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南北對峙格局定

26.紹興和議:認認真真談停戰

紹興第二次和議

高宗皇帝為了屈己求和,跟秦檜定計,害死了忠良岳飛。在害死岳飛的過程當中,他已經跟金國達成和議。

實際上,宋金和議不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的,而是在1138年簽訂天眷和議,也就是宋朝史書所說的紹興第一次和議的時候,就已經達成,只是後來金國又把它撕毀了。之後金軍又一次南下,才有了順昌、郾城這一系列的大戰。

大戰之後,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不足以消滅對方,於是就開始認認真真地談第二次和議,也就是宋朝史書所說的紹興第二次和議。按照金朝史書記載,叫「皇統和議」,因為這時金國的年號是皇統。

岳飛是在紹興第二次和議達成一個月之後才死的,也就是說,岳飛在獄中的時候,宋金和議就已經達成了。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很多史學家就認為,宋高宗不一定是為了要達成和議而殺岳飛,因為這時候岳飛已被奪了兵權,並且已下獄了,根本無力阻礙宋金和議,宋高宗殺岳飛,主要還是擔心武將不臣,篡權跋扈。

那麼紹興第二次和議或者說皇統和議的內容是什麼呢?

第一,劃定宋金兩國以淮水為邊界。我們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宋金以淮水為界,就等於金在北方,宋在南方了,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岳飛、韓世忠這些大將苦心孤詣、念念不忘北伐中原、收復故土,如此一來是永遠實現不了了。而且,以淮水為界之後,華夏民族的發祥之地——長安、洛陽以及整個黃河流域,就完全成為金占區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樣的一種看法:長安、洛陽在誰手裡,誰就是正統。現在長安、洛陽在金國手裡了,金國就成正統了。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對此耿耿於懷。

第二,南宋每年要給金歲幣,白銀二十五萬兩,綢緞二十五萬匹。除此之外,南宋還要對金稱臣。以前,像歲貢、正朔、冊命等,都是宋朝所不能接受的,但現在統統接受了,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頭一次。

從和議的內容可以看出,南宋這一方可是吃大虧了,因為南宋是在軍事力量佔優勢的情況下,接受了這個屈辱的和議。

奴顏婢膝,搖尾乞憐

宋高宗給金熙宗上了一道誓表,他在這個誓表上說:

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

從這段誓表,我們可以看出,宋高宗稱臣納貢,真是奴顏婢膝到了極點。首先,第一句說「臣構言」,臣趙構給您上奏。我們前文提到過,在中國古代,名是不能直接叫的,要稱呼他人的字,以示尊敬。只有父母、師長或者君主才可以直呼人名,上級一般也不會叫人的名。今天很多影視作品中,比如清朝的皇帝管李鴻章叫李中堂,這個肯定是不對的。不管臣子多大歲數,皇帝都可以叫他的名,因為皇帝就是君父。

西漢開國,高祖皇帝說蕭何的功勞最大,給了蕭何三個特權:「劍履上殿,見君不趨,稱臣不名」。這三個特權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很搞笑。「劍履上殿」,就是指他可以配著寶劍、穿著鞋上殿,因為那會兒人都是席地而坐,佩劍穿鞋上殿是一個特權。「見君不趨」,是說皇上在那兒坐著,他進殿之後不用小跑,可以大搖大擺地過去。「稱臣不名」,就是指蕭何可以直接說「臣參見皇上」,而不用說「臣蕭何參見皇上」,不用他稱呼自己的名字,表達了對他的尊重。

在宋朝,沒有人敢稱呼趙構的名,而在這兒,他自己卻說「臣構言」。接下來又說,不但我是大金的臣子,宋朝的世世子孫,都會謹守臣節。而且大金對我恩同再造,每年金國皇帝過生日的時候,或者是過春節的時候,我都要派人去朝賀。每年給大金白銀二十五萬兩、綢緞二十五萬匹。從壬戌年開始,以後每年都搬到泗州去交納。

後面甚至開始賭咒發誓了,如果我不遵守這個盟約的話,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可以把我殺掉,讓我的國家滅亡。我現在把誓表都交上來了,我們是下邦,你們是上國,趕緊給我發詔書,來冊封我吧,這樣一來,小邦才有生存下去的憑證。你看,趙構都不敢說自己是敝國或者敝邦,更不敢稱本朝,而稱敝邑,意思是我這個小地方。

這份誓表堂而皇之地記載在宋朝的史書當中,《續資治通鑒》也記載了下來,真是恥辱至極。

宋朝的大臣帶著誓表去見金國皇帝,說只要求迎回太后韋氏(宋高宗的生母),別的要求不再提了。

金熙宗看到這個誓表之後,卻故意刁難,他說:「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輒改?」意思是以前都已經談定了,戰俘是不能遣返的,現在怎麼能更改呢?宋朝大臣只好跪下,苦苦請求,說高宗是個大孝子,如果不迎回母親,無法安天下人之心,懇請金熙宗成全。

金熙宗趁機訛詐,說成全可以,但是得再割地給我。由於淮水是國界的東邊,已經勘定了,而西部國界還沒勘定,金國就想要西部的川陝地區,包括吳玠當年流血死守過的和尚原。

和尚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現在金國人點名要這個地方,用意就在於,雖然在戰場上沒有打敗吳玠,現在卻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宋朝的使臣不敢做主,就請示宋高宗。沒想到高宗相當爽快,說只要能安天下人耳目,給他們也無妨。雙方在川陝一帶以大散關為界,北邊的地方又全都歸屬金國了。

連金國都沒想到宋朝會這麼爽快,於是金熙宗趕快讓完顏兀朮勘界定約,生怕宋朝反悔。勘界定約後,雙方各自撤軍,持續了十五六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從某種意義上看,宋金和議也是雙方實力均衡的體現。自此,中國歷史進入到了第二次南北朝時期。

臨死亮出秘密武器

在達成皇統和議的過程中,完顏兀朮為金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要不是他撕毀天眷和議,河南、陝西之地就歸宋朝了。

因此,完顏兀朮的官位迅速上升,從梁王、都元帥、太保,領三省事,領行台尚書省事,到後來加侍中,進拜太傅、太師,整個金國的軍政大權,完全由完顏兀朮掌握了。

第二次紹興和議達成七年後,完顏兀朮病死,得以善終。評書上說他是被牛皋氣死的,牛皋騎在他的身上,他一生氣,就死了,那純粹是演義。完顏兀朮病死之前,留有一道遺表,說:

吾有術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果舉,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王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

完顏兀朮在臨死的時候,把他對付宋朝的秘密武器點明了,他說如果宋朝背盟的話,雙方先打正規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打不過宋朝,就「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天水郡王」就是宋欽宗趙桓,這也是宋高宗最擔心的事兒。宋徽宗死了,欽宗還在金國人手裡做人質,金人封他為天水郡王。現在黑龍江阿城還有天水郡王府。

完顏兀朮的想法是,如果打仗,金國兵敗,就讓宋欽宗到汴京做傀儡皇帝,像張邦昌、劉豫那樣。這樣一來,宋高宗就完全沒轍了,因為宋欽宗是宋高宗的哥哥,「其禮無有弟與兄爭」,當弟弟的能跟哥哥打仗嗎?而且欽宗是故主,即便再來一個岳飛、韓世忠,或任何其他人,都沒有理由再打仗,更不能說要收復中原、迎回二聖了,因為二聖當中的一聖在中原做了皇上,宋朝還有什麼理由動刀兵呢?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金國不會這麼幹,他們更想有朝一日能把南宋徹底滅掉,由大金一統天下。但是,一旦被宋朝逼急了,就會讓宋欽宗做傀儡,這一點對宋高宗的打擊是致命的。

岳飛、韓世忠等人根本無法體會宋高宗的心情,但是宋高宗一直提防著這一招兒。

其實,宋高宗並不是怕宋欽宗回來,因為即使他回來,復辟的可能性也已經沒有了,最多把他軟禁起來就是了,只不過在這裡沒人虐待而已。宋欽宗自己也說過,如果能回到故土,只要兩間茅屋、幾畝薄田,出家做道士去。宋高宗怕的是,金國捏著宋欽宗這張牌不放,什麼時候想打這張牌了,才會把他拿出來,立他做傀儡皇帝,那樣宋高宗可就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

完顏兀朮是智謀廣遠,心機極其深沉的一個人,宋高宗也不傻,他早就想到了完顏兀朮會有這麼一招兒,知道絕對不能把完顏兀朮逼急了。如果任憑岳飛、韓世忠繼續打下去,完顏兀朮就會把趙桓抬出來,這對於宋高宗來講,等於是一劍封喉,他所有的正義感、口號和理想,頃刻間就會灰飛煙滅。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完顏兀朮這個人確實不簡單。但是評書演義當中,往往把他刻畫得很不堪,以至於我們都認為岳飛忠勇,而完顏兀朮狡詐,總在岳飛手底下現眼,被打得慘敗。

宇文虛中是臥底

和議達成之後,雙方就開始互相釋放戰俘,被金國扣了多年的宋朝使臣們,陸陸續續被放回來了。被放回來的這些使臣都遭到了遠謫,全被秦檜貶出了朝廷。

有一個叫宇文虛中的人,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雖然是一介文人,卻很有氣魄。

他第一次出使金營時,還是北宋時期,金人背盟違約,要打宋朝,第一件事就是抓他。金人拿繩捆綁他的時候,他也不反抗,居然還賦詩一首:

當時初結兩朝歡,曾見軍前捧血盤。

本為萬年依蔭厚,那知一日遽盟寒。

意思是說,宋金兩國本來是「萬年依蔭厚」的關係,可是金人不義,把我抓起來了。

後來宋朝又讓他出使金營,金人看他臉熟,認出了他,就沒再讓他回去,還讓他在金國做了官。宇文虛中在金朝官至國師,是相當於宰相一級的高官。

金國建國初年,之所以能夠漢化,就是因為宇文虛中制定了很多制度。《金史》《宋史》裡都有宇文虛中的傳,但是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的形象,說他兩朝為官,對兩方都不忠,所以他這個人也是非常不幸的。

實際上,宇文虛中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為什麼要幫助金漢化呢?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要達到一個目的——用漢族的文化征服金國人。宇文虛中的想法是,你們金國的快馬彎刀雖然征服了我們,但我們是天朝上國,是華夏的正宗,文章錦繡之地。雖然你們在武力上打敗了我們,但你們還是要規規矩矩地跟我們學習。你們從馬上下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捧起書本來子曰詩雲,這個你們能跟我們比嗎?在文化上,金人越跟漢人比,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要跟漢人學,這樣漢人也就越安全。

可是當時留在金國的其他宋使,比如洪皓,就很鄙視宇文虛中。洪皓說,讓我在劉豫帳下做官,我寧可死都不幹,你宇文虛中毫無氣節,居然還兩次出使。你想想蘇武,再看你自己,竟然在金國做官!

實際上,這些人都不理解宇文虛中,他真是有自己的一番苦心在裡邊。

宇文虛中經常把金國朝廷的內部虛實通報給南宋,但是,宋金和議達成後,秦檜這個禍國奸賊為了自己的私利,居然把宇文虛中是臥底一事告訴了金國。

當時,金國很倚重宇文虛中,離開他,大金就玩不轉了,因為金國誰也不會制定這些典章制度。宇文虛中這樣的人,殺了太可惜,可他又是臥底,怎麼辦呢?秦檜就給金國人出主意,讓金人把宇文虛中的家屬弄到金國去,把他的家屬控制起來,他投鼠忌器,就不敢怎麼樣了。

宇文虛中得知這個消息後,趕緊寫密信告訴宋高宗,如果金國人要他的家屬,就跟金國人說全死了,或者說全失散了,找不著了。沒想到宋高宗卻按照金國人的意思,把宇文虛中的家屬全部送到了金國,這下宇文虛中就沒有辦法了。

《宋史》說宇文虛中失節,《金史》也不以宇文虛中為忠臣,這個人是非常可憐的。據說,後來他的全家都被金國人殺害了,原因是他恃才傲物,得罪了金主,說金主沒有文化,是半瓶子醋的人。

其實,清朝的學者袁枚在整理宋人筆記的時候,曾經發現一條消息:「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南歸,為人告變。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大意是,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想把欽宗皇帝帶回江南,但有人把宇文虛中告發了,宇文虛中領兵直衝皇宮,想把金熙宗殺掉,最後沒有成功,被殺了。

這個大忠臣的忠肝義膽,從清朝人發現的這段材料裡可以看出一二。

仁人志士扼腕歎息

除了宇文虛中之外,還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入金宋使,那就是王倫。

王倫也是百分之百的大忠臣,但評書演義把他刻畫得也很不堪,描述成一個漢奸,其實這完全是對他的一種誤解和醜化。王倫的先祖是北宋的名相王旦之弟,死後謚號是文正。中國古代大臣死了之後,皇帝賜予謚號,最高等級的就是文正。整個清王朝,只有八個人謚號為文正,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被稱作曾文正公。

關於年輕時候的王倫,史籍上有所記載,說他「為任俠,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倖免」。「為任俠」,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點兒愛打抱不平,他高幹子弟出身,可能看誰都不順眼,經常犯點兒小法,但是每一次都得以赦免。

疾風識勁草,國難顯忠良,靖康之變的時候,欽宗皇帝御臨宣德門,有亂民藉機鬧事,眼看著就要衝進宣德門,欽宗不知所措。當時只是一介布衣的王倫挺身而出說:「臣能彈壓之。」欽宗一聽,非常高興,解下佩帶的寶劍,贈予王倫,立授兵部侍郎。王倫提劍下樓,斬殺了幾個為首的亂民,形勢一下就安定了下來。

建炎年間,王倫主動祈請出使金國,先後兩次宋金和議的達成,王倫居間調停,也是功不可沒。當然,他調停宋金和議,是真的希望和議能夠達成,這種行為和秦檜的賣主求榮、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而不管國家百姓的死活,是完全不一樣的。

特別是第二次和議達成之後,當時王倫還在金國,金人想留住他,並授予他一個很大的官職——平灤三路都轉運使,主管地方財政,負責將地方財政收入上交中央。按說這種差事,在把地方的錢往中央轉運的時候,往自己家裡轉運一點兒也沒有人知道,絕對是一個肥缺。

金人這樣就是想讓王倫留下來,給他這個官職,等於是在答謝他。當時南宋的主戰派,主張砍秦檜、王倫之頭,挑上竹竿示眾,以謝天下。金人勸王倫說,宋朝人都罵你是漢奸,你就別回去了,給你這麼好的差事,就留下吧。

王倫斷然拒絕:「奉命而來,非降也。」我來這裡是為了兩國談判,不是投降金國來的,達成和議了我就要回國,更不會在你這裡做什麼轉運官。金主非常生氣,說王倫不識抬舉,就命人殺了王倫。

1144年,王倫被絞死,時年61歲,宋朝賜給他的謚號是愍節。

王倫臨刑之前,跟執刑的金兵說,給我點兒時間,我要辦自己的事兒。他整了整自己身上的宋朝衣冠,面朝南方下跪哭拜:

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臣今將命被留,欲污以偽職,臣敢受一死以辱命!

意思是說,我的祖先王文正公,以自己的直道輔佐兩朝天子,我現在被留在金國,他們要授予我偽職,我絕不給祖宗丟臉,只有一死報答皇恩。在王倫眼中,金國給的官就是偽職,可見他也是忠肝義膽,完全不像有的評書演義所說的那樣。

紹興和議達成,宋金兩國以淮水和大散關為界,南北對峙,宋朝喪失了大片江山,這一幕令中國歷史上很多仁人志士扼腕歎息。南宋著名的詩人陸游,有一首《書憤》,其中就寫道: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著名詞人陳亮,在自己的一首詞中,非常悲憤地說: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礡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指的就是中原故土,意思是說,我就不相信中原士人,沒有幾個恥於向夷狄稱臣的。什麼時候才能收復我們的故土?我們堅信,早晚有一天會光復中原。

27.奸相秦檜:南宋第一權奸的手腕與末日

禁軍戰烏鴉

紹興和議達成以後,高宗皇帝和秦檜這對昏君奸相,開始在江南過起了苟且偷安的小日子,可謂「暖風熏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實際上,宋高宗與秦檜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

宋高宗前半生顛沛流離,從十九歲一即位就受盡磨難,四處逃亡,不到三十五歲,頭髮就全白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都說他是個十足的昏君。事實上,宋高宗的人性是很複雜的。

宋高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節儉君主。節儉到什麼程度呢?他在杭州城的鳳凰山麓修建的皇宮,一共只有十來間像樣的大殿。要知道,北京紫禁城的房子號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實際上也有七千多間。

而且,宋高宗皇宮的十來間大殿是一殿多用的。比如,朝廷要舉行大典,「金鑾殿」就要換牌子:明堂大禮,正朔朝會,皇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換成「大慶殿」;如果是要發佈任命,就換成「文德殿」;趕上聖節上壽,皇上或者太后娘娘過生日,又換成「紫宸殿」;到了科舉殿試、進士唱名的時候,再換成「集英殿」。就這樣不斷換牌子,一殿多用,足見這個皇宮有多簡陋。

關於高宗皇帝的這個簡陋宮殿,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鳳凰山麓植被很豐富,林木茂盛,烏鴉特別多。成千上萬的烏鴉,整天哇哇亂叫,高宗皇帝的辦公和休息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時候高宗跟文武百官討論朝政,都得大聲嚷,否則根本聽不見。晚上烏鴉亂叫,高宗也睡不好覺。

大臣們一看,這太不像話了,百官上朝聲音蓋不過烏鴉,皇上還被烏鴉吵得沒法兒休息,於是就找禁軍士兵裡射箭射得準的,拿彈弓來打那些烏鴉。這些禁軍士兵累得都快散架了,總算把烏鴉打退了十五里。

誰說大宋禁軍不能打仗,這不把烏鴉打退了十五里,取得大捷了嗎?可是沒過兩天,烏鴉又班師回來了。禁軍士兵苦惱不堪,這玩意兒怎麼對付啊?

高宗皇帝微微一笑,說算了,你們也別折騰了,沒這烏鴉的叫聲,朕還睡不著了。

高宗皇帝的前十九年,一直跟著徽宗在繁華的東京城裡過著精緻奢侈的生活,現在來到鳳凰山這個地方,整天聽著烏鴉叫,住著只有這麼十來間房子的宮殿,還覺得奢侈得不得了,這一點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節儉到了摳門兒的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高宗皇帝厲行節儉,已經到了摳門兒的程度。

按照慣例,每到過年過節、祭祀慶典的時候,皇帝要對大臣有所賞賜,可是當時南宋國用大窘,朝廷沒錢,再者就是高宗從內心來說也不想賞賜,怎麼辦呢?高宗就給大臣開白條。他拿白紙寫上要賞賜給大臣的東西,蓋上御璽,往下一發,文武百官接到白條一看,頓時哭笑不得。

高宗皇帝給大臣們賞的什麼呢?馬半匹,公服半領,金帶半條,汗衫半領,褲一隻。大臣心想,皇上給我半匹馬、半領公服,也不知道是左右裁開還是上下裁開,腰帶也給半條,汗衫也給一半,褲子只給一條腿。古人說的褲是套褲,只有褲腿,中間是沒襠的,有點兒像現在女士穿的長統襪,是成對的。

高宗賞賜大臣為什麼都只給一半東西呢?皇帝的意思是,另一半下次再賞。下一次,皇帝又是馬半匹,公服半領,金帶半條,汗衫半領,褲一隻,這下倒是湊成一對了。

可是,大臣們又傻眼了,因為皇上只說賞賜,卻沒寫明上哪兒去領這些東西。實際上,高宗皇帝就是不想賞賜,想節省而已,大臣們都說他太刻薄了。

高宗皇帝對大臣摳門兒,對自己也一樣。宋金和議達成以後,他與大臣們討論擴建宮殿的事。負責這件事的大臣就向他呈報,說打算蓋三百間房子。高宗皇帝看了,大筆一勾,就減去了三分之二。他說,當年漂泊海上的時候,沒房子都活得有滋有味,現在國用都不足,何必要那麼多房子,有幾間遮風避雨就可以了。

不僅如此,高宗皇帝對自己的飲食也有嚴格限制,他說自己只愛吃青菜、豆腐,山珍海味嚥不下去,後來御宴就都上素菜。我們知道,古代把當官的叫肉食者,老百姓叫蔬食者,現在連皇帝都不吃肉了,這是很少見的。高宗皇帝這是帶頭吃素,以節省國用。

我們從宋高宗的這些舉動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完全昏庸無能。按說他勤儉持政,有勵精圖治之心,是應當成為一代英主的。至少,他也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也算是中興之主。

可是,由於宋高宗害死岳飛,寵信奸相秦檜,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還不如他昏庸的爹。高宗皇帝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肯定會為自己鳴不平。

打擊政敵的手段

宋高宗為什麼如此寵信秦檜呢?

秦檜從北國回到南宋後,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寵信,升任宰執。高宗皇帝那麼摳門兒,賞賜起秦檜來卻是不遺餘力,不但金銀絹帛無數,還親自為秦檜的住處題寫匾額,秦檜家裡每有婚喪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來捧場。

秦檜能夠控制宋高宗,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非常注意運用手段打擊政敵,提拔親信黨羽。

秦檜打擊政敵,手段狠毒,岳飛就是一個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戰派的大臣都是他眼裡的大敵,其中有三個人最遭秦檜記恨,也被他整得最慘。

第一個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趙鼎。趙鼎在朝中頗有聲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檜能夠被提拔起來,恰恰是趙鼎之功。秦檜被趙鼎提拔起來之後,卻開始排擠趙鼎,把趙鼎貶去做知州。

一開始,趙鼎被貶到了紹興,後來又被貶到泉州,秦檜還不放心,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後貶到了廣東潮州。我們現在一聽,會想到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方,但那個時候,潮州可不像今天這樣,當年那裡是專門流放犯人的。

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貶謫,還要寫拜表感謝皇帝隆恩。趙鼎被貶到潮州後,就寫拜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意思是,我頭髮都白了,還把我貶到這個蠻荒煙瘴之地,肯定是回不來了,但是我丹心為國,九死不移。

秦檜一看趙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強猶昔,都把你貶到那兒去了,你還跟我狂,既然你不怕死,那我就讓你死。於是,秦檜命令潮州地方官員對趙鼎嚴加管束,每天快馬進京,把趙鼎的一舉一動報告給朝廷。

這樣一來,趙鼎的日子過得也實在沒勁了,他知道秦檜欲置他於死地,他不死,會連累全家。於是,趙鼎就自殺了。

第二個遭秦檜記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屬於主戰派,也做過副宰相。李光被貶官後,也是先在紹興做知府。紹興和議將成的時候,紹興的百姓遊行,抗議朝廷簽署賣國條約。秦檜就誣陷李光,說李光煽動百姓遊行,動搖國本。

這樣一來,李光百口莫辯,又被貶到了瓊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李光在海南島沒事可做,就寫寫筆記,記錄自己為官幾十年來的宦海見聞,想把這些文字傳給後代子孫。中國古代稱聖賢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李光想,我現在沒有立功的機會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傳給子孫,這樣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

沒想到,李光的筆記被秦檜拿到了,秦檜上表說李光私修野史,誹謗當今。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受到株連,不但李光被迫害,連他的兒子也因此入獄。

秦檜重點迫害的第三個人,是胡銓。我們看宋詞,胡銓的詞慷慨悲歌,壯懷激烈。胡銓堅決反對與金議和,當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檜和王倫的腦袋砍下來,挑在竹竿上遊街,然後把金國的使臣扣下,激勵三軍將士討伐金國。

胡銓曾經說過:「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就是說,如果你們要是跟金國議和,我寧可跳東海去死,也不願意在小朝廷存活。他這話一出,高宗皇帝龍顏大怒,本來是想把胡銓殺掉的,但是宋朝的祖宗家法規定不殺文人,高宗皇帝就把胡銓貶到了廣東,讓他去看倉庫大門。

後來,秦檜的妻舅有一次到廣東視察,在一份名單上看到有胡銓的名字,就說了一句,胡銓怎麼還不過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麼還能留在廣東,應該讓他過海。就這麼一句話,胡銓就被貶到了海南,幸虧胡銓當時還算年輕,命大,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從這三個人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及其黨羽清除政敵的手段是非常殘酷的。

科舉作弊有新招兒

秦檜提拔自己的黨羽,也是不遺餘力。

宋朝對科舉考試是相當重視的。唐朝的時候,對參加科舉的人的身份是有限制的,三代以內不能是白丁才行。而宋朝則是英雄不問出身低,除了罪犯、倡優子弟,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的時候,大量文人進入了仕途。

平民子弟和官宦子弟都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保證公平,朝廷專門有兩點措施,一是糊名,即試卷要密封,跟今天的高考一樣;二是謄錄,就是閱卷之前,找工作人員把所有考生的試卷再重新抄一遍。

我們今天的高考剛剛實現網上閱卷,考官還能看見考生的筆跡,而宋朝的考官則根本看不到考生的筆跡,因為試卷都是工作人員謄抄過的。這樣一來,想通過辨認考生筆跡作弊就不太可能了,可見宋朝對科舉考試公平性的重視。

秦檜的孫子秦塤,十歲就享受三品官待遇了,平時不學無術,無心向學,這樣的人怎能指望他通過科舉考試呢?但秦檜就是有辦法。

這一年,秦塤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秦檜想,怎麼才能讓我孫子的卷子被考官看中呢?秦檜想出了一招兒,命人去把閱卷官請到家裡來。太師有請,誰敢不去?閱卷官趕緊顛顛地跑來了,可是秦檜家的下人卻說太師有事,請他先到太師書房坐坐。閱卷官就到秦檜家的書房等,左等右等都不見太師來。

閱卷官百無聊賴,就四處看看,心想,這太師的書房怎麼連本書都沒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來看。一個時辰過去了,未見太師召見,兩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未見太師召見。最後,閱卷官把太師桌上的那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太師府的下人才來說太師沒空接見,讓他改天再來。

閱卷官訥訥而退,心想,這一趟也不白來,還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舉考試的卷子收上來,閱卷官一看,呈到面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師府背過的那篇。

閱卷官開始琢磨了,這文章是誰寫的?挑開一看,是秦塤。閱卷官馬上明白了:太師叫我去讀這篇文章,原來是這個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師的一片苦心,於是,就給秦塤判了個第一名。

不顯山不露水,就把事情辦妥了,秦檜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虧此時高宗皇帝對秦檜這種張揚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後,到了御筆欽點狀元的時候,高宗皇帝一看,秦檜的孫子秦塤排第一,馬上就知道是秦檜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塤的文章,跟他爸爸秦熹的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寫的。高宗皇帝硃筆一揮,把秦塤弄了個第三。

即使是第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塤這種胸無點墨的紈褲子弟,居然也做了探花。

把皇帝攥在了手裡

秦檜控制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兒,就是把皇帝身邊的人全都給收買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挺可憐的,中國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沒有去過。那麼,皇帝靠什麼瞭解天下大事呢?就是靠不斷地學習。皇帝每天處理完公務,就要上課,由經筵日講官給皇帝講課。

於是,秦檜就讓自己的黨羽去給皇帝做經筵日講官。這些人不但經常會在高宗皇帝面前替秦檜說好話,而且一旦秦檜想整誰,就讓經筵日講官在皇帝面前詆毀這個人,先給皇帝一個壞印象,然後再把彈劾這個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准奏,這個人就完了。

另外,秦檜還特別注重跟宮裡人來往。高宗的原配邢氏死在北國,消息一傳回來,秦檜就力主立吳氏為皇后。我們前面講過,這個吳氏曾經搭弓射箭,射死幾個亂軍,掩護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人。

吳氏做了皇后,自然對秦檜非常感激,還跟秦檜做了親家。吳皇后非常長壽,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歲,歷經了高宗之後的好幾朝。後來,秦檜這個禍國殃民的權奸倒了之後,居然滿門無事,就是因為有吳皇后的大力保全。

再有一點,秦檜還拚命拉攏高宗皇帝的醫官。我們知道,高宗皇帝由於早年受到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沒有皇儲。高宗為這件事兒一直很著急,暗暗地遍訪名醫。後來,高宗皇帝封一個叫王繼先的醫生做了醫官,專門負責醫治他的隱疾。

於是,秦檜就費盡心機地去巴結王繼先。秦檜的夫人也姓王,《岳飛傳》裡說,秦檜的夫人王氏極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死了岳飛。秦檜讓王氏認王繼先為義兄,這樣一來,秦檜跟王繼先之間就成了郎舅關係。

你想,高宗皇帝連這樣的隱疾都交給王繼先治,可見對王繼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繼先整天在皇帝面前說秦檜的好話,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檜嗎?高宗皇帝曾說王繼先是朕之司命,秦檜是國之司命,他對秦檜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

秦檜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裡。

滿城來找獅子貓

南宋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就是秦檜當權的時代。

秦檜重用的全是自己的親信黨羽,凡是跟他意見相左的人,都被他排擠掉了。史書上記載:「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遠方。」意思是凡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只要跟秦檜政見不合,全都被貶到遠方了。

有一次,秦檜的走狗羅汝揖跟他聊天,無意中說了一句,反對議和的人,除了張玠之外,其他的都被處理掉了。羅汝揖本來是想表功的,沒想到秦檜一聽,臉色就變了,說羅汝揖你會不會辦事兒,既然除了張玠都處理掉了,為什麼不處理張玠?就這麼一句話,張玠就被貶謫遠方了。

史書上說,秦太師當國,「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秦檜剷除異己手段狠毒,提拔起親信來卻是不遺餘力。他的家人鄉黨,只要五官不缺一樣,智商勉強能算正常的,全都能夠做大官。秦檜就喜歡用這些頑鈍無恥的人,因為這些人不會跟他的意見相左。

秦檜的養子秦熹,在禮部主持的會試中,中了進士。一般人中了進士,都是先從縣官,也就是七品官幹起,然後一步步往上升,過個十幾二十年,才修成正果。而秦檜的公子中了進士,六年就做到了樞密使。

這下好了,老爹是宰相,兒子是樞密使,文武兩班被他爺倆兒全佔了,老爹抓全國的行政,兒子管全國的軍事。上朝的時候,大臣裡領頭的第一個是老爹,第二個就是兒子。

秦檜一門黨羽,用盡手段把持朝政,把南宋朝廷攪得暗無天日。我們從一件事上,就能看出秦檜專政的時期,黑暗到什麼程度。

有一次,秦檜的孫女,當時被封為崇國夫人,丟了一隻獅子貓。這下可了不得了,臨安府畫影圖形,到處張貼海捕文書,出動所有的捕快,上街給秦檜的孫女找貓。後來,秦檜嫌衙役捕快不夠,又命令御前司兵士,也就是皇宮站崗的兵士,都出去滿大街找貓。

秦檜給臨安府的官員下令,限期幾天破案,否則臨安府所有治安機構的官員都別幹了。臨安府的官員趕緊命令兵士衙役們挨家挨戶搜查,只要見到獅子貓,不管是不是崇國夫人那隻,全都抱回來,一隻一隻地抱給崇國夫人過目。可是臨安城的獅子貓基本上都被逮光了,就是沒有崇國夫人丟的那隻。

崇國夫人不幹了,說你們這不是糊弄我嗎?一點兒辦事能力都沒有,怎麼當的官?最後,臨安府的長官實在沒辦法,只好跪在秦檜的孫女面前,苦苦哀告,崇國夫人這才恨恨作罷。

我們看,就因為秦檜孫女的一隻貓,竟把整個臨安城弄得雞飛狗跳,足見秦檜當時權力熏天。

秦檜專權

皇帝身上藏匕首

實際上,高宗皇帝這樣寵信秦檜,也是被迫的。

宋高宗也知道,由於紹興和議的達成以及岳飛之死,老百姓都罵他是昏君,他需要找一個人來替他頂這個缸,於是找到了秦檜。百官罵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給秦檜足夠的權力。

中國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權和相權之爭,始終是君進相退,是君權越來越尊,相權越來越卑。而到了南宋,卻出現了很大的反彈。高宗皇帝為了不挨罵,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索性不管實事,自己放棄了一部分權力,讓秦檜掌握大權,去處理朝中大事。

這樣一來,高宗皇帝就給後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南宋後來的很多君主都受制於權臣,南宋的權臣奸相,秦檜是第一個,後邊的一個比一個奸。

宋高宗其實對秦檜早有防備,他每次接見秦檜時,身上都帶著匕首,以防秦檜加害。當時,秦檜每次出門,都有五十名手持長戟的衛士跟隨。秦檜這樣做,是害怕有人殺他。

曾經有一個叫施全的殿前司侍衛要謀刺秦檜,但沒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檜問施全:「你一個小小的士兵,為什麼要殺我?」施全說:「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卻要議和,所以我要宰了你!」秦檜知道自己犯了眾怒,從此,只要出門就帶衛士,連進宮面聖都一樣。

這麼一來,高宗皇帝心裡就很緊張,心想,我現在被你控制了,你萬一想害我怎麼辦?因此,他在身上藏把匕首,防備著秦檜。

也就是說,高宗皇帝寵信秦檜,其實也是出於無奈,並不是自己願意的。當年,他把秦檜的孫子秦塤,由狀元貶成探花,就是向秦檜表明態度,讓秦檜不要那麼為所欲為。

秦檜專權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對他心懷不滿,但又奈何不了他,因為紹興和議裡有規定,宋朝不能隨便換宰相,否則就算毀約,金國就要攻打南宋。

白鐵無辜鑄佞臣

後來秦檜病重,高宗皇帝前去探望,表面上一臉沉痛,其實心裡已經樂開了花,心想終於盼到秦檜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師府,秦檜的黨羽們就向高宗皇帝建議,說為了保證秦太師的路線能夠執行下去,應該讓太師的兒子秦熹繼任宰相之位。

高宗聽了,不動聲色,進來看了一眼秦檜,秦檜這時已經有進的氣沒出的氣了,看起來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裡非常高興,轉身就出來了。

皇帝一出來,秦熹上前攔住他就問,如果秦太師歸天,下一任宰相是誰?秦熹是希望高宗皇帝當時就拍板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沒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熹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話,「此事卿不當與」,然後轉身就走了。

第二天,宮裡就傳出了聖旨:秦檜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熹升少師,致仕。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給秦檜父子一個很高的頭銜,然後讓他們退休。

接到詔書,秦檜當晚就嚥氣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頭痛哭。

當然,高宗朝對秦檜還算是不錯的,到了孝宗執政的時候,秦檜的所有封銜一概取消,謚號改成了「謬丑」。秦檜這樣一個誤國權奸,最終總算是沒落得好下場。

秦檜當宰相的十幾年裡,干的禍國殃民的事不計其數,他蠻橫專權,排除異己,挾虜以自重,殘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岳飛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千古罵名。

從明朝至今,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契四個人的鐵像,就一直跪在岳王的墳前。後人有詩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28.金國易主:完顏亮弒君殺母

皇帝居然瘋了

紹興和議之後,宋金兩國開始了一段較長時間的和平共處。但後來,金國卻率先撕毀了和議,要攻打南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金國換皇帝了,金熙宗被殺,新皇帝就是金國乃至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庶長子完顏宗幹的長子,也就是說,他的父親不是皇后生的,他就是庶長孫。完顏亮與金熙宗是堂兄弟,年齡上,完顏亮要大一些,但金熙宗是嫡長孫,繼位當了皇帝。

完顏亮有三大志向:一是國家大事皆自我出;二是率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三是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他有一柄扇子,扇子上題著這麼兩句詩:「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不管說是志向還是野心,完顏亮的目標都非常遠大。

那麼,完顏亮為什麼能當上皇帝呢?因為他的堂弟金熙宗瘋了。

據說,金熙宗當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一直被金國的老臣們,就是他叔叔這一輩的人所管束,好不容易盼到這些老臣全都去世了,金熙宗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出一口惡氣了,皇后裴滿氏卻專權亂政,要把自己的娘家人全安插到朝中做官。

這樣一來,夫妻之間矛盾激化,金熙宗本來就有點兒懼內,裴滿氏又不讓他娶嬪妃,他只好每日借酒澆愁,慢慢地酒精中毒,最後就瘋了。金熙宗發起瘋來,逢人便殺,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有一年,金國京城遭雷電襲擊,死傷了好幾百人,翰林學士奉命給金熙宗起草罪己詔。詔書起草完,翰林學士拿給金熙宗過目。當時,金熙宗正喝得迷迷糊糊,見詔書上把自己罵得十分不堪,一怒之下,抄起銅錘,一錘就把翰林學士打暈了,然後又拔出刀來,插進翰林學士的口中亂捅,把人活活捅死還不算,又揮刀將其斬為數段。

還有一次,金熙宗讓弟弟喝酒,他弟弟不敢跟他喝,推說不會。金熙宗一生氣,竟要挾說要把弟弟滿門抄斬。這樣的言行舉止,儼然就是個瘋子!

金熙宗對自己的大臣和親弟弟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他身邊的宮女、太監和衛士了,稍有不順眼就打罵,甚至拔刀斬之。他身邊的人,沒有沒挨過他打的。

完顏亮發動宮廷政變

皇帝如此暴虐瘋癲,金國上下都期盼著他駕崩,可是他還很年輕,一時又駕崩不了。那怎麼辦呢?只好由別人幫他駕崩了。然而,弒君犯上是大罪,大家雖然都想讓皇帝死,但誰也不敢先動手,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領頭的人。

這個時候,完顏亮就跳出來領這個頭了。當然,完顏亮出來領頭是有條件的,就是殺了金熙宗之後,大家要擁戴他當皇帝。完顏亮心想,就因為我爹不是嫡出,我受了這麼多年的氣。我比這個瘋子本事大多了,殺了他以後,我要當皇帝。

其他人想,只要這個瘋子皇帝死了,我們就不遭罪了,反正再怎麼樣也輪不著我們當皇帝,完顏亮也是太祖的孫子,他願意當皇帝就讓他當好了。於是,殺金熙宗的同盟就算結成了。

一個月黑之夜,完顏亮領著十幾個死黨,暗藏利刃進了皇宮。守衛皇宮的衛士早就被買通了,甚至都不用買通,這些守門衛士哪個沒挨過金熙宗的鞭子?說不定誰的弟弟就剛剛被這個瘋子皇帝殺掉了。所以,守門衛士看到完顏亮來殺皇上,正是求之不得。

完顏亮帶人闖進熙宗皇帝的寢宮,熙宗皇帝感覺有變,急忙起身要抽刀自衛。雖然金人已經漢化,但還是比較勇武警覺的,金熙宗睡覺的時候都要拿把刀壓在枕頭底下,以防不測,這是他們的傳統。這個時候,金熙宗要抽刀自衛,可是伸手一摸,刀沒了,估計早被他身邊的侍從偷走了。

完顏亮等人衝進來,對著金熙宗亂刀齊下,致命的一刀是完顏亮砍的,金熙宗當場死於非命。

金熙宗死後,完顏亮做了皇帝,就是金國的第四代皇帝。完顏亮後來被廢,是廢帝,因此沒有廟號。他做皇帝之前是海陵王,所以史書上一般稱他為海陵王完顏亮。

對宗室子弟下手

完顏亮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喜讀史書,又好鍛煉身體,自稱文武雙全。他生活也很節儉,平時穿的衣服都很舊。

另外,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特別注意體恤百姓。據說,完顏亮的車駕從馬路上經過,看到旁邊百姓的牛車陷到泥裡去了,他就從車上跳下來,幫著百姓推車。這樣的君主是很少見的。那為什麼還有人說完顏亮是個暴君呢?事實上,完顏亮對平民百姓並不殘暴,他的殘暴都用在了金國的宗室子弟身上。

完顏亮做了皇帝以後,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得不正,必須要採取措施,讓自己的皇位正起來。完顏亮想出了兩個辦法:第一,把競爭對手統統除掉,就是把宗室子弟全都殺掉,這樣一來,就沒人跟他競爭做皇帝了,他在金國國內就正了;第二,把外國全都滅掉,由他來統一天下,到那時候,就沒有人敢說他的皇位不正了,他在國外也就正了。

辦法想出來了,完顏亮就大張旗鼓地幹起來。首先,他倚仗自己皇權在握,大肆屠殺宗室子弟。凡是金太祖、金太宗的後代,隨便定個罪名就殺掉,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罪名,皇帝借口有事召見,在進宮的路上埋伏下刀斧手,直接就殺掉了。

在這些宗室子弟裡,完顏亮最想殺的,是金太宗的兒子完顏宗本。但是宗本的勢力很大,不好對付,得有人出面告他,才能給他定罪。那麼,讓誰去告宗本呢?完顏亮就找到了跟宗本關係最好的尚書令蕭玉。完顏亮召蕭玉來見,賜給他一杯毒酒,讓他喝下去。蕭玉一聽,嚇得哇哇大哭,連連求饒。於是完顏亮直說讓他出面告宗本謀反。蕭玉為了保命,滿口應允。於是,完顏宗本也被殺了。

完顏亮不僅殘殺宗室子弟,還荒淫無道,竟把完顏兀朮的女兒納進了宮。要知道,完顏兀朮是完顏亮的叔叔,完顏兀朮的女兒可就是完顏亮的堂姐妹。完顏亮不管這些,他認為自己當上皇帝了,就要得天下美色而妻之,想要誰就要誰。

宗室子弟都被清除了,完顏亮就開始考慮第二件事兒了,也就是出兵滅掉宋朝。

托夢造輿論

完顏亮要出兵滅宋,先要在思想輿論上做準備。怎麼讓大臣們支持他出兵打仗呢?完顏亮想到了一招兒:就是假托做了個夢,感應到天召了。

於是,完顏亮就把大臣們找來,說他做了個夢。誰也不知道這個夢是真是假,反正完顏亮跟大臣講得是有鼻子有眼:

昨天晚上,夜已三更,朕將睡去,忽然看見兩個青衣小童,手持玉牒來到朕的床邊,說天帝要見朕。於是,朕就爬起來,騎上烏騅馬,跟著這兩個青衣小童去了天庭。一路之上,烽煙瀰漫,每一步都像是走在虛空之中。

走了沒多久,朕看到一扇門,兩名青衣童子說天門到了,讓朕進去,朕就策馬進入天門。朕剛一進去,出來一個小童說:「對不起,這是天庭,您沒有在天庭騎馬的資格,請您下馬步行。」於是朕就下了馬,步行往裡走,裡面華麗非凡,廣闊無垠,殿內垂的都是朱簾。

這個時候,來了一個穿紅衣服的人,旁邊的小童跟朕說:「這是天帝,趕緊下拜。」朕就趕緊跪下了,也沒看清天帝長什麼模樣。天帝跟朕說:「我任命你為天策上將,去討伐不義之國。」然後,朕就出了天庭,往回走。

回來的路上,朕看到沿途鬼兵無數,要攔阻朕。朕一生氣,拉弓搭箭,一箭射去,鬼兵就散了,朕就醒了。

朕醒之後,覺得此夢非常奇怪,於是就到兵器架上去數,發現朕的箭確實少了一支,再到馬廄裡一看,朕平時騎的烏騅馬渾身大汗淋漓。

完顏亮講完自己的夢,就問大臣這個夢是什麼意思。大臣們哪敢說別的,紛紛奉承說,這是天帝降福,讓金國討伐不義之國,這是奉天討不義,應該趕緊出兵。

完顏亮聽了非常高興,心想正合我意,於是跟宰相攤牌,說自己想打宋朝。完顏亮的宰相是漢人,一聽皇帝這麼說,撲通一聲就跪下了,說萬萬不能打。完顏亮問他,為什麼不能打?宰相當然不敢得罪皇帝,不敢說打仗耗費國帑,加重人民的負擔,於是找了個托詞,說:「臣觀天象,趙室必不長久,可待其自滅。」

完顏亮聽了很不高興,就問宰相,你怎麼知道宋不長久呢?宰相說,趙構連兒子都生不出來,抱別人家的孩子做皇儲,他日必然禍起蕭牆,不用咱們動兵,他自個兒就完蛋了。

金國宰相的話也不完全是胡說。皇上的兒子當新皇上,沒有人敢反對,因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但是,如果皇上生不出兒子來,抱別人的孩子做皇儲,問題就出現了。有人就會想,既然別人的孩子能給皇上當養子,登基當皇上,那我為什麼不行?所以,金國宰相說趙宋日後必然禍起蕭牆,是有道理的。

關於出兵滅宋,雖然金國朝中存在不同意見,但是,完顏亮卻是一心要揮師南下,面對反對意見,他怎麼辦呢?完顏亮想出了一招兒,就是遷都。這時金國的都城已經由會寧,就是黑龍江的阿城,遷到了今天的北京。我們今天在北京的二環路上,還能看見金中都宮殿遺址的紀念碑,現在的蓮花池一帶,就是那時候金國都城的中心地區。完顏亮為了攻打宋朝,決定將都城再遷到宋朝的故都汴梁。

這樣一來,就可以以營建汴京宮殿為名,把軍隊全都調過去,整軍備戰,而且汴京距離宋朝又近,真打起仗來,調兵也方便。

江南豈有別疆封

完顏亮揮師南下,要滅南宋。這個時候,秦檜已經死了,南宋就沒有人像秦檜那樣「對和平一往情深」了。朝中的主戰派開始抬頭,紛紛要求高宗皇帝備戰。

但是,當時主持朝政的兩個大臣萬俟契和湯思退,原來都是秦檜的黨羽,後來跟秦檜鬧翻了,才自立門戶。這兩個執政大臣看到主戰派的上疏,就斥責他們多事:誰說金國要打咱們?咱們跟金國人好著呢,人家就是遷個都,關咱們什麼事?不能干涉人家內政。

主戰派的大臣一看,宰執不同意備戰,於是直接上疏給高宗皇帝,以求上達天聽。

主戰派上疏給高宗皇帝,用什麼方法來勸說高宗備戰呢?當時有一種傳言,說完顏亮一意要南侵,是因為他聽說宋高宗的寵妃劉氏特別漂亮,金國的女子根本沒法兒跟劉氏比,因此要出兵來搶劉妃。據說,完顏亮的皇宮裡,連給劉氏的臥室都準備好了,所有用具都煥然一新。

南宋主戰派就以此來刺激高宗的自尊心。大概意思是,皇上您知道完顏亮為什麼要打咱們嗎?因為他想把劉貴妃給搶走。殺父之仇您不報,難道奪妻之恨您還能忍嗎?但是,高宗皇帝並不想跟金國開戰,他說:「講和之意斷自朕心,就是秦檜不在了,朕也要跟金國人講和。」高宗皇帝的意思是,我實行的是一條沒有秦檜的秦檜路線,你們不用跟我多說。

這一年年底,金國派使臣拜賀高宗皇帝。宋金兩國和議以後,每逢過年,雙方都要互相遣使,給對方的皇帝賀正旦,就是拜年。這一次,金國派來的賀正旦使臣叫施宜生,是福建人,在宋朝做過官,因為犯了事兒,先逃到偽齊,後來被完顏亮擢為翰林侍講學士,在金國很受重用。

施宜生到達南宋之後,宋朝派禮部尚書張燾去迎接他。張燾跟施宜生有同門之誼,兩個人關係很好。張燾迎接施宜生的時候,就暗中試探施宜生的態度,說你離別家鄉多年,家裡大人孩子都好吧?家鄉的景色如何?是不是還是家鄉親啊?你獨在異鄉為異客,想不想祖國啊?

施宜生聽了這些話,很感動。因為他是獲罪逃到敵國做官的,雖然在金國人五人六的,但還是感覺對不起祖國,心裡有愧。這樣一來,施宜生就很想把金國要攻打南宋的消息告訴張燾。但是,施宜生身邊還跟著副使,而且還有傭人來來往往,他又不能揮退左右,說自己跟張大人談點兒機密,那還得了?

於是他站起來,背著手在屋裡轉,突然指著外面說了一句:「今日北風甚緊!」張燾多聰明啊,一聽就知道施宜生這句話別有用意。這時,施宜生又說:「我就要回到北國去了,咱們朋友一場,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給你留作紀念的,就給你寫首詩吧。」然後就對僕人說:「筆(必)來,筆(必)來。」

張燾一想,施宜生說今日北風甚緊,必來,必來,那不就是金國要攻打我們嗎?於是,張燾趕緊回去,把施宜生透露的消息奏報給高宗皇帝。宋高宗一聽,心知這次不是空穴來風,於是趕緊下令整頓兵馬,準備應戰。

施宜生成功地把情報送出去後,心裡的千斤包袱終於卸下來了。他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沒想到,回到金國就被人告發了。完顏亮命人把他扔進油鍋裡,給活活烹死了,而且還殺了他全家。

這次跟隨施宜生出使的,還有很多畫工。這些畫工其實也算是特工,他們把一路上沿途的風光、山川險要、兵備地形都給畫了下來,而且還畫了一幅杭州的全景圖。

完顏亮看到這幅杭州的全景圖,心情非常激動,在圖上題詩一首:

萬里車書盍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當年始皇帝兼併天下之後,下令書同文,車同軌,車軌書文就象徵國家的統一。由此可見,完顏亮的滅宋之心已經毫不掩飾,躍然紙上了。

亂馬踏死宋欽宗

完顏亮要滅宋朝,就要先讓宋朝敗盟。那麼,怎麼讓宋朝先敗盟呢?

完顏亮想出了一招兒,就是派人去罵宋高宗,把宋高宗罵急了,他就會跟金國對著幹,這樣一來,金國就能出兵滅宋了。完顏亮琢磨,怎麼才能把宋朝皇帝罵急呢?就是告訴宋高宗,欽宗皇帝是怎麼死的。

我們前面提到,宋欽宗是完顏兀朮苦心孤詣保存的秘密武器,是用來防止宋朝敗盟的。完顏亮登基以後,想方設法要攻打宋朝,這個秘密武器也就用不著了。於是,傳說他組織了一場馬球比賽,當時已經82歲的遼國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和56歲的宋欽宗,被邀請參加。完顏亮讓這兩個俘虜皇帝騎馬去打球。

耶律延禧不愧是草原皇帝,雖然已經82歲高齡,仍然弓馬嫻熟,他上馬之後,企圖縱馬逃跑,金軍的士兵拿箭射他,他還搶了金國兵士的弓箭,射死幾個金兵,之後才被金國人射死。

跟耶律延禧相比,宋欽宗就差遠了,他有高血壓,經常頭暈,這個時候連馬都上不去,一下就被金軍亂馬踏為了肉醬。

完顏亮要以宋欽宗被亂馬踩死這件事來激怒宋高宗,於是派了兩個使臣到宋朝去。這兩個使臣,正使姓高,是契丹或者渤海人,副使姓王,是漢人。完顏亮告訴他們,到了宋廷要狠狠地罵宋朝皇帝,罵得越狠越好。然後,完顏亮又私下告訴姓高的正使,說你不要罵,讓那個姓王的罵,因為他是漢人。這樣,即使宋朝皇帝真被罵急了,要殺也是殺他,不殺你。

欽宗之死

這兩個使臣來到了宋廷,向宋高宗遞上國書之後,本應該是正使奏事,但正使卻裝作結巴,說自己奏不了,只能讓副使來。於是,姓王的副使就開始罵宋高宗,他站在朝廷上頤指氣使,用的都是質問的語言,對著宋高宗大喊,皇上問爾等,皇上問汝,如何如何……

宋高宗當時就被罵傻了,心想,紹興和議達成這麼多年了,咱們宋金雙方使臣往來,都是客客氣氣的,這算哪出啊?高宗越聽越生氣,終於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說了句「今天的會見到此結束」,轉身就打算走。姓王的副使一看宋高宗要走,心想,不行,我還沒說宋欽宗是怎麼死的呢,最關鍵的話沒說出來,還沒激怒宋朝皇帝,我要是這麼回去,不也是施宜生的下場嗎?

於是,他居然在朝堂之上直呼欽宗皇帝的名諱,連連高喊:「趙桓已死,趙桓已死……」高宗聞言一驚,更加氣憤,一抖袖子,快步離開了大殿,轉到屏風後面去了。姓王的副使不依不饒,繼續在宋廷上叫罵,但宋朝的大臣們都不敢吭氣兒。

見此情景,那個副使更加囂張,衝著屏風大喊,我是來商談國事的,你把我一個人撂在這兒算什麼?趕緊出來!這個時候,宋朝的一個武將看不下去了,指斥他不得無禮,說有什麼事兒,到樞密府跟宰相談。

穩住那個副使之後,這名武將轉到屏風後面一看,高宗皇帝正在以袖拭淚。宋高宗這一哭,有兩層意思:一方面,宋欽宗的死給他的刺激還是很大的,畢竟是骨肉兄弟,他也難免念及骨肉之情,所以悲痛而哭;另一方面,宋高宗也懷著私心,心想,大哥在北國近三十年,我終於把他給熬死了,我的正統地位再也不會被撼動了。

這樣一來,宋金兩國就算是徹底撕破臉了。完顏亮的戰爭動員工作已經完成,他馬上就要開始攻打宋朝了。

誰勸諫就殺誰

完顏亮要出兵攻打宋朝,很多大臣紛紛反對。但是,大家都知道完顏亮的脾氣——逆我者,眨眼之間人頭落地。那麼讓誰來勸呢?大臣們決定請太后出馬,去勸皇帝不要出兵。

完顏亮的親媽這時已經死了,但嫡母,也就是他父親完顏宗幹的正妻還在,即徒單太后。徒單太后聽了大臣們的話,就傻呵呵地跑去勸完顏亮。由此可以看出,徒單太后也太缺心眼兒了,因為完顏亮最耿耿於懷的,就是自己是庶出,是小老婆生的,他都當了皇帝了,他母親見了徒單太后還得下跪。徒單太后這時候還敢跑來勸完顏亮,不是自找倒霉嗎?

徒單太后見了完顏亮就說,你的本事能跟太祖、太宗比嗎?太祖、太宗那樣英武絕倫,麾下猛將如雲,都不能滅宋,你小子倒要滅宋,這不是自尋死路嗎?完顏亮聽了,強忍怒火說,太后說的是,您先回去吧,我考慮考慮您的建議。

徒單太后剛一走,完顏亮就召集近侍,問徒單太后有沒有失節的地方。一聽近侍說太后老跟宮外的男子私通,完顏亮立即下令把太后賜死。近侍們一聽就傻了,心想皇上能賜死太后嗎?自古以來有這種事兒嗎?完顏亮可不管這些,他讓侍衛長和太后身邊一個被他收買的宮女,去把太后幹掉。

侍衛長和宮女來到太后宮中,說皇上有旨意,要太后跪接。徒單太后一聽,心想不對,應該是皇上給我下跪,從古至今哪兒有母跪子的道理啊?太后還在驚愕的時候,侍衛長上來就是一腳,把太后踹得跪在地上了。緊接著,那個宮女拿起桌上的鎮紙,一下砸在太后的後腦勺上。但是,女人的力氣畢竟不大,這一下砸上去,太后還沒有死,倒在地上抽搐。侍衛長又解下腰帶,勒住太后的脖子,硬生生把太后勒死了。因為勸諫,太后都被勒死了,還有誰敢說話呢?

可是,太后被勒死後,完顏亮的皇后和太子居然也跑來勸諫,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金國的太醫藉著給皇后看病的機會,跟皇后說了這件事兒。這個太醫也很有意思,他不好好給皇上看病,卻老是關心國事。

不過,太醫也是為了皇上好,說的也很有道理。他對皇后說,咱們皇上的地位是怎麼來的,您也清楚,皇上在國內搞血雨腥風這套政策,國內本來就不穩,現在又要去打趙宋,打了勝仗還行,要是打了敗仗,就全完了。您這皇后就當不了了,太子也當不了了,所以咱們必須勸皇上,不要出兵打宋。

皇后和太子一聽有理,就也跑來勸完顏亮。完顏亮大怒,回身就到刀架上去拔刀,要殺皇后和太子。皇后母子一看大事不好,趕緊跑了。完顏亮拔出刀,轉身一看,人沒了。

這個時候,侍衛們就得勸皇上,因為皇后和太子畢竟跟皇上是至親,如果真讓皇上把皇后和太子殺了,萬一哪天皇上後悔了,責問起來,還是侍衛們的罪。於是,侍衛們就抱著完顏亮的大腿喊「皇上饒命」。

完顏亮不聽,氣哼哼地拿著刀來到院子裡,這時皇后和太子估計已經被人掩護起來了,完顏亮找了幾間房都沒找著,慢慢地氣也就消了。皇后和太子這才算撿了一條命。

太后勸諫被勒死了,連皇后和太子也差點兒被殺,這下再也沒有人敢勸皇上了。就這樣,完顏亮不顧眾人反對,一意孤行,只假托一個夢來做了做思想輿論準備,又派人罵了宋高宗一頓,算是跟宋撕破了臉,然後就貿然出兵去討伐趙宋了。

29.宋金再戰:完顏亮背盟侵宋

南宋無將可派

金主完顏亮不顧群臣的勸諫,執意伐宋。據說,他抽調了六十萬大軍,編成三十二軍,分東、中、西三路攻宋。其中,東路軍由完顏亮親自指揮,兵鋒直指建康、臨安,準備擒拿宋高宗趙構,一舉消滅南宋。

這次金軍南下,完顏亮特別強調軍紀的問題。他再三告誡三軍,不許焚燒一間房舍,不許殺害一個南方的百姓,如有違抗,軍法從事。完顏亮的想法是,這次南下不像以前那樣是為了搶東西,燒殺搶掠怎麼做都行,這次是要統一天下,佔領的土地,以後就是大金的領土了,這裡的百姓,以後就是大金的子民了。

因此,每打下一個城池,完顏亮都派人去告訴城中的百姓,說大金是仁義之師,王師所至,義旗所指,爾等安居,不要害怕,將來共享太平。這樣一來,完顏亮南下的速度就非常快了。

金軍南下的消息傳到南宋朝廷,高宗皇帝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找船出海。宋高宗心想,當年完顏兀朮以五千精騎就橫行於江淮,現在完顏亮帶著六十萬大軍來了,除了跑我還有別的選擇嗎?但宰相勸宋高宗,說敵國敗盟,天怒人怨,此時應該同仇敵愾,抵抗金軍,宋高宗只好硬著頭皮準備應戰。

金軍矛頭直指建康。但是,宋金剛一開戰,建康的都統制王權就逃得無影無蹤了。皇帝幾次下詔書問前線的統帥王權哪兒去了,結果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高宗皇帝只好起用當年在順昌大捷中大破完顏兀朮的老將劉錡。

劉錡抱病出征,幾仗打下來,身體就支撐不住了,只好到後方去養病。高宗皇帝這下急壞了,金軍南下,朝中卻無將可點,原來那些能征善戰的老將中,岳飛已經被殺,張俊已經賦閒,韓世忠整天在家念佛,根本不問軍政,好不容易有個劉錡上陣了,還病得整天發高燒,起都起不來。

無奈之下,宋高宗只好派同知框密院事葉義問到前線督軍。

葉義問到了前線,就開始在鎮江佈防。他把老百姓徵調起來,在沙地上挖溝,然後在溝裡插上樹枝。他覺得這樣一來,金軍登陸的時候就會受到阻撓,自己還因此而得意,以為想出了一招破敵之術。

實際上,葉義問不懂軍事,他的方法根本擋不住金國的虎狼之師。就連當地的老百姓都說,葉樞密官居極品,堂堂樞密高官,可見識還不及小民百姓。在沙子上挖溝,還插上樹枝,第二天江水一漲,樹枝也沖沒了,沙溝也被水灌平了,這是擋金軍還是擋自己人啊?

但是,葉義問既然下達了命令,百姓也沒轍,只好在那兒做無用功。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老天爺給宋朝送來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又冒出了一個金國皇帝

完顏亮躊躇滿志地正準備掃平南宋,一統天下,突然接到了金國皇帝發佈的詔書,聲稱要討伐逆賊完顏亮。完顏亮不就是金國皇帝嗎?怎麼又來了一個金國皇帝呢?

這個金國皇帝,就是金國的第五代皇帝,在北方民族政權歷史上,被稱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

完顏雍也是太祖皇帝的孫子,完顏亮上台的時候,他正在西京(今山西大同)做留守,不在朝中,所以僥倖未死。當時,完顏雍的夫人就跟他說,要把家裡的珍寶玉器、傳國寶物都獻給完顏亮,讓完顏亮心安,才能保住性命。於是,完顏雍就照著夫人說的,把家裡的很多珍寶玉器,大都是當年從遼國宮室和宋朝宮室裡抄出來的奇珍異寶,獻給了完顏亮。

沒想到,完顏亮聽說完顏雍的妻子烏林答氏是金國第一美女,於是本性發作,要納烏林答氏進宮。接到使者送來的詔書,完顏雍夫妻倆抱頭痛哭。烏林答氏安慰丈夫說,如果我不去,咱們一家就都得被殺,我去了,犧牲我一個,咱們一家還能保存。

於是,烏林答氏就跟著朝廷派來的使者啟程了。使者也明白,烏林答氏這一去的下場會是怎樣,一路之上對她嚴加看管,生怕她自盡。一行人從西京往中都行進,行至離中都只有七十里的地方,使者眼見國都在望,押送任務馬上要完成了,對烏林答氏的看管也就鬆懈了下來。

這一鬆懈,烏林答氏趁機跑到樹林裡,投繯自盡了。

完顏亮得知消息後非常生氣,認為肯定是完顏雍迫使妻子守節,烏林答氏才會自盡。完顏亮心裡憋著一股火,又不能以此來處理完顏雍,於是想了個辦法,把完顏雍的官職一調再調,從西京調到東京,又從東京調到濟南。完顏雍剛到一個地兒,椅子還沒坐熱,聖旨就到了,只得接著換地兒。完顏亮就是要讓他整天疲於奔命,以解心頭之恨。

後來,完顏亮見東北的契丹人起兵造反,就想,完顏雍跟我不是一條心,我對他很不放心,讓他去鎮壓契丹反賊,跟這幫反賊拚個兩敗俱傷,打死了敵人就平外患,打死了完顏雍就平內亂,最後哪邊死了都行,最好他們兩邊一塊兒完蛋,我就省事了。

完顏亮讓完顏雍去鎮壓反叛,卻不給完顏雍兵馬,只給了東京留守這樣一個空頭銜。不僅如此,他還派了自己的兩個親信去監督完顏雍。

完顏雍沒辦法,只好帶著幾百個人,其中還有不少瘸聾拐瞎的,到東京去上任了。

完顏雍被逼造反

完顏雍一到東京遼陽,當地的叛民就給他獻了一份「大禮」——十幾萬人包圍遼陽城。

完顏雍只有幾百人,而且全都沒有武裝,幾乎赤手空拳,怎麼抵抗叛民呢?完顏雍到軍火倉庫去看,倉庫裡空空如也,只剩下十幾副銹跡斑斑的盔甲,心想,先湊合著用吧,反正比沒有強。他讓人把這些盔甲擦拭乾淨,先穿上嚇唬嚇唬人。完顏雍的謀士建議多張點兒旗幟,每個城垛上都插一面,好像城裡密密麻麻都是軍隊一樣,再對外號稱主上給東京遼陽派來了十萬大軍。

在古代,軍隊裡大概是一面旗代表一個建制,旗幟多就代表軍隊人數多。完顏雍的空城計果然起了作用,這些叛民估計文化素質也不高,也不懂得謀略,看見遼陽城頭軍旗林立,又聽說朝廷派來了十萬大軍,全都嚇壞了,生怕自己不是官軍的對手,於是全都退去了。遼陽之圍,這才算是暫且解決了。

但是,這空城計也不能老用,萬一叛民知道遼陽城裡其實沒有多少人,再來殺個回馬槍怎麼辦?因此,完顏雍焦急萬分。沒想到禍不單行,這個時候,完顏亮派來監視完顏雍的兩個親信,開始上奏章彈劾完顏雍,說他私造盔甲武器,想要謀反。

因為當時交通落後,即使幾百里快馬傳送,這個奏章要送到前線,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這兩個人就商量,不等皇上的聖旨,乾脆先斬後奏,先把完顏雍宰了,再向皇上報告,也是奇功一件了。

幸好,完顏雍家裡的傭人來上菜的時候,聽到了這兩個親信的談話,這個傭人不動聲色地伺候完這兩位主子,就跑去向完顏雍告密。

完顏雍聽後仰天長歎,說我一介忠臣,只想為國家做一點兒事兒,怎麼就這麼難呢?無奈,完顏雍把他舅舅找來商量,說您看目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他舅舅一拍大腿,說這個時候還能怎麼辦啊?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咱們乾脆把這兩個人殺了,索性反了得了。遼東是太祖、太宗興王之地,你和完顏亮都是太祖的子孫,他能當皇上,憑什麼你就不能當?

完顏雍一想,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把完顏亮那兩個親信騙進府來。這兩個人得意揚揚地來了,還準備捉拿完顏雍,沒想到一進門就被捆住了。倆人還耍橫,說完顏雍你想造反,也不衡量衡量你的實力,你手下有兵嗎?就你身邊這幾個人,連個全乎人都沒有,你就指著這些人造反?也太自不量力了。趕緊把我們放了,我們奏明主上,還可以饒你不死。

正在這個時候,遼陽城外來了一支軍隊。

完顏雍聽說城外來了一支軍隊,非常害怕,心想這是不是完顏亮派人來捉我的?他趕緊上城樓,扒著城牆往下一看,發現這支部隊領頭的,是當時金國的第一大將完顏福壽。

兩個人一個在城上,一個在城下,一對臉,竟異口同聲地喊,你是完顏亮派來抓我的嗎?這一喊,兩個人都明白了,是場誤會。原來,完顏福壽不是來抓完顏雍的,而是從前線逃回來的。他不想到南方去送死,於是往北跑,沒想到跑到了完顏雍這兒。

兩個人都身受完顏亮所害,一拍即合,完顏福壽就說,當今主上殘暴不仁,他帝位來得不正,大王你也是太祖子孫,何不早正大位?

於是,完顏雍在東京遼陽城宣政殿即皇帝位,這就是金朝的第五代皇帝金世宗。世宗即位後,宣佈廢黜完顏亮,把他降為海陵郡王。

先滅南宋,再平叛亂

此時的完顏亮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降成郡王了,還在前線過著皇帝癮,指揮著幾十萬大軍南下。有開小差的軍士傳來消息說完顏雍在遼陽即位,您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這下完顏亮就慌了,說怎麼會有這種事兒?真後悔當初沒把完顏雍這小子給殺了。

但是,畢竟金國的主力軍還在完顏亮手裡,於是他下令封鎖消息,不讓前線的士兵知道。完顏亮心想,完顏雍手下沒兵,他當了皇帝,也是個光桿司令,沒什麼了不起。你看,他做了皇帝都不敢進中都,只敢在遼陽待著,說明他怕我。

的確,完顏雍這個時候很怕完顏亮領著部隊殺回來。而完顏亮當時也確實想殺回去,但他手下的一個大臣給他出主意說:

陛下親師深入異境,無功而還,若眾散於前,敵乘於後,非萬全計。若留兵渡江,車駕北還,諸將亦將解體。今燕北諸軍近遼陽者恐有異志,宜先發兵渡江,斂舟焚之,絕其歸望。然後陛下北還,南北皆指日而定矣。

大意是,咱們眼下是前有敵國,後有叛亂,如果您現在班師北還,就會造成人心盡散的結果。如果人心一散,敵攻於前,亂生於後,咱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您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乾脆咱們就一鼓作氣,渡過長江,先把南宋給滅了,然後再率大軍北還,消滅叛亂,這才是兩全之策。

完顏亮聽了大臣的建議,覺得有道理,於是通令全軍,第二天就過江,一舉消滅宋朝。完顏亮又問自己手下的一員老將,明天輕舟渡江,是否有把握取勝。

這個老將也知道新天子冊立了,心想,我還給你賣命幹嗎?於是老將就跪下說:陛下,臣罪該萬死,我沒有把握,沒有大船我過不了江。你想,拿小船帶兵過江,一船就裝仨人一匹馬,過去不是送死嗎?

完顏亮脾氣很暴躁,聽老將這麼一說,頓時火冒三丈,跳起來就拿鞭子抽這個老將。坦白講,完顏亮這個時候是最不應該發火的,因為他雖然還掌握著兵權,但已經不是皇帝了,要想讓眾將領買他的賬,就得哄著大家。但是,完顏亮不但不服軟,還斥責將領,說當年你跟梁王完顏兀朮過江的時候,沒有大船不也過去了?現在我讓你過江,就說沒大船就過不去,分明就是眼裡沒有我。完顏亮命令這個老將,明天你第一個過江,不過就殺了你。

這個老將回去之後,就對將士們說,明天皇上讓咱們過江,那無異於是去送死,你們想活命嗎?三軍將士哪有不想活命的,都回答說想活命。

老將軍就說,想活命就散了吧。這麼一來,部隊一下就沒人了。

第二天,完顏亮去找老將,催他趕緊過江,只見老將營帳中空無一人,部隊全跑光了。完顏亮暴跳如雷,下令說,從今天開始再有逃跑的,士兵逃了殺隊長,隊長逃了殺千夫長,千夫長逃了殺萬夫長,萬夫長逃了殺總管。他也不想想,要是下一步總管也逃了,那他豈不是要自殺了?

戰爭有它自身的規律,完顏亮完全不按戰爭規律作戰,自己一拍腦門子,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不拿士卒當人看,怎麼能服眾呢?這樣一來,金軍上下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都開始有了離散之心。

但是,完顏亮決意渡江攻打南宋,因為他知道「我雖弱,制彼則有餘」,就是說,我軍士氣雖然低落,但宋軍的士氣比我軍還要低落,所以我打他是沒問題的。

於是,完顏亮大軍就屯住在了長江岸邊,黃幄杏旗,鼓角連天。

而這個時候,對岸採石磯的宋軍只有一萬多殘兵敗將,那個在沙溝裡插樹枝的樞密使,也早已不知去向,本該在當地負責指揮的建康都統制也跑得沒影了。高宗皇帝雖然加派了大將李顯忠前來指揮戰鬥,但李顯忠這時還在半路上,沒有趕到前線。

中書舍人虞允文

這時,一葉輕舟給宋軍前線送來了一個老書生,這就是中書舍人虞允文。

中書舍人,相當於今天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或者類似這樣的官職。虞允文這個人不一般,天子近臣,他雖然是進士出身,但能文能武。當年,高宗皇帝派他出使金國,金國皇帝設宴招待。宴會上,金國人把弓箭遞給虞允文,讓他露一手。金國人知道虞允文是文官,以為宋朝文人都手無縛雞之力,成心想看虞允文的洋相。

沒想到,虞允文把長袍往腰裡一掖,拉弓扣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子。金國人大吃一驚,心想,看來南宋也不是好欺負的,連文人都這樣,那武將得什麼樣子啊?

高宗皇帝派虞允文到前線勞軍,虞允文來到前線一看,宋軍仨一群、倆一夥,旗子也捲了,頭盔也沒了,靴子也脫了,刀也沒鞘了,都在營地裡懶懶散散地待著呢。

虞允文問,你們的長官呢?這幫兵士回答說,不知道,我們來的時候,就沒見過長官。虞允文又問,你們都屬於哪支部隊?兵士們一報番號,竟然有十幾個。

虞允文終於找到了兩個長官,這兩個長官一見虞允文,特別吃驚,就問,您怎麼來了?虞允文對這兩個長官說,把其他將領都叫來,到我的大帳中議事。

前線的將領全都來到了虞允文的軍帳中,虞允文對這幫將領說,天子派我來督軍破敵。這話一說完,虞允文的隨從就在旁邊小聲提醒,說虞舍人您等會兒,您搞錯了吧,天子是派您來勞師的,是來送慰問品的,不是來督戰的。既然現在前線沒有將士了,咱們也就沒有可慰問的了,趕緊帶著東西回去吧,萬一金軍一來,這些物資可就成慰問金軍的了。

虞允文瞪了這個隨從一眼,不理睬他,接著對將領們說,皇上派我來督軍作戰,你們誰有破賊之策,趕緊說來聽聽。

兩個武將聽了虞允文的話,就戰戰兢兢地問,您真是天子派來督戰的?虞允文說,當然,我是打先鋒的,李顯忠將軍的大部隊馬上就到。這幫將領一聽李顯忠將軍要來了,心就安了。

虞允文趁勢激勵將士,說朝廷養汝輩三十餘年,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金賊就在長江對岸,你們敢不敢為國一戰?這幫將領說,沒問題,我們願意為國一戰,關鍵是沒有人給我們領頭啊。俗話說,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行,沒有領頭的我們怎麼打仗啊?

虞允文說,這個頭我來領,你們願不願意為我一戰?將領們都說,願意為虞舍人一戰。

於是,虞允文把這些將士全都組織起來,總共有一萬八千人,分為五隊,每隊三千六百人,在江面上排兵佈陣,準備第二天五隊輪番出戰,跟金賊決一雌雄。

書生破敵

第二天,完顏亮的十萬大軍準備渡江,金軍來到江上一看,怎麼還有三千多宋兵應戰,不是說宋兵都逃光了嗎?

一個萬夫長就向完顏亮報告,說敵人應戰了,咱們應該撤軍。我們看,金軍這時候已經沒有士氣了,十幾萬大軍見到三千多敵兵,萬夫長的第一個反應居然是撤軍。完顏亮之前跟部下說,宋朝已經沒人抵抗了,我們過了江就佔領土地,統一江南,然後就大功告成了。現在剛一渡江,就碰到宋軍迎戰,金軍沒有心理準備。

完顏亮聽他說要撤軍,命人給了他幾十鞭子,說你再廢話,明天第一個殺你,趕緊出戰。這個萬夫長只得無奈出戰了。

兩軍一交戰,金國人發現壞了,宋朝人不知使的什麼妖術,只見宋軍戰船中紅光一閃,一個黑不溜秋的東西,忽忽悠悠就奔著金軍的戰船過來了。這東西一落到金軍的戰船上,立刻爆炸燃燒,還噴出石灰粉,嗆得金軍將士眼都睜不開。

這就是虞允文帶來的秘密武器,實際上就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火箭。

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器的國家,火器在唐末就已經應用於軍事了。到了兩宋,由於軍士作戰能力不強,所以對武器裝備的改進尤為重視,宋朝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武器最發達的時期。

虞允文用的這種火箭武器,有點兒像我們今天放的二踢腳,二級火箭,用火一點就飛出去,落到敵船上一爆炸,敵船就著火了。火箭尾部還填了生石灰,一爆炸石灰粉就噴出來,漫天蔽日,弄得金軍將士睜不開眼,喘不了氣。

金軍將士被這種新式武器嚇壞了,就想駕舟北返。但是金軍的戰船也燒著了,根本駕不了,許多金軍將士只好跳江,因為他們大都不會游泳,結果只有被活活淹死。

這樣一來,金軍將士更是人人自危。

完顏亮首戰不利,心想,這虞允文太沒本事了,拿火燒我們,有本事咱們兩軍對壘,好好打一場。完顏亮豁出去了,準備第二次出兵。

這一次,虞允文的火藥武器很快用完了,因為那在當時屬於高科技武器,儲存不多。宋軍抵擋不住金軍,就讓金軍士兵登了岸。金軍士兵一登岸,宋軍就要往下敗。

虞允文雖是一介書生,大敵當前卻臨危不懼,他衝上前線,拉住一個叫時俊的將軍的手,說將軍素稱忠勇,現在敵人衝上來了,你怎麼表現得跟個膽小的女人似的?

時俊將軍一聽,激動萬分,把雙刀舞成一片爛銀,領著士兵就衝上去了。正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士兵一看,將軍都不怕死了,咱們不能給將軍丟人。頓時間士氣大振,一擁而上。

一看宋軍個個衝鋒,人人陷陣,金軍將士心裡就打鼓了,我是來完成統一的,不是來玩命的,你們還真跟我玩命,那我趕緊跑吧。

眾叛親離死軍中

得知金軍被擊破,宋朝君臣彈冠相慶。宋高宗心想,我們幾十年都受你們金國的惡氣,從來都是你追著我打,現在好了,我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宋高宗越想越得意,於是說,朕要帶著皇子御駕親征,反正咱們也要打贏了,朕要上演這幕大戲的高潮部分,親自到建康去,看看咱們大宋的威武之師是怎麼打敗金國的,說不定還能把金國皇帝給抓著,那就更露臉了。

《袁騰飛講兩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