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微子啟(原著作「開」,避漢景帝劉啟諱),是殷朝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紂已經登位,昏昧無能,荒淫無道,政治混亂,微子多次進諫,紂王不聽。等到祖伊因為周西伯昌推行德政,滅了_國,害怕大禍降臨,把這件事告訴紂王。紂王卻說:「我降生時不就有命在天嗎?西伯能怎麼樣!」於是微子估計紂王至死也不會聽從勸告,想以死解除煩惱,或者離開紂王,又猶豫不決,就去問太師、少師,說:「殷朝沒有清明的政治,不能治理四方的百姓。我們的祖先建立功業於上世,紂王沉湎於酒,聽信婦人的話,敗壞湯的盛德於後世。殷朝王室宗親已經是大大小小都喜好干搶劫、偷盜等違犯法律的事,官府的卿士也相互倣傚,違法亂紀,人人都有罪惡,他們的爵祿也就沒法維持下去,於是百姓競相興起,互為仇敵。現在殷朝的國典制度將要喪亡!就好像渡河沒有渡口和岸邊一樣。殷朝一定要滅亡,今天就到了。」又說:「太師、少師,我是遠走高飛呢?還是留下來保衛國家免遭滅亡呢?現在你們不指點我,如果我陷入不義的泥坑,那可怎麼辦呢?」太師這樣說:「王子,天把重災降給殷朝,而紂王竟然不畏懼天的懲罰,不聽從長老的勸告。而今殷朝的百姓竟敢褻瀆神癨的祭祀。現今如果能夠使國家得到治理,國家太平,即使自己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恨。如果殉死,國家仍舊得不到治理,倒不如離去。」微子就出國逃亡。

箕子,是紂王的親戚。紂王開始用象牙製作筷子時,箕子歎息說:「他既然用象牙製作筷子,必定會製作玉杯;製作玉杯,就必然想得到遠方的珍奇異物供自己使用。車馬宮室的逐漸豪華奢侈從此開了口子,再也沒法振作了。」紂王荒淫逸樂,箕子勸諫,他仍舊不聽。有人說:「可以離開了。」箕子說:「作人臣子的因為諫爭不聽而離去,這是顯揚君王的過失,而自己取悅於百姓,我不忍心這樣做。」於是披頭散髮,假裝瘋子去當奴隸。從此隱居不出,借彈琴抒發心中的悲憤,所以後世把他流傳下來的琴曲叫做《箕子操》。

王子比干,也是紂王的親戚。他看到箕子諫爭不聽,去當奴隸,就說:「君王有過失而不拚死諫爭,那麼百姓有什麼罪呀!」於是他對紂王直言極諫。紂王發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果真有嗎?」於是就殺死王子比干,剖開他的胸腔,挖出心臟驗證。

微子說:「父子有骨肉親情,君臣憑道義結合。所以父親有過失,子女經過三次諫爭仍然不聽,就隨之號哭;臣子三諫而君王不聽,從道義上講就可以離去了。」於是太師、少師就勸微子離去,微子就走了。

周武王討伐紂王,滅了殷朝,微子就拿著殷朝的祭器到周武王的營前,袒露臂膀,背捆雙手,左邊的隨從人員牽著羊,右邊的隨從人員拿著茅,跪行求告周武王。於是周武王替微子解開綁繩,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接續殷朝的祭祀,派管叔、蔡叔輔佐他。周武王已經攻克殷朝,去訪問箕子。

武王說:「唉!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使他們和睦相處,我不知道上天安定百姓的常法倫理是什麼。」

箕子回答說:

從前鯀堵塞洪水,把五行的次序打亂了,於是天帝大怒,不給予他治理國家的大法九種,常法倫理由此敗壞。鯀因此被處死,禹就繼承他父親的治水事業而興起。天就賜給他大法九種,常法倫理從此有了次序。

第一叫五行;第二叫五事;第三叫八政;第四叫五紀;第五叫皇極;第六叫三德;第七叫稽疑;第八叫庶征;第九叫勸導用五福,勸誡用六極。

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的性能是滋潤萬物,向下走,火的性能是燃燒,向上升,木的性質可曲可直,金屬的性質可以延伸變形,土壤可以種五穀。水向下滋潤呈現出鹹味,火向上燃燒呈現出苦味,木可曲可直呈現出酸味,金屬可以延伸呈現出辛辣味,土壤可以種五穀呈現出甜味。

五事:一是容貌儀態,二是言語,三是觀察事物,四是傾聽意見,五是思考問題。容貌儀態要莊嚴恭敬,言語要正確可以遵從,觀察事物要明白透徹,傾聽意見要明辨是非,思考問題要周到全面。容貌儀態恭敬,心就嚴肅,言語正確可以遵從,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觀察事物明白透徹,就可以辨別真偽善惡,傾聽意見能辨別是非,處理謀劃就必然得當,思考問題周到全面,處理事物就會通達。

八政:一是抓農業生產,二是抓貨物流通,三是祭祀山川鬼神,四是設司空掌管土木營建,五是設司徒掌管教育,六是設司寇掌管治安,七是設禮賓官掌管諸侯朝見,八是設軍師掌管軍隊。

五紀: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五是曆法。

最高的準則:君主應該建立準則,集中五種幸福,用來廣泛佈施給你的百姓,百姓才擁護這些準則,君主也可以要求百姓貫徹準則。凡是屬於你的百姓,不准結黨營私,百姓不結黨營私,都會把君主建立的準則視為至高無上。凡是屬於你的百姓,有謀略,有作為,有操守,你要牢牢記住,以備錄用。有時即使不太符合準則,但只要沒有達到犯罪的程度,君主應該大度寬容他們。如果有人和顏悅色,說「我喜歡你的準則」,你就應該賜給他福澤。這樣人們都會遵守你制訂的準則。不要欺侮鰥寡弱民,不要畏懼豪強貴族。有能力、有作為的人,使他們貢獻才能,國家就會昌盛。凡屬正直的人,應當用爵祿使他們富貴。如果你不給正直的人為國家效力的機會,他們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準則的人,你即使賜給他爵祿和幸福,他們的所作所為必然會使君主結怨於百姓。不要有偏頗,應該遵守先王的準則。不要有偏好,應該遵守先王的正道。不要作惡,應該遵守先王的正路。不偏私,不結黨,君王的道路是寬闊的。不結黨,不偏私,君王的道路是平坦的。不反覆,不偏邪,君王的道路是正直的。君主團結遵守準則的百姓,百姓就會歸靠君主的準則。所以說,君主建立的準則,臣子要廣泛宣傳,用它來訓導百姓,是符合天帝意願的。凡屬於你的百姓,都要按準則發表自己的看法,君主採納實施,來增加天子的光彩。所以說,天子像百姓的父母一樣,來做百姓擁戴的聖王。

三德:一是端正是非曲直,二是以剛強立事,三是以柔和取勝。世道平安,使邪曲變為正直,世道倔強不馴,用嚴法重刑治理,世道和順,用柔和的方法治理,對於陰謀深伏的傢伙,必須用剛強對付他們,對於高明的君子,用和柔安撫他們。只有國君有權賞賜爵祿,只有國君有權決定刑罰,只有國君有權享用美食。臣子無權授人爵祿,無權決定刑罰,無權享用美食。如果臣子越權享有授人爵祿、決定刑罰、享用美食,就會傷害王室的家族,危害你的國家。臣子越權偏私邪僻,百姓就會越軌犯上。

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選擇任用精通卜筮的人,並建立機構。叫他們卜筮。龜兆有的像下雨,有的像雨後雲氣將散,有的像雲氣連綿,有的像霧氣濛濛,有的像交錯相互攻擊,有的正正堂堂,有的隱晦不明,卦象總共七種。龜卜有五種,筮佔有兩種,推演變化以解決疑難。任用懂兆卦的人擔任卜筮的官職,如果三個人占卜,就聽從兩個兆紋相同的。如果你有重大疑難問題,首先你要獨自認真思考,其次和卿士商量,和百姓商量,最後用占卜決斷。如果你贊成,龜卜贊成,占筮贊成,卿士贊成,百姓贊成,這就是大同,那麼你一定強健安康,你的子孫也會興旺,吉利。如果你贊成,龜卜贊成,占筮贊成,卿士反對,百姓反對,這就吉利。如果卿士贊成,龜卜贊成,占筮贊成,你反對,百姓反對,這也吉利。如果百姓贊成,龜卜贊成,占筮贊成,你反對,卿士反對,這還吉利。如果你贊成,龜卜贊成,占筮反對,卿士反對,百姓反對,在境內辦事吉利,在境外辦事凶險。如果龜卜、占筮都和人的謀劃相違背,安靜無所作為就吉利,有所舉動就凶險。

各種徵兆:或是下雨,或是天晴,或是曖和,或是寒冷,或是颳風,或是都合乎時令。如果五種自然氣象完備,各按照它們的次序發生,各種植物就會茂盛。一種氣象過多發生,就會發生凶災。一種氣象過缺,同樣會發生凶災。再說君王行善事的美好征驗:君王恭敬嚴肅,雨水就會按時滋潤萬物;君王政治廉潔,陽光就會按時普照大地;君王明智,溫暖就會適時到來;君王有謀略,氣候就會寒冷適度;君王聖明,風就調和順時。再說君王醜惡行為的征驗:君王若狂妄,就會久雨不停;君王若僭越不軌,就會久晴不下雨;君王安於享樂,就會久熱不散;君王行事急躁,就會常久寒令;君王昏昧不明,就會颳風不止。君王決策有錯誤,就會影響一年;卿士管理有錯誤,就會影響一月;官吏辦事有錯誤,就會影響一天。年、月、日的時令都正常不變,百谷就會豐收,政治就會修明,有才能的人就會被重用,國家就會太平安康。日、月、歲的時令顛倒錯亂,百谷就會不收,政治就會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就會被壓抑,國家就不會安寧。百姓就像天上的眾星,有的星喜愛風,有的星喜好雨。日月按規律運行,有冬天,有夏天。月亮如果跟隨眾星運行,就會招致多風,多雨。

五種幸福的事:一是長壽,二是富有,三是健康安寧,四是德行好,五是長壽善終。

六種災禍:一是夭折,二是多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醜陋,六是懦弱。

於是武王就把箕子封在朝鮮,而不把他看作周室的臣子。

以後箕子朝見周王,經過殷都的舊墟,有感於宮室毀壞,禾黍叢生,箕子內心傷感,想放聲大哭有所顧及,想哭泣又覺得有點像婦女,於是作了《麥秀之詩》,借歌詠來抒發內心的傷感。這首詩說:「麥芒尖尖啊,禾黍綠油油。那個狡詐的孩子呀,不跟我親近啊!」所說的狡詐孩子,是指紂王,殷朝的遺民聽到這首詩,無不為之感傷流淚。

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周公旦代行王權,掌管國家大事。管叔、蔡叔懷疑周公有二心,就聯合武庚起兵叛亂,想襲擊成王、周公。周公已經奉成王的命令誅武庚,殺管叔,流放蔡叔,於是命微子啟代替武庚為殷朝的後嗣,供奉他祖先的祭祀,就寫作了《微子之命》加以申述,在宋地建國。微子本來就仁義賢能,於是代替武庚,所以殷代的余民都愛戴他。

微子啟去世,扶立他的弟弟衍,這就是微仲。微仲去世,兒子宋公稽繼位。宋公稽去世,兒子丁公申繼位。丁公申去世,兒子盡公共繼位。盡公共去世,弟弟煬公熙繼位。煬公即位,盡公的兒子鮒祀殺死煬公奪取君位,並說「我應當繼位」,這就是厲公。厲公去世,兒子矨公舉繼位。矨公十七年,周厲王逃出國奔到彘地。二十八年,矨公死去,兒子惠公覵繼位。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惠公去世,兒子哀公繼位。哀公元年死去,兒子戴公繼位。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被犬戎殺害。秦國開始被封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去世,兒子武公司空繼位。武公生的女兒嫁給魯惠公為夫人,生了魯桓公。十八年,武公去世,兒子宣公力繼位。宣公有太子名叫與夷。

十九年,宣公患病,把君位讓給他的弟弟和,說:「父親死了兒子繼位,哥哥死了弟弟接續,是天下的通義,我要立和為國君。」和經過三次推讓,最後才接受。宣公去世,弟弟和繼位,這就是穆公。

穆公九年,病重,召大司馬孔父立遺囑說:「先君宣公捨棄太子與夷把君位傳給我,我不敢忘記。我死後,一定要立與夷為國君。」孔父說:「群臣都希望立公子馮。」穆公說:「不要立馮,我不可以辜負宣公。」於是穆公讓公子馮到鄭國去居住。八月庚辰日,穆公去世,他哥哥宣公的兒子與夷繼位,這就是殤公。君子聽到這件事,說:「宋宣公可算是知人了,傳位給他的弟弟成全了道義,然而他的兒子終於重新享有君位。」

殤公元年,衛公子州吁殺死他的國君完奪取君位,為了獲得諸侯承認,遣使告訴宋國說:「公子馮在鄭國,一定會作亂,可以和我國共同討伐他。」宋君答應了,便和衛國討伐鄭國,到達鄭國東門而還師。二年,鄭國討伐宋國,來報復東門那次戰役。這以後諸侯多次來討伐宋國。九年。大司馬孔父嘉漂亮的妻子外出,路上遇見太宰華督,華督喜歡她,目不轉睛地盯著她。華督想霸佔孔父的妻子,於是派人在國中揚言說:「殤公即位不過十年,卻打了十一次仗,百姓苦不堪言,這都是孔父造成的,我將殺死孔父來安定百姓。」這一年,魯國殺死他的國君隱公。十年,華督進攻殺了孔父,奪取了他的妻子。殤公發怒,華督就又殺了殤公,從鄭國迎回穆公的兒子馮立為國君,這就是莊公。

莊公元年,華督當了丞相。九年,逮捕鄭國的祭仲,要挾他立突為鄭國國君。祭仲答應,終於擁立突為君。十九年,莊公去世,兒子盡公捷繼位。

盡公七年,齊桓公即位。九年,宋國發生水災,魯國派臧文仲前來慰問水災。盡公自責說:「因為我不能侍奉鬼神,政治不修明,所以才發生水災。」臧文仲非常讚賞他說的話。這些話實際是公子魚教盡公說出來的。

十年夏天,宋國討伐魯國,在乘丘交戰,魯國活捉了宋國的南宮萬。宋國請求魯國釋放南宮萬,南宮萬回到宋國。十一年秋天,盡公和南宮萬一起狩獵,因為下棋爭道,盡公發怒,侮辱南宮萬說:「原來我敬重你,如今你不過是魯國的俘虜。」南宮萬有力氣,對這句話非常反感,於是在蒙澤抓起棋盤砸死盡公。大夫仇牧聽到這件事,帶著武器到盡公門,南宮萬搏擊仇牧,仇牧的牙齒撞在門扇上死了。南宮萬於是又殺死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為國君。諸位公子投到奔蕭邑,公子御說逃到亳邑。南宮萬的弟弟南宮牛率兵圍攻亳邑。冬天,蕭邑大夫和宋國諸位公子共同攻殺南宮牛,並殺死宋君游而迎立盡公的弟弟御說,這就是桓公。南宮萬逃到陳國。宋國以重金賄賂陳國。陳國派婦女用醇酒灌醉南宮萬,用皮革把他包裹起來,送給宋國。宋國把南宮萬剁成了肉醬。

桓公二年,諸侯討伐宋國,進攻到國都郊外才退走。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二十三年,宋桓公從齊國迎衛公子亹立為衛君,這就是衛文公。文公的妹妹是宋桓公的夫人。秦穆公即位。三十年,桓公病重,太子茲甫讓給他的庶兄目夷為繼位人。桓公雖然認為太子的想法合乎道義,但最終不聽從。三十一年春天,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這就是襄公。任命他的庶兄目夷為丞相。桓公尚未埋葬,齊桓公在葵丘會合諸侯,襄公前去赴會。

襄公七年,宋國流星似雨,和雨一塊墜落;六隻糕鳥倒退飛行,是因為風力太大風速太快。

八年,齊桓公去世,宋襄公想召集諸侯會盟。十二年春天,宋襄公和齊、楚在鹿上會盟,請求楚國出面邀請更多的諸侯會盟,楚國答應。公子目夷進諫說:「小國與大國爭當盟主,是禍患呀!」襄公不聽。秋天,諸侯和宋襄公在盂地會盟。目夷說:「大禍將會在這裡吧?君王的慾望太過分了,大國怎能容忍你這樣幹!」於是楚國扣押宋襄公,起兵討伐宋國。冬天,諸仡在亳地相會,楚國因此釋放了宋襄公。子魚說:「禍患還沒有完結。」十三年夏天,宋國討伐鄭國。子魚說:「大禍就在這裡。」秋天,楚國討伐宋國來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和楚軍開戰,子魚進諫說:「上天拋棄殷朝已經很久了,絕對不可開戰。」冬天十一月,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泓水交戰。楚軍還沒渡完河,目夷說:「楚國軍隊多,我們軍隊少,可以趁楚軍沒有全部過河,我們先發動攻擊。」襄公不聽。楚軍已經全部渡過河,還沒有排好陣勢,目夷又說:「現在可以攻擊了。」襄公說:「等到他們排好陣勢再打。」楚軍的陣勢已經排好,宋軍發動進攻,結果宋軍大敗,襄公的大腿受傷。宋國人都埋怨襄公。襄公卻說:「君子不趁人之危使人更窘迫,不攻擊沒有排好陣勢的敵人。」子魚說:「用兵打仗以取勝為功績,何必墨守庸人的陳詞濫調!一定像你說的,那就去當楚國的奴隸算了,又何必和楚國交戰呢!」

楚成王已經救了鄭國,鄭君用禮宴款待他;走的時候,楚成王娶了鄭君的兩個女兒才回來。叔瞻說:「楚成王如此無禮,他將不得好死!接受禮宴,最終弄到男女無別的境地,由此可知他不能成就霸業了。」這一年,晉公子重耳經過宋國,襄公因為被楚軍打傷,想得到晉國的援助,所以厚禮款待重耳,送給他二十乘馬。

十四年夏天,襄公因為在泓水受傷,終於發病去世,兒子成公王臣繼位。

成公元年,晉文公即位。三年,宋國背叛和楚國簽訂的盟約,親近晉國,因為宋襄公對晉文公有恩惠。四年,楚成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五年,晉文公率兵援救宋國,楚軍退走。九年,晉文公去世。十一年,楚太子商臣殺死他的父親成王奪取王位。十六年,秦穆公去世。十七年,成公去世。成公的弟弟御殺死太子和大司馬公孫固奪取君位。宋國人共同殺死君御,擁立成公的少子杵臼,這就是昭公。

昭公四年,宋國在長丘打敗長翟緣斯。七年,楚莊王即位。九年,昭公暴虐無道,國都內的貴族不擁戴他。昭公的弟弟鮑革有才能,又禮賢下士。原先,襄公的夫人想跟公子鮑通姦,公子鮑拒絕,夫人為了討好他就幫助他在國內廣施恩惠,又借助大夫華元的關係推薦他作了右師。昭公出去狩獵,夫人王姬讓衛伯攻殺昭公杵臼。弟弟鮑革即位,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晉國率領諸侯討伐宋國,責問宋國殺害昭公的事。聽說文公已經正式即位,於是退兵。二年,昭公的兒子借助文公同母弟弟須的關係,聯合武公、繆公、戴公、莊公、桓公家族的後代叛亂,文公把他們盡行誅殺,趕走了武公、繆公的後代。

四年春,楚國讓鄭國討伐宋國。宋國任命華元為統帥。鄭國打敗宋軍,俘虜了華元。華元將和鄭軍交戰時,先殺羊犒勞士卒,他的趕車人沒有吃上羊羹,所以怨恨,便趕著華元的指揮車衝到鄭軍陣地,所以宋軍戰敗,華元被鄭軍俘虜。宋國用兵車一百乘、良馬四百匹,贖回華元。兵車、良馬還沒有交完,華元逃回宋國。

十四年,楚莊王圍攻鄭國。鄭伯投降楚國,楚國又釋放了他。

十六年,楚國的使臣經過宋國,宋國記恨前仇,逮捕楚國的使臣。九月,楚莊王圍攻宋國。十七年,楚軍圍宋已經五個月仍沒有解圍,宋國城內危急,沒有糧食,華元便趁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訴楚莊王,莊王問:「城裡的形勢如何?」子反回答說:「劈人骨頭煮飯,交換子女殺著吃。」莊王說:「多誠實的話呀!我們的軍隊也只有兩天的糧食了。」楚軍因為講求信義的緣故,就解圍退走了。

二十二年,文公去世,兒子共公瑕繼位。宋國開始厚葬。君子譏笑華元認為他沒有人臣的樣子。

共公九年,華元和楚將子重的關係密切,又和晉將欒書的關係密切,所以跟楚、晉兩國都簽訂了盟約。十三年,共公去世。華元的官職是右師,魚石的官職是左師。司馬唐山攻殺太子肥,想殺華元,華元逃奔晉國。魚石阻止他,所以到達黃河邊又返回來,殺了唐山。於是擁立共公的少子成,這就是平公。

平公三年,楚共王攻佔宋國的彭城,把它封給宋國的左師魚石。四年,諸侯共同攻殺魚石,把彭城歸還給宋國。三十五年,楚公子圍攻殺他的國君共王奪取王位,這就是靈王。四十四年,平公去世,兒子元公佐繼位。

元公三年,楚公子棄疾殺死靈王奪取王位,這就是平王。八年,宋國發生火災。十年,元公不守信用,用詐騙手段殺死諸位公子。大夫華氏、向氏起兵作亂。楚平王的太子建前來投奔,見到華氏家族相互攻打,建又離開宋國,投奔鄭國。

十五年,元公因為魯昭公躲避季氏出居在外,為求得魯昭公回國就四處奔走,病死在路途,兒子景公頭曼繼位。

景公十六年,魯國陽虎前來投奔,不久又離去。二十五年,孔子經過宋國,宋國的司馬桓魋憎恨孔子,想殺孔子,孔子改穿平民的服裝逃離。三十年,曹國背叛和宋國的盟約,又背叛和晉國的盟約,宋國討伐曹國,晉國坐視不救,於是滅掉曹國,佔領了它的土地。

三十六年,齊國田常殺死簡公。

三十七年,楚惠王滅了陳國。火星佔居心宿區,心宿屬於宋國的分野,景公擔憂。掌管星象的子韋說:「可以把災禍轉移到丞相身上。」景公說:「丞相,好比我的胳膊大腿。」子韋又說:「可以轉移給百姓。」景公說:「國君要依靠的就是百姓。」子韋又說:「可以轉移到年成上。」景公說:「年成欠收,百姓貧困,我依靠誰當國君!」子韋又說:「上天高明能察知人間的細事。你有堪稱國君的三句名言,火星應該移出宋國的分野了。」於是再觀察,火星果然轉移了三度。

六十四年,景公去世。宋公子特攻殺太子奪取君位,這就是昭公。昭公,是元公的曾庶孫。昭公的父親是公孫糾,公孫糾的父親是公子褍秦,褍秦就是元公的小兒子。景公殺死昭公的父親公孫糾,所以昭公懷恨在心,殺死太子奪取君位。

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去世,兒子悼公購由繼位。悼公在位八年去世,兒子休公田繼位。休公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辟公辟兵繼位。辟公在位三年去世,兒子剔成繼位。剔成四十一年,剔成的弟弟偃攻襲剔成,剔成戰敗,投奔齊國,偃自立為宋國國君。

君偃十一年,自己立為王。向東打敗齊國,奪取五座城邑;向南打敗楚國,攻佔土地三百里;向西打敗魏國。於是宋國與齊、魏成了敵國。他用皮袋裝著血,高高懸掛起來用箭射擊,取個名稱叫「射天」。他沉溺於酒色。群臣誰敢進諫他就把誰射死。於是諸侯都說:「出現了『桀宋』。宋國又恢復了紂王的所作所為,不可以不去攻伐。」諸侯要求齊國討伐宋國。王偃在位四十七年,齊盡王和魏國、楚國討伐宋國,殺死王偃,於是滅掉宋國,三國瓜分了宋地。

太史公說:孔子說:「微子離去,箕子當了奴隸,比干進諫被殺,殷代有三位仁人。」《春秋》譏諷宋國的混亂從宣公廢太子立他弟弟開始,由此國家不安定長達十世。襄公的時候,修治推行仁義措施,想當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讚美他,所以追述契、湯、高宗時期殷朝興盛的原因,作成《商頌》。襄公已經在泓水戰敗,而君子仍認為他值得稱道。這是因為痛感中原地區國家的禮義淪喪,所以褒獎他,肯定宋襄公的禮讓精神。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