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節

  孟弗之一家終於在一九三九年夏初遷到龍尾村。當時理科教員大都在西郊,文科教員大都在東郊,江昉、李漣、錢明經等人都已遷去。

  龍尾村有山有水。山不高,長滿各種樹木,名字也很好聽,喚做寶台山。水不深,小河一道,清澈見底,喚做芒河。據說本是蟒河,村民改做芒,是由不遠處的大河龍江分來。這地方似與龍有著什麼關係。村裡村外,山上河旁,遍生木香花,那是一種野生灌木,可以長得很高,圍護著普通農舍。花開如堆雪,且有淡淡的桂花香氣。孟家人對龍尾村的記憶,是和木香花纏繞在一起的。街道只有一條,兩旁店舖大致和昆明市內偏僻處相仿。房屋多在街邊巷內,形式大同小異。比較正規,有點格局的,大都兩層,有正房和東西廂房,正房樓下正中無牆,算是個敞間,是一家人起居之所。廂房一邊樓下是廚房,一邊樓下是豬圈。孟家人的新居便在豬圈上面。

  這廂房比大戲台的閣樓又小了許多,樓板很不結實,走起來吱扭吱扭響。而且木板間有很大空隙,可以看見樓下鄰居幾隻豬的活動。它們散發的特有氣味和不停的哼哼聲透過地板縫飄上來,瀰漫全屋。起初,碧初很不習慣,把家什擦了又擦,衣服洗了又洗,總也去不了那種氣味。到自己也發出一種豬圈味時,就不覺得了,似乎一切都很自然。

  讓人長久不能習慣的是廁所。廁所在另一個堆柴禾的院子裡,在柴禾堆中有一個大坑,大小如同炸彈坑。稍窄處搭著木板,供人方便。大部分是敞著的,裡面五顏六色,白花花的蛆蟲在蠕動,膽小的人真不敢看。最可怕的是坑裡還養著豬,它們哼哼著到木板下來接取新鮮食物。還特別欺生,遇生人來,似有咬上來的架勢。所以城裡人來用這坑時,大都手持木棒,生怕被咬上一口。

  這家房東姓趙,行二,在村裡算得個殷實人家,除養豬外,雞、狗、貓是少不了的。另還養了一匹馬,它在柴禾院中有專用的馬廄。主人善待眾生,給它們很大自由,廁所豬和廚房豬時常交換場地。養的狗是那種笨狗,兩眼上各有一塊白毛,稱為四眼狗的。它反應很不敏銳,在家中也有它的地位,大門旁的稻草便是它的窩。至於貓,更是受到尊重。昆明的貓,常在對鼠的討伐中染病而亡,貓價可觀。房東一家在敞門中放一矮桌,那是全家包括貓的餐桌。開飯時,全家三代祖孫六人坐了三面,另一面擺著飯缽坐著貓。盛飯時貓也有一碗,舀湯時貓也有一勺。女主人給貓碗裡澆上湯,還用勺子把飯按上幾按,怕有飯團,不利下嚥。馬是大牲畜,有自己的獨立性。這匹馬個子不大,力量不小,耕田拉車都來得。每於勞動後黃昏時分,站在馬廄中喝用臉盆盛的稀飯,態度從容自得,很是文雅。嵋和小娃常伏在欄杆上看它吃飯。馬不時抬起頭來看看兩個孩子,眼光是溫柔的、友好的,像是要招呼一聲:你好。

  為了方便,教員多集中幾天上課。弗之的課排在一周的前三天,後四天在鄉下著書,無須跑警報,時間充裕多了。那時沒有交通工具,來去都是步行。最初,一次走兩個多小時,有時近三個小時,後來兩個小時便可走到。碧初特把他常用的藍布包袱改為挎包,可以斜背在背上,再拿一把雨傘,很像古時趕考的舉子。

  碧初形容她一周的生活是頭輕腳重。每星期一,弗之一早離家,只剩一個人時,覺得豬的哼哼聲也有幾分親切。週末孩子們回來,大家擠在廂房,一種溫暖安謐的氣氛,連峨也很快樂。星期天下午嵋和小娃走回學校,好在龍尾村和銅頭村較近。峨有時和他們一起走,有時到星期一和弗之一起走。嵋出院後身體一直不好,但她還是堅持上學。

  這一個星期一清晨,碧初送弗之到村外,見他在晨風中沿芒河大步走去,步履輕捷,背卻有點彎了,「什麼時候搬回城去就好了,免得這樣奔波。」碧初尋思。弗之拐彎不見了,她把河旁的路、路邊的樹看了一會才回家。頭一天孩子們都已回學校,趙家老小尚未起床,院子裡靜悄悄,只趙二嫂在樓上倚窗梳頭。

  孟家和錢明經家隔一條街,共飲一井水。井在錢家院子裡,孟家僱人挑水,一天兩擔。每到星期一,洗涮太多,水不夠用,碧初常自己到井邊打一桶水,提回家。因為附近人家共用這井,錢家的院門是不關的。錢明經不滿意這一點,但是這小院獨門獨戶,三間小北房,沒有任何牲畜,這樣的規格實在難找,對這口井只好將就了。

  碧初到家後且不上樓,取了水桶,逕往井邊。到錢家見院門虛掩,輕輕推門進去,沒有一點聲息。井邊有一個專為打水用的桶,繫著長繩,她在井邊站好,吸一口氣,把這桶緩緩放下,擺動長繩,打起半桶水。

  忽然屋內一陣低微的笑語聲。公用的井在院中確實不方便,碧初想著,提水時一陣頭暈,不覺鬆了手,水桶落進井中。

  「惠枌!」碧初叫道,想讓錢明經來幫忙。可是沒有答話,再無聲音,院子裡似乎沒有人。莫非聽岔了。「惠枌!」碧初又喊了一聲,剛出口趕忙縮往,她記起惠枌前天進城去了,鄭惠杬從重慶來。碧初還說怎麼不來鄉下住幾天,想必惠枌昨天回來了。想到這裡便不考究,轉身回家。正遇趙二出門去馬廄,聽說桶掉進井裡,說道:「打井水丟了桶是常事。」一會兒便挑了一擔水來,說桶已取出了。碧初遂坐在敞間小凳上洗衣服。

  房東一家陸續來到敞間。趙二嫂淘米做飯,當時多用煮而後蒸的方法,稱為撈飯。煮出的米湯很好喝,但也常被拿來餵豬或倒掉。專蒸飯用的飯甑,有一個尖尖的蓋,像頂草帽,小娃還要求摸一摸。趙二嫂煮著米,一面切辣椒。辣椒鮮紅,辣味像顏色一樣濃烈,她站在案板旁邊,毫無反應,碧初在屋角,一個接一個打噴嚏,而且淚流滿面。

  「我看你家不像個能幹活的人。白生生的手臉,瘦掐掐的身子,經不起喲。上海人嘛。上海可有辣椒?」村裡人認為一切外鄉人都是上海人。

  「習慣就好了。」碧初走到廊簷下站了一會,又坐下洗衣。

  趙二嫂把煮好的米撈上飯甑,米香四溢,辣椒氣味漸淡。她蹲在洗衣盆邊望了一會兒,說:「我看你家莫如找個幫工,可合?管飯就好,工錢隨你家。」

  弗之曾說過的,得找個人幫忙。碧初卻想自力更生,每月薪水入不敷出,多一項開支怎麼安排?不過自己身體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不可弄到油盡燈干的地步。因隨口說:「若是住處近,一星期來幫幾天可好?」趙二嫂答說:「就是近嘛,就在街子頭上。不瞞你家說,這姑娘是我的外甥女。我姐姐過世了,後娘不容她,她時常住姑媽家,不想姑媽又過世。這姑娘有點不吉利。不過對外人無妨的。」

  「姑娘在哪點?」碧初同情地說。

  「趕馬幫去了。一個多月回來。」「女娃也趕馬幫?」「咋個不趕?女娃娃樣樣都做,只有趕馬靠男人為主,別的還樣樣比男人多做呢。」

  門旁草堆上的四眼狗汪汪了兩聲,轉個身又躺下了。鄭惠枌站在院門中,笑盈盈地。

  「我已從城裡走回來了,早不早?」惠枌輕快地走過來,手裡提著一個花布包。「我碰見孟先生了。他說你要記住吃藥,他忘記說這一句話。我一進村子,先上你這兒傳話。」

  「你從城裡來?」「就是呢。家都沒回呢。你洗這麼多衣服!我幫你洗。」說著拿個小板凳坐下來。「不消得,不消得。」碧初用雲南話說,兩人都笑了。「已經打上肥皂了,泡一會兒,再來搓洗。上樓去坐。」遂用水瓢舀了約一杯水洗手。「你真節約,其實水又不缺。」「挑著麻煩。」她剛想說桶都掉到井裡了,想想縮住不說。

  兩人樓上坐定。惠枌從布包裡拿出一盒水彩顏色、一盒油彩顏色、一排畫筆讓碧初看,說:「姐姐說,我只管照顧錢明經,太不像我們鄭家人。沒有合適的事做,在家裡也不能擱下畫筆。我先畫幾張給你當牆紙。」

  「我這牆配麼?」碧初笑道,「倒是惠杬的事怎麼樣了?」

  所說惠杬的事乃是指惠杬離婚的事。鄭惠杬結婚十年,商量離婚已九年半。她以柳夫人之名蜚聲樂壇,人們卻大都不知那柳先生在哪裡。現在比較明確,他在上海守著許多財產不肯出來。人分兩地,要辦什麼手續更難。

  當下惠枌說:「她的事且擱著,反正已經這麼多年了。我也有些麻煩事呢。姊妹的命怎麼都有些像,你們三姊妹都嫁了好人,我們兩姊妹都要離婚。」碧初吃了一驚,道:「何至於呢。」「這事我從年初就在考慮,昨天才和姐姐說出來。」惠枌說著並不顯沮喪,反似是興高采烈。「我如果認真畫畫,可能活得會更好些。」她看見桌上碗裡有泡蘿蔔,拈起來吃。

  碧初從小櫃裡取出一個大口瓶,裡面泡的蘿蔔紅紅白白,很是鮮艷。「剛和房東學的,昨天孩子們吃了一大瓶,還有這些。」「想想真有意思,泡蘿蔔也算好吃的東西了。」

  惠枌嚼著蘿蔔說:「離婚麼,也不是現在就攤牌,還要再看看。他在外面有人已經一年了,聽說是跑滇西的玉石販子,在當地是個大戶,稱為什麼寨的,和近處大土司很要好。時常接濟錢明經,弄得我都不敢用那些東西,不知是哪兒來的。」碧初想到晨間的笑語聲,不知該不該說。若論和惠枌的交情,該告訴她,卻不慣發人隱私,而且疏不間親,最好由惠杬來說這些話。一面想著,吃過丸藥,坐在桌前梳頭。

  碧初打開髮髻,一下一下梳著,小鏡子裡映出她消瘦的面龐,讓濃密的頭髮襯著,格外憔悴。「你的頭髮還是這麼好。」惠枌說。「掉了許多。這麼長,梳著、洗著都麻煩。」碧初隨口說,忽然愣了一下,對著鏡子問:「要不然,剪了好不好?」惠枌在旁也一愣,說:「多可惜,不過也實在是麻煩。」「真的,剪了還省得買頭油。」碧初對鏡顧盼片刻,下了決心,「你就幫我剪了吧!」站起身拿過一把大剪子遞給惠枌。惠枌先不敢接,說:「你就不和孟先生商量?」「我們曾說過,他還說剪了好,免得梳頭太累,——等一下,我先把頭梳通了。」說著放下剪刀,又拿起梳子,一下一下梳著。

  這頭髮還是母親幫著梳過的。那時梳的是辮子。母親當時有一套梳子,大小九個,背上鑲著螺鈿,極其精巧。只要在母親房中梳頭,絳、碧就要把每個梳子依次用一遍。那套木梳隨母親睡在棺中,已是三十年了。碧初長歎一聲,放下梳子,示意動手。惠枌把那黑瀑布一樣的長髮分成四綹,攥住一綹,拿起剪刀,比劃了一下,說:「我要剪了?」「剪吧,別猶疑。」碧初微笑地閉上眼睛。

  一會兒,四綹頭髮委蛇在地。惠枌把剛過耳朵的短髮細心地修理整齊,從鏡子裡看碧初顯得年輕了許多。「好看,好看!」惠枌高興地說。「倒像個新派人了。」碧初輕歎,起身收拾剪下的頭髮,把它編成四根長辮,用一塊舊布包好,塞在箱底,兩人像完成了一件大事,相視而笑。

  「我們往芒河走走。」惠枌說。碧初知她不願回家,同下樓來。見那一盆衣服,忽然想到,芒河水清亮無比,何不到河裡洗衣服。惠枌聽說,好像得了一大發明,高興地抱住碧初的肩。趙二嫂正要下地去,聽見商議,有些驚詫,說:「你們也下河!莫要跌下去!」一面拿出搗衣的棒槌,碧初甚是感謝,和惠枌兩人找了個籮筐,抬了衣服往芒河而去。

  芒河約三四米寬,水面很高,近岸處不深,水清見底,游魚可數。堤岸遍植楊柳,有些大石塊深入水中,碧、扮二人找了一塊上下方便的石頭,蹲著洗衣。眼看著衣服經過在水中擺弄,愈來愈乾淨,心中也覺清爽。碧初擰乾幾件,又把幾件捶了一遍,感慨道:「大自然真是神奇,還安排一條小河,讓我們洗衣服。」惠枌應道:「也安排出日本人,趕我們來洗衣服!」

  一會兒,兩人的腳都濕了。惠枌要脫鞋,碧初不肯,於是各行其是。惠枌赤腳站在石頭上,輪換著伸一隻腳到水裡,藍布旗袍的下擺沾了水,沉沉地墜著。碧初笑說:「好一幅洗衣圖。」惠枌接道:「對了,昨天在城裡聽蕭先生說,你們的親戚衛葑娶的是北平岳家的外孫女,她居然離開北平,往西北一帶去了。」惠枌這樣說,是用地理概念代替政治色彩。

  碧初驚道:「我們很久沒有衛葑和雪妍的消息了,怎麼也沒聽蕭先生說起。」

  「你可以想見,蕭先生說什麼,其實含了姐姐的話。是姐姐先說起,在貴陽舉行音樂會後,在一個朋友家中見到衛葑夫婦。」

  碧初放下棒槌,望著惠枌的臉,「不但有了消息,還親眼看見了?」「可不是!他們在花溪的朋友家,也幫著做飯洗衣服,還種菜呢。」「沒有適應不了環境的人。不過雪妍是特別嬌養的,真難為她。」「姐姐也這樣說。我以為衛葑是孟先生一邊的親戚,沒有當成一件大事告訴你。」「他的親戚也是我的,是我們家的。這是件大消息。」

  她們把清好的衣服擰乾,放進籮筐。這時發生了另一件大事。在對面堤岸上走過一男一女兩個人,一個低頭,一個抬頭在說話,狀極親密。這位先生不是別人,正是錢明經。

  早上的話還沒說完,碧初心想。希望他們不往這邊看,走過去了事,免生尷尬。可是石頭猛地搖了一下,惠枌站起身,一手扶住碧初,兩眼定定望住對岸。等那兩人走近了,她忽然叫道:「錢明經!你早上好!」

  錢明經像給定身法定住了,一動不動。那女子忙向旁走開幾步,帶笑說:「我是來找錢太太的,我那裡到了幾隻玉鐲子,貨好,價錢真便宜,想求錢太太幫著問問,有哪位要。」

  「找錯人了。」惠枌也帶笑道,「誰聽說現在學校裡的人還買首飾,少發國難財為好。」

  似是給國難下註腳,遠處天空出現了二十餘架飛機,接著傳來轟隆的聲音。是繞著昆明在飛,幾個人都屏住氣,不知要扔多少炸彈。過了一會兒,飛機飛遠了,藍天還是那樣明淨。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仍在繼續。

  碧初說:「錢先生請便,我會招呼惠枌。」

  錢明經平靜地說:「我送送客人就回來,她往落鹽坡去。」一面示意那女子,兩人向龍江走了。落鹽坡是江河分岔處的小村。那女子提著一個小箱,想是玉器。

  惠枌撿起一塊石頭砸過去,石頭勉強落到岸邊草叢裡。自己冷笑道:「今天真開眼。」碧初勸她穿上鞋子,免得著涼,說衣服已漂好,該回家了。

  「我再沒有家了。」

  惠枌用手摀住臉,停了一會兒,站起身收拾。她們回去晾好衣服,碧初讓惠枌樓上坐,自在敞間安排午飯,把昨天剩的飯菜煮了一鍋燙飯,端上樓去,見惠枌坐在床沿上垂淚。

  碧初心裡難過,想鄭家姐妹當初在上海,有大小喬之譽,不想婚姻都這樣不幸。惠杬還好,另有知音。惠枌嫁後,連畫事俱都荒廢,太不值得。可是世上的事,事先怎能預料。她擺好碗箸,忽然又一陣頭暈,跌坐在椅上,咳個不祝惠枌見狀,忙收淚過來招呼,兩人互相勸著吃了幾口飯,登時精神都好多了,原來飯的作用這樣大。

  「果然人要靠物質才能生活。」惠枌半是自語,「這燙飯好吃。」

  「昨天燒的牛肉,剩了個碗底兒,倒進鍋裡了。」昆明的牛肉,很有水平,街上有牛菜館,專賣熟牛肉,最普通的做法是用大鍋燉煮,香爛無比,一碗過後老闆娘還會主動添湯。碧初每星期總要煮一鍋肉,讓孩子們盡量吃,自己總是等那碗底。

  「你的毛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先要把病弄明白才好。你吃的不過是一般滋補的藥,有用麼?」

  「一個毛病是血流不止,從在龜回就有的,後來好些,後來又壞了,一個月裡斷斷續續總是不得乾淨,所以頭暈乏力。另一個新添的是咳嗽,還不知原因。」

  惠枌道:「這次嵋住院,你也沒有檢查一下。」

  「那陣子好像還好——,實在顧不了這麼多。」碧初停了一下,又說,「李太太說什麼醫院裡有她的會友,還說要介紹去看玻」「李太太?我可不敢信。」惠枌說著,忽然想起上個星期趕集時遇見金士珍,心裡格登一下。怎麼說不信?人家李太太說中了。

  那天惠枌與錢明經到集上採購一周的食用之物,正在一個攤子上講價錢,金士珍從背後把惠枌拉開,悄聲說錢先生頭頂有粉紅、翠綠兩種顏色,定有妖人纏繞。惠枌因說,難道遇見白娘子了?士珍鄭重地說白娘子豈是隨便人能遇上的!他自己七情六慾太重,家庭恐難維持,最近便見分曉。一般人算卦占卜多不肯直言,士珍卻是見到就說,惹得許多人厭惡。惠枌疑她聽到什麼傳言,發揮想像力加以編造。錢家夫婦不和已不是新聞了。

  這預言惠枌本不肯說,因提到李太太,便和碧初說了。碧初說:「什麼事信則有,不信則無,你的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了結的,最重要的是保住健康。你現在睡午覺!」

  惠枌躺在孟家外間床上,很想摒卻思慮進入睡鄉,本來今天起得太早。可是愈不願想的事愈向眼前湧來。她記起初見明經的情景。那一年她剛從聖約翰大學畢業,又入上海藝專學畫,在一個畫展上見到他,確是人品不俗。他已在明侖大學任教,發表過多篇甲骨文研究的文章,這學究的成績不合他翩翩佳公子的形象,而他恰又是小有名氣的詩人。他們一起看畫,看到兩張水粉小畫,一幅畫面上雨意朦朧,一幅風力遒勁,他在畫前站了許久,說它們充滿詩意,畫上沒有署名,正是她的作品。後來她問他許多次,是否先做了調查,他始終矢口否認。

  後來他們在明侖大學校園中西院居住,那是一個中式小院。室內掛著他寫的甲骨文和她的畫。她畫了許多北平西郊景致。圓明園廢墟,在暮語中如同一隻停泊的大船。香山紅葉,背後襯托著蒼翠的松林。她學畫多年,第一次發現紅和綠在一起這樣相配,這樣美!還有櫻桃溝琤瑽的流水,該讓惠杬和著水聲唱一曲。她陶醉在自己的小家庭和各種美好的事物中,直到偶然發現一封信,使她如夢初醒。

  那是很一般的情節,像通俗小說中常有的。錢明經和一個女學生有不同尋常的關係。他承認了,悔罪的話說了幾車。她相信他,沒有張揚,還在系裡替他遮掩。外面看著,他們兩人還是一段好姻緣,內裡卻有不少磕絆了。七七事變前約半年,他又和一位京官太太來往密切。因京官常在南京,他便常陪伴這位太太,以慰寂寞。後來大家忙著往南邊去,這事不了了之。惠枌曾說事不過三,明經說哪裡敢有下次。在龜回倒過了一段平靜日子。惠枌打起精神料理家務。明經顛沛流離之時卻得了研究文物癖好。龜回的硬木鑲螺鈿傢俱在昆明賣了好價錢,貼補了一陣家用。他的興趣很快轉向玉石、寶石,結識了一些行家,也結識了那女玉石販子,後來得知,那是一個小地區的土司。

  錢明經具有多方面才能,可算得天分很高。作為學者、詩人,他都有成績,最奇的是他還有商人細胞,對買進賣出心裡的算盤打得極快。他們遷居鄉下以後,明經也是三天在城裡教書,回家時常帶些玉器,早晚摩挲鑒賞。一次帶回一個小香爐,只有墨水瓶大小,通體瑩白,雕琢細緻,笑對惠枌說,這就是羊脂玉了,給你供觀音菩薩。惠枌開玩笑道,我從來不拜佛菩薩,想必是有拜的人,讓你掛心。不想明經沉下臉來,把香爐收了。漸漸地,惠枌知道在諸多玉器後面,有一個女人。這女人篤信觀音菩薩。

  惠枌曾卑屈地把自己和那幾位相比,看不出自己有什麼不如人處。只能說明經有尋找外遇的天性,也有得到外遇的條件,讓他去吧,這一次到了頭了。

  有人敲門。

  碧初開門,見錢明經站在門口。明經很自然地笑說:「孟師母這幾天身體可好?惠枌在這裡打擾了。」碧初將請進、請坐、請用茶几道程序做完,關切地推了推用被子蒙著頭的惠枌,自下樓去了。

  明經彎身輕聲說:「今天你既然看見了,我不能再瞞你。不管有什麼話,我們回家說,這樣重大的事總不能在孟家談。」樓下的豬哼哼著走來走去,表示這裡確不是談判之所。

  惠枌推被坐起,冷冷地說:「有什麼好談的!簡單得很,離婚就是了。」

  「離婚才複雜呢。」明經賠著笑臉,把鞋拿在手上,要為惠枌穿鞋。「如果只吵吵架,倒是簡單。吵架也得回去吵。回去吧,請太太回去。」說著鞠了一躬,上來穿鞋。惠枌想一腳把他蹬開,卻怕發出聲響,總不好在這裡大打出手。且回去理論!那三間屋有自己一半呢。因奪過鞋穿上,整好床鋪。明經忙拿了花布包,兩人下樓來。若不知底細,外面看著依然是一對璧人。

  碧初在敞間補衣服,送兩人出大門,暗忖可能惠枌又要妥協。錢明經為人不壞,只這風流脾性讓人怎麼受得了。

  錢、鄭兩人回到井邊小屋,一進門錢明經就說:「在這樣殘酷的戰爭裡,有這樣一個家,你捨得拆散?」

  惠枌不答,在搖椅上坐了,那是明經從寄售行買來的洋傢俱,看著一邊臥室裡長可及地的土布帷幔,一邊書房裡四壁圖書,有一層專放玉器,歎息道:「離婚不是容易的事,現在的生活先得安排,你往書房,我住臥房,飯食自理,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各人過各人的。」明經聽說,忽然「撲通」一聲跪在當地,把惠枌嚇了一跳。明經跪著說:「我只求你一件事。江先生讓我把這幾年的著作整理出來,下個月系裡要討論我升教授,只求你忍一忍,一切等我升了教授再說。」

  惠枌道:「你升什麼教授?是明朝傢俱還是宋代瓷器?是雲南玉器還是緬甸寶石啊?」

  明經起身拿過一疊文稿,雖是土紙,裝訂整齊,又是幾本雜誌,刊登著他的甲骨文研究文章。說:「那些女人只看我長得好,她們不懂,難道你也不懂!」

  「難道你也不懂!」這話重重地撞擊著惠枌的心,她兩手捂著臉,淚水滴滴答答順著手臂流下來。

  黃昏時分,李漣從城裡回來,帶來消息:明侖辦事處被炸,毀了一處院子,一名老校工當場炸死。幸好正房未受損傷。特別對孟太太說明:「孟先生很好。今天的課是在墳堆裡上的,下午又在大戲台頂上寫書呢。」

  過了幾天嵋和小娃放暑假了,只峨說要找事做,在城裡方便,隔幾天才回來一次。嵋又有低燒,醫囑隔日注射一種肝精補血,並服用抗結核藥物。落鹽坡有一家醫生,成為附近的簡易診所,可以打針。落鹽坡來回七八里路光景,碧初帶著嵋去了幾次,嵋說認得路了,自己能去。碧初不放心,又由鄭惠枌陪著去了兩次。這天,惠枌有事進城了,乃決定嵋自去打針。

  嵋拿著草帽站在敞間,聽著碧初囑咐:「走路要專心,不可東張西望,若是遇上敵機,飛得近了,不管怎樣,先在草叢裡躲一下。打針的人是醫生太太,也要稱醫生,記住了?」嵋答應著戴上草帽。帽子是舊的,但有一條花布帶垂下來,就好看多了,那是嵋自己縫上去的。小娃送她到門外,拉拉這根帶子。小娃本來要跟著,路太遠了,他聽明道理,便自己在家看《西遊記》。

  嵋自己上路了。她沿著芒河的堤岸走走停停,遇上幾個挑擔子的,還有幾條狗伸著舌頭跑過。約走了半個小時,便到了落鹽坡。這村在山坡上,夾在龍江與芒河之間。坡腳有一深潭,潭上游水流很急,到這裡猛然落下,幾塊大石伸到水中,水花濺起,雪白一片。嵋忽然明白這裡為何叫做落鹽坡。村人常用急水沖洗衣服。潭下游水勢緩慢多了,據說這潭和龍江相連,這裡落下的東西,過些時能在龍江發現。飛舞的水花落進潭裡,變成一片漣漪,緩緩向下游流去。

  「女娃娃,找哪個?」一個背著娃兒的婦女問。

  「去找醫生。」嵋答。

  「醫生家來了外國人。」這位大嫂覺得外國人比外省人來自更遠的地方,應給予更多注意。「兩個人,老頭有五六十歲呀,還有他的女兒,有說是婆娘。——你從龍尾村來,龍尾村住的外省人多。」

  嬰兒的頭搖來擺去的,嵋向他笑笑,走上坡去。

  醫生的家門在一堵半截牆後面,可以設想它是影壁一類的東西,嵋進門,見一個外國中年婦女一身鮮艷的大花連衣裙,在西廂房前搬磚,不知做什麼用。她對嵋點頭微笑,頭髮垂下,遮住半邊臉。

  嵋進東廂房,那是醫生的家,屋裡很亂。醫生太太手裡抱著一個孩子,另一個大些的,靠在她膝前,她一口一口喂兩個孩子吃東西。「哦!你來了,等一下。」嵋把針藥放在桌上。她喂完孩子。把他們安頓好,拿過在屋外爐火上煮著的針盒,自己疑惑,「到時間了?」一面嘟嚷,一面拿出來,鉗子沒夾住,針頭掉到一個紙簍裡。「沒關係,沒關係。」她一面說一面不動聲色地裝好針頭吸藥。「要是掉在地下,就給你重新消毒了,可懂?」醫生太太說,「我們要搬家了。搬到城西去,那邊房子便宜些。你看看這裡。」她朝院外努嘴。

  嵋看見外國人還在搬磚,便問:「他們是新來的鄰居?」「就是呀。我們不喜歡,房東喜歡,多收錢呀。外國人倒不要緊,我告訴你,他們是猶太人。」

  「猶太人有什麼不好?人都是一樣的。」這是嵋受的教育。

  「聽說他們到處挨人家趕,趕來趕去趕到落鹽坡來了。他們不吉利。」

  「那是趕他們的人不對。」

  「小姑娘懂哪樣!」說著,打過了針,孩子之一開始哭,醫生太太忙去哄。嵋便走出房門,一直走到那猶太女人面前友好地說:「早上好。」

  那女人抬頭看她,頭髮甩向後面,露出額角直連到左腮的一個大疤痕,當初縫傷口不精細,肌肉外翻,很嚇人。嵋裝做沒看見。女人微笑,放下手中的磚,也友善地說早上好,又指指自己的疤痕,說:「對不起。」然後向廂房嘰裡咕嗜說了幾句話。一個高大的猶太老人出現在門前。他開口說話,使嵋十分驚奇,他說的竟是地道的山東話。

  「小姐你好。請允許我介紹自己。我姓米,大米的米。這是我的妻子,米太太。」

  米太太習慣地向嵋伸出手,手上滿是泥污,連忙改為又搖手又搖頭,意思是不能握手。「我們砌花壇,把野花移到院子裡。」米老人說。

  嵋慢慢地清楚地自報家門。

  米老人注意地聽,隨即說:「是不是孟家的小姐?我知道龍尾村住了很多有名的人,以後我要來拜訪。」他把人說成「銀」,標準的山東方言。

  嵋很想問他怎麼會說山東話,但忍住了。米氏夫婦請她屋裡坐,她說要回家。她正要向院門走去,米家的第三位成員出現了。

  那是一條狗。一條很大的,深棕近乎黑色的狗,它的臉很長,高興地喘著氣,對著老人搖頭擺尾,四個蹄子不停踩動,很快轉到嵋跟前低頭要舔嵋的手。

  「不要,不要!」嵋把手舉起來,大狗以為和它玩,用後腳站起來,比嵋還高半頭,咻咻地噴出熱氣。嵋不由得向後退了幾步。

  「柳!」米老人喝了一聲,向它發出訓令,它立刻臥倒在嵋的腳邊,抬頭看著她。

  「這是柳,」米老人介紹,「它已經認定你是朋友了。」嵋彎身摸摸柳的頭,它的毛皮光滑得像緞子一樣。「柳,」嵋輕輕喚它。它把頭枕在自己的腳爪上,眼光裡充滿笑意。

  「它是我們的孩子。」米太太的中國話怪腔怪調,她指一指米老人,「山東話。」又指一指自己,「山西話?」三人都笑。

  米老人送嵋到半截牆邊,問道:「小姐可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民族,叫做猶太民族嗎?」

  「知道的。」嵋小心地說。

  「我是猶太人,德國猶太人。」他嚴肅地說。

  「歡迎你們。」嵋由衷地說,抬頭望著米老人的臉。米老人很想擁抱她,但他只感謝地握一握她的小手。

  嵋有些累了,慢慢下坡。覺得有什麼跟著,回頭見是柳,它輕輕搖著尾巴,臉上的表情極溫順,似乎在問:「讓我送一程?」

  嵋摸摸它,和它並排走。不知不覺轉了彎,走到村子另一面,只見一條大河,從遠處奔騰而來,便是龍江了,河水與芒河的氣勢大不相同。稍往下有一塊白色大石,如同一條船,石旁榛莽糾結。這裡很少人到,在夏日的晴空下令人生蒼涼之感。柳忽然向後退,然後猛地縱身一跳,抓住一隻從草叢飛起的鳥,便要大嚼。嵋說:「柳,你這樣野蠻。」柳來不及看她,且對付眼前的食物。嵋不願看,轉身跑下坡自回家去。

  嵋在家門口正遇見孟弗之從城裡回來,便跑過去接爹爹手裡的傘,「爹爹,今天這麼早。」「發米了。」弗之說。果然一個挑夫挑著一擔米,跟著他。這一擔米是作為工資的一部分,發給教師們的。米不知在倉裡放了多久,已經發霉,呈紅色,然而有米吃總是好的。

  碧初正在敞間擇菜。弗之見她面容憔悴,整個人像是干了許多,心中難過,忽然記起賀鑄的一句詞,「更幾曾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馬上將「更幾曾」改為「待幾時」,待幾時?誰也不知道。

  他看著眼前的米。嵋已經俯在籮筐旁撿出好幾條肥大的肉蟲,一面說:「爹爹,我今天在落鹽坡看見兩個猶太人,他們姓米,大米的米。」弗之道:「聽說是搬來了一家德國人,原來做過駐青島領事。」「那位先生說山東話」嵋證實。「他們還有一條很大的狗,名字叫柳,名實不相符。」弗之想了一想,說:「那大概是德語獅子的發音。納粹上台以後,從一九三三年實行排猶政策,一九三五年停止猶太人的公民權。人說有家難回,有國難投,他們沒有國,沒有家,簡直是無處可去埃有些國家懼怕納粹,也不容他們往下。我們不一樣,中國的土地上能容納各種各樣的人。」

  「我們到底是生活在自己祖國的大地上。」碧初抓過一把米,讓米粒順指縫流下,「米,到底不是糠埃」弗之也抓起一把米,米蟲在蠕動。他就用這米,養活自己的妻兒,暗想,趕集時,無論如何要買一兩斤好米,給碧初煮粥用。

  第二節

  龍尾村街口外,沿著芒河,有一片松林,樹間空地很多,上有枝葉遮蓋,形成一片天然的棚子。這就是歷來附近村莊趕集的地方,雲南話稱為趕街子。七天兩頭趕,隔五天趕一次。到了集期,各村的人提筐挑擔都到這裡。有賣的,有買的,有不買不賣只逛的。糧食以米和豆子的種類最多,肉類則牛馬豬羊俱全,禽蛋蔬菜,水果乾果,還有一擔擔木柴、一掛掛松毛、一堆堆焦炭,以及針頭線腦、小梳子、小鏡子,各種生活日用品擺滿了松林。當時物價在漲,但還不到飛漲的地步。有敵機來,人們抬頭看看,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心裡恨一句,誰能擋得住我們過日子!

  大學的人已有好幾家在集上出現。幾個人在買松毛、木柴和炭,炭堆一塊塊一層層整齊地擺著,好像不是燃料,而是什麼藝術品。若說藝術品也有兩三個攤子,席地擺著幾塊石頭,舊盆舊碗,也有粗糙的小件玉器。在這「文物」攤前站著一對青年夫婦,在低聲討論什麼,正是錢明經和鄭惠枌。

  錢明經拿著一個銅板大的玉環,說要送給惠枌惠枌冷冷地說:「要添項目還得談判。」明經訕訕地放回去。原來他們來趕集,是明經刻意安排的,好讓人知道他們沒有大矛盾。他知道惠枌識大體,能替他遮掩,心裡有些感激,想討好,也為了讓人看著是一對和美夫妻拿著玉環討論。他反正隨時準備碰釘子,並不在意。

  不遠處李漣一家人走到青菜挑子前站祝李家人出動時,總是金士珍牽了兩個孩子走在前面,李漣勉強地跟著,倒也不太落後。這是一挑芥菜,又肥大又水靈,北方罕見。金士珍蹲下挑揀,李漣抬頭看著各種攤子,挑子後面松林邊有幾隻蝴蝶在飛舞。

  惠枌故意走近,在士珍耳邊說話。士珍站起來盯著錢明經看。明經忙奉承說:「李太太仙術,村裡人都知道了,是不是有許多人來求看病?」士珍擺手不答,將惠枌拉到一邊低聲說話。士珍的悄悄話是這樣的:「頭上的妖氣沒有了,想是收心了,給你道喜呀!男人有點花花腸子,也不算什麼大事。我們這一位,」她朝李漣看,「你當怎麼著?也不是省油燈!」一口地道的北平腔,讓惠枌很覺親切。至於收不收心,她並不信。這邊李漣和錢明經說話,怕擋住別人買菜,一同走到松林邊。幾隻蝴蝶飛遠了。

  明經見李漣看著蝴蝶,不知蝴蝶引起他思女之情,發議論說:「雲南的蝴蝶很好看。我覺得這東西很不可愛,我總要看穿了它,看出它毛蟲的樣子。『莊生曉夢迷蝴蝶』,為什麼莊生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為什麼不變成別的什麼,有人考證過嗎?」

  李漣道:「喜歡蝴蝶也就是因為它好看,小孩子哪管那許多。」明經不懂。兩人互相看看,說起學校最近醞釀的考核,有兩個教授名額,要在中文系和歷史系各提升一人,他們兩人都提出了申請。李漣問中文系提出幾個人,明經道:「提了三個人在研究,比較起來我是最年輕的,可是著作最多,講課最受歡迎。」『哪還用說。我們也提了三個人,我年紀最大,資格最老,著作也不算少,但是講課總不對學生的胃口。這幾年我從來沒有在課堂上講神怪之事,也算是知過必改。我的希望不大。我無所謂。」「聽說孟先生最近有一篇批評朱元璋的文章,很有趣。是你老兄幫著寫的?」李漣道:「哪裡是我幫著寫的!我不過查查資料,有時一起談談,引出他一些見解。孟先生一定要署上我的名字,本來是不敢當的。」「批評些什麼?殺功臣嗎?」「批評的是朱元璋立儲不當。如果傳位給朱棣,可以少一次戰爭,對老百姓有好處。建文帝年輕,生長深宮,缺乏各方面經驗,又不願冒殺叔之名。成祖雖是次子,一樣是子,不是別的什麼,宋朝還有兄終弟及的例。更因他封藩北平,勢成已久,傳位朱允文,就是一個戰爭的局面了。」錢明經問:「不過,要說的究竟是什麼?」李漣想了一想,說:「從歷史得出教訓,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能避免戰爭最好。——當然,這說的不是外侮。——這一篇文章是孟先生一系列論文的一篇,還有好幾個題目呢,都是宋史方面的。」錢明經見他知道這麼多,心裡有些不舒服。本來自己和孟先生是很熟的,因和惠枌鬧彆扭,不大好意思登門,消息不靈通了。 轉過話題道: 「江先生有一篇關於神話的文章發表了,讀到沒有?」「聽說有新見。你近來詩寫得不少,有集子麼?借來看看。」他一直奇怪像錢明經這樣左右逢源的人,如何能寫詩,故此要看。錢明經大喜,說:「有。有。自己釘的。可能有書局要印刷。我的甲骨文研究文章,也要印的。——有人出錢。我要請孟先生作序。」「怎麼不請白禮文?他是正宗埃」李漣說的這位白禮文,是古文字學專家,明經自然很熟。但他為人怪誕,讓他寫序,說不定狠狠把作者冷嘲熱諷一通,故此明經不願惹他。這時之荃跑過來,依在李漣膝旁,把手裡的撲克牌撥過來撥過去, 一下一下地吸鼻涕, 很有節奏。李漣為兒子拭了鼻涕,吞吞吐吐地說:「現在大家生活都困難,也就是你還差不多。如今滇緬路通了,你更是如魚得水了。」言下甚是羨慕。他撫摸著之荃的頭,看著之荃手裡的紙牌,那是孩子們唯一的玩具。

  明經心不在焉地答應著。他經營的這些,照他看都是鑒賞活動。尤其一想到玉器,便想到和玉器有關且令他能夠出書的那個人,不覺有些飄然。他討厭這拖鼻涕的孩子,想往惠枌身邊去。這時一陣蹄聲得得,一人騎馬從芒河邊緩轡徐行,後面還跟著一匹馬,馱著兩隻煤油箱,到集市邊勒韁站住,跳下馬來。

  這人一身短打扮,黑緊身衣褲,有些像江湖俠客,腰間插著手槍,面色倒是溫和。他走近李、錢二人,頗有禮貌地問:「請問你家,可曉得白禮文教授住哪點?」見二人遲疑,忙說:「我是大土司派來送東西的,要見白先生。」他一指馬背上的東西,又說了土司的地名。錢明經打量來人,沉吟了一下,料得不會給白先生惹麻煩,便告訴了進村路徑。那人稱謝,上馬而去。

  惠枌和士珍說了一陣話,這時走過來問是什麼人。集上已有村民在指點,說像是遠地瓦裡土司家來人了。土司如同土皇帝,大家有這樣一點模糊印象,不去深究,各自回家。

  似要證實金士珍的話,接著幾天,錢明經安穩在家,沒有出去活動。他只用兩周時間,寫出五篇唐詩短論,又寫了幾首新詩,自己頗為得意,拿給惠枌看。惠枌本不想看,經不住他苦苦哀求,勉強拿在手中,看了幾行,不由得一口氣看完,隨口說:「關於王維的這點意思,很讓人——」未說完停住了,目光停在一首新詩上。題目是「小村夜月」,最後兩行是:「只一盞搖曳的燈,照著我孤零的身影。」惠枌不覺抬頭看他。

  「惠枌,我知道你想什麼。」錢明經道,「你想的是,錢明經孤零?笑話!他拈花惹草熱鬧著呢。是不是?」

  「你錯了,我想你確是孤零的,因為你只愛你自己。」惠枌放下稿子,仍舊補襪子。

  錢明經有些詫異,隨即一笑說:「這就是知夫莫如妻了。這稿子還有別的用處,你能想像?」「沒有興趣。」「那我出去了。天黑回來,不會讓你只有一盞孤燈。」他的口氣很有諷刺意味。惠枌並不在意,心想,真的,其實誰不孤零?誰,心底不是冷的,需要人來捂熱,誰心底不是渴的,需要滋潤。一針紮在手指上,忙用紙拭去血滴,怕弄髒襪子。

  錢明經拿著稿子走出門來,他要為升教授去打探消息。目標是江昉和白禮文家。順路先到李漣家,送詩集。詩都寫在草紙上,還是惠枌手釘的。李漣家在寶台山腳,豬圈雞窩都是以山腳為牆搭出來的。兩扇白木門虛掩,明經正要推門進去,忽聽見一陣誦經之聲,又有香燭和酸菜混合的氣味,知是李太太在聚會。躊躇了一下,還是推開門,見有四五位婦女坐在院子裡,李太太也在其中,低眉合目,發出高高低低的聲音。據說她們念的是密宗的一種經,明經一直懷疑密宗是否承認她們。當時李漣正在敞間看書,房東在醃菜,大家各行其是,互不相擾。「文漣。」明經叫了一聲。李漣抬頭,忙迎了出來,苦笑著向院中掃了一眼,說:「外頭坐,外頭坐。」明經交了書,說:「多提意見。——你忙你的,一會兒還要做飯,是不是?」李漣道:「自從沒有了之芹,這可不就是我的活!憑良心講,太太是個能幹人,只是——」說著苦笑。

  明經的下一個目的地是江昉家。一路思忖幾個被提名人的情況,自覺很有優勢。江昉的房間在樓上,十分狹小,一扇窗對著寶台山,不多的書籍分門別類,擺得整齊,此時江先生正伏在煤油箱搭的書桌上工作,滿案紙張和攤開的書。錢明經鞠了一躬,坐在對面,拿出一盒駱駝牌香煙獻上。

  江昉眼睛發亮,接過了,說:「你可真有本事!」忙不迭劃火點燃,深深吸了一口。

  江昉很瘦,臉上紋路深而闊,眉毛很濃,幾乎遮住眼睛。他正在寫一篇關於九歌的文章,是他的《中國上古文學史》的一部分。

  明經看著桌上的文稿很誠懇地說:「關於九歌的作者,各家意見不一,我看江先生的說法最為可信。」

  江先生享受著久違的好煙,似聽非聽。過了一會,把煙戳滅,放在一個瓦碟上,存著等會兒再用,怕說話間燒著浪費了。「有什麼消息?」問了一句,不等明經回答,自己先說道:「南昌失守後,我軍反攻,說是收復了飛機嘗火車站,到底怎樣了?現在報上消息有點難以捉摸,得學會看報。」

  明經敏捷地說:「看報看字裡行間,這是中國老傳統了。」他不想多討論時事,把幾篇文稿遞上。「暑假裡偶然興之所至,您看看有意思沒有。」江昉接過隨手翻著。他喜歡聰明人,很欣賞錢明經,認為他很有才氣。有才氣又不懶惰,就很難得。不過明經攬的事也太多了,可不攬這些事,哪兒來的駱駝煙呢。

  「你關於宋玉的研究,很站得住的。系裡要推薦你。孟先生是贊成的,只是關於甲骨文方面要有人推薦,當然是白先生最權威。系裡討論時希望他不反對。」這位白先生是一位奇人,錢明經渾身解數使用不完,惟獨每次和白先生打交道,心中總有些嘀咕。

  「不管怎樣,要去看看白先生。」明經自忖,口中卻說,有文章在隨他怎麼說。

  「估計不會有不同意見。」江昉看看瓦碟,說著拿起那半支煙。「現在研究古文字不容易,材料太少。」明經說:「我到雲南後就沒有摸過骨片,還是寫出了文章。」又說了幾句閒話,隨即告辭。

  江先生抬起頭,目送明經離開。忽然間,他從椅子上跳起來,口中連呼:「真好,真好!」明經以為是說他的文章,不覺大喜。誰料江昉兩步跨到窗前,指著寶台山說:「真好,真好,多綠!多麼綠!」他是讓寶台山的綠感動了。陽光照亮了深沉的綠色,大片綠色中有幾處鮮紅的線路,那是雲南的紅土地,襯得綠色格外的綠。明經站在樓梯口,順著江先生的思路說:「這一帶地名大都和龍有關,應該有關於龍的傳說故事。」「是呀,是呀。就是呢!」江昉滿臉的得意,幾乎有些頑皮,說:「我近來聽到龍的傳說了,還講給別人聽。等到再傳到我這裡已經完整了許多,你還沒有聽說麼?」明經笑道:「我落後了。」

  「那傳說是這樣,有一條龍沒有及時行雨,受到處罰。它的身子化為龍江,須須爪爪就是那些小河了。江水河水滋養著這一帶的土地,說是九萬年以後,它可以離開人間。」江昉的目光又落在窗外的山上,「這一山的綠簡直是我這小破屋的屏風呢。屏風上畫著龍,畫著各種鳥和花,畫著神話和詩。」江先生顧不得抽煙了,拿起筆來,接著寫。他這學者兼詩人的氣質是人所共知的。明經躡手躡腳下樓去。剛到敞間,又聽見樓上大叫:「錢明經!」便連忙轉身上樓,在門口探頭問:「您叫我?」

  江昉點頭,說:「前天在城裡聽了一次莊卣辰的時事講座,這個搞物理的書獃子講得頭頭是道,有分析,有見解。他說德國佔領捷克幾個月了,希特勒不會滿足的,歐戰要起了。」明經笑說:「根據什麼定律推算的嗎?」江先生思路又轉,說:「你說自殺是不是值得佩服?」明經一時摸不準江先生的想法,略有遲疑。江先生等不及,自己說:「當然值得佩服!覺得生之無益,決然一死,需要勇氣。屈原是這樣的。不過更值得佩服的是拜倫,戰死在疆場上!這比壽終正寢好多了。生命的火焰燃燒到最灼熱的時候陡然熄滅,在撞擊中熄滅!多麼壯麗!你記得《哀希臘》中的句子嗎?」

  他用英文背誦, 發音準確, 音調鏗鏘,背了一段,停下來仰天長歎,又問:「錢明經,你知道我歎息什麼嗎?」明經仍探著頭,說:「我猜您也想上疆常」江先生大笑,說:「你猜對了一半。」揮手讓明經退去。

  明經走出來,馬上把江先生撇在腦後,心裡打點怎樣和白先生說話,決意一定得掌握談話主動權,說明自己的願望。

  白禮文家又是一番景象。敞門靠牆掛著幾隻火腿,下面扔著木箱和麻袋,明經馬上猜到火腿的來源。屋裡炭火上坐著砂鍋,噗噗地冒熱氣和香氣。那是白先生最喜愛的雲南火腿燉鮮肉。雲腿是他四大愛好之一。聽差老金坐著打盹兒,明經咳了一聲,老金猛一激靈,揉揉眼睛:「哦,是你。」白禮文的父親是成都大地主,這老金是從家裡帶出來的。先跟著到北平,然後跟著逃難。

  「白先生起來了?」這是下午四點多鐘。

  「看一下嘛。」老金往敞間後面去了一轉,出來說,「叫你呢。」他對誰都是這個口氣。

  錢明經走進去,這間房比一般房間大,堆滿了書和雜物。有人形容白禮文的住處發出的氣味,像存著幾十隻死老鼠,其實還要複雜得多。牆上和破箱子上貼了幾張書法,倒是龍飛蛇舞。寫字本也是他的愛好,抗戰以來少有這種心思了。在雜物和書中間,佔據主要位置的是一張床。白禮文此時正躺在床上吸鴉片煙。看見明經進來,說道:「吸一口?」欠身遞過煙槍來。明經鞠躬不迭,退到牆邊跌坐在一堆破爛上。「好的,就坐在那邊。」白禮文自管吞雲吐霧。這是他的另一大愛好,是在四川家裡當公子哥兒養成的習慣,一直受到大學同仁的強烈反對。在北平時戒了一陣,到昆明以後故態復萌。他振振有詞地還擊各種批評:「難道怪我麼?只怪雲南的煙太好!」這時他已差不多過足癮,放下煙槍坐起來,精神百倍。

  精神足時,便要演習第三大愛好,那就是罵人。白禮文罵人不分時間地點,不論場合聽眾,想說便說,有時一句話說了一半,想停便停。課堂上也是他的罵人陣地,學校當局對他簡直沒有辦法。

  秦巽衡、孟樾等人主張學校要兼容並包,不拘一格網羅人材,白禮文的古文字知識無人能及,也就對他睜一隻眼合一隻眼。誰也不知道他的知識從何而來,他不像別的先生們進過中外名牌大學,他常說文憑對他沒有用,他憑的是真才實學。他從四川出來時年紀還輕,到明侖任教以前,在一個考古隊工作,用他的話就是幹那挖人家祖墳的勾當。在一次開掘中挖出些瓦片,上有怪字,都被一位特聘的古文字學家給解了。當時有一個淘氣學生,撿了村野間一塊普通瓦片故意考那位專家。專家沉吟半晌,不敢說那些紋路是什麼。白禮文在旁喝了一聲「休要魚目混珠!」嚇得那學生說出真相。以後又有類似的事,證明白禮文才學不同一般。進了明侖以後,發表不少專著,都有獨到之處,只是幾大愛好令人難忍。孟樾等有時議論說,獨行異節,也不能太離譜。也有人說他解決問題是碰巧,其實,他看見了學生檢瓦片,才解決了瓦片問題。這就不得而知了。

  錢明經準備在白禮文說話之前先發制人,說出來意,不然就很難插嘴。「白先生,我來找您有要緊事——」一句話未完,白先生一陣咳嗽把話打斷了,等咳嗽過後,馬上搶先說話:「昨夜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群日本工八蛋拿機槍掃射,我前頭站的是蔣委員長,他轉身揮手讓大家逃。光頭裡有啥子主意?就是逃嘛,躲起嘛,藏起嘛,如今逃到馬廄豬圈邊,還要講課,做學問。孟弗之他們精神好,精神總動員了呀。莫要看老孟他一本一本出書,砂子堆山,成不了事啦。江昉更是小兒科。什麼不失赤子之心,童心未泯,就是沒有長大,不成熟嘛。錢明經搞甲骨文好有一比,坐著飛機看螞蟻,你看見啥子?」這些類似的話他常說,同事們並不介意,但是下面的話就讓人不得不反對了。「抗戰!抗戰!抗戰就是了,咱們這彎彎曲曲當不得機槍大炮,教給學生有啥子用場?」同仁們對他這種論調時常駁斥。孟樾多次在公開演講中說:「保衛疆土,當然重要,保存以至於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同樣重要,我們的精神家園只能豐富擴展,萬不可失。」這些話對他如同耳旁風,仍是怪話不斷,其實他很愛他的古文字研究,如果真讓他放棄所學,他是決不肯的。

  白禮文滔滔不絕地說著,忽然敞間傳來一陣響聲,很像警報。他趕忙下床找鞋,「鞋呢?鞋呢?」一面說一面用腳在地上劃拉。錢明經也幫著找,很快找到,白禮文趿拉著鞋往外走。

  「這是上哪兒?」明經問。「跑警報!」有促狹人說這是白先生的第四大愛好。白禮文直往外衝,和老金撞個滿懷。老金說:「是水壺響。上回鬧過一次了,這壺有點子怪,老爺不記得了?」白禮文定定神,看見敞間炭火上坐著水壺,火腿砂鍋已拿下,放在一旁。於是恍然大悟,用頭從左至右劃一個圈,深深吸氣,說:「香氣跑走了,可惜呀可惜。」仍趿拉著鞋回到床上坐下。明經不等他坐定,直截了當說明來意。白先生鬧著眼睛,又用頭劃了一個圈,說:「你是要當教授?哈哈,教授有啥子好當?我看你還是跑跑滇緬路,賺幾個錢。這錢好賺呀,是個人就行!」錢明經大聲說:「聽說白先生熱愛古文字研究,怎麼叫我去跑滇緬路?莫非是怕我搶了你的飯碗?!」白禮文一愣,大睜了兩眼,冷笑道:「我是怕丟飯碗的人麼!兩擔紅米有什麼搶頭!至於學問中的奧妙,那些彎彎曲曲,你想搶還搶不去呢。」「白先生的學問誰敢搶!像我們不過在門口看一看,怕連門都找不著呢。就拿女子的女字來說,本來樣子像一個人坐著,被繩子捆住,有人偏要抬槓,我看白先生的見解了不起!」白禮文聽說,精神大振,用手指蘸了唾液在桌上畫著,讓明經看。雖說仍摻雜著罵人,卻主要說的是學問。明經心裡說總算說到正題了,便就白先生所談,也發表意見。白禮文很高興,說:「無怪乎都說你是聰明人。」明經趁機提出請白先生寫出對他評教授的意見。白先生點頭,算是答應了。這時老金進來擦桌子,端上砂鍋。明經連忙告退,白禮文早就盯住那砂鍋,口中哺哺有詞,說的是:「今日煮的香稻米,雲南特產,可吃過?瓦裡大土司送的。他約我給他家老太太寫墓誌銘,一趟趟送東西,算是定錢。可他老太大還硬實著呢。多得點定錢才好。——你留下嘛,用一碗?」白先生表示留人吃飯,真是破天荒。明經連聲說,不必不必。心想誰還沒有吃過香稻米!

  明經趕忙走出院門,他那聰明腦袋也覺混亂。「跑滇緬路!笑話!」他想。別看我各樣的能耐有一點,這古文字和詩的研究我是不會放棄的,這教授的板凳一定要坐,哪怕冰冷鐵硬!

  明經走出小巷,不想回家,沿著芒河緩步而行,暗自思忖,「說我跑滇緬路!」「白老頭的話當然反映一些人的看法。豈知我做別的事,不過換換腦筋而已。我雖然分心,比你們專心的並不差。」他常懷著這種心情,就是比一比,和別人比,和自己比。他的外遇的癖好,潛意識裡也是要把「她們」比一比。

  晶瑩的河水安詳地流著,夕陽的光輝在水面跳躍。戰爭似乎忘記了這個小村。一群暮鴉飛過,灑下一陣聒噪,倒顯得周圍分外靜了。

  芒河轉彎,一排樹屏風似的站著。從樹後轉出三個人,迎面走來。其中之一是文科研究所一位姓魏的老職員,招呼道:「喂,錢,你看誰來了?」「啊?哦!」明經不覺大叫一聲。

  第三節

  迎面來的人站住了。另兩人一男一女,俱都黑瘦乾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他們微笑,伸出手來握,仍然彬彬有禮。

  這是衛葑和凌雪妍。再不是婚禮上的景象了。那一對漂亮人兒不知何處去了。昆明的人還沒有變得這樣多。「你們?是你們!」明經雙手握住衛葑的手,眼睛打量著雪妍的變化,暗自歎息。

  衛葑說:「我們從貴陽來,乘長途汽車。昨天上午到的,已經跑了兩次警報,今天沒等解除就往這邊走。走了三個多鐘頭。」「我們挺好的。」雪妍加了一句。

  「當然是去孟家了,是吧?走這邊。」

  老職員說:「他們住大戲台,我從祠堂街來,就一起走了。」「多謝帶路,不然難找呢。」雪妍說。

  他們一路說話。衛葑說他們先到阜陽老家,然後到重慶,在貴陽也停了幾個月。一下子兩年過去了。「我們籌不到路費,不然就早來了。」這就是衛葑這一段公開的履歷。

  他們走過一個巷口,明經指一指,「第二個門便是。」自和老職員走開了。

  衛葑夫婦走到門前,聽見一陣清脆的笑聲,是嵋!又有孩子在叫「娘」,是小娃!他們互相看了一眼,整整衣襟進了門。

  敞間裡兩家人正在吃飯。一邊較大的矮桌周圍坐著趙二一家人,包括那隻貓。緊靠樓梯腳下在小桌邊圍坐的是孟家人,除了峨。趙二在講什麼,引得嵋笑。小娃要講《西遊記》,先請娘注意。這時大家看見有陌生人進來,趙二站起,問:「找哪位?」嵋忽然跳起,撲下台階抱住雪妍叫道:「你是凌姐姐!」大家頓時亂作一團,互相招呼,互相問話,還有趙家人熱心張羅:「可請過了?這邊請嘛。」請過就是吃過的客氣用語。他們三下兩下吃完,讓出桌子。

  雪妍拉住碧初的手,眼淚撲簌簌掉下來。勉強笑道:「見五嬸就如同見到家母一樣,什麼苦處都想起來了。」

  「先吃飯再說。」碧初、弗之看見他們都十分高興,又見那乾瘦模樣,不免心中淒然。碧初馬上想到雪妍會知道呂老人逝世的情景,但她很鎮定。「還是先洗臉吧?」嵋和小娃忙著拿盆倒熱水,趙二嫂還特別從樓上拿下來一個熱水瓶。不一時碧初讓大家坐下,自己在一旁烙餅,炒雞蛋。兩個孩子繼續吃碗裡的紅米飯,並不向大桌看一眼。「五嬸,」雪妍道,「我們也要吃紅米飯。」弗之笑道:「你們只管聽指揮,連我也是一樣。」大家且說話。

  話題從最近的長途旅行說起。乘長途汽車實在擁擠,山路顛簸,再加上時常拋錨,不能按時打尖,看見飛機也不敢開,只能停在路邊樹下。有一次車壞了,在路邊停了兩天,前不搭村後不著店,大家餓得發昏,都把帶的食物搜刮出來給司機,怕他餓壞,開不了車。衛葑說著歎道:「中國人受的苦難太多了,這真算不了什麼。」碧初道:「雪妍自幼嬌生慣養,如何經得起這些。」雪妍笑道:「人的韌性很大,到哪一步說哪一步,沒有受不了的。我們經歷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她口唇開合時有亮光一閃,那牙齒仍然雪白。

  趙二過來說大門上頭有一間擱家什的房,架有木板,夠兩個人睡。大家感謝不迭。一時飯畢,嵋負責洗碗,小娃當然幫忙。大人們上樓,葑、雪見一切雖很簡陋,卻很潔淨,因說:「這樣的亂世,能有一間房可以避風雨,令人生羨。」碧初望望弗之,自問雪妍何時離開北平,雪妍道:「我是去年十月份到河北鄉下。」「想必知道先父的死因? 」 碧初顫聲問。雪妍站起來,說:「五嬸知道了?」弗之說:「收到訃告,只不知過世的原因。」雪妍道:「我常在考慮這事,想著見了你們怎麼說。」「照實說。」弗之撫著碧初的肩。雪妍清楚地說:「他老人家是自荊」眾人都站起,弗之重複道:「是自盡!」這正是他估計的。碧初淚落不止,桌子濕了一大片。雪妍遂說了呂老人不肯出任偽職,敵人逼迫,乃以一死抗拒的情況。又說:「家父參加辦理後事,回來說呂老先生捨生取義,義薄雲天,後輩學不到了。」說著也流下淚來。碧初忽問:「那棺木呢?停在家裡?」雪妍略一遲疑,說:「日本人怕有假, 開棺驗後, 運出火化了。」「燒了!」碧初反而不哭了,冷笑一聲:「倒也乾淨!」

  大家沉默半晌,雪妍哭道:「五叔五嬸不知道,我爹爹他生不如死,出任華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了。」弗之、碧初一愣,碧初見她穿著藏青粗布旗袍,兩手摀住臉,手臂從寬大的衣袖中露出,真是骨瘦如柴,頭髮雖梳得平整,卻如枯草般干黃。心中難過,忙扶她坐下,只道:「好孩子,好孩子。」衛葑握住雪妍的手。弗之在小屋內踱了幾步,大聲說:「京堯性格軟弱,絕對應該和我們一起出來!」他停了片刻轉身,說:「老一輩的人過去了。還是說說我們自己的事吧。」碧初卻問趙蓮秀等情況。雪妍說了,還說她帶了呂香閣同行。碧初微驚,道:「帶了香閣?她在哪裡?沒有給你們惹事嗎?」「惹事必有生事的土壤,」衛葑沉恩地說,「說來話長,只能說個大概吧。」

  一時嵋和小娃跑上樓來,碧初打發他們在裡間睡了。四個人挑燈長談。

  衛葑於一九三七年七月逃出北平,先在河北一帶游擊隊做點文書一類的事,入秋後和一批抗日學生一起到延安。大家滿懷愛國熱情和革命抱負,覺得延安的天格外藍,延河的水格外清,走在街上穿著一色灰布制服的人都很親。在招待所住了些時,同來的人大都或工作或學習,分配了去處,只有衛葑,遲遲沒有安排。熟人議論,說衛葑已是教師,且是理科,在北平做過地下工作,必有合適的事。又過了些時,組織上找他談話,確定他任抗大文化教員。負責談話的人叮囑:「你不只教文化,也要向工農兵學習。」當然了,衛葑十分同意。

  他的工作很忙,教的是相當於初中的數學。學員們自十六七歲到三四十歲不等。有幾個從長征路上過來的小鬼,十分聰明,雖沒有上過幾天學,領悟迅速。衛葑自編了幾套教材,給班上不同程度的學員。他並不覺得做這些事是大材小用,只覺自己不會打槍種田,能間接起些作用也很好了。他很認真,幾乎有一種神聖感,這些學員將來都是部隊中各級軍官,是要打日本鬼子的!學生也很歡迎他,說他講課明白,沒有架子。他的生活簡單,頭腦也盡量不去想複雜的事。過去的日子愈來愈淡漠,只有雪妍的影子深刻在他心間。

  在各機關中,除了他已是助教,還有北平、上海、天津來的青年教師,大家不免多在一起談談講講。有人戲稱這幾個人是教授俱樂部。一天晚上,幾個人沿著延河散步,談論了一陣時事,因為消息少,可談的也不多。一個上海人從口袋裡掏出幾個棗子分給大家,不免說起吃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懷念的食物,北平來的懷念涮羊肉和豆汁,上海來的懷念那極細極糯的一碗兩個大湯團。說著說著,話題轉到當前他們每天往肚子裡送的飯菜。一個說:「我們吃的是大灶,不知中灶、小灶怎樣。」一個說:「讓你吃大灶,你就不要管別人。」那一個還說:「可我們已經不是學生,也算各有專長,總該有點區別吧。」一位上海來的丁老師說:「吃什麼我倒不在乎,只是一律要向工農兵學習,大會小會檢查思想,有點受不了。我來這裡是要貢獻自己的知識,不想這裡最不尊重知識。」這話一出,大家忽然沉默下來。過了一會,一個天津來的文藝理論家說:「只有知識不行,得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只有向工農兵學習,才能走正確的路。」老丁笑說:「你可知道列寧說過,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話不投機,說了幾句,也就散了。

  不想過了幾天,老丁所在單位開批判會,吸收「教授俱樂部」的人參加,會的內容是幫助老丁,教育老丁不要以為有點知識就趾高氣揚,只有接受工農兵再教育才是革命的路,抗日的路。批了一陣,有人提出教授俱樂部的問題,說這樣的小圈子對革命事業只能起腐蝕作用,「俱樂部成員」都聽得一身冷汗。主席讓衛葑發言,衛葑敷衍了幾句。又過了幾天,老丁來找衛葑說要離開延安。雖沒有明說,言下之意是勸衛葑也作考慮。後來「俱樂部」又走了幾個人。衛葑好幾夜未能入睡,坐起來思索,眼看著窯洞外的月光愈來愈濃,又愈來愈淡。他也認為不尊重知識是不對的,但這一點遲早要改變。難得的是這裡有一致的理想,除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近目標,還有建設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的遠目標。他的物理學做不到。他還要再看看。

  此後,衛葑不大和原來圈子的人來往了。倒是和學員們有時一起到田間勞動,談談講講,頗為融洽。一天,他上完課,在樹下一塊大石頭上給一個學員講代數題,有人朝他走來,拍拍他的肩,說:「是衛葑同志麼?」衛葑站起來,見是在北平領導他的老沈,不覺大喜。老沈在北平時在中國大學有學籍以掩護工作,看上去已是三十多歲。衛葑曾和他有數次聯繫,最後聽他安排完成了聯絡任務,逃出北平。老沈微笑道:「我們見過幾次的,我怕你不記得了。」遂說了現在的名字,那是最近公佈的管理機關事務的負責同志的名字。他們握手。老沈說:「我知道你是可靠的同志。」他似乎對衛葑各方面都很瞭解,並沒有問生活習慣不習慣等一般的話。衛葑說:「如果能安排出時間,我想和你談談。」老沈道:「我找你。」說了幾句時局,便走開了。

  又過了幾天,另一位負責同志找衛葑談話,說無線電台需要技術人員,要調他去,他是學物理的,可以用上自己的知識。衛葑忙聲明他研究的是光學,並不懂無線電,負責同志似信非信地看了他一眼,說堂堂的大學研究院畢業,不會弄個無線電,豈不笑話,試試吧。衛葑想想確也不難,便答應了。當天搬家,搬到山坡高處,這有些像征的意思,他升級了。安頓好行李,便去見台長。正好電台壞了,幾個人正在檢修,說是已修了兩天了,見他來,都很高興。衛葑馬上參加戰鬥,約用一個小時,俱已修好。他很快熟悉了工作,提出一些新辦法,電台得以長期正常運轉,向全國各地發出延安的聲音。衛葑想起抗戰初起時,他收聽共產黨的文告,傳送各家,心情何等緊張,何等興奮!現在居然為正常轉播消息出一點力,卻不覺得怎樣激動。他還特別謹慎小心,絕不過問自己工作範圍以外的事,並仍在抗大教幾節課,讓自己對各方面都有些距離。

  當時各地來參加革命的青年不少,年輕人朝夕相處,難免有感情糾葛,有的發展順利,成為夫妻;有的不能成,又不能散,十分苦惱。有好幾個女青年看上衛葑,常來他的窯洞。衛葑很煩,用毛筆寫了一張衛葑、凌雪妍結婚啟事,那是三七年七月北平各報刊登的,用木板做了一個框,裝起來掛在牆上。但是紙上的雪妍威力不大,還引人問個沒完。衛葑原想雪妍受不了革命生活,這時生活較安定,便想無論怎樣,還是在一起好。

  一個傍晚,衛葑從抗大回來,路上迎面走來一個人。因在坡上,顯得格外高大。頭髮全向後梳,前額很寬,平靜中顯得十分威嚴。那人見衛葑走上來,問:「學生子,做什麼工作?」衛葑答了。那人又問:「需要介紹我自己嗎?」「不需要,當然認識您。」「那麼,介紹你自己吧。從哪個城市來?」衛葑—一說了,不想那人一聽明侖大學,倒有點刮目相看的意思,緊接著問:「我問你一個人,不知可認識。——孟樾,孟弗之,可認識?」衛葑很感意外,說明侖大學的人自然都知道孟先生。對面的人說:「我倒是想找他談談,不談別的,就談《紅樓夢》。」說著哈哈一笑,走過衛葑身邊,說:「把愛人接來嘛,何必當牛郎織女!」

  衛葑當時並未把這話當最高指示,仍在躊躇。有一天,李宇明忽然出現在他的窯洞,才最後決定接雪妍來。

  李宇明常跑平津一帶,任務是運輸各種藥物和生活必需品。新郎和伴郎見了面,兩人感慨地對望了片刻,宇明第一句話便說:「我到香粟斜街去過幾次了。」接著說了呂老人的死,凌京堯出任偽職的情況。衛葑說:「太老伯令人敬佩,凌某不離開北平,這是必然的下常只是雪妍,雪妍怎麼過!一定得接她出來!」

  「我去!」李宇明慷慨地說。

  於是,就有了「雪雪,你來!」的字條。過了好幾個月,才到雪妍手上。

  雪妍把這幾個字印在心上,銷毀了那紙條。她和呂香閣隨李宇明順利地經過安次縣,又坐大車騎毛驢,到達一個偏僻的、三不管的小村。

  一路上,雪妍對一切都很鎮定,對有些盤問不動聲色地回答,對簡單惡劣的食住都無怨言。尤其是中途在一個小鎮上,香閣病倒,在炕上躺了兩天,不思飲食。雪妍像一個真正的護士一樣照顧她,高價買了一點白面為她做一碗麵糊,灑一點鹽、香油和蔥花,稍區別於漿糊,勸她無論如何吃下去。香閣吃了,有點精神,嗚嗚地哭起來,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在北平不出來,在老家也沒有受這樣的罪。雪妍強打精神耐心地收拾張羅。見鍋裡還有點麵糊,讓李宇明吃了,宇明覺得這是他一生中最好吃的東西。

  上路時雇到一個小毛驢,雪妍讓香閣騎,走了一陣,宇明建議輪換,雪妍還不肯騎,香閣跳下來,硬扶雪妍上驢,輕輕說了一句:「衛太太,你是好人。」

  望著雪妍蒼白得近乎透明的臉,宇明在心裡說:「你是聖母。」

  走了兩天,香閣完全好了。仍然對李宇明很慇勤,對雪妍也很照顧。她本是機靈人,想做什麼,自然能做好。但她不時流露出驚訝和失望,她提出「人往高處走」的說法來討論,不懂凌小姐——衛太太怎麼能吃這樣的苦。

  雪妍當然是凡人,環境對她是巨大的考驗。她最不能忍受的是小店裡小蟲的騷擾,還有就是無處下腳、甚至遮攔很少的廁所,眼淚有時禁不住奪眶而出,她只能趕快拭去,不然會生凍瘡。她並非不覺得苦,而是她的心能戰勝這些苦。她是奔著她的那一半,奔著團圓去的,也是奔著收拾破碎山河的理想去的。她不是凌京堯的女兒,她是衛葑的妻子。那就意味著對農村粗糙的生活有一種強烈的同情。

  雪妍無法向香閣解釋這些,有時說一些抗日的道理,似乎都是教條,香閣只撇撇嘴,笑一笑,笑容仍舊璀然璨然。漸漸地,李宇明有些懷疑她去解放區是否合適。她在機靈活潑之下,似乎有一種已經凝固的東西,不像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

  李宇明一直送她們到目的地——這個山坳裡的小村。這裡是轉運站。宇明臨別時向雪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說香閣如不能去延安,想辦法去後方也好。那天正下大雪,天上地下一片白,雪妍送他到街口,有些擔心這樣的天氣上路太難了。宇明不能等,他已經耽誤許多時間,為了衛葑和雪妍,也為了多增加一份力量。現在他必須走,還有任務。只是下一段和雪妍同走的人不知什麼時候到,她要應付周圍的一切。不過雪妍讓人放心,她這樣聰明,這樣勇敢,而且,——這樣美。

  雪妍穿著路上買來的紫紅色棉布小襖,站在雪地上,望著他。「多謝你,李宇明。路上要多加小心,我也替衛葑說這句話。」她微笑,伸出手來告別。李宇明握住這溫柔的小手,忽然俯身,在手背上吻了一下。

  雪妍有些吃驚,並不見怪。她知道他們是多麼苦,多麼需要溫情。說:「我知道的,你是我們的真正的朋友。」

  「你不知道。」李宇明在心裡說,微笑著向後退了一步,轉身從山坳裡走出去,留下一串腳印,很快被不斷飄下來的雪覆蓋了。

  凌、呂二人在一戶農家安身,等候衛葑下一步安排。這戶農家姓王,有一對老夫婦,兒子冬天出去跑小買賣。一個極矮的似乎沒有發育好的媳婦,帶著孫子拴柱,每天在炕上納鞋底。針腳勻淨細密。雪妍很羨慕,說做一手好針線是一種美德。香閣說:「那比識文斷字容易多了。我也好些年不納鞋底了。等到了地方,」——她說著遲疑了一下,因不知道這地方在哪裡——「我給您和衛先生各做一雙鞋。」雪妍說:「怕還要拜你為師呢。」媳婦做飯,雪妍常去幫忙或幫著照看孩子。香閣反對,說:「咱們是給了錢的。問她見過這麼多錢嗎!」媳婦聽見了,斜眼看了她一眼,沒有接茬。雪妍沒有帶一本書,雖有紙筆,也不敢寫什麼。幫忙做事,心裡倒覺舒暢些。還用粗線給孩子織背心,她心靈手不巧,湊和織起,給孩子穿上,王家三個大人都很高興。

  香閣不肯做事,每天出去串門,也可以說是在農村做調查研究。一天,媳婦對雪妍低聲說:「和你一起來的姑娘說你是地主家小姐,她是使喚丫頭,這話可不好埃」那時地主還未被批鬥,但已經漸不時興。雪妍忙道:「我家不是地主,是教書的。再說我一人出來,和家裡已經沒有關係。」媳婦點頭說:「知道,知道。你是萬里尋夫,家裡不讓出來,經過三擊掌的,王寶釧似的。」後來雪妍婉轉地要香閣少串門,少說話。香閣收斂了幾天,更變本加厲地走動。不只自己出去,還有些人上門來找。王家人很覺討厭,和雪妍說,最好和村長商量,換一家住才好。雪妍求情再三,才勉強獲准住下去。

  轉眼年盡歲除。一天,雪妍在炕上呆坐,忽聽門外有男子的聲音,以為又是找香閣的人,卻聽王家媳婦跑到院中,那人也進門了。媳婦催著拴柱叫爸爸,原來是王家的兒子回來了。雪妍撩起權作窗簾的花布片,見王家兒子背著一個籮筐,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遞給拴柱。孩子拿著,歪著頭遲疑了一下,張手要抱,那人抱起兒子,口中叫著爹娘,在輕輕的鼓聲中,和媳婦進屋。雪妍看得淚流滿面,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不久香閣回來,知道了便往北屋去看,就聽見她有說有笑的,一會兒回屋來,說王家高興得不知怎樣好了,打了二兩酒,我還喝了半盅呢。又說王家兒子長得不錯,比他媳婦強多了。雪妍笑道,你倒是看得清楚。

  王家兒子名喚王一,起這樣的名字無非是為了省事而不是為了深奧。自從他回來,這院子變了許多。歪倒的牆修起來了,母雞咯咯地很有精神。香閣也不大出門,常幫著小王夫婦做這做那。雪妍整日枯坐,度日如年,只盼著有人來接。

  春天不知不覺來到山谷,村邊的小河化出一個個圓洞,坡上垂下的冰凌一點一點滴著水。雪妍暗自籌劃,再過些時如果還不見人來接,便要離開這裡去西安,再設法聯繫。她和香閣商量,香閣一笑說:「怎麼這麼巧。我正盤算走呢。不過不是和你一起,是和王一。王一帶我走!」她很有幾分得意,把頭一揚,眼睛亮亮的。雪妍先一愣,立刻鎮定了,問他們怎樣走法。香閣說她也不知道,反正有王一帶著。

  雪妍知道她無法管束香閣的行動,也不想求她,乃向王一打聽路。王一指出可以往西到山西,雖是一路大山很難走,卻是安全。他很坦然地說香閣要和他一起走,他們還往縣城去販貨,不到山西。王一果然身材勻稱,眉目端正,人很精明。北方農民大概因有各民族混血,得到許多優點。當晚雪妍聽見王一夫妻吵架,矮媳婦哭訴:「你是中了邪了!哪有跑買賣帶個女人的!你就不看看那是什麼妖精!把我們娘兒倆連咱的爹娘都能吃了!」王一很平靜,只說人家讓幫忙帶一帶,你多什麼心!雪妍聽著,很替這小院中的幾人擔心。

  香閣要自行其是,話已挑明。這幾天對雪妍分外親熱,她的道理是,不知哪天再見著,別讓孟家人記恨我。搶著給雪妍端湯倒水,雪妍十分感動。叮囑道:「你路上雖有小王作伴,一切要自己小心,做事要合規矩。小王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要勸他回來。你還是往後方去找五嬸最合適。」香閣應聲道:「我不投奔他們還投奔誰?」雪妍拿出一百五十元給她做盤費,她並不推讓,伸手便接了。又問:「那件紫紅小祆您穿不著了,我穿走吧?」雪妍點頭,看她拿針線笑吟吟地把錢縫在衣襟裡,心想以後自己一人留在這野谷山村,出什麼事誰也不知道,真是心亂如麻。

  又過了幾天,香閣對雪妍說:「村長請你去一趟,想是有什麼消息了。」雪妍急忙揀了一根柴禾拄著,走過短街上一攤攤泥水,去到村長家。村長詫異道:「沒有啊,沒有找你。想是傳錯了。」雪妍忙趕回來,想問個究竟。不料還沒有到門口,就見矮媳婦在門前跳著腳哭,老王夫妻在勸。原來王一和呂香閣已經走了。

  幾個月無話,事情說來就來。第三天,村長忽然帶了幾個學生到王家,他們便是李宇明安排和雪妍同行的伴,其中兩個女學生是天津的,兩個男學生是東北的。「天無絕人之路。」雪妍想著,簡直有點受不了久盼的希望來到眼前。

  村長說開春了,敵人可能要掃蕩,讓他們快走。雪妍臨行前給了王家一百元,老夫妻千恩萬謝,說除了嚼谷,還夠他們的棺材本了。雪妍叮囑要讓拴柱唸書。矮媳婦哭著說:「各人是各人的事,我不怪你。」雪妍眼圈紅了,他們都應該怪誰呢!

  東北學生老邢知道路,果然是向西翻山到山西。當時的二戰區屬閻錫山管,那裡有招待站接待各方抗日力量,有長途汽車通往各個城鎮。大家有這個目標,精神振奮地告別了王村。路愈走愈難,愈走愈險,不只大石小石坑坑窪窪,還到處是水,投宿時都成了半截泥人幾。一個女學生腳上起了泡,紅腫了,坐在路邊哭。雪妍在旁勸慰。老邢對雪妍說:「聽說你是北平首富人家的掌上明珠,你倒不怕吃苦。」雪妍微笑不答。第二天傍晚才上到山梁。見遠處幾個山場裡一片片火光,把山都映紅了。看著看著,東北學生忽然叫道:「這是日本鬼子掃蕩啊!那邊著火的不是王村麼!」大家明白過來,也只有站著看的份兒,不知怎樣才好。一個說,快走到根據地吧,好早點參加抗日工作。雪妍想房東家的老小不知怎樣。後來知道,這次敵人突襲七個村莊,所到之處雞犬不留,老王夫婦俱已遇難。只矮媳婦帶著拴柱和村人逃到山裡,為王家留下一條根。

  雪妍等緊趕慢趕走了十來天,到了一個市集,居然有幾家飯鋪,燈火暗淡,卻也令人感到溫暖。東北學生說吃點熱湯水吧。大家進屋來,一個學生見桌上擺了好幾個瓶子,拿起一聞,是醋,不由得大聲說到了山西了!大家都拿著醋瓶又看又聞。雪妍坐下來,覺得頭昏眼花,連看醋瓶的力氣也沒有了。一會兒,覺得身邊有人坐下,離她很近。她勉強轉臉看時,立刻揉揉眼睛,再仔細看,隨即撲倒在那人肩上,暈了過去。

  是衛葑!衛葑來接她了。

  衛葑在電台一段時間,工作出色。但不知哪兒出了毛病,台長對他頗存戒心。背地裡說,漢奸的女婿怎能留在如此重要的機構。不久老沈對衛葑說,晉西北開拓根據地需要做宣傳工作的人,你去吧,也可以鍛煉自己。衛葑沒有意見,想著雪妍從山西那邊來,正可以去接她。又過了幾天,老沈說,有了新安排。現在解放區的青年很多,有些可能仍適合在國統區工作。你原是明侖大學的教員,還到明侖,可以在學校裡擴大影響。他拍拍衛葑的肩,又說,這對你再合適不過,我都為你高興!並且同意他先往二戰區接愛人,再往昆明。

  衛葑和雪妍在昏黃的燈光下居然辨認出對方。老邢弄清原委,忙想辦法給他們找了一間房,讓雪妍休息。雪妍醒來,見衛葑俯身看著自己,一手撫著她的頭髮。兩人明知這不是夢,卻仍覺是在夢中,都用力握著對方的手。生怕稍一鬆開,一切便會消失。

  「五叔、五嬸。」衛葑對弗之夫婦說,「我們到了一起,一切困苦都沒有那麼嚴重了。」

  大公雞在院子裡引頸而啼,豬們起來走動。天已亮了。

  流不盡的芒河水

  葑,我是在和你說話。這是近半年來我們第一次分開,你隨莊先生送學生到鄰縣去,今天已經是第九天了,我覺得是太久了。想想以前分開的日子,真不知怎麼忍受過來。

  芒河的水很清,流淌疾徐有度,你發現嗎?它愈靠近城流得愈慢。在這條河邊,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家。站在家門前,可以看見這條在綠樹間流動的河水,我們沿著芒河走到龍尾村,找到了親人,又沿著芒河找到了安家的地方。

  見到莊先生和玳拉,你一定會描繪我們的新居。這小小的西廂房雖然破舊,卻足以蔽風雨。別忘了我們隔窗可見一畦彩色的花。那是鄰居的邪花園」,米先生和米太太是善良有趣的人。本來莊家希望我們住到西邊去,那邊有房子。其實落鹽坡很理想,離五嬸又近。

  你說我像一個持魔棒的仙女,使我們的小窩不斷地變化。告訴你,在你離家的這幾天裡,我們的家又在變。十幾個湊來的煤油箱做成我們的床、桌、凳,現在還有沙發!沒想到吧?那只兩面缺板的木箱鋪上干包谷葉,蓋上一塊布,我坐著實在舒服,像搖籃一樣。可惜你坐不進,勉強坐進去怕就像上了夾板了。兩隻箱拼成的桌,鋪上米太太送的花桌布,打了縐邊的,當中是一個大肚子瓦罐,擠滿野花。你回來一進門,一定會反覆地說:「我們可愛的小窩!我們美麗的家!」葑,我們能生活在自己的國土上,能自由地佈置這一小塊簡陋的地方,在這充滿苦難的世界裡,眾多的不幸人之中,我們真是一對幸運的鳥兒。

  該把新的生活告訴我的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在哪裡?我已經從心上把他們挖去了。那裡便是一個巨大的、無法彌補的洞,盛滿了血淚和苦澀。你有時拍拍我的頭,說,只管想他們,只管向他們訴說,血緣是割不斷的。你是寬容的,大度的。我卻無法消除那尖銳的痛苦。

  雪雪,你恨我麼?聽見爸爸呻吟麼?

  我聽見爸爸在問。

  我親愛的父母,可憐的雙親埃我是雪雪,我不是亡國奴,我是自由的雪雪埃若是還在北平家裡,我大概不會工作。表面的舒適實際是個大樊籠。現在我要工作,而且就要找到工作了。葑,你不為我自豪嗎?這是我要告訴你的最重要的事。你走的第二天,我去看五嬸,遇見夏正思,他和蕭先生一起過來走走,談話間說起外文系需要法文教員,夏正思除幾門英文課外,還要教法文,他一直想找個人幫忙。他隨意問我,學過法文嗎?我鼓起勇氣,說「是的」。你知道爸爸認為那是最美的語言,教我從小學的。中學畢業後,那兩年在巴黎的生活,雖然上的學校並不嚴格,也幫助了我。我們用法文談話,談了約半小時,我居然應付自如,要用的都想起來了。夏先生高興地問:「你喜歡詩嗎?」「喜歡的,可是對我來說,已經太遙遠。」他說:「怎麼會呢,詩,永遠不會離開人的。」他念了一段繆賽的詩,「今晚,我經過草原,/看見在小徑上,/一朵花兒在顫抖,枯萎,/那是一朵蒼白的野薔薇。/有一朵綠色的蓓蕾在它身旁,/在樹枝上輕輕搖蕩;/我看到一朵新的花在開放;/最年輕就是最美麗:/人也是這樣,永遠日新月異。」問我誰是作者。我答了,而且說出題目《八月之夜》。他和我握手,說:「我想你能勝任,我要推薦你!」我多麼幸運!

  過了兩天,我交了一篇作文,寫的是落鹽坡這個小村,許多想法都是嵋的,你能想像嗎?我用法文把它們表現出來,是那麼合適,我自己送進城去,夏先生看了很是讚賞,他領我去見系主任。他的名字似乎是王鼎一。王先生瘦瘦的,很嚴肅,他說他要聽夏先生的意見。夏先生對我擠擠眼。據說想要這個助教職位的不只我一人。我想我是其中最少經驗,功課最不好的,而且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最有希望。

  我就要是你的同事了。本來明侖不准夫婦同校,臨時教課總是可以吧!

  米太太送桌布來時還帶有一塊自烤的小蛋糕,當然給你留著。我們三人在院子裡談話。他們的英語很流利,米先生還會法語,可惜我不會德語。對了,談話時還有一位,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柳。它蹲在地上,誰說話就看著誰,它的耳朵很有表情,高興時向後抿著,興奮時就豎起來。如果它開口插話,我想大家都會認為本該如此,而不會奇怪。

  今天上午有飛機飛過,想來城裡又有警報了。飛機過了,落鹽坡還是這樣安靜,似乎被世界遺忘了,只有小瀑布的水聲傳得格外遠。這樣艱難的歲月,這樣困苦的生活,遺忘倒是好事。

  等你回來。煮糊了的稀飯,太鹹太淡的菜蔬,對你都是最可口的,是嗎?連青菜都燒得咬不動,真是大本事!你說過的,是嗎?

  等你回來。看了幾頁夏先生借給的《巴黎聖母院》和邵可侶的法文課本,慢慢靠近那已經非常遙遠的情緒,至少不要讓它再往遠處飄去。幸虧我在念心理系時不用功,倒是讀了不少小說和詩。我缺乏嚴格的訓練,我對夏先生說了。他笑笑,說:「我發現了就會辭掉你。」

  又是一天了。下午你就會回來。你猜剛剛我去做什麼?我去洗衣服了。村口處那一潭水!在王村如果有這樣一潭水,大家該多麼高興。水很清,深處不能見底,近岸處很淺,正好拿小板凳放在石頭上,坐著洗東西。看著河水到這裡變成一個小瀑布落下來,真有意思。流水不斷,就像生命延續沒有盡頭,我看著迸散的水花,覺得它是活的。

  一位大嫂摸摸我洗的東西,湊近了看,有些驚異,說:「粗布衣裳呵。」我說,是了嘛,很舒服的。她想想說,逃難過來的,好東西帶不出來呀。我說,好東西有哪樣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行了。她忽然眼圈紅了,大滴眼淚落進水裡,先用手背又用濕衣服擦,我愣住了。她嗚咽著說。「沒得你的事。我們家的那個人在湖北打仗打死了。」我真不知說什麼好,只能說他是為國犧牲,我們都是靠他們,靠普通的一兵一卒保護,不然的話,日本人橫行,誰還能活!大嫂說:「我那人是排長,一排的人都死了。我們村子有好幾個呢。」想想又說,「怎麼就會有這樣的人,殺別人,搶別人,你們的院子裡的外國人,也是逃難出來的。」我無法對她講什麼。我想,憑武力是絕對征服不了一個民族的。如果一個民族能被武力征服,那它本來就不配生存。

  芒河的水中,有汗水,淚水,也有流不回來的血水呵。

  水花仍在迸散著,飛舞著,細細的水珠有時濺到我旁邊的青石上。忽然想起那故事,那詠雪的詩句「撒鹽空中差可擬」,這水花有些像鹽粒,所以這村子叫落鹽坡呢。其實說它像一小堆雪也可以,一小堆跌落的雪。落雪坡?落雪坡!

  我站起來時,給小凳絆了一下。大嫂說,可得千萬小心,這個潭深得沒有底,逼著龍江的。我想應該做一個欄杆,讓洗衣人能扶祝不過現在誰能顧得上。有這水,就算很好了。

  你應該回來了。如果芒河的水能行船,來去可以省力多了。好在天並不熱。你路過龍尾村,會去看五叔他們麼?我想你不會。不過也許有什麼事需要去。你也不會耽擱久的,是嗎?我到院門外看那潭邊的坡,沒有一個人。你走到哪裡了?

  我對著滿桌發黃的圖紙寫我的第一個教案。院門響了。你進門了,我不起身迎你。等著你俯在耳邊問:「寫什麼呢?我的雪雪。」
 
 
 
 
 



《東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