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張蒼丞相,是陽武人。他愛好讀書、音律、歷算。秦朝時候擔任御史,管理宮內的各地文書。後來因為犯了罪,便逃回家鄉。到沛公掠奪土地經過陽武時,張蒼以賓客身份隨從沛公攻打南陽。張蒼因犯法被判處斬刑,他脫掉衣服伏在砧板上的時候,身體高大,又肥又白像葫蘆瓜一樣,當時王陵看到了,驚異他是個美男子,就告訴沛公,赦免了他,不斬。於是他隨從沛公西征進入武關,到了咸陽。沛公立為漢王以後,進入漢中,再回師平定三秦。陳餘打跑常山王張耳,張耳歸附漢王,漢王任用張蒼做常山郡守。隨從淮陰侯攻打趙軍時,張蒼俘虜了陳餘。趙地平定以後,漢王用張蒼擔任代國的相國,防禦邊境的敵寇。不久,調任趙國相國,輔佐趙王張耳。張耳死後,輔佐趙王張敖。後來又改為輔佐代王。燕王臧荼反叛時,高祖前往攻打他,張蒼以代國相國的身份隨從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被封為北平侯,享有食邑一千二百戶。

後來,升任計相。一個月後,改為以列侯的身份擔任主計四年。這時候,蕭何擔任相國,而張蒼則在秦國就擔任柱下史,熟悉天下圖書、賬簿。張蒼又善於運用音律、曆法,因此就讓他以列侯的身份留在相府裡,負責管理郡縣及侯國上報來的統計材料。黥布因反叛被殺,漢高祖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張蒼為相輔佐他。十四年以後,升為御史大夫。

周昌,是沛縣人,他的堂兄叫做周苛,秦時都是泗水郡的卒史。到高祖在沛縣起義時,打敗了泗水的郡守和郡監,這時周昌和周苛便以卒史的小官隨從沛公,沛公就用周昌做職志,周苛做幕僚。兩人隨從沛公進入關中,推翻秦朝。沛公立為漢王,用周苛擔任御史大夫,周昌做中尉。

漢王四年,楚軍在滎陽城圍攻漢王,形勢危急,漢王逃出重圍離開了,讓周苛留下來守滎陽城。楚軍攻破滎陽城,想讓周苛做將領。周苛罵道:「你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就要被俘虜了!」項羽發怒,烹殺了周苛。這時漢王就任命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曾隨從漢王擊敗項籍,在漢王六年中,周昌和蕭何、曹參等人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為父親為國事犧牲,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剛強堅毅,敢說直話,像蕭何、曹參等人都尊敬畏懼他。周昌曾經在高祖休息的時候,入宮奏事,高皇帝正摟著戚姬,周昌轉身就跑。高帝追上抓住周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呢?」周昌抬頭說:「陛下是夏桀、商紂一樣的君主。」這時皇上笑了,然而特別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要廢除太子,而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時,大臣們極力諫諍,但沒有結果;後來高帝因為留侯張良的計策,才打消了這個主意。而周昌在朝上諫諍時,態度強硬。皇上問他的理由,周昌先天口吃,又正是大怒的時候,說:「我口頭不能說,但我心裡期期知道這不行。陛下雖然想要廢棄太子,但我期期不能奉命。」皇上高興得笑起來。散朝以後,呂後側著耳朵在東廂房偷聽,看到了周昌,就對他欠身道謝說:「如果沒有您,太子幾乎就要被廢棄了。」

這以後,戚姬的兒子如意便被封為趙王,年紀僅十歲,高祖擔心自己死後他不能保全。趙堯年紀輕,擔任符璽御史。趙國人方與公對御史大夫周昌說:「您的御史趙堯,年紀雖輕,然而是個奇才,您一定重視他,這個將會接替您的職位。」周昌笑著說:「趙堯年紀輕,只不過是繕寫員罷了,怎能達到這個地步呢!」過不久,趙堯侍奉高祖。高祖曾經獨自悶悶不樂,悲傷地唱起歌來,群臣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會這樣。趙堯上前請安問道:「陛下所以不高興,莫不是因為趙王年小,而戚夫人跟呂後又有嫌隙嗎?擔憂陛下萬歲以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是的。我私下裡擔心這件事,不知道怎麼辦。」趙堯說:「陛下應該特地為趙王安排一個尊貴而又剛強的相國,又要是呂後、太子和大臣們平時所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說:「是的,我的想法也是這樣,但群臣中間有誰行呢?」趙堯說:「御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毅不拔、質樸正直,而且從呂後、太子直到大臣,大家歷來都敬畏他。只有周昌行。」高祖說:「好。」當時就召見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要煩勞您,請您勉為其難為我輔佐趙王。」周昌流著眼淚說:「我從剛一開始就隨從陛下,陛下為什麼偏偏要在中途把我捨棄給諸侯王呢?」高祖說:「我深知這是降職,然而我私下裡擔憂趙王,想來想去除了您就沒有合適的人。您就不得已勉為其難走一趟吧!」因此調御史大夫周昌擔任趙國的相國。

周昌走了很久了,高祖拿起御史大夫的官印玩弄著說:「誰適合做御史大夫呢?」仔細看了看趙堯說:「沒有人可以替換趙堯。」最終還是任命趙堯做御史大夫。趙堯先前也有軍功,享有食邑,等到以御史大夫的身份隨軍攻打陳豨有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後,呂太后派遣使臣去召見趙王,趙王的相國周昌讓趙王借口生病不走。使臣多次往返,周昌堅決不送趙王回京。這時高後憂慮起來,就派人召見周昌。周昌回到京城,謁見高後,高後惱怒地罵周昌說:「你難道不知道我對戚氏的怨恨嗎?而竟不遣送趙王回京,為什麼呢?」周昌被徵召回京後,高後又派人去召見趙王,趙王果然來了。他回到長安一個多月後,就喝毒藥死了。周昌因此托病,不見高後。三年以後就死了。

五年以後,高後聽說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高祖生前就制訂了保全趙王如意的計劃,就治趙堯的罪,用廣阿侯任敖接任御史大夫。

任敖,原是沛縣的獄吏。高祖曾經躲避官司,獄吏拘捕了呂後,對她不尊重。任敖向來跟高祖要好,發怒了,打傷了那看管呂後的官吏。到高祖剛起兵的時候,任敖以賓客身份隨從高祖,擔任御史,守衛豐邑二年。高祖立為漢王,向東攻打項籍,任敖就升為上黨的郡守。陳豨反叛時,任敖固守上黨城廓,受封為廣阿侯,享有一千八百戶食邑。高後主政時,任敖升任御史大夫。三年以後免職,用平陽侯曹窋接任御史大夫。高後去世,曹窋不和其他大臣共同誅殺呂祿等外戚,被免職,又用淮南王的相國張蒼擔任御史大夫。

張蒼跟絳侯周勃等人擁立代王劉恆為漢文皇帝。文帝四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丞相。

從漢朝建立到漢文帝,二十多年,正是天下剛剛安定,將相公卿都是軍官出身。張蒼擔任計相的時候,訂正音律、曆法等;根據高祖在十月開始到達霸上,加之原來秦朝用十月作歲首,不改歷了。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規律,認為漢朝正當水德的時代,因此仍然崇尚黑色。他吹奏律管、調整音階,譜進樂章,以及用它們作類比來確定時令、節氣,以及制定出天下百工製作的規程模式。等到當了丞相,終於完成了這些工作。所以漢代談論音律、曆法的學者,都以張蒼的研究為依據。張蒼本來就喜好讀書,沒有什麼書不閱讀,沒有什麼學問不通曉,而且特別精通音律、曆法。

張蒼感激王陵的恩德。王陵就是安國侯。等到張蒼顯貴後,還經常像對待父親一樣的去侍奉王陵。王陵死後,張蒼當了丞相,每逢休假,往往要先去拜訪王陵的夫人,獻上美食,然後才敢回家。

張蒼當丞相十多年。有個魯國人叫公孫臣的,上書說漢朝是屬於土德的時代,其驗證是將有黃龍出現。孝文皇帝下令把這個奏議交給張蒼審定,張蒼認為不對,置之不理。此後黃龍出現在成紀縣,因此漢文帝召見公孫臣,用他作博士,起草順應土德的曆法和制度,更改元年。張丞相因此自動黜退,托病告老。張蒼所保舉的人做中候,此人大干貪贓枉法的事,皇上拿這件事來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去職。張蒼擔任丞相十五年之後免職。漢景帝前元五年,張蒼去世,謚號叫文侯。兒子康侯繼承侯爵,八年後去世。康侯的兒子張類繼承了侯位,在位八年,因為參加諸侯喪禮就位時犯了不敬罪,侯國被廢除。

當初,張蒼的父親身高不滿五尺,到生了張蒼,張蒼的身高八尺多,封侯,做丞相。張蒼的兒子也很高。到了孫子張類,身高六尺多,犯法失去了侯爵。張蒼在免除了丞相職務以後,年紀老了,口裡沒有牙齒,吸食乳汁,用青年婦女作奶媽。妻妾數以百計,曾經懷孕的就不再被寵幸。張蒼一百多歲才去世。

申屠嘉丞相,是梁地人。他以力能張強弩的材官的身份隨從高祖攻打項籍,提升做隊長,隨從高祖攻打黥布的軍隊,擔任都尉。漢惠帝時,擔任淮陽郡守。漢文帝元年,提拔從前隨從高皇帝、秩級為二千石的官員,全部封為關內侯,獲得食邑的有二十四人,而申屠嘉獲得食邑五百戶。張蒼當了丞相之後,申屠嘉升任御史大夫。張蒼免去了相位之後,漢文帝想用皇后的弟弟竇廣國擔任丞相,說:「我恐怕天下的人都會說我偏愛廣國吧。」竇廣國賢能有德行,所以想用他做丞相。考慮了很久,還是不行。而高帝時代的大臣又大多已經死了,剩下來的看來沒有能勝任的人,就用御史大夫申屠嘉擔任丞相。仍用原來的食邑,封他為故安侯。

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家裡不接受為私事而來的拜訪。這時,太中大夫鄧通正是最受寵幸的時候,賞賜的財物累計達萬萬。文帝曾經到鄧通的家裡宴飲,鄧通的受寵到了這種程度。當時,丞相申屠嘉上朝,鄧通正在皇帝的身邊,禮節有所怠慢。丞相報告事情完畢,順便說:「陛下寵信臣子,就讓他富貴;至於朝廷的禮節,卻不可以不嚴肅!」皇上說:「你不要說了,我私下裡就是喜歡他!」退朝後坐在相府裡,申屠嘉寫了一道手令要鄧通到丞相府來,鄧通不來,將要斬殺鄧通,鄧通恐懼,進宮報告文帝。文帝說:「你只管回去,我立刻派人召見你。」鄧通到了丞相府,脫下帽子,光著雙腳,叩頭請罪。申屠嘉照常坐著,故意不施禮,斥責他說:「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鄧通你這小臣,敢在殿上嬉戲,大為不敬,當處斬刑。吏員們來人立即斬了他!」鄧通叩頭,頭部流滿血,也不放過他。文帝估計丞相已經難為了鄧通,便派使者拿著符節去召見鄧通,並對丞相表示歉意說:「這是我的戲弄之臣,您放了他吧!」鄧通回到宮廷後,對文帝哭著說:「丞相幾乎殺了我。」

申屠嘉當丞相五年,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登位。景帝二年,晁錯擔任內史,受到寵幸,把持朝政,各種法令有很多被經過請求更改,又建議用貶責和處罰的辦法來削弱諸侯。而丞相申屠嘉慚愧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用,就怨恨晁錯。晁錯擔任內史時,內史府的門朝東開著,不方便,改開一道門從南邊出入。而朝南開的門就鑿在太上皇廟的外牆上。申屠嘉聽說了,便想借此依法治晁錯擅自開宗廟的外牆為門之罪,奏請誅殺晁錯。晁錯的門客有人告訴晁錯,晁錯恐懼,連夜進宮拜見皇上,向景帝投案自首。到上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景帝說:「晁錯鑿穿的不是真正的廟牆,而是宗廟的外牆,所以有其他的官員住在裡面,況且又是我叫他做的,晁錯沒有罪。」退朝以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後悔沒有先斬了晁錯,卻先請示了皇上,結果反被晁錯賣弄了。」回到宿舍,終於嘔血死了。謚號稱節侯。兒子共侯申屠蔑繼承了爵位,三年後去世。共侯的兒子申屠去病繼承侯位,三十一年後去世。申屠去病的兒子申屠臾繼承侯位,六年後,因任九江太守時接受過去屬官的賄賂而犯罪,侯國被廢除。

自從申屠嘉死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捨擔任過丞相。到當今皇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人擔任過丞相。他們都是憑列侯繼承人的身份,謹小慎微,做丞相只是徒充官員罷了,沒有能夠取得什麼創造性的成就而有功名可以在當代著稱於世的。

太史公說:張蒼熟知經書、音律和曆法,是漢代有名的丞相,可是罷斥賈誼、公孫臣等人所提出的改變曆法、服色等制度的意見,不予採納,公然採用秦朝的《顓頊歷》,為什麼呢?周昌是個木訥倔強的人。任敖靠對呂後有舊恩受重用。申屠嘉可以說是剛毅守節的人了,然而都沒有方略和學識,恐怕跟蕭何、曹參和陳平是完全不同了。

漢武帝時丞相多得很,不記載,也沒有收錄他們的言行事跡,姑且記述征和以來的丞相。

有位車丞相,是長陵人。死後由韋丞相替代。韋賢丞相,是魯國人。靠讀書的出路當了官,官職達到大鴻臚。有看相的人替他看相,說他將會做到丞相。他有四個兒子,叫看相的人給他們看相,看到第二個兒子,他的名字叫玄成。看相的人說:「這個孩子有貴相,將封侯。」韋丞相說道:「我如果做了丞相,有長子,這孩子從哪裡得到爵位?」後來,韋賢果然當了丞相,病死後,因長子有罪論處,不能繼位,因而讓韋玄成繼位。韋玄成當時裝瘋,不肯繼位,最後還是讓他繼位,享有讓國的名聲。後來因乘馬到皇帝祖廟,犯了不敬罪,皇上詔令降爵一級,當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只能享有原來封地的食邑。韋丞相去世後,有魏丞相接替相位。

魏相丞相,是濟陰人。他從文書小官做到丞相。此人愛好武術,要求各官吏都佩劍,佩著劍才能上前奏事。如有不佩劍的應當入府奏事,竟要借劍然後才敢進去奏事。當時的京兆尹趙廣漢犯罪,魏丞相奏請以免職抵罪。趙廣漢派人要挾魏丞相,想求得開脫罪責,可是魏丞相不聽他的。又派人來威脅恐嚇魏丞相,把魏夫人涉嫌殘殺奴婢的事情私自奏請皇上核實,並調動官兵到魏丞相的住所,逮捕奴婢鞭打拷問,其實不是用兵器殺死奴婢的。丞相的司直繁延壽報告皇上說,京兆尹趙廣漢脅迫丞相,誣告魏夫人殘殺奴婢,並派遣官兵圍捕丞相府,犯了不道罪。又查獲他曾擅自排斥騎士的事,趙京兆因此被判處腰斬。又有丞相府屬員陳平等人彈劾中尚書,懷疑中尚書是脅迫丞相事件的主謀,要株連他,以致長史以下的官員都被判死刑,有的被判宮刑。魏丞相竟在丞相任內病逝。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因為乘馬到宗廟,犯了不敬罪,皇上詔令削爵一級,做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只能享有原來的食邑。魏丞相死後,用御史大夫邴吉接替了相位。

邴吉丞相,是魯國人。靠讀書、喜好研究法令,官至御史大夫。漢宣帝時,因為有著故舊的情誼,被封為列侯,並因此擔任了丞相。他明於事理,有大智大謀,後人稱讚他。在丞相任內病死。兒子邴顯繼承了爵位。後來因為乘馬到皇帝祖廟,犯了不敬罪,皇上詔令降爵一級,失去列侯爵位,只能享有原來的食邑。邴顯做官到太僕時,因為在任上揮霍浪費,自身和兒子都犯有貪贓枉法的罪行,被免除官職降為平民。

邴丞相死後,由黃丞相接替了相位。長安城裡有個善於看相的人名叫田文的,曾經跟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地位低賤的時候相遇在客人家裡,田文說道:「眼前的這三位先生都是丞相。」後來三人終於相繼擔任了丞相,多麼有先見之明啊!

黃霸丞相,是淮陰人。他憑讀書做了官,官至穎川太守。治理穎川時,用禮義教育開導感化百姓。犯了死罪的人,曉之以理讓他自殺。教化暢行各地,名聲傳聞當世。漢宣帝行文說:「穎川太守黃霸,用宣傳法令治理百姓,因而路上遺物無人拾取,男女各行其道,監獄中沒有重大的囚犯。賜給關內侯的爵位,黃金一百斤。」調任京兆尹,又升到丞相,還是用禮義治國。黃霸病死於丞相任上。兒子繼承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黃丞相去世後,用御史大夫於定國接替相位。於丞相已經有《廷尉傳》,附在《張廷尉傳》中。於丞相離職後,御史大夫韋玄成接任。

韋玄成丞相,就是前韋賢丞相的兒子。他繼承父爵,後來又失去了列侯爵位。這個人小時候就愛讀書,精通《詩經》、《論語》。從一般吏員升到衛尉,調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廣德被免職後,他當了御史大夫。於丞相請求退休免去相位後,他做了丞相,就原來的食邑封為扶陽侯。幾年以後,因病去世。漢元帝親自參加喪禮,賞賜特別豐厚。兒子繼承了爵位。韋玄成執政敷衍塞責,隨世俗浮沉,因而被稱為諂媚乖巧。看相的人就說他當繼承父爵做列侯,可是後來失去了爵位,從一般官員做起,升到丞相。父子都做丞相,世人讚美他們,難道不是命運嗎?看相的人竟預先知道。韋丞相去世後,御史大夫匡衡接任。

匡衡丞相,是東海人。他愛好讀書,曾跟從博士學習《詩經》。家裡貧窮,匡衡靠幫人做工來供給自己的吃喝。他的才智低下,多次考試都沒考中,直到第九次才中了丙科。匡衡的經書因為沒有達到標準,所以再精心研讀。擔任平原郡候補文學卒史。幾年來,郡裡的人不尊敬他。御史大夫徵調他,以候補百石級這樣的身份被推薦為郎官,擔任候補博士,被任命為太子少傅,侍奉漢元帝。漢元帝愛《詩經》,提升匡衡為光祿勳,在宮殿中當教師,教授皇帝左右的人,皇帝也坐在他旁邊聽講,非常讚賞他,因此一天天地尊貴起來。御史大夫鄭弘犯罪免職,匡衡就擔任了御史大夫。一年多後,韋丞相去世,匡衡接替做丞相,封為樂安侯。在十年之中,匡衡不出長安城門而升到丞相,難道不是遇到了好時機和命運嗎!

太史公說:深思讀書人從做一般官吏有辦法達到封侯的,少得很。可是大多做到御史大夫就離職了。那些做了御史大夫而處在丞相候補位置的,他們心裡是希望丞相死的。有的甚至暗地裡加以譭謗傷害,想取代他。然而有的候補多年不能得到相位,而有的候補時間不長卻能得到相位,直到封侯,真是命運啊!御史大夫鄭弘留守候補多年不能得到相位,匡衡在位不到一年,韋丞相死了,就接替丞相的職位了,難道是能憑智謀巧計去得到的嗎?常有聖明賢能的人才,而處境困窘不得志者多的是。

(以上段所寫武帝后期與武帝之後的幾個丞相連同「太史公說」,皆為後人所綴補,非史公的舊文。)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