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爾虞我詐

【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左傳》】

【鞭長莫及】

「救,還是不救?」在接到宋國特使的求救之後,晉景公緊急召集六卿擴大會議,討論救宋事宜。

「倒是救,還是不救?」荀林父反過來問。他沒主意,或者說,從心底裡,他不願意救。

「那究竟是救,還是不救?」所有人都在問。說實話,戰敗的陰影還在每個人的心中,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再去跟楚國人交手。

晉景公猶豫不決,從情理上說是絕對應該救的,因為宋國是最鐵桿的盟友,在盟約上也說到了一方有難對方支援,如今宋國有難,盟主不出手是說不過去的。可是,看眼前的狀況,真是沒有人願意去救。

終於,有人提出看法了,這個人叫伯宗。關於此人的身世,史書上只說是孫伯起的兒子。孫伯起又是誰的兒子?不知道。有說法認為他是宋國公族在晉國的後代,又有說法認為他就是晉國公族。不過綜合分析,他似乎應該是晉國公族。理由有兩點:第一,晉景公跟他非常親近;第二,就是因為上面《左傳》的那段話了。

那段話什麼意思?

伯宗那段話很有哲學意味,我們來學習一下:「古人說過,馬鞭雖然很長,但是打不到馬的肚子。現在上天正在眷顧楚國,不能與他們爭奪。我們晉國雖然也很強大,但是能夠違背天意嗎?俗話說:是屈是伸要心中有數。江河湖泊也要容納一些污濁之物,山林草莽也要隱藏一些蛇蠍毒蟲。作為國君忍受羞辱,那也是合乎天道的。所以啊,忍忍吧,等待時機吧。」

「鞭長莫及」這個成語,就來自這裡。成語的原意不是說鞭子不夠長,而是說長也有長的不足,不等於長了就哪裡都能打到。

「藏污納垢」這個成語也是出自這裡。

彎來繞去,這段話的結論就是:不救。

「可是,見死不救,說出去不好聽啊。」晉景公還是有些猶豫。

「咱們派人去宋國,就說咱們很快會出兵去救他們,讓他們再堅持一段時間。只要他們能堅持,楚國人就會自己撤軍了。」郤克出了個主意,這也是最近這些年來晉國人的慣用手法。

這不是忽悠人家宋國人嗎?

【忽悠宋國人】

派去忽悠宋國人的是解揚。

解揚不是被楚國人抓走了嗎?

說起來,解揚夠倒霉。上一次因為馬受驚把自己送到楚軍大營,稀里糊塗當了俘虜。後來多虧楚莊王開恩,把他給放回了晉國。如今,這倒霉的差事又派到了他頭上。這差事不僅危險,而且今後要挨罵,因為你是去忽悠人家嘛。

「小解,我們考慮到你在楚國待過,瞭解楚國人的習慣,還會說楚國話,因此,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非你莫屬了,祝你馬到成功,平安歸來。」荀林父給解揚佈置任務,用的是不容商量的口吻。

沒辦法,解揚自認倒霉,回家交代了後事,上路了。

要說一個人倒霉,那叫做喝口涼水都塞牙。想想看,人家宋國的使者都能在楚軍的包圍圈裡出入自由,解揚進去一趟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可是解揚正走在「背」字上,就注定了他完不成任務。

到了睢陽外圍,楚軍的包圍並不算太嚴密,解揚瞅個空子,要混到睢陽城下,誰知道恰好過來一隊楚軍。

「什麼人?」帶隊的軍官喝問。

「啊,走錯路了,走錯路了。」解揚急忙說。換了別人,這樣說也就行了,可是偏偏解揚不行。

「你的聲音怎麼這麼熟?哎,你不是解揚嗎?」帶隊軍官竟然認出解揚來了。

解揚定睛去看那人,套用《水滸傳》的說法,那叫做:只叫得苦。原來,解揚在楚國的時候,就是這個人負責看管他,兩人後來關係混得還不錯。

這下沒什麼好說了。

「你就是解揚?嘿嘿,說吧,你到這裡來幹什麼?」楚莊王親自審問。

「奉了我國國君的命令,來告訴宋國人,晉國軍隊已經出發,很快就到,讓他們堅持下去。」解揚實話實說了。不過,晉國實際上不會出兵的事情他沒有說。

「你覺得,晉國能打敗我們嗎?」楚莊王接著問。

「當然能。」

「那上次為什麼敗給了我們?」

「上次不是楚國擊敗了我們,是內訌使得我們自己擊敗了自己。如今我們在我國國君的英明領導下,三軍在荀林父的指揮下團結一心,所以,我們能夠擊敗楚國。」

幾句對話之後,楚莊王挺喜歡解揚,覺得這個人挺直爽而且挺硬氣。

「兄弟,投靠我吧,怎麼樣?讓你做上大夫,怎樣?」

「不感興趣。」

「當官沒興趣?發財有興趣吧?」楚莊王命令手下拿來許多金銀財寶,放在解揚的面前。

解揚沒有說話。

「怎麼樣?只要你到城邊上對宋國人喊,就說晉國不來救他們了,這些金銀財寶就都是你的。」楚莊王以為解揚動了心,於是開出了條件。

「不行。」

「如果你不答應我,我就殺了你,然後號令在軍前,讓宋國人看看晉國特使已經被我們殺了。」

「這……」

「幹不幹?」

解揚在那一刻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知道,如果按照楚莊王的話去做,那就是背叛了祖國,可是卻是在說實話。能夠背叛祖國嗎?不能。可是,如果不答應楚莊王的條件,自己就會被殺,就完不成忽悠宋國人民的任務。要完成忽悠宋國人民的任務,只有一個辦法:忽悠楚莊王。

「好吧。」解揚答應了。

為了完成一個忽悠,而不得不先進行一次忽悠,這就是忽悠的最高境界嗎?

解揚登上了楚軍的樓車,然後一直推進到了城邊。

城頭上,宋軍準備好了弓弩,他們以為楚軍要攻城。

「宋國的兄弟們,別射我,我是晉國特使解揚。」解揚大聲喊起來。城頭上的宋國人都有些吃驚,怎麼晉國特使上了楚國的樓車?

「我被楚軍給抓住了,我特地來告訴大家,晉國軍隊已經出發了,你們要頂住,勝利一定是我們的,世界和平一定能夠實現。」解揚繼續喊。

宋國人高興了,興奮地歡呼起來。他們不知道,他們被忽悠了。

同時被忽悠的還有楚莊王,他一點也不興奮,他要殺人。

「你忽悠我,你不講信用,我要殺了你。」楚莊王對解揚說。

「我對你講信用,就必然對我的國君不講信用。我雖然死了,卻完成了我的任務,死得也值啊。可是大王你呢?你竟然賄賂我,太不高尚了吧?這是大國君主的風範嗎?來吧,砍了我吧。」解揚玩起了視死如歸,繼續忽悠。

楚莊王想了想,解揚雖然忽悠了自己,可是人家是為了國家利益,不是為了自己啊。這樣的忽悠難道不是高尚的忽悠嗎?如果不是自己試圖賄賂人家,人家又怎麼能夠忽悠自己?所以,說來說去,是自己錯了。

楚莊王這人就這個特點,喜歡反思,喜歡找自己的不足。

「算了,我敬你是一條好漢,你走吧,我放你了。」楚莊王放走瞭解揚,還贈送了禮物。

這就是解揚的故事了,忽悠了敵人,也忽悠了朋友,完成了任務,還能活著回去,還有禮品。

這樣的忽悠,有理有禮有節,還有盈餘。

忽悠,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學問。

宋國人又來了精神,被忽悠之後的精神力量不可低估。而楚軍因為擔心晉軍到來,也加緊了圍城。

從二月到五月,轉眼又是三個月過去。這三個月,楚軍把睢陽圍得水洩不通。

宋國軍民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晉國大哥的援軍。城中早就沒有了糧食,能吃的都吃完了,甚至有吃人的事情發生了。即便這樣,宋國人還是在死扛,他們要跟楚國人比耐心。

楚莊王決定撤軍了,像上一次圍困鄭國一樣,楚莊王認栽了。

「大王,信用啊!我爹為了完成對大王的信用,寧可被殺也要出使齊國。大王既然答應了為我爹報仇,怎麼能不講信用呢?」申犀聽說要撤軍,直接來找楚莊王論理了。

楚莊王無言以對,他是一個很看重信用的人,否則也不會被解揚感動而放了他。問題是,大軍已經在這裡待了足足八個月,再待下去,怕是大家都要瘋了。就在兩天前,兩個士兵因為睡覺打呼嚕的小事大鬧軍營,大打出手,最終一死一傷,受傷的士兵被處死之前甚至露出了解脫的笑容。

「老申,怎麼辦哪?」楚莊王愁死了,向申叔時問計。

「大王,其實這事情也簡單。現在看來,晉國人顯然忽悠了宋國人,他們根本不會救宋國人。宋國人之所以還不投降,就是賭我們熬不過他們。如果我們現在開始造房,把逃走的農民招回來耕地,以此顯示我們準備常駐下去,宋國人恐怕立即會投降了。」申叔時還真有主意,這個主意還真正點。

「老申,這麼好的主意,你怎麼不早說?」楚莊王大喜。

「不是我不想說,是我弄不懂大王的算盤啊。」申叔時說。他說的是實話,楚晉大戰就完全是楚莊王一個人在操控,誰知道這一次他是不是也故意不拿下宋國呢?

第二天,楚莊王命令士兵就地打地基修房,挖坑灌水養魚,同時出了告示,要這一帶逃走的農民回來種地,政策優惠。

這一招靈不靈?

可以說:立竿見影。

【華元的妙計】

「華老,怎麼辦啊?看來楚國人要跟我們耗到底了。」宋文公問華元。到現在,宮裡也沒糧食了,大家都在啃樹皮,連做愛的力氣都沒有了,看著這麼多女人就煩。

「我也想呢。」華元這個時候很後悔,心想當初要是忍一忍就好了,何至於如此?不過事到如今,後悔也來不及了。

「投降行嗎?肉袒怎麼樣?」宋文公問。他已經做好了裸奔的思想準備。

「圍了八個月了,這時候再投降行嗎?別楚王不高興,把您直接扔鍋裡了。」

「那,那,那怎麼辦?」宋文公傻眼了。

想了半天,華元想出來一個很奇怪的招數。

「主公,我跟楚國的子反挺熟,這樣,我半夜出去找他,求他跟楚王說個情,和平解決這個問題。」華元說。這就是他的主意。

「行嗎?」宋文公覺得這個主意很怪,華元跟子反也就是一個熟人而已,連朋友都算不上,兩國之間的戰爭,靠熟人關係就解決了?

「不行也得行了。」華元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深夜,小半個月亮,星星點點。這是小偷最喜歡的夜晚,因為這樣的夜晚能看見路,但是看不清人。

城頭上悄悄放下一根繩子,一個人順著繩子溜了下來。誰?宋國第二號人物華元。

溜下城頭,華元邁過了護城河。為什麼是邁過?因為護城河早就被楚軍給填上了。還好,沒有人發現。

華元小心翼翼地前進,心想要是被楚軍捉住,可就糗大了,說不定明天早上就只剩下身子,人頭拿去城邊展覽了。

還好,一直到了楚營,都沒有人發現他。八個月了,楚國人早就沒有警惕性了,白天挖坑蓋房,累得打雷都吵不醒。

華元溜進了楚營,子反的帳篷在哪裡?正在發愁,出來一個撒尿的士兵,懵裡懵懂的。

「嘿,兄弟,子反將軍的帳篷在哪裡?」華元急了,索性跟這個士兵打探一下。

「那邊,亮著燈的那個。」士兵指給他看,指完之後,還問了一句:「怎麼你是宋國口音啊?」

華元沒理他,走開了。

士兵撒了泡尿,回去繼續睡覺,他做夢也想不到,剛才問路的竟然是宋國右師華元,否則抓住華元,那就陞官發財了。

所以,該你發財的時候,半夜起床撒尿都是機會。不該你發財的時候,撒尿就能得到的機會都抓不住。

華元順著燈光,來到子反的帳篷,拉開條縫一看,裡面只有子反一個人躺在床上睡覺,五月份天正熱,子反脫得赤條條一絲不掛,嘴裡還打著均勻的呼嚕,衛兵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華元掀開了帳篷的門簾,踮著腳來到了子反的床前。

「子反,子反。」華元小聲叫。

子反沒有任何反應,天氣熱,好不容易涼快點,剛睡著,正睡得熟呢。

「子反,子反。」華元拍一拍子反的肚子。

子反身子動了一下,接著睡。

華元倒有點犯難了,這不是進了洞房卻抱不動新娘嗎?想要大聲喊或者給子反兩記耳光,又怕聲音太大,被人發現。

「哎,這個主意好。」華元自言自語,他覺得抓腳板心摳癢癢很靈。

子反的腳很臭,沒法不臭,整個楚營到處都是大便,每天不踩上才是意外。華元顧不上那麼多,伸出小指頭,用指甲在子反的腳心輕輕地劃來劃去。

子反哼了兩聲,屁股動一動,接著睡。

華元急了,他覺得很沒有面子,連一個人都弄不醒,自己是不是太無能了?

想到這裡,華元「嚓」一聲拔出了刀,再弄不醒,就用刀砍了。

「啪啪。」華元用刀的側面在子反的肚子上拍了兩下。

大概是當兵出身,子反對刀的感覺明顯不一樣,騰地坐了起來。一睜眼,看見一個人就站在自己的床邊,手中拎著明晃晃的刀。

「啊。」子反本能地低聲驚叫了一聲,任何人在半夜醒來卻看見一個人拎著刀在自己的床前都會害怕的。何況,自己還是裸體,想抓個武器都抓不到。

「噓,子反,別怕,我是華元啊。」華元說,心說總算把你給弄醒了。

「華元?啊,對了,華元。你,你來幹什麼?吃了嗎?」子反也不知道說什麼了,總之他還是認出了華元。

「吃?吃什麼啊?還有什麼可吃的啊?都什麼時候了,你還能睡得這麼沉?還有心思打呼嚕?」華元一緊張,把來的時候準備好的話給忘了,先說幾句壯壯膽的話再說。

「啊,這個,不好意思啊。你,你,有何貴幹啊?」子反更加害怕。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華元終於想起自己要說的話了。大意是:我們裡面什麼吃的都沒有了,只好交換孩子當飯吃,把吃剩下的骨頭當柴燒。不過即使這樣,我們也不願意簽訂城下之盟,寧可與國家同存亡。不過,如果貴軍能夠後撤三十里,什麼都好商量,什麼都聽你們的。

「易子而食」、「唯命是聽」(唯命是從)這兩個成語,就是華元發明的。都沒飯吃了還能發明兩個成語,不簡單吧?

子反這個時候已經非常清醒了,他簡單判斷了一下眼前的形勢。從大的方面來說,華元是代表宋國來投降的,不過是想有點面子的投降,所以,華元有求於自己;從小的方面說,自己是裸體,人家拿著刀,自己是很不利的。不管怎麼說,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

「老華,有骨氣,我好敬佩你。能不能告訴我,城裡到底還有多少糧食?」子反問。

「實話相告,糧食早就沒有了,能吃的都吃掉了,也就是堅持明天一天了。」華元說。他說的是實話。

「你這人太實在了,告訴你吧,楚軍日子也不好過,挖坑種地那是忽悠你們,我們也只有兩天的糧食了。」子反被華元的誠實感動了,主動說了實話。

「子反,我就知道你是個實在人,夠義氣。怎麼樣,後撤三十里?」華元也挺感動。

「好,我答應你。不過,我答應你沒用,我帶你去找大王。」子反說。穿好了衣服,他帶著華元去找楚莊王了。

楚莊王的帳篷離得不遠,衛兵們看見子反來,說大王還在睡覺。

「趕快通報,緊急情況。」子反也不管那麼多,讓衛兵把楚莊王給弄起來了。

楚莊王起來之後,洗了一把臉,子反帶著華元就進去了。

楚莊王隱隱約約認得華元,等子反把事情的過程匯報一遍之後,知道這人確實就是華元了。

「你怎麼把咱們的軍事秘密告訴他了?」楚莊王質問子反。

「大王,人家宋國是個小國,都不欺騙咱們;咱們是個大國,難道還欺騙小國?您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誠信嗎?要有大國風範嗎?」子反當時就給頂回去了。

楚莊王一反思,子反說得對啊。

「嗯,有道理。」楚莊王自我批評了一下。

「人家這麼誠信,這麼有誠意,所以,我就先答應他們了。」子反趁熱打鐵。

「好啊,明天後撤三十里。」楚莊王下令。

華元仍然爬城牆回去,不過這次子反親自送他到城下。

第二天,楚軍後撤三十里。

華元再赴楚營,不過這一次不是翻牆,而是走城門。

楚莊王熱情接待了華元,雙方在經過親切交談之後,決定簽署友好條約,那時候叫盟約。盟約由子反和華元簽署,上面只有八個大字: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思就是:你不要騙我,我也不要騙你。

「爾虞我詐」,這個著名的成語就來自這裡。

宋國將申無畏的屍體從城外的亂葬崗中挖了出來,用上卿級別的棺材裝殮好,送到了楚軍大營,並向申犀做出賠償和表達歉意。

第二天,楚軍撤軍,華元作為人質前往楚國。

八個月的戰爭就這樣草草收場。

「我討厭戰爭。」楚莊王說。他很大度地放過了宋國之後,決定再也不要戰爭了。

《賈志剛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