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荒誕

鼓停了,舞止了,人退了,笑斂了,但幕終於沒有合。《WM》以中國戲劇史上罕見的荒誕「鎮」住了所有的目擊者。

不是嗎?那些不出意料的聲音在喊了,「這個戲的主題有錯誤,不是一般的錯誤。作品中沒有黨和社會主義的陽光,只有苦難、陰雲牢騷、怪話!正氣何在?真理何在?整個舞台上亂七八糟。」更有吳老太爺在嘶聲哀嚎:「老天爺,台上放響屁,換例假紙,再搞下去,就要在台上生孩子嘍。」

正像古人所說:「堆土於岸,流必湍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WM》之所以被視為雜種怪胎,就是因為那些革命同志沒見過。他們振振有詞地說:「八十年代的時代特徵、潮流應該是……」,可《WM》這種滿腔熱情的、力挽中國話劇危瀾的無畏改革出來了,他們偏偏又板起了面孔。其原因,就是他們被劇中大膽的荒誕嚇住了,而那些持讚揚態度的觀眾,令他們耳目一新的也是這兩個字:荒誕。

不錯,《WM》從內容結構到表現細節都充滿了荒誕意味。雪夜偷雞,月夜投河,時空混雜,虛實相間,一切似乎都與大家頭腦中的現實主義格格不人。劇中的人物在咒罵著一切,反抗著一切,他們在痛苦的深淵裡卻要縱聲狂笑,到了尊嚴的殿堂上卻又伏案嗚咽。他們自輕自賤,時而又自高自大,嬉笑怒罵,時而又呆若木雞。這種種的怪誕不能不給人一個直覺:「它的每一場演出,都可能是最後的一場演出。」(引自周振天《WM印象記》,前同)

荒誕當然是現實生活的棄兒。然而,藝術中不允許有荒誕嗎?藝術的歷史告訴我們,凡是洞穿了命運的秘密,掌握了悲劇和喜劇靈魂的藝術大師之作,都不免要帶上荒誕的色彩。果戈理、魯迅、布萊希特、波德萊爾都是如此。藝術發展到今天,那種嚴肅宏偉的悲劇已經不能像當年那樣動人心弦;純粹的娛樂喜劇更不待提。面對著人生的種種苦難和荒謬,當今高明的藝術家們不會讓他們的人物去呼天搶地,犧牲在所謂的性格矛盾中,更不會讓人物歡天喜地,「烏蒙磅礡走泥丸」似的勝利大團圓。生活中有苦也有樂,有笑也有淚,透過表面上那些貌似不合邏輯的荒誕,我們看到的是真正偉大的莊嚴。

藝術如果只停留於再現生活,那麼永遠也不能揭示生活的本質。略有變形的真,要勝過規規矩矩的假一百倍。這就是所有現代派藝術最值得我們借鑒之處,更何況《WM》並非是現代派的舶來品,而是中國話劇本身發展到質變階段的一次探索性的飛躍。劇中的人物,你能說他們可笑嗎?他們偷過雞,放過屁,他們拋棄過姑娘,背叛過朋友,難道他們自己不知道這些可笑、可鄙嗎?但是,這一代青年,為歷史背負的可笑、可鄙的包袱太多了,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他們要爭取社會的承認,像小可憐那樣向世界喊著「我和你是一樣的——人!」在他們的嬉笑怒罵聲中,飽含著酸澀的淚水。在他們的渾濁的淚水中,沉澱著可以翻江倒海的生命力。這一切,都是為了那被剝奪的,人的尊嚴。然而,只有具備了一點荒誕意識,才有可能最後奪得這個尊嚴,才能在那寒凝大地的冰雪之夜保住生命的火種,才能在那乍暖乍寒的早春勇敢地發出奮爭的枝芽,才能在那窒悶酷暑的伏天維持頭腦的清醒,才能在那桂花開了的金秋開始另一個層次的深入……他們可以自己宣佈不是人,但絕不容許別人,絕不容許社會以這樣的目光射向他們。他們的種種荒誕言行,是對社會上種種荒謬現象回擲出去的手榴彈。雖然一些台詞的攻擊性未免過於直露,但我們沒有必要以細節的真實來要求它。這種荒誕,如果說在冬、以至於春那場戲中還包含著一定的阿Q精神的話,那麼愈到後來,便愈脫去了笑謔的外衣,透露出飽含人世辛酸而又含著微笑看人生的那種內在的莊嚴。

劇中許多表現手段上的荒誕,也都具有從整體到個別的象徵性。人物表情、動作的高度誇張「定格」,組成了一幅幅真正立體主義的圖畫,處處給人一種馳魂奪魄的莊嚴氛圍。「以樂寫哀,以哀寫樂,一倍增其哀樂。」《WM》正是以「欲予先奪」的手法,寫出了這群自稱「空殼」、「小石頭子」、「土豆」的莊嚴的內心世界。他們宣佈,世界將不再只屬於「高等華人」,「總有一天,你們會對『板車』另眼看待!」獲得人的尊嚴,是被壓抑的靈魂的最迫切的呼聲。經過奮鬥,這尊嚴被他們獲得了,然而正像茅盾所說:「你追求的憧憬雖然到了手,卻在到手的一剎那間改變了面目!」(《蝕·追求》結句)青年們發現這尊嚴並不像原來想像的那麼尊嚴。鳩山成了高等華人後連選擇愛人的自由都喪失了,板車則為了不再住大雜院,爬上「二等公民」,去攀局長女兒的高枝。他們一個個似乎都滿足了,但又感到莫大的空虛,像公主對著小貓唱的:「回首往事遙遙在望,出路在何方?」於是他們又開始嘲笑自己了。當時代的陰雲尚未完全揭去,這些青年從根本上說,能看到什麼出路呢?他們憎惡虛偽、自私、趨炎附勢,追逐金錢,這些毀滅了他們的早春。然而為了獲得人的尊嚴,他們自己又不得不去虛偽、自私、趨炎附勢、追逐金錢,這真是生活的莫大諷刺。哭嗎?淚水早已乾涸在十年裡了。於是只有笑,只有荒誕,只有扭曲和變形,才能傾訴出那扭曲了的靈魂的所恨、所怨。這荒誕中,沒有頹廢,沒有滑稽,有的是復歸純真的企望和桿衛人性的掙扎,這企望和掙扎不正是青年一代莊嚴的禮魂麼!給人深刻印象的那紅灰兩色的晚會禮服,宛然像征著貫穿劇的莊嚴與荒誕兩種基調。青年們在社會的海洋裡被染灰了,但那鮮紅的赤子之心永遠不會泯滅,你聽他們永遠在吟唱著:「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他們揮動著掃帚,匯人少先隊員的行列去清除痰跡,這似乎又是一個荒誕的結尾,但這意味著他們的又一次覺醒。他們都曾在人世間「隨地吐痰」,那是為了摧毀虛偽的莊嚴而獲得自己真正的莊嚴,而今他們要去掃除一切痰跡,別人的,自己的。蒼老的童心煥發出真正的青春,荒誕。荒誕,一代青年的淚與笑鑄成了最能代表他們莊嚴靈魂的呼聲:——我們!我們!(WM)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