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國北美開始掐

浩浩蕩蕩搞偷襲

第一屆大陸會議召開之後,北美殖民地其實已經做好了以武力反抗英國的思想準備,英國人也在大力加強軍事力量,以強化對北美殖民地的統治。

特別是在波士頓地區,由於它是新英格蘭首府,所以駐紮有3000多名英軍士兵,指揮官是托馬斯·蓋奇少將。

蓋奇少將深知自17世紀以來,殖民地政府在跟當地土著鬥爭的過程中,早已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民兵組織。

隨著目前的英美政治形勢惡化,蓋奇少將希望發動小規模偷襲來破壞民兵的軍火庫,削弱民兵的實力。

1775年4月18日,蓋奇少將派巡邏隊到康科德地區阻截可能去送信的民兵,以保障史密斯率領的部隊摧毀民兵的軍火庫。

英軍出發時動靜非常大。英國軍隊都是正規軍,行軍步伐整齊劃一,敲著鼓,吹著號,浩浩蕩蕩,動向很容易就被當地的民兵掌握了。

4月18日晚上,銀匠保羅·裡維爾飛身縱馬前往康科德去提醒當地的居民,英軍可能會來突襲,因為康科德地區存放有民兵的大炮。

裡維爾一路前進,看見路邊有人家就停下來敲門不止,大喊,快起來,快起來,英軍就要來了。

喊完再去下一家。

英軍離開波士頓之後,浩浩蕩蕩前進,馬蹄聲打破了13英里之外列剋星敦街道的寧靜。

在克拉克牧師家周圍,有八個民兵正在站崗,守衛著裡面這些北美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其中就有塞繆爾·亞當斯和約翰·漢考克。

史密斯除了要破壞殖民地民兵軍火庫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逮捕亞當斯和漢考克這些叛亂首要分子。

裡維爾趕到克拉克牧師家之後,讓執勤兵趕緊叫醒屋裡的人,執勤兵拒絕這麼做,表示他們接到命令,不能出聲打擾裡面的人。

裡維爾一聽,急得直跳腳,說,還不能出聲?很快你們就會聽見比我更大的聲了——英國軍隊就要來了!

一聽這話,站崗的民兵大吃一驚,立刻同意讓他過去敲門。

正在此時,一扇窗戶被推開了,克拉克牧師探出頭來問,誰啊?

裡維爾說他想見一見漢考克先生。

牧師說我不知道你是誰,我不會讓陌生人晚上進來。

牧師話音剛落,另一扇窗戶也打開了,漢考克探出頭來。漢考克跟裡維爾很熟,已經聽出了他的聲音,就讓他進了屋。

裡維爾進屋之後,就把英軍已經出發的消息告訴了亞當斯和漢考克。

亞當斯和漢考克在英國人眼中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叛賊,一旦被抓住就會被剁成肉醬,他們一聽這消息立馬嚇出一身冷汗,再不走就要被活捉了,於是趕緊做出決定:此地不宜久留,必須迅速離開!

此時,另一個叫威廉·戴維斯的信使也騎馬趕到了。他跟裡維爾是同時離開波士頓的,只不過倆人走的路線不同。

英軍出兵的消息再次被證實,北美獨立運動領導人迅速隱蔽起來。

裡維爾和威廉再次出發,奔向六英里之外的康科德,一路上把英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達給沿途的家家戶戶。

就在裡維爾和威廉傳遞信息的時候,一隊英軍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哥倆根本來不及逃跑就被英軍包圍了。

英國人把他們帶到附近的一所房子裡,用槍逼問他們此行目的何在。

一開始,裡維爾閃爍其詞,到後來,裡維爾突然面露喜色,跟英國人講,先生們,你們的目的已經達不到了。

英國軍官聽了一頭霧水:啥目的?我們咋不知道?

裡維爾說,你們出發一小時後,我才離開波士頓,要不是我知道信使已經及時把消息送出去了,我是不會讓你們不費一槍一彈就把我逮住的。

審訊他的軍官聽完大驚失色,繼續往下審問。

此時,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鐘聲。聽到鐘聲,裡維爾高呼,鐘聲響了,整個鎮子都收到警報了,你們死定了!

一聽這話,那位帶頭的英國軍官驚慌失措,考慮到如果全鎮的人起來反抗,他們的處境將會非常危險,他們必須迅速返回營地。

於是這支英軍就帶著裡維爾的馬,把裡維爾他們倆扔在路上,火速離開了鎮子。

裡維爾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因為消息已經傳遞出去了。

列剋星敦第一槍

當北美人得知英國人要來偷襲的消息之後,馬上從四面八方湧向城鎮的中心廣場,積極採取措施轉移軍火庫。無論男女都來幫忙。

大家把槍支彈藥藏到附近的樹林裡,把一些大炮埋在了地溝裡,一個農民還在溝上面撒上土,讓這塊地看起來好像剛剛被犁過一樣。

大約凌晨4點鐘,史密斯率軍抵達了列剋星敦鎮附近。

當鎮子上教堂的鐘聲響起來時,英國人才知道他們的秘密計劃已經洩露了。

史密斯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派一位少校帶六個人趕往康科德保衛那兒的橋樑。

英軍逼近的消息傳到列剋星敦之後,民兵迅速集結,以帕克上尉為首的大約80名民兵在鎮公所前的廣場列隊,民兵們注視著史密斯的先頭部隊——由約翰·皮特凱恩少校率領的五六百名英軍,個個神情堅毅。

兩軍對峙,一時雙方都很緊張,誰也不願意先開槍,大家都知道開第一槍會有什麼後果。

可惜這種對峙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皮特凱恩少校畢竟軍令在身,如果就此撥馬回轉波士頓肯定沒法交代,所以只好硬著頭皮縱馬揮劍,飛奔上前。

手下人一看領導都這麼猛,咱們更不能啊,於是都緊隨其後。

此時,皮特凱恩少校沖北美民兵大喊,放下武器,你們這些反賊!

北美民兵沒有搭理他,也沒有人從隊伍裡站出來。

就在北美民兵拒不合作,默默欣賞著皮特凱恩少校騎在馬上揮劍的英姿時,不知是誰突然開了一槍,直到現在也沒能弄清楚是誰開了那一槍。

槍聲一響,現場立即大亂,皮特凱恩少校拔出手槍扣下了扳機,大喊,開火!

一時間槍聲大作,四名民兵應聲倒地身亡。

民兵畢竟缺乏戰鬥經驗,面對戰友犧牲的場面,一時都驚慌失措,出於本能開始撤退。英軍又掃射了一通,更多民兵倒地身亡。

躲在牆後面和建築物後面的北美民兵此時才反應過來,開始還擊,打傷了三名英軍士兵和少校的馬。

著名的「列剋星敦槍聲」一響,附近的民兵迅速趕來集合。

他們的速度很快,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一分鐘人」。

整個獨立戰爭期間,「一分鐘人」在北美享有盛譽,他們來無影,去無蹤,四處襲擾英軍,讓英國人在戰爭期間吃盡了苦頭。

隨著「一分鐘人」源源不斷地到達列剋星敦,北美民兵在人數上大有趕超英軍之勢。

英軍突然開槍,現場大亂,一時間槍聲大作,幾名北美民兵應聲倒地身亡

史密斯現在的處境非常窘迫,他拿不準主意:到底是應該繼續堅守陣地,還是在他瞧不起的這群鄉巴佬面前撤退?難道身經百戰的皇家士兵要在這群鄉巴佬面前落荒而逃嗎?

就在史密斯舉棋不定的時候,他瞧不起的這些鄉巴佬正越聚越多,有的拿著手槍,有的拿著步槍,從四面八方衝上來。

史密斯一看形勢不對,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撤!

英軍來的時候井然有序,一副正規軍的派頭,此刻卻四散潰逃,慘淡收場,讓人大跌眼鏡。

民兵抵達事發現場後,紛紛躲到房子、穀倉和路邊的牆後面,向英軍開槍,大量英軍倒地身亡。

這支英軍隊伍在這條六英里長的路上戰戰兢兢地行進,經歷了他們一生當中從未經歷過的槍林彈雨。

史密斯被打得滿地找牙,不得已只好向蓋奇少將求援。

蓋奇少將收到求援信息後,緊急派遣珀西勳爵帶領大約1000人,在下午2點鐘抵達列剋星敦附近,救出了史密斯的部隊。

好不容易突出重圍,可謂九死一生,史密斯的部隊覺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個個累得癱倒在地上休息,伸出舌頭像狗似的大口喘氣。

但北美民兵並沒有打算給他們喘氣的機會,此時聚集的北美民兵大概有4000人,是英軍和他們的援軍人數的兩倍多。

這些民兵躲在樹林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向英軍開槍,英軍一個個被子彈射成了馬蜂窩。

這一戰最終以英軍陣亡、受傷和失蹤近300人,北美民兵損失100人左右而告終。

這一天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是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日子,是美利堅合眾國歷史的起點。

兵不血刃奪堡壘

列剋星敦戰役結束之後,英軍狼狽地撤到了波士頓。

波士頓附近的北美民兵都已經武裝了起來,蓋奇將軍和他的部隊被孤立在了波士頓城中,北美各殖民地的總督和英國官員都被轟走了。

更要命的是,在佛蒙特地區,北美民兵組織「綠山之子」 領導人伊桑·艾倫帶著他的隊伍和康涅狄格的民兵上校本尼迪克特·阿諾德一道,攻佔了位於哈得孫河源頭的提康德羅加堡壘,這麼一來,英軍沒法從加拿大得到任何援助。

提康德羅加堡壘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兒的英軍雖然兵力薄弱,但是彈藥供應很充足。

對於當時的北美獨立事業來講,這些彈藥可能比人的生命還重要。

列剋星敦的槍聲一傳到佛蒙特人的耳朵裡,他們立刻行動起來,向提康德羅加聚集。尤其是「綠山之子」領導人艾倫,更是立即號召街坊四鄰拿起武器攻佔堡壘。

提康德羅加堡壘在北美民兵組織領導人的眼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阿諾德上校也盯住了這兒。

阿諾德是馬薩諸塞總督剛剛任命的民兵上校,他一路匆匆趕來,但並沒有一兵一卒,於是找到了「綠山之子」,想讓他們服從自己的命令,聽從自己的指揮,一舉拿下堡壘。

「綠山之子」不是傻子,他們辛辛苦苦創業,現在你讓他們把領導權拱手相讓,門兒都沒有,他們明確表示只服從自己的領導人艾倫,絕不聽從別人的號令。

艾倫作為「綠山之子」的領導人,曾帶領佛蒙特人抵禦過企圖佔領佛蒙特土地的紐約殖民者,並把他們趕了出去。

紐約總督當時懸賞150英鎊捉拿艾倫,更是讓艾倫名聲大震,畢竟身價越高人越出名,所以這些「綠山之子」對自己的領導人是近乎崇拜般的信任。

這次「綠山之子」出征的軍費是從康涅狄格那兒拿到的,一共300英鎊。

康涅狄格的人已經派特工成功打入了提康德羅加堡壘,把裡面的情況調查得一清二楚,為「綠山之子」奪取堡壘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阿諾德一看這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民兵太有組織太有信念了,立即宣稱自己是康涅狄格派來的代表,有權接管他們,並要求艾倫交出指揮權。

艾倫憤怒地拒絕了阿諾德,倆人越吵越凶。

阿諾德雖然有民兵上校的正式身份,但艾倫手裡有軍隊,情況其實對艾倫更有利。

正當艾倫要下令把阿諾德關起來時,有人擔心發生這種事之後對行動不利,建議他們兩個人並肩前進,共同指揮戰鬥。

哥兒倆接受了這個折中的辦法,這才結束了爭吵。

艾倫和阿諾德率領將近200人前往提康德羅加堡壘,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艾倫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他的手下緊隨其後。

此時,一名英國哨兵正朝著他們瞄準,然後扣下了扳機,此時的形勢真可謂千鈞一髮,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人的槍白開了。

他一看自己一個人沒打到,趕緊一邊大喊著一邊往回跑。

艾倫和阿諾德迅速衝進了堡壘,手下蜂擁而至。

還沒等守備部隊反應過來,就這麼一會兒的工夫,堡壘已經被攻佔了。

此時英國守軍大多還在睡覺,指揮官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駐守堡壘的英軍一共不到50人,而「綠山之子」的人數是他們的好幾倍,英國人很識時務,認識到抵抗毫無意義,乾脆束手就擒。

艾倫逼著一名英軍俘虜帶領他來到英軍指揮官的住處,命令英軍上尉投降。

上尉當時還沒完全睡醒,睡眼惺忪、滿臉驚恐地坐起來問,誰派你們來的?

阿諾德衝他大吼道,偉大的耶和華和大陸會議派我們來的!

說完,他們幾乎沒費一槍一彈,就完全佔領了堡壘。

就這樣,大量槍炮彈藥全落到了北美人手裡。

《獨立宣言》最帥簽名

列剋星敦戰役三個星期之後,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參加會議的仍然是北美12個殖民地的代表,佐治亞再度缺席。

各地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目前的形勢注定殖民地與英國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但是代表們在戰爭的最終目的上各持己見:激進派主張完全獨立;溫和派主張戰爭結束後改善與英國的關係,在帝國內部實現和解。

大多數與會代表想在這兩條路之間尋找一條中間路線,結果搖擺不定、猶豫不決。

經過一番商討之後,大陸會議最終在6月14日通過決議,決定邀請弗吉尼亞民團上校喬治·華盛頓出任各路軍隊總司令,並授予他少將軍銜。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陸軍就此正式誕生,華盛頓也因此成為美軍歷史上第一位少將。

華盛頓接受了邀請和任命,告別妻子,前往紐約走馬上任。

紐約人一聽說華盛頓來了,一時間萬人空巷,紛紛扶老攜幼迎接這位大陸軍總司令,並且派了一隊當地民兵充當他的護衛隊。

華盛頓的聲譽之隆、人氣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可惜幾天之後,這種盛況居然在別人身上再度上演——紐約人又以同樣的熱情歡迎剛從英國旅行歸來的總督,派出原來那隊護衛華盛頓的民兵繼續給總督當護衛隊。

紐約人太不厚道了,拿著對華盛頓的待遇招待別人,好比剛給華盛頓吃過一頓大餐,然後又給別人跟華盛頓吃的一樣的大餐吃,這讓華盛頓內心很受傷,他只好帶著手下從紐約離開。

可見當時北美的人心很不穩定。

潘恩的《常識》發表之後,越來越多的北美人意識到應該跟英國政府一刀兩斷、分道揚鑣,特別是英國採取高壓政策打壓北美殖民地之後,徹底粉碎了北美人對英國的最後一絲幻想。

大陸會議成立了一個五人委員會,由托馬斯·傑弗遜領導,制訂了《獨立宣言》。傑弗遜起草了《獨立宣言》的絕大部分,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幫忙修改。

大陸會議書記員提摩西·馬特拉克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由他將《獨立宣言》工工整整地謄寫在一張29.75英吋長、24.5英吋寬的大羊皮紙上。

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有56人,其中律師28名,商人13名,種植場奴隸主8名,自由職業者7名。

北美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主要是在政治管理方面具有天賦才能的有產者,既沒有像愷撒那樣的急於在動盪時代進行冒險的貴族子弟,也沒有像拿破侖那樣的伺機奪權的職業軍人,更沒有像法國雅各賓派那樣的狂熱政客。

這份宣言在56位代表簽完字之後,印了約200份。

這200份印刷品現在存世的還有24份,其中一份在2000年被拍賣,拍價高達814萬美元。

在印刷件中,為了保護簽字代表的人身安全,除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的名字之外,其他代表的名字都隱去了。

漢考克還派人送給了華盛頓一份。

7月8日,首先在費城對市民做了宣讀。後來,這份宣言長期由美國國務院保管。

《獨立宣言》是寫在羊皮紙上的,容易遭遇蟲蛀、受潮、墨水褪色等各種問題,沒法長期保存,所以1820年製作了副本,用羊皮紙又印了200份。

《獨立宣言》鄭重宣告北美13塊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宣佈:「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

宣言的原件現存於美國國家檔案館,保存在一個充滿氬氣的鈦-鋁金屬箱中。

《獨立宣言》鄭重宣告北美13塊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宣佈:「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係,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繫亦應從此完全廢止。」

各殖民地選派的56名代表,依次在宣言下的空白處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漢考克的花體簽名在中間,而且長達5英吋,是所有簽字中寫得最漂亮的。

他為什麼要把字寫得這麼大呢?是為了讓英王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

兩位未來的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和托馬斯·傑弗遜也都在宣言上簽了字。

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國1979年建造了一艘以「約翰·漢考克」命名的導彈驅逐艦,該艦已於2000年退役。

這艘驅逐艦與其他軍艦最大的區別在於,該艦艦艉那華麗的花體字艦名就是漢考克在《獨立宣言》上的簽名。

在今天的美國,「約翰·漢考克」這個詞成了簽名的俚語,用來形容那種花哨的簽名。

北美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北美各殖民地紛紛群起響應,把英國王室總督轟走了,並自稱「州」,意思是一個擁有主權的政體或政權。

這些殖民地以美利堅合眾13州的名義共同簽署了《獨立宣言》。

在這份宣言中,他們宣佈成立一個獨立的主權州聯合體——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就此正式誕生,時間是1776年7月4日。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