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堯舜禪讓

縱觀中國歷史,世襲制是歷代封建王朝沿用的王位繼承製,而相傳在遙遠的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與世襲制這種「家天下」不同的「公天下」時代。繼黃帝之後,成為天下共主的堯和舜,就曾用「傳賢不傳子」的禪讓方式來傳承王位。那麼,堯和舜是如何挑選接班人的?關於他們,還有哪些故事流傳至今呢?

堯的成長史

涿鹿之戰後,天下有了相當長的一段平靜時期。老百姓們該放牧的放牧,該種地的種地。部落之間的隔閡雖然存在,但因為有了黃帝這樣的聯盟首領,大家也就和平共處了下來。

這樣的和平景象並沒有隨著黃帝的去世而一同消散。黃帝死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分別是堯、舜、禹。這哥仨全是傳說中的聖賢人物。

黃帝去世以後,他的孫子顓頊繼承了他的位置,後來傳到了帝嚳。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將顓頊和帝嚳也歸入「五帝」的行列,實際上就是湊數玩兒的。要是追究起來,這兩位還真沒有什麼可說道的。

帝嚳在位七十多年,沒幹啥好事兒,也沒幹啥壞事兒,庸庸碌碌一輩子。別看帝嚳庸碌,他的兒子們倒是有些本事。帝嚳的大兒子叫摯。摯估計等了得有五六十年,才熬到他爹以一百多歲的高齡過世。

老爹一死,七老八十的摯終於繼承了首領的位置。估計是他估摸著自己沒多少年活頭了,又或許是這五六十年憋得太慘了,所以他壓根兒就沒打算好好幹。

上任之後,摯先是重用自己的親信,然後一味地貪圖享樂。今天開個宴會,明天唱個卡拉OK。手下人有重要事情要回報,他老人家還在深山老林裡逮兔子呢。

這傢伙胡作非為的結果,就是天怒人怨,眾叛親離。老百姓跟著他活不下去了,就只好背井離鄉,去投奔帝嚳的小兒子,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堯。

堯的母親是一位鄰部落的女子,她和帝嚳結婚後不久就生下了堯。堯從小跟著母親長大。他很小的時候,就被老爹安排到一個叫唐的地方當一個小首領。

那一年正好發生了罕見的旱災,地裡根本種不出莊稼。那位摯老大依舊不管不問,該打獵打獵,該泡吧泡吧。百姓一看他這德行,知道根本指望不上這位公子爺,於是紛紛逃難到堯的領地去。

其實,這時候堯的日子也不好過,他那裡也好幾個月沒見雨了。這一點堯死活也想不通:「我哥哥不好好幹工作,老天爺肯定要懲罰懲罰,可你要罰就罰他一個人唄,好傢伙,天下大旱,我招誰惹誰了?」

為了渡過難關,堯帶領著當地的居民,用樹枝和石塊在大河裡築起一座大壩,將河水積蓄了下來,之後又通過挖溝渠的方式,將積蓄的河水引至農田。

別的地方都旱成了赤地千里,可唐卻擁有了一片希望的田野。不用說,各地災民紛紛投奔。堯也來者不拒,無條件地向災民提供救助,成為了災民心中最可愛的人。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中原大地赤地千里的時候,東夷各大部落開始虎視眈眈。他們認為華夏大地氣數已盡,應該由東夷的十日族統治天下。

十日族是少昊氏的十個分支。他們一看中原部落聯盟首領如今是這樣一副德行,紛紛拿起釘耙、鋤頭、糞叉子就殺了過來。隨後,巴不得事情鬧大的那些人也相繼叛亂。一時間,華夏大地的東南邊境陷入了戰火之中。

別人都殺到家門口了,可身為部落聯盟總首領的摯依然作風不變,整天花天酒地,胡吃海喝。他弟弟堯實在看不下去了,破口大罵道:「以前我只知道你是個敗家子,可如今看來,你也忒敗家了!如果咱老爹泉下有知,都得讓你氣活了!」

堯想自己組織軍隊進行抵抗,可是又擔心大家不願意打仗。沒想到,他招兵的大旗剛一豎起來,之前投奔他的災民便紛紛響應,表示要保家衛國。

堯又趁機聯絡了一些別的氏族部落,組成聯合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軍。

東夷人傻了——不是說他們那兒有旱災,連肚子都吃不飽嗎?哪來的這麼多軍隊!首當其衝的十日族首先敗下陣來,堯誅殺了九個部族的首領,只留下了一個甘願臣服的,加封為日族大首領,統領整個日族。隨後他乘勝追擊,橫掃了整個華北平原。

平定外侵後,也到了跟敗家子算總賬的時候了。部落首領們紛紛要求摯捲鋪蓋滾蛋,然後推舉堯來做部落聯盟的領袖。

聖人也講究風水

堯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家,搬到了平陽。他心想:「我哥以前待的那地方不吉利,差一點國將不國。平陽這地兒是當年軒轅黃帝的龍興之地,有通天達地的靈氣,這裡風水好。」

堯有個兄弟叫棄。棄跟神農氏有一樣的愛好,喜歡搞農業生產研究,是一位著名的農業科學家。他創造發明了一系列種植五穀的新技術,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堯把棄招入朝中,任命他為農業部部長,然後又任命自己的另一個兄弟為全軍總司令。隨後,堯又接連任命了曆法部部長、工業部部長、水利部部長等。

前面講過,為了指導農業生產,早在炎帝時代就有曆法了。堯時的曆法,規定一年36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並用設置閏月的辦法,每二至三年增加一個月,調整月份的誤差。

曆法這個事兒很有意思。世界上的曆法分為三種:陰曆、陽曆和陰陽曆。陽曆就是現行的公歷,一年365天,分為12個月,每個月多少天說不準。

古埃及的太陽曆每月30天。羅馬從古埃及引進太陽曆,並對每月天數做了改動。

本來七月31天完了,八月應該是30天,但羅馬皇帝是八月過生日,他覺得八月是個小月,太沒有面子,於是就硬加了一天進來,於是可憐的二月就從29天變成了28天。

陽曆跟著太陽走,甭管怎麼變,一年就得365天。你要高興一年只弄倆月也沒關係。可純陰曆就完全沒有太陽的事兒了。月亮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個月。12個月一過完,就算一年。所以純陰曆,比如伊斯蘭教用的曆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幾天。

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曆,太陽、月亮都管著。最早是每二至三年增加一個閏月,後來是十九年七閏。同時又確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準確時間。中國古代為什麼天文曆法這麼發達?就是為了讓農民能夠根據季節,準確地安排農業生產。

堯在聯盟首領的位置上一幹就是幾十年。後來他覺得自己幹不動了,就想找一個繼承人。他把大伙召集起來,一起商量這個事兒。

在商議的過程中,有人就提出,應該讓堯的兒子來繼承,老子英雄兒好漢嘛。堯聽後連連搖頭,說:「我兒子我最瞭解,標準的花花公子,一點氣度都沒有,最愛幹的事情就是跟人吵架。」一票就把親兒子給否了。

之後大家又推舉了幾位候選人,但堯都不滿意。最後有人說:「您看舜這個小伙子怎麼樣?」八十多歲的堯老頭一聽到這個名字,居然兩眼放起光來,很有興致地說:「我也聽說過他,你們再把他的事跡好好跟我說一說。」

跟自家人鬥智鬥勇

舜是個運氣好的苦孩子。他出生後沒多久,生母就不幸去世了,他爹就給她找了個後媽。

舜他爹糊塗透頂,被豬油蒙了心,人送外號瞎老頭。瞎老頭娶了個漂亮的二老婆,二老婆也生了個兒子。瞎老頭高興得不得了,對這對母子百依百順。

二老婆跟舜沒有血親關係,於是怎麼看他都不順眼。她心裡琢磨著,將來等瞎老頭歸西了,財產還得分給舜一份,心裡就很不爽,於是就想害死舜。

更神奇的是,瞎老頭居然站在了二老婆一邊,也想害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結果舜的運氣很好,幾次都死裡逃生。他心裡也不怨恨,該孝順就孝順,只是留了個心眼兒。

堯聽手下人說了舜的故事後,覺得這小伙子挺好,不僅有德行,而且機靈。但他還是不太放心。為了更深入地考察舜,堯還把自己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他,同時給了他一大筆固定資產,又在政府機關給他找了份美差。

舜一下子就發達了,這麼優越的經濟條件和地位,讓他的後媽和弟弟很是羨慕嫉妒恨。他們心想:「不行,這有爹生沒娘教的野小子怎麼能騎在咱們頭上呢?」於是他們和瞎老頭一合計,準備滅了舜。

這一天,舜的弟弟趁舜不在家的時候,悄悄蹬著梯子爬上糧倉,在糧倉頂上捅了好幾個洞。第二天恰好趕上下雨,糧倉漏了雨,裡邊的糧食被淋濕了,所以瞎老頭、二老婆和小兒子就來找舜,讓他去修補糧倉。

舜正要答應下來,但轉念一想,覺得這事兒不對:「你們不去也就罷了,以咱家的經濟條件,請個工匠總可以吧?非讓我去,肯定有貓膩。」舜就以工作忙、沒時間為借口,說改天找個工匠修理。

瞎老頭和小兒子沒想到舜拒絕得這麼乾脆,而且合情合理,一時沒招了,但這沒難倒二老婆。這女人不僅心腸黑,而且有的是心眼兒,不是個省油的燈。

她連聲冷笑,聽得人頭皮發麻,然後說:「咱們家的大孝子啊,怎麼,如今當了官,連你爹的話都不聽了?你是家中長子,讓你修補糧倉不應該嗎?還要找什麼外人!你這不是分明告訴別人,我們仨都是廢物嗎!行,你現在不是一般人了,我們也指望不了你了。我們現在就離開這兒,我們到外邊要飯去。」

這招太狠毒了,這是什麼?這是道德綁架!如果不修糧倉,那就是沒道德,只能等著天下人指著鼻子罵。舜只好讓步,把這事應承下來,然後回去換衣服了。

舜回到家,把這事兒跟自己倆老婆一說,其中一個一聽就笑了,遞給她老公兩個大斗笠,說是他們要對你不利,這東西能幫你化險為夷。舜半信半疑地把斗笠接過來,換了身短小的衣服,背著兩個斗笠,轉身就出去了。

在糧倉下等了半天的瞎老頭看見舜這身打扮,頓時摸不著頭腦。舜解釋說:「這兩天我頭暈,拿這個當遮陽帽。」

瞎老頭也想不出倆斗笠能幹什麼使,也就沒再深究。這時瞎老頭還想拖延點時間,畢竟舜也是他親生的,虎毒不食子嘛。二老婆見狀,趕緊將他拉到一邊,催促舜趕緊上去。

舜沿著梯子上了倉頂,聚精會神地補漏洞。這時候,他弟弟悄悄地把梯子搬走了,然後點了一把火將糧倉燒著了。

火勢見風就長,不一會兒就濃煙四起。在倉頂的舜大驚失色,四處尋找梯子,又哪裡找得到。正在這心急火燎、走投無路的時候,他突然想起背上的倆斗笠來,靈光一閃,瞬間明白了媳婦兒的用意。

他將斗笠解下來,兩手各抓一個,張開雙臂,縱身一跳,就像駕駛著滑翔傘似的,忽忽悠悠就飄到了地面。那三人一看傻了眼了,沒你這麼玩兒的,趕緊上去點頭哈腰地承認錯誤:「您大人有大量,這事兒就這麼過去吧,不然讓狗仔知道,電視上一曝光,我們都沒臉混了。」

舜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拉出去打四十大板肯定不行,所以就息事寧人了。

後來那三個還不死心,又設了一計,讓舜去掏井。等舜下到井裡,立即動手填井。他們心想:「這下你有斗笠也沒用了,除非你是土撥鼠。」

沒想到的是,這井裡有個暗道,是當年堯留下來的。於是舜就沿著暗道悄悄地爬了出來。上面三個人以為舜死了,準備把舜留下來的財產分了。二兒子還想著兩個漂亮的嫂子,嘴都快樂歪了,結果一推門,舜正在那悠然自得地彈琴呢。

舜也沒解釋自己是怎麼逃出來的,只是用力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就出去了。從此以後,這三人再也不敢起壞心思,一家人的關係反而比以前好了。

順利接過老丈人的班

舜的表現讓他的老丈人非常滿意。經過這麼一番考察,堯認定了舜是德才兼備的好苗子,於是讓他代行首領之職。堯臨死前,正式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叫作禪讓,一直以來都被當作美談。

其實在當時,部落首領老了,都是用這種辦法來推舉新首領的,這屬於原始民主,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現在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說這種禪讓,實際上跟漢獻帝禪讓給曹丕是一回事兒,是被迫的,其實是篡位。

我們現在還是相信史籍記載,堯是因為舜德才兼備,才將首領之位讓給了他。

舜代行首領之職之後,勤勞又儉樸,深受百姓愛戴。過了二十幾年,堯死了,舜還是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

為此,舜乾脆辭職不幹,跑到一個偏僻的角落藏著。結果他藏到哪裡都有人找他,反而是堯的兒子被晾在王城沒人理。這下天命難違,眾望所歸,於是舜就正式接了堯的班。

舜接班之後禮賢下士,廣開言路,開誠議政,認真地治理天下。根據史籍的記載,舜命令主持政務的各方首領,要對百姓提高政務透明度,要讓百姓明察四方政務的措施得當與否,詳細傾聽百姓意見。

不僅如此,舜還認為君為民本,民貴君輕。他經常提醒手下各個部落的領袖,要以善施政,執政為民,否則早晚會被臣民拋棄。

舜統一了當時的曆法和律法。曆法促進了原始農業的發展,律法使社會秩序得到穩定。

傳說中,舜還是一個音樂發燒友。他和樂師聯合創作了許多大型交響樂。這些音樂連後來的聖人孔子聽了都非常喜歡,三個月回味無窮,連吃肉都吃不出滋味來了。

在舜當政的時代,百姓們過上了安定的好日子,但是大洪水持續不退。這可是一個大難題,舜會怎樣渡過難關呢?

《袁騰飛講先秦·上古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