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南北大戰決雌雄(美國南北戰爭)

1.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線分南北

早在18世紀60年代,英國殖民者為了調解北美兩個土地主家族之間的矛盾,決定對他們的領地馬裡蘭和賓夕法尼亞進行測量,劃分出邊界。測量的主要承擔者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梅森。

之所以請天文學家,而不是地理工程師來完成任務,是因為當時的馬里蘭州原野廣袤無垠,疆界不可能從一座山、一塊石頭或一棵大樹上劃出來,必須運用天文學的經緯度來劃分。

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國很多州,邊界都是直的,就因為在當年是沒有山川河流走向的,只能這麼測定。

梅森和他的助手迪克遜從1763到1767年,花了四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花了3500多英鎊,終於測量出賓夕法尼亞和馬裡蘭的邊界,這一邊界線被稱為「梅森-迪克遜線」。

梅森-迪克遜線的意義不僅是確立了兩個州的邊界那麼簡單,由於當時北方的工商業和南方的種植園兩大經濟類型並存,這條線很快也成為南方和北方的精神分界線。特別是在北美殖民地北方各州紛紛廢除奴隸制之後,梅森-迪克遜線成為北方自由州與南方蓄奴州的分界。

從19世紀中期開始,隨著美國南方和北方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南北雙方出現巨大的反差,像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

南方是世界棉花主要產地,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事棉花種植這一手工程度極高的農作物生產,因此黑奴成為南方經濟的主要支柱。

北方工業發展迅猛,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逐漸擺脫了對人工的依賴。養活黑奴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划算。

奴隸主掌握話語權

北方除了新澤西州之外,其他各州相繼給予黑奴自由。

由於成本太高,養黑奴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兒。即使在南方,擁有奴隸的人也不多。南方甚至還有20多萬自由黑人,其中有些自由黑人本身也擁有黑奴。

1860年,南方擁有550萬人口,其中只有4.6萬人擁有20名以上的奴隸,不到3000人擁有100名以上的奴隸,只有12人擁有500名以上的奴隸。也就是說,大奴隸主是少數中的少數。

為什麼南方人還這麼支持奴隸制呢?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南方的權力集中在大奴隸主手裡,他們代表著南方。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綁架整個南方拚死捍衛奴隸制。擁有奴隸在南方是成功的象徵。所以,南方農民有了錢就先買奴隸,認為這樣可以掙更多的錢,然後成為最富有最有勢力的人。

南北雙方關於奴隸制的爭執,漸漸地從政治層面演變到道德層面。北方的一小部分人堅信奴隸制度是對美國自由精神的踐踏,因為《獨立宣言》裡寫了人人生而平等,奴隸也是人,只不過跟我們皮膚顏色不一樣,為什麼奴隸沒有人權啊?這個制度必須徹底廢除。這些北方人不僅痛恨奴隸制度,也痛恨擁有奴隸的農民。

當然了,在北方這些堅定的廢奴分子背後,有一些加拿大人在暗中支持。

美國獨立戰爭之後,忠於英國的保皇派聚集在加拿大,1812年美英戰爭中,多倫多被美國一把大火給燒了,這些親英的保皇派組織民兵,保住了加拿大,所以對於一切能夠損害美國的事兒,加拿大人都非常樂意支持。

他們最有名的行動,就是支持了約翰·布朗的起義。

少年熱血干革命

受到加拿大親英保皇分子支持的美國廢奴分子約翰·布朗,兜裡揣著加拿大提供的100美元活動經費回到了美國,發動了一場震動整個美國的起義,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是不折不扣的恐怖行動。

在150多年前,這100美元可是天文數字,跟今天100美元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約翰·布朗出身貧寒,他爹就是一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由此可知布朗的廢奴信念出自家傳,他自幼就對奴隸制恨之入骨。

布朗十五六歲的時候就經常跟他的一個夥伴一起探討廢奴事業,想把奴隸主都割喉處死。

後來他的夥伴成家立業,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把干革命的理想丟了,而布朗始終熱血不冷。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並開始付諸行動。其實,這一次的革命實踐並不是他的第一次行動,三年前他就聲名大噪了。

1854年,為了解決南北方權力天平失衡的困境,美國一位參議員提出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建議改變1820年設定的蓄奴州和自由州邊界,讓新加入的聯邦州自己選擇是蓄奴州還是自由州。

提案一公佈,主張廢奴的北方人擔心奴隸制蔓延到北方,於是大量湧入堪薩斯,想把它變成自由州。而南方為了保住自己將來在聯邦中的權力也來到堪薩斯,想把它變成蓄奴州。

雙方一開始是文鬥,後來演變成武鬥,堪薩斯頓時陷入了無政府狀態。最後,南方民兵洗劫了反對蓄奴的勞倫斯鎮,打死了兩個北方人。

北方很憤怒,後果很嚴重。

為了報復南方,北方武裝分子處死了五名蓄奴的農場主。

這些武裝分子的首領就是約翰·布朗。

國會組織對堪薩斯事件展開調查,但是沒有調查出任何結果,而北方則大力支持布朗。

一戰成名的布朗不但沒有被起訴,反而跑到美加邊境繼續他的解放黑奴事業。1859年,布朗揣著加拿大提供給他的巨額經費回到美國,計劃進行二次革命。

當時的北方廢奴主義者建立了一個被稱為「地下鐵路」的黑奴逃跑通道,用以協助黑奴從南方逃到北方,從而暫時獲得自由。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逃跑的黑奴被抓到後依然要送還給他們的原主人。聯邦執法機構也會懸賞捉拿逃跑的黑奴。

於是有一批人假裝幫助黑奴逃跑,實際上是把他們轉交給執法機關,騙取賞金。

約翰·布朗很不贊成這種幫助黑奴逃跑的做法,認為太過溫和。他想採取暴力的方式來推翻蓄奴制度,從根子上解決黑奴問題。

於是,他招募並訓練了一大批年輕人,把他們帶到俄亥俄州潛伏下來,又派手下到哈伯斯渡口居住,瞭解周圍的環境。

1859年7月1日,他跟兩個兒子和姑爺來到了離哈伯斯渡口不遠的一座小農場,以此為基地,繼續干革命。

布朗想佔領哈伯斯渡口,利用渡口的軍火庫建立一個自由黑人的國中之國。

10月16日,他帶著全副武裝的14個白人和5個黑人來到哈伯斯渡口,輕而易舉地奪取了鐵路、兵工廠和軍火庫。

布朗下令就近捕獲擁有奴隸的人,釋放他們的奴隸。

哈伯斯渡口鬧出這麼大動靜,在周圍地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布朗原本以為隨著自己的行動開展得越來越紅火,一定會有大批黑奴前來投奔,到時自己的力量就壯大了。

可惜事與願違,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除了被他自己解放的黑奴跟他一塊兒干之外,沒有一個黑人自願來參加他的事業。

布朗一看沒轍了,為了壯大自己的事業,只好劫持了當地十個重要人物當人質,在軍火庫裡固守。

到了第二天晚上,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民兵奉命趕到,其中甚至包括一小隊正規海軍陸戰隊。

布朗可以說點兒背到了極點。

本來計劃很周詳,哈伯斯渡口雖然距離首都很近,但美墨戰爭以後美軍只有1萬多人,而且主要佈置在西部用以防備印第安人,所以東邊沒有什麼駐軍。哈伯斯渡口位於南北方交界,存有大量的軍火,只要有黑奴前來投奔,臨時徵召的民兵肯定不是對手。可惜黑奴沒有解放多少,倒是政府的反應奇快。

布朗更點兒背的是,這個國家當時最優秀的軍人恰恰在華盛頓奉命主持平叛。

殺雞用牛刀

當時的第一騎兵旅副旅長羅伯特·李上校正好在華盛頓附近的阿靈頓家中。

李上校出身名門,是華盛頓的外孫女婿,在美墨戰爭中大出風頭,而且擔任過西點軍校的校長,是舉國公認的名將,雖然此時他只有上校軍銜。

李上校在家中得知叛亂的消息,奉命主持平叛,由於時間緊,他甚至連軍裝都沒來得及穿就動身了。

上級給他的命令是迅速奪回軍火庫,並重建當地的秩序。

傳令官到達上校住處的時候,他正在接待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李上校在西點軍校當校長時最欣賞的一個學生,現在是一名中尉,專程來看望他。中尉一看老師奉命主持平叛,於是自告奮勇擔任老師的副手。

於是李上校和他的學生一拍即合,組成師生檔,從海軍基地抽調了一小隊海軍陸戰隊,火速趕往哈伯斯渡口。

兩年後,南北戰爭爆發。

李上校放棄了北軍司令的任命,統率東部戰場的南軍,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當年去看望他,給他當副手的中尉就是傑布·斯圖爾特,官拜李上校手下的騎兵司令,同樣成了美軍中的傳奇人物。

以這兩位日後叱吒風雲的南軍名將對付約翰·布朗這群烏合之眾,真是十足的牛刀殺雞。

李上校到達渡口之後,將來自各地的部隊分別部署在鎮子四周,以防止叛匪逃跑。

考慮到夜裡進攻會誤傷人質,李上校計劃18日白天進攻。

18日天一亮,李上校下令海軍陸戰隊做好進攻準備,然後寫了一份書面勸降書,讓斯圖爾特去遞交。

想布朗年幼立志廢奴,半生為此志向不懈努力,好不容易現在事業剛剛起步,有點兒發展起來的苗頭,哪裡肯親自掐滅希望之光,他斷然拒絕了投降。

等到斯圖爾特發出事先約定的信號後,李上校下令開始進攻。

整個戰鬥只進行了幾分鐘,幾乎是一邊倒。

布朗受傷被擒,他的十個手下,其中包括他倆兒子和兩名黑人被殺,三名人質也被殺。

布朗一敗塗地。

李上校將布朗交給了州長,領兵回華盛頓交差。

經過一個月的審判,布朗被判有罪,於12月2日被處以絞刑。

婦人之仁反被殺

處決布朗那天,州長害怕廢奴者劫法場,下令調集民兵前來防守,先後徵召了1000多人,其中包括弗吉尼亞軍校的學員。

當時帶領學員的是一個叫托馬斯·傑克遜的教授。

南北戰爭爆發之後,這位曾經的教授成了南軍名將,被人稱為「石牆」傑克遜,而他本來的名字托馬斯卻被人遺忘了。

布朗從容就義,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廢奴事業。他的死在北方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漸漸地,他的名字成了自由的象徵。一首名叫《約翰·布朗的屍體》的歌很快流傳開來。

一年後,很多人唱著這首歌上了內戰的戰場。

其實在平定布朗之亂(我們過去的教科書上叫「起義」,美國人叫「叛亂」)的戰鬥中,布朗本來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改變歷史,結果他錯過了。

18日凌晨,布朗的一名手下從窗口發現對面山坡上,有一個人舉著望遠鏡往這邊看,他舉槍瞄準,準備幹掉這個人,但是就在他要扣動扳機的時候,布朗突然出現在了他身後,制止了他。

因為布朗看見這個人穿著便裝,猜測有可能只是出於好奇的本地老百姓,對自己沒有什麼危險,犯不著浪費一顆子彈。

這個幾乎被布朗手下一槍幹掉的人,正是著名的李將軍。

如果日後的南軍沒有李將軍做統帥,可能南北雙方的內戰很快就會結束。

當然了,布朗如果泉下有靈,他也會非常欣慰,因為南北戰爭結束時擊敗他的南軍統帥李將軍投降了北軍,而接受李將軍投降的北軍統帥正是他年輕的時候與他志同道合、一起在屋裡吹牛的好友傑西·格蘭特的長子烏裡塞斯·格蘭特將軍。

林肯奪魁當總統

導致美國南北分裂的種種矛盾之中,奴隸制度是焦點,在表面的道德觀、人權分歧掩蓋之下,卻是南北雙方對權力的追逐。

美國建國之初,憲法規定按照人口比例確定議員的名額,組建國會。而那時候南方人比北方人多,聯邦的權力被南方控制。對此北方提出了異議,既然黑奴沒有選舉權,也不是公民,就不應該算進去。如果除去黑奴的人口數量,南方人口就會處於弱勢。

為此雙方經過一番協商,妥協的結果規定,一個黑奴按五分之三人計算,並且寫進了憲法。

建國之後,南方一直主導著美國政治,包括華盛頓、傑弗遜都是南方弗吉尼亞大種植園主,所以輕而易舉地就壓制了反對奴隸制的聲音。幾十年過去了,美國人口分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南北雙方自然增長的人口數量差不多,但是由於一個黑奴只能算五分之三人,導致南北雙方人口的差距越來越小。再加上外來移民大量湧入美國的北方自由州,僅1846到1855年這些年,北方就增加了300萬移民。

到了1850年,南方已經失去了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眾議員是按各州人數比例產生的),只能在參議院保持平衡,美國每個州無論大小,參議院都有兩個席位,以確保各州在聯邦中有同等的份量。

這種情況導致新加入州的傾向成為政治角逐的關鍵,因為每一個新州有兩個參議院的席位。

在美國不斷地對外擴張的情況下,加入美國的新州越來越多,南北方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尖銳。

1860年,高喊廢奴的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共和黨掌握了美國國會,南方徹底失去了聯邦的權力。

這個時候南方只剩下唯一的選擇了——離開聯邦。

林肯出生於肯塔基州偏遠地區的一個貧苦家庭,父母都是文盲。他後來隨父母在伊利諾伊州定居,年輕的時候,他十分勤奮,讀過很多書,自學成才。他從小做過很多種工作,包括售貨員、磨坊工人、郵遞員。

1834年他當選為州議員,而且連任了四屆。此時他開始學習法律,因為他知道從事法律工作不僅能增加收入,而且對他的政治生涯也會有幫助。他進入伊利諾伊州法院,並且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1854年《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通過之前,林肯很少在公共場合談及奴隸問題,但是這個法案喚醒了林肯。法案公佈之後的六年內,也就是他當選總統前,他就禁止在西部實行奴隸制這個主題發表了175場演講。

1858年,林肯當選為參議員,發表了「分裂之家」的講話。他說:「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半奴隸一半自由的狀況。」

在南方人的眼中,此時的林肯和發動叛亂的約翰·布朗沒有什麼兩樣,很像親兄弟。今天我們從他們二人遺留下來的歷史照片來看,倆人確實長得很像。

當然,南方人認為,這倆人除了長得像之外,還有一點相像的,那就是他們都屬於恐怖分子,只不過一個使用暴力,另一個使用語言,而目的都是要讓奴隸制從美國徹底消失。

南方另起爐灶

林肯當選為總統,南方人的心徹底寒透了,認為大勢已去。

南卡羅來納州100多名代表在查爾斯頓聚會,決定退出聯邦。

他們認為,他們這麼做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獨立戰爭結束之後,1788年各州是自願加入聯邦的,現在他們當然也可以自願退出聯邦。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退出聯邦竟然這麼容易,聯邦政府對此竟然一點兒反應都沒有。

唯一的動靜是駐守在查爾斯頓外海莫垂堡壘的聯邦軍隊,因為距離城市太近,所以守軍司令安德森少校把全軍撤到容易防守的薩姆特堡壘。他的全軍也只有85名士兵和45名隨軍家屬。

當時美國在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任期還有一個多月,他不想管這些麻煩事兒,南卡羅來納州的代表團來到首都,希望聯邦能讓他們和平退出。

布坎南總統從內心來講是親南方的,南卡羅來納州退出聯邦,他個人對此並沒有意見,但是內閣以集體辭職相威脅,國會也準備彈劾他,他不希望自己灰頭土臉地卸任。

所以,他想了一個所謂「兩全其美」的方法:為了安撫北方,政府不會從南方撤軍;為了穩住南方,政府不會採取過激行動。

布坎南的計劃是增援薩姆特堡壘,但不動用海軍,而是派一艘商船去執行給堡壘配運給養的任務。這個行動本來是很絕密的,可是華盛頓到處都是南方的間諜,此事被南方瞭解得一清二楚。

更逗的是,陸軍部把這個行動通知堡壘司令官羅伯特·安德森少校的時候,依然通過郵政寄信,但是現在南卡羅來納州獨立了,已經沒有美國郵政了,這封註明寄給薩姆特堡壘的信,自然被別人拆閱了。

南方的反應比聯邦政府快多了,立刻就把薩姆特堡壘包圍了起來。安德森少校對於聯邦政府增援自己卻一無所知。

1861年1月9日,補給船到達查爾斯頓港口,發現岸上早已有無數人在等候,其中一幫軍校生率先對商船開了一炮,但是沒有擊中,接著其他大炮一起開火,但是這些大炮手的水平一樣,都是「神炮手」,炮彈全被海龍王吸走了。

執行補給任務的商船一看大事不妙,扭頭就跑。在堡壘裡防守的安德森不明所以,不知道為什麼岸邊的大炮狂轟一艘商船,也就沒有做出反應。

援助堡壘的商船被一頓炮轟,嚇得趕緊掉頭返航,南卡羅來納州舉州歡慶勝利。

2月8日,南方七州宣佈成立美利堅邦聯,定都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

邦聯政府基本上完全照搬聯邦,頒布的憲法與美國聯邦憲法幾乎一樣,不同的只是邦聯政府確立了永久奴隸制,邦聯政府總統任期由四年改為六年,並且增加各州的權力,強調各州的主權。前密西西比州參議員戴維斯被選為邦聯總統。

戴維斯名氣雖然不大,來頭卻不小:出身巨富之家,畢業於西點軍校,參加過跟印第安人的「黑鷹戰爭」。他曾在美墨戰爭中指揮一個團,甚至還在皮爾斯總統手下幹過戰爭部長。

戴維斯走馬上任後,頒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徵召10萬人服役一年,來保衛這個新國家。

新政府開始接收在南方的聯邦財產,當務之急是驅趕、消滅聯邦政府在南方的軍事力量。

為達此目的,首先得拿下薩姆特堡壘。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