家,把婉娘嫁出去。」

到後來,魏犨臨死之前,變主意了,用最後一口氣對魏顆說:「你,你誰啊?你告訴我兒子,我死了,讓婉娘給我陪葬啊。」

到魏犨鞠躬盡瘁之後,魏顆找了個好人家,把婉娘給嫁出去了。有人就說:「你爹不是要她陪葬嗎?」

「陪什麼葬,沒看見我爹說那話的時候都犯糊塗了嗎?連我都不認識了,他那話能聽嗎?」魏顆說。

就因為積了這麼一個陰德,魏顆得到了報答。

別以為這是杜撰,這件事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

因為戰功,魏顆被封在令狐(今山西臨猗縣境內),其後代中有以令狐為姓。令狐和令兩個姓的祖先都是魏顆,再往上,是畢公高,再往上,是周文王。所以,令狐本姓姬,周王族。

有人望文生義,以為令狐源於北方少數民族,大錯特錯。

到現在,但凡姓令狐的,籍貫一欄都填山西臨猗,因為姓令狐的人少。

《賈志剛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