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工作者還能逮著老鼠嗎?

如果說當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論從哪個角度解釋,都未免過於冤屈他們了。在當今這個只要金錢不要靈魂的「時髦」時期,能夠挺身做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還能挺下去,即使算不上英雄,也稱得起是條漢子了(包括巾幗漢子)。就算他們有私心、有野心,「勉從虎穴暫棲身」,只要他能地地道道逮上幾隻老鼠,你何必管他是白貓黑貓咖啡貓呢!

不過話說回來,人們之所以對思想政治工作者不那麼「感冒兒」了,也就是因為他們越來越逮不著老鼠了。如果允許我姑且沿用傳統的簡單化一刀切的分析方法略作揣測,那麼他們大致可分如下若干典型群。

第一類是老的,至少40歲以上的,李燕傑、曲嘯二位教授可列為標兵。他們本人是道德的典範,一心為國,兩袖清風,無數晚輩後生曾被他們振聾、被他們發聵。他們用道德文章,三寸不爛舌,兩行伶俐齒為我們國家成批塑造了千萬個有志青年。他們寶刀未老,壯心不已,是實實在在的「欲為君王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彷彿一夜之間,世風大壞,後生們不再做懺悔和祈禱,不再聽講經和布道,而且漸漸地居然呵佛罵祖,除了美元之外,任何爺爺都不認。公元1988年著名的深圳青年與青年導師大辯論表明,這些老字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陷人了一種精神困境。彷彿是他們正帶領千男萬女行進在金光大道上之際,偶一回頭,發現人們竟不再「遵彼周行」,而是各尋歧路、我行我素。一切娓娓之言、諄諄之語都被笑做「技止此耳」,最後落得個「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歎息」。究竟是這些導師被時代的列車甩下了好幾站,還是青年們誤走桃花巷、迷途不知返呢?結論大可不必急著做,但從導師們痛心疾首的呼籲和表白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心在流血,而這血絲毫不為世人所青睞,這也就是說,老一代的尋魂工作者們陷入了悲劇。目前看來,這是他們個人在這個特定時期的命運悲劇,但誰又知道,這不是一種歷史的悲劇呢?因為流血的,絕不僅僅是老字號。

第二類就是壯的了。他們大體上有了比較穩固的工作崗位和社會坐標點,也曾像老前輩一樣,呼過風,喚過雨,促過膝,剪過燭。所不同的是,他們對時代的變遷,思潮的逆轉,感覺比較敏銳。他們既有與老前輩心心相通的一面(他們許多就是老前輩的產品),又有與廣大青年感同身受的一面。因此他們既可內方外圓,又可內圓外方。他們小心翼翼地維持自己的道德形象,一事當前,總不免瞻前顧後,盡量力求皆大歡喜。這在近幾年的學潮中表現得很充分,各級黨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猶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八方掙扎,卻總覺四面不討好。既怕上面指責立場不堅定,媚眾悅俗,又怕下面辱罵甘心做奴才,口是心非。最後好容易盼到浪靜風平,眠可貼席了,又不知下一次該如何應付。這好比一出悲悲喜喜的傳統劇雖以大團圓煞了尾,卻不是一出折子戲,空城計僥倖得逞了,下面沒準還要斬馬謖。這些人的潛意識中,或許盼望著出現一個令行禁止、法度嚴明的小康盛世,但可惜的是,他們恐怕是趕不上了。

第三類可稱為嫩的,這是按年紀依次排下來的。但也可稱為老的,這是按心態估量的。他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昨天還是個教徒,今朝要扮個牧師。可昨天他們分明還對著牧師指手畫腳扮鬼臉。他們選擇這一行當如果不是一時的間歇性腦溢血,那必然經過高智商的老謀深算。他們往往在青年中略有威信,卻從不濫用這威信去頤指氣使,因為他們知道,威信這種積年經營的氣球,一個早上就可能炸破。他們最瞭解青年,最明白水亦載舟,水亦覆舟。他們或者在青年中如魚得水,以原則性的部分喪失換取靈活性的大面積豐收;或者明哲自保,「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一事當前,「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說他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毫不冤枉,只是他們心所在的「漢」,各不相同而已,不但青年被他們看透,老一輩的心境他們也洞若觀火,他們不會再走那條路。但他們到底走哪條路呢?誰也說不清。他們寧抗上而不悖下,也許,抗上是一種更巧妙的媚上?也未可知。這群「嫩老兒」忽朝忽野,忽左忽右,演著最時髦的無情節無場次荒誕劇。這種情形也正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絕妙象徵。

草草切了這麼三力,看來還是第一類最英雄。可是誰最有可能捉住老鼠呢?非第三類莫屬。思想政治工作是靈魂的交戰、征服和同化,不知己知彼,無以取勝。小字輩們沒有教條和框框,有的是豐博的現代常識和久經「魂場」的眼睛,更有一顆建功立業的雄心或者野心。思想政治工作要振興,觀念也罷,方法也罷,人是第一位的。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名聞天下,不就是由於擁有無數個文武雙全、英豪一時的政委、指導員嗎?聚攏時代的英才,委以重任,寧寵勿疑,這是歷代成大事者的千金藥方。如果聽憑那荒誕劇演下去,借句魯智深的話,那真叫「冷了弟兄們的心」。因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也是人,人可以做貢獻而分文不取,但如果做貢獻而不受真正重視,乃至於「信而見疑,忠而被鎊」,豬八戒照了鏡子,那誰他娘的幹哪!

話再說回來,現而今往後,這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名利可圖?中國自古重視教化,行教化者不論執迷不悟、自欺欺人還是授業解惑、名垂青史,要說他們圖名,要說他們的成與敗、榮與辱,都可在他們的文化心理積澱層中挖出那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欲為君王除弊事。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