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二三事 (錢碧湘)

附錄楊絳先生二三事作者:錢碧湘

我認識楊絳先生,是由錢鍾書先生介紹的。

那是在1970年秋,河南息縣學部(“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的簡稱,中

國社會科學院的前身)五七干校在中心點上開大會,哲學所、文學所、外文所的隊

伍挨在一起。會間休息,我正和哲學所周禮全先生閒話,忽然望見錢先生和楊先生

就在近處。周先生和他們是住同樓的鄰居,他鄉遇故舊,分外熱情。我下干校後認

識了錢先生,卻尚未認識楊先生。錢先生替我做了介紹。初次見面,無非是客套寒

暄。楊先生從北京下來不久,我遂問:“女兒好嗎?”楊先生笑瞇瞇地答道:“好

的,好的,謝謝!”我沒話找話,又問:“女婿好嗎?”楊先生仍然笑瞇瞇地答禮:

“好的,謝謝。”他們走後,周先生轉身責備我:“你怎麼問她女婿?他們的女婿

自殺了!你難道不知道?”啊呀!我真該死!我一點兒都不知道。初次見面,我這

樣失禮,戳了她心中巨創,楊先生竟然笑面不改。她的自製忍耐,令我驚服。她的

寬容大度,令我感佩。她的笑容就此深深地印在我心上。

他們的女婿我有印象,是個老老實實的人。多年後我聽說,文革中,他是屬於

中間偏右的,對校內幾個造反派頭頭持反對態度。1969年冬,錢先生已下放干

校,他的女兒錢瑗在北京一個工廠勞動,其夫得一在另一個地方勞動。兩人的休息

時間不同,小夫妻倆難得同時回家。得一獨自回來,便會和楊先生說說見聞。開始

整“5·16”時,他感到很奇怪,回家來對楊先生說:“還真有‘5·16’!

看來我反對左派倒對了。誰是‘5·16’,交待了不就完事了嗎?”誰知他後

來被反咬一口,被誣陷為“5·16”的組織者,咬定他手中掌握著“5·16”

名單,逼他交出黑名單。他自然交不出,心裡又氣又急。這次回家,他對楊先生說

起自己的苦惱:“我不能頂撞工宣隊,我也不能頂撞群眾,我又不能編瞎話害別人,

我又不會說謊。媽媽,我心裡亂得很,沒心思去理髮店。我又不願意囚首垢面地走

出去見人。媽媽,您替我理個發吧!”楊先生是一流的理髮師,錢先生、錢瑗理髮,

都是楊先生親自動手。錢瑗看得手癢,就拿得一的頭練手。錢瑗手藝差,總把頭髮

理成一個個台階,理到一半,得一常常大叫“媽媽”。錢瑗就笑他:“你又叫媽

媽救命了!”這次女婿提出要楊先生理髮,楊先生一邊替他理髮,一邊寬慰他:

“得一,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挫折,晚遇到不如早遇到,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

一家人都是支持你的。”不料,這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理發!過不多久,錢瑗回

家說:“得一失去自由了。”又過一段時間,他就屈死在北師大自己的宿舍裡。後

來落實政策,他的問題得到澄清,開了追悼會,發還了骨灰,發放了撫恤金。最近

提起此事,楊先生還痛心地說:“女婿最後一次理髮,還是我親手替他理的。”

文革驟起,乾麵胡同十五號高知樓裡的權威紛紛墜落九天,“斯文掃地”。錢

家更是大難臨頭,家破人亡。於是,有人乘人之危,挨門挨戶去“借錢”,開口便

二百、三百(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是56元)。好些人家怕招災惹禍,乖

乖地如數奉上。此人找到錢家,開口“借”二百元。楊先生聽明來意,正色道:

“錢是有的,但不能借給你。我們兩個人都拿高工資是不合理的。我們現在自己只

是用點生活費,餘下的錢都存在銀行裡,以後是要上繳給國家的。”不卑不亢,把

來人頂了回去。30年後舊話重提,楊先生說:“別人怕他,我不怕他。下干校前,

我真的上繳了兩萬元,軍宣隊還表揚我‘要求進步′。我這個人一輩子不要佔便宜

的,這一回,倒讓我佔了大便宜:落了個’要求進步′的好名聲;錢呢,後來又還

給我了。”說完,電話裡傳來了她清脆的笑聲,我可以想見她那粲然的笑容。

楊先生出身大家,從來把錢財看得很輕。看到別人有困難,總是樂於幫助。她

凡給人經濟上資助,心思細膩,只怕傷及別人的自尊心。這方面謝蔚英女士和鄭土

生先生的文章(注1)中都有生動的敘述。我自己也親歷過一件事:唐山大地震時,

我們住在沿街搭建的地震棚內。那時謠言四起。一天傍晚,聽幾個老北京說,北京

歷史上遭受過洪水,我們住的地方是低窪地,當年就都淹了。若是再有大震,引發

洪水,我們怕有滅頂之災。我聽得毛骨悚然。恰好那天我收到我的老師芮和師先生

的來信,邀我們去蘇州避難。我就和朱狄(注2)商量,決定去蘇州,當然要邀錢

家同行。我十萬火急趕到學部大院去找他們。他們已由外文所的年輕同事幫著搬進

大食堂躲地震。大食堂裡住滿了人,床鋪一張挨著一張,錢先生、楊先生的兩張行

軍床就並排放在中間。錢先生穿著汗背心側身面朝裡躺著,楊先生拉我坐在床邊。

我滿頭大汗,渾身哆嗦,說著聽來的壞消息,還埋怨錢先生:“你倒還躺得住!”

逼他從床上坐起來。聽完我的建議,楊先生拉著我汗濕戰慄的手說:“阿圓還要講

課,她不能請假。她在北京,我們不能丟下她自己躲出去。”錢先生也說:“我們

是要和女兒在一起的。”我不好再勸。楊先生轉了話題,問我:“你們決定出遠門,

經濟上有準備嗎?”我說:“路費是有的,到了那邊,老師會管我們的。”楊先生

沉吟一下說:“住在他們家裡,已經是麻煩人家了。經濟上還不獨立,不大方便。”

說著,她站起身來走到牆邊,在一隻掛在牆上的舊書包裡摸索一番,回來遞給我一

個鼓鼓的信封,說:“碧湘,帶在身邊,在外面用得著的。我們自己還有,不要和

我強。”她說話的口氣就像長輩在給自己的孩子籌劃出門,我也就沒有客氣。楊先

生摸黑送我到大門口,我怕她腳下不穩,又回送她到一號樓西頭拐角處。楊先生笑

著推我走:“怎麼像生離死別似的?快回家去做準備吧!”我匆匆回到住處,不敢

在地震棚打開信封,特地和朱狄回到樓裡,打開信封一看,竟有450元!那時,

我和朱狄的月工資加在一起才118元。面對這一大筆錢,我們的頭腦倒冷靜下來

了。想到他們有德有才處變不驚,我們無知無識倒這麼惜命,未免太可笑了。我們

決定不走了,次日由朱狄去還了錢。

對待窮苦人,楊先生更是憐老惜貧。大院裡有個給許多人家洗衣的於奶奶(她

不叫“余嫂”),她常替錢家洗衣。楊先生待她很好,她也最向著楊先生。楊先生

下干校前,看於奶奶老得腰都彎成90度了,不忍心再教她洗衣,她來家,不讓她

幹活,但仍給她一元工錢。楊先生下干校了,關照女兒照顧於奶奶。於奶奶每週來

一次,對錢瑗說:“你媽媽下干校了,我來照顧照顧你!”錢瑗笑著說:“於奶奶,

你坐下,媽媽讓我照顧你!”錢瑗做了好飯好菜,讓她吃飽吃好,再給她一元錢。

於奶奶十多年前去世了。楊先生以她為原型,寫了小說《林奶奶》,發表在一家雜

志上。

從干校回來後,我們帶著三歲的兒子非非去幹面胡同拜訪。他們一家三口侷促

於裡外套間內。外間支兩隻單人床,母女兩人合住,吃飯、待客也在這裡。裡間放

一張大床,是錢先生的臥榻;臨窗放一張書桌,便是錢先生撰寫《管錐編》的天地

了。我們是空手去的,楊先生卻熱情待客,從櫃子裡拿出五六樣糖食:巧克力、高

級奶糖、金橘餅、話梅等擺滿小桌。非非看花了眼,高興得用小手亂抓一氣。我要

去管他,楊先生倒攔住我說:“小孩子,叫他玩,不要拘著他。”楊先生非常愛孩

子們,孩子們也非常愛楊先生。非非無師自通地解釋他和楊先生親如祖孫的淵源:

“我是豬(朱),奶奶是羊(楊),我們是一事兒的。所以奶奶向著我。”我把他

的小孩話寫信告訴楊先生。楊先生來信說:“告訴非非,我不但姓羊,還屬豬,所

以和他同類!……並問我的同類小豬八戒好。”在她的慈祥裡,還保有不泯的童心,

所以孩子們都依戀她。他們借住在學部大院時,左近幾家鄰居幾個四五歲的孩子都

纏住了楊先生。楊先生給他們吃糖果,哄他們玩。孩子們無拘無束,有的還大膽提

要求:“楊奶奶,過年了,你給我買把大刀!”楊先生依了他,買了一把木製玩具

大刀送給他。楊先生真是孩子們的慈祥善良的老奶奶。

錢家“流亡”後期,借住在學部大院七號樓一間辦公室裡。那些“連鍋端”

下干校的家庭回到北京,已是“故園歸去卻無家”,都被安排在七號樓、八號樓裡

居住。辦公室沒有生活設施,家家在門前舉炊,樓前污水橫流,無人過問。老夫婦

一遷入,楊先生便去疏通臭水溝。當年同樓的一個鄰居,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楊先生

蹲在樓前,用手一點一點摳除污物的情景。

他們住的這間屋,原是外文所的雜物間,位置數全樓最差:底層最靠西,南牆

開一門一窗,北牆又開一窗,最是陰冷難耐,冬天暖氣又燒得不熱。錢先生在棄家

“流亡”後不久,就因受累受寒引起哮喘病大發作,送進醫院搶救,幸得轉危為安。

但他大腦皮層受損,語言、行走都有困難。遷入學部大院時,他病體尚未完全康復,

走路仍然不穩,楊先生都不敢讓他一人走出去上公共廁所。老夫婦倆一人一張行軍

床,北窗下放了一張借來的書桌供錢先生使用,角落裡放一張小書桌歸楊先生使用,

二人艱難度日。

不久,《毛澤東詩詞》翻譯工作又被提上日程。這事原來由周總理負責,有一

個五人小組集體工作,錢先生列名其中。此時,江青插手介入,委派一人來主持工

作。楊先生一再說:“鍾書還病著呢!”小組裡的人就天天到錢先生的臨時住處來

工作。他們一到,楊先生沏上清茶,盡了地主之誼,便躲到屋角去做自己的翻譯工

作。那位受委派的人有時會時明時暗地捎一些話來。有一天,這人環顧陋室,開口

說:“你們住的房子太小了,不像樣子,……”沒等他挑明意思,楊先生馬上說:

“我們住得很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樓前是文學所的圖書館,樓後是外

文所的圖書館,要用什麼書,非常方便。”他就不便深說下去了。又有一天,他說:

“請鍾書同志住到釣魚台去,那邊的房子大一些,楊絳同志可以同去照顧你。”楊

先生忙說:“我是不會照顧人的。我自己還要別人照顧呢!”他說:“那就再帶個

阿姨一起去!”錢先生、楊先生不搭腔,他也就沒法再說下去了。

國慶節到了,錢先生受邀參加國宴,錢先生有病不去。此人又來替江青做說客:

“江青同志特地準備了一輛小汽車,來接鍾書同志、楊絳同志去遊園。”錢先生說:

“我國宴都沒有去。”此人說:“鍾書同志不能去,楊絳同志可以去嘛!”楊先生

推辭說:“國慶節阿姨放假了,我要照顧病人,我還要做飯。”

他們哪裡是“住得很好”,他們實在是住得太差了!他們居此陋室,經歷了唐

山大地震,經歷了嚴寒、疾病、煤氣中毒。環境這樣惡劣,但他們“不降其志,不

辱其身”,固守陋室執著於自己的名山事業:錢先生潛心撰寫巨著《管錐編》,楊

先生孜孜翻譯西班牙名著《唐·吉訶德》。而在當時,知識分子裡品格低下的不乏

其人。有些人沒有任何關係,也要鑽頭覓縫巴結“四人幫”,甚至不惜賣身投靠,

乞求庇護。錢先生和楊先生的人品、氣節與這等人比,真有雲泥之別。
 

《楊絳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