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人生的價值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按基督教的說法,人生一世是考驗。人死了,好人的靈魂升天。不好不壞又好又壞的人,靈魂受到了該當的懲罰,或得到充分的淨化之後,例如經過煉獄裡的燒煉,也能升天 。大凶大惡,十惡不赦的下地獄,永遠在地獄裡燒。我認為這種考驗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賦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裡,又天生性情和順,生活幸運,做一個好人很現成。若處境貧困,生情頑劣,生活艱苦,墮落比較容易。若說考驗,就該像人學考試一樣,同等的學歷,同樣的題目,這才公平合理。
佛家輪迴之說,說來也有道理。考驗一次不夠,再來一次 。但因果之說,也使我困惑 。因因果果,第一個因是什麼呢?人生一世,難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於人,又造成新的因果,報來報去,沒完沒了。而且沒良心的人,受惠於人,只說是前生欠我。輕率的人,想做壞事,只說反正來生受罰,且圖眼前便宜。至於上刀山、下油鍋等等酷刑,都是難為肉體的。當然,各種宗教的各種說法。我都不甚理解。不過,我尊重一切宗教 。但宗教講的是來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來世的事。我只求知道,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
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 ;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人類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的聰明朋友們,他們所謂“什麼都沒有了”,無非斷言人死之後,靈魂也沒有了。至於人生的價值,他們倒並未否定。不是說“留下些聲名”嗎?這就是說,能留下的是身後之名。但名與實是不相符的。 “一將成名萬骨枯”……但戰爭中奉獻生命的“無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與愛戴。我國首都天安門廣場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嗎?歐洲許多國家,總把紀念“無名英雄”的永不熄滅的聖火,設在大教堂的大門正中,瞻仰者都深懷感念,駐足致敬。我們人世間得到功勳的人,都賴有元數默默無聞的人,為他們作出貢獻 。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他們活了一輩子,就毫無價值嗎?從個人的角度看。他們自己沒有任何收穫,但是從人類社會集體的角度看,他們的功績是歷代累積的經驗和智慧 。人類的文明是社會集體共同造成的 。況且身後之名,又有什麼價值呢?聲名顯赫的人,死後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 。革是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聲名,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
聰明的年輕朋友們,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氣。那麼,默默奉獻的老實人,以及所有死後沒有留下名氣的人,活了一輩子,就是沒有價值的了!有名的。只是絕少數,無名的倒是絕大多數呢,無怪活著的人一心要爭求身後之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從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只為沒有求名,或沒有成名,只成了毫無價值的人『反而不如那種自炒自賣、欺世盜名之輩了!這種價值觀。太不合理了吧?
匹夫匹婦,各有品德。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養。俗語:“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價值。而修來的功德不在肉體上而在靈魂上。所以。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 。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其實,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純由理性推斷出來的。人類天生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統治者只是借人類對神明的敬畏,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儀式,借此維護統治的力量。其實虔信宗教的,不限於愚夫愚婦。大智大慧、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文學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誠,遠勝於愚夫愚婦。例如博學多識的約翰生搏士就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 。創作《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在戰役中被俘後,“三位一體”教會出了絕大部分贖金把他贖回。他去世後,他的遺體,埋在“三位一體”修道院的墓園裡。(參看 J uan Luis Al-bor; 《西班牙文學史》第二冊第二章);redos書店 1981年馬德里版)修道院的墓園裡,絕不會容納異教徒的遺體,必定是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才願意死後遺體相守在一起 。
據說,一個人在急難中,或困頓苦惱的時候,上帝會去敲他的門一一敲他的心扉。他如果開門接納,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這個人有了信仰。般人的信心,時有時元,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鍛煉,信心是不會堅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餘暇顧及其他。也許到臨終”迴光返照”的時候,才感到悔慚,心有遺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飲恨吞聲而死。一輩子鑲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
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說,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只能留下些名聲,或留下-生的貢獻,那就太不公平了。沒有名氣的人呢?欺世盜名的大師,聲名倒大得很呢!假如:是殘疾人。或疾病纏身的人,能有什麼貢獻?他們都沒價值了?
英國大詩人彌爾頓(J ohn Milton 1608-1674)四十四歲雙目失明,他為自己的失明寫了一首十四行詩,大意我撮述如下。他先是怨苦=還未過半生,已失去光明,在這個茫茫黑暗的世界上,他唯有的才能無從發揮,真是死一般的難受 s他雖然一心要為上帝效勞,卻是力不從心了。接下,“忍耐之心”立即予以駁斥 f上帝既不需要人類的效勞,也不需要他賦與人類的才能 。誰最能順從他的駕御,就是最出色的功勞。上帝是全世界的主宰。千千萬萬的人,無休無止地聽從著他的命令,在陸地上奔波,在海洋裡航行 。僅僅站著恭候的人,同樣也是為上帝服務。這首詩也適用於疾病纏身的人。如果他們順從天意,承受病痛,同樣是為上帝服務,同樣是功德,因為同樣是鍛煉靈魂,在苦痛中完善自己。
佛家愛說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獨對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復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得無量福德……若復有人於此中受持。乃至四句偏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為什麼呢?因為我佛無相,非但看不見,也無從想像。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說,需有經久的鍛煉 。如能把信仰傳授於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無量 。
基督教頌揚信、望、愛三德。有了信仰,相信靈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仰,上帝就在他心裡了。上帝是慈悲的,心上有上帝,就能博愛眾庶。
蘇格拉底堅信靈魂不滅,堅信絕對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寧願飲媳就義,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這是第一宗,被稱為僅次於基督之死。
蘇格拉底到死很從容,而耶穌基督卻是承受了血肉之軀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苦。他不能再忍受了,才大叫一聲。氣絕身亡。我讀《聖經》到這一句,曾想,他大叫一聲的時候,是否失去信心了?但我立即明白,大叫一聲是表示他己忍無可忍了,他也隨即氣絕身亡。為什麼他是救世主呢。並不因為他能變戲法似的把水變成酒,把一塊麵包變成無數麵包,也並不因為他能治病救人,而是因為他證實了人是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雖然是血肉之軀,能為了信仰而承受這麼大的痛苦 。他證實了人生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耶穌基督是最偉大的人。百分之百的克制了肉體。他也立即由人而成神了。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人活一輩子,鍛煉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
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麼?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 。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十一》,“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 。

結束語

我是舊社會過來的“老先生”。“老先生”是“老朽”的尊稱。我向來接受聰明的年輕人對我這位老先生的批判。這篇文字還是我破題兒第一遭向他們提出意見,並且把我頭腦裡糊里糊塗的思想,認真整理了一番,寫成這一連串的自問自答 。“結束語”遠不是問答的結束。而是等待著聰明的讀者,對這篇“自問自答”的批判,等待他們為我指出錯誤。希望在我離開人世之前,連能有所補益。

註釋
作者按:註釋不以先後排序,長短不一,每篇皆獨立完整。

一 阿菊闖禍

錢鍾書淪陷在上海的時候,想寫《圍城》,我為了省儉,兼做灶下婢。《圍城》足足寫了兩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美軍曾轟炸上海,鍾書已護送母親回無錫。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後,我們生活還未及好轉, 《圍城》還未寫完,我三姐憐我勞悴,為我找了個十七歲的女孩阿菊,幫我做做家事 。阿菊從未幫過人,到了我家,未能為我省事,反為我生事了 。她來不久就闖了個不小的禍。
我照常已把晚飯做好,圓圓和鍾書已把各人的筷子、碟子擺上飯桌,我已坐在飯桌的座位上等候吃晚飯了。他們兩個正準備幫助阿菊端上飯菜。忽見圓圓驚惶慌張地從廚房出來急叫 :“娘!娘!不好了! ! !快快快,快,快,快!!!!”接著錘書也同樣驚惶慌張地喊 :“娘!快快快快快!!”我忙起身趕到廚房去,未及進門,就看見當門一個面盆口那麼粗的火柱子熊熊燃燒,從地商直往上升,幾個火舌頭。爭著往上舔,離房頂只一寸兩寸了。地上是個洋洶爐。廚房極小,滿處都是易燃物,如盛煤球的破筐子,邊上戳出一根根薄薄的箴片,煤爐四圍有劈細的木柴,有弓|火用的枯炭,還有滿小筐子鋼炭,大堆未劈的木柴,破舊的木桌子下,堆滿了待我做成煤餅的純煤末子,還有一桶洋泊。直日爆落幾點火星,全廚房就烘烘地著火了 。洋油桶直口爆炸,就是一場火災了。
勝利前夕,柴米奇缺的時候,我用爸爸給的一兩黃金,換得一石白米,一箱洋泊。一兩黃金,值不知多少多少紙幣呢 。到用的時候,只值一否大米,一箱洋泊。 -石是一百六十斤。洋油就是煤油。那時裝在洋鐵箱裡,稱一箱,也稱-桶。洋油箱是十二方寸乘二十寸高的長方箱子,現在很少人見過洋洶箱了,從前用處可大呢。斜著劈開,可改成日用的洋鐵簸冀。一隻洋油箱,可改做收藏食品的容器 。洋油箱頂上有絆兒可捷,還有個圓形的倒油口,口上有蓋子。
洋油爐呢,底下儲泊的罐兒只有小面盆底那麼大小,高約一寸半,也有個灌泊的口子,上面也有蓋。口子只有五分錢的錦幣那麼大 。洋油箱的倒油口,有玻璃杯底那麼大。要把洋油箱裡的泊灌入洋洶爐,不是易事。洋油爐得放到破木桌上,口子上插個漏斗。洋泊箱得我用全力抱上桌子,雙手抱住洶箱,往漏斗裡灌入適量的洋洶,不能太多,少也不上算。因為加一次洶很費事。這是我的專職。我在學生時代,做化學實驗,“操作”是第一名,如倒一試管濃鹽酸,總恰好適量,因為我膽大而手准。
用洋油爐,也只為省儉。晚飯是稠稠的白米粥,煮好了結在“暖窩”裡一一“暖窩”是自製的,一隻破網籃墊上破棉絮,著了火很經燒呢。煤爐就能早早熄滅,可以省煤。放上水壺,還能利用餘熱賺些溫水。貧家生活,處處費打算,灶下姆這等儉嗇,不知能獲得幾分同情。涼菜只需涼拌,中午吃剩的菜,就在洋油爐上再煮煮,很省事,
阿菊嫌洋油爐的火太小。她見過我灌油。她提一箱洋油綽有餘力,不用雙手抱。洋油爐她懶得端上桌子,就放在地上。幸虧她偷懶,如搬上桌子。火位子就立即燒上屋頂了。她在漏斗裡注滿洋油,油都溢出來,不便再端上桌,準備在地上熱菜了,她劃一支火柴一點,不料冒出了這麼大的一個火柱子,把她嚇傻了,幸虧阿圓及時報警,鍾書也幫著“叫娘”,我趕到廚房,她還傻站著呢。
我向來能鎮靜,也能使勁想辦法。小時候在啟明上學時,一同學陷泥裡。我就是使勁一想,想出辦法,就發號施令。在小鬼中當上了大王 。這時我站在火柱旁邊,非常平靜,只說 :“你們一個都不許動。”六隻眼睛盯著我急切等待 。我在使勁想 。洋油燃燒,火上加水萬萬使不得。爐灰呢,洋鐵簸笑裡只有半簸寞,決計壓不滅這炎炎上騰的火柱。壓上一床厚被吧,非浸透了水,也還不保險。火柱子上的舌頭,馬上要舔上屋頂了。形勢和時間,都刻不容緩了。我想,得用不怕火的東西,把火柱罩上。面盆太大,我要個洋磁痰孟,扣上。廚房門外,有小小一方空地,也稱院子。院子通往後門,也通往全宅合用的廁所。這院子裡晾著許多洗乾淨的洋磁尿罐,這東西比痰孟還多個把手,更合用。說時慢,想時快。我輕輕挨出廚房,拿了個大小合度的小洋磁尿罐,翻過來,伸進火柱,往洋油爐上一扣,火柱奇跡般立即消滅,變成七八條青紫色的小火蛇,在拍不嚴的隙縫裡亂竄。我說=“拿爐灰來堵上。”阿菊忙搬過盛爐灰的簸第。我們大家把爐灰一把一把抓來堵住隙縫,火蛇一會兒全沒了。一個炎炎上騰的大火柱,一會兒就沒有了。沒事了!!
洋油爐上那鍋沒有熱透的剩菜,湊合著吃吧 。開上飯來。阿圓快活得嘻嘻哈哈地笑,鍾書和女兒一樣開心。阿菊看到大事化為沒事,忍不住溜上樓去,把剛才失火的事,講給樓上兩個老媽媽聽。據說,和我們住同樣房子的鄰居也曾廚房失火,用棉被壓火,釀成火災,叫了救火車才撲滅。
我看著鋪書和阿圓大小兩個孩子快活得嘻喀哈哈。也深自慶幸。可是我實在吃驚不小,吃了一碗粥都堵在心口,翻騰了半夜才入睡。

二 溫德先生爬樹

一九四九年全國解放後,錢鍾書和我得到了清華一大學的聘書。又回母校當教師 。溫德先生曾是我們倆的老師 。據說他頗有“情緒”,有些“進步包袱”我們的前輩周培源、葉企孫等老師。還有溫德先生的老友張莫若老師,特別囑咐我們兩個,多去看望溫德老師,勸導勸導。我因為溫先生素有“厭惡女人”(woman hated)之名,不大敢去 。鍾書聽我說了大笑,說我這麼大年紀了,對這個詞兒的涵意都不懂 。以後我就常跟著鍾書同去,溫先生和我特友好 。因為我比鍾書聽話,他介紹我看什麼書,我總像學生般服從。溫先生也只為“蘇聯專家”工資比他高三倍,心上不服,經我們解釋,也就心平氣和了 。不久錘書被借調到城裡參與翻譯《毛選》工作,看望溫先生的任務,就落在我一人身上了。
溫先生有事總找我 。有一天他特來我家,說他那兒附近有一架長竹梯他要借用,請我幫他抬。他告訴我。他特寵的那只純黑色貓咪,上了他家東側的大樹,不肯下來。他準備把高梯架在樹下,上梯把貓咪捉下來。他說,那只黑貓如果不回家,會變成一隻野豬。
梯子搬到他家院子裡,我就到大樹下找個可以安放梯子的地方。大樹長在低窪處,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和土墩。近樹根處,雜草叢生,還有許多碎石破磚,實在沒個地方可以安放這架竹梯。溫先生也圍著樹根找了一轉,也沒找到哪個地方可以安放那架長梯。近了,梯子沒個立足之地;遠了,靠不到樹上。這架梯子乾脆沒用了。我們仰頭看那黑貓高踞樹上,溫先生做出種種呼喚聲,貓咪傲岸地不理不睬。
我脫口說:“要是我小時候,我就爬樹。”
沒想到這話激得溫先生忘了自己的年紀,或不顧自己的年紀了。他已有六十多歲,人又寓大,不像他自己估計的那麼嬌捷了。他說 :“你以為我就不能上樹了嗎?!”
我駟不及舌,忙說:“這棵樹不好上。”因為最低的橫枝,比溫先生還高出好老遠呢。這話更是說壞了。溫先生立即把外衣脫下,扔了給我,只穿著一件白色襯衣,走到樹下,爬上一塊最大的石頭,又從大石頭跳上最高的土墩。縱身一跳,一手攀上樹枝,另一手也搭上了,整個人掛在空中。我以為他會知難而退,可是他居然能用兩臂撐起身子。然後騎坐樹枝上 。他伸手把襯衫口袋裡的眼鏡盒兒掏了出來,叫我過去好生接著。我知道溫先生最討厭婆婆媽媽。 到此境地,我不敢表示為他害怕,只跑到樹下去接了他扔下的眼鏡盒兒,他嫌那盒兒塞在胸前口袋裡礙事。他像蛇一般貼在那橫枝上,向貓咪踞坐的高校爬去 。我捏著一把汗,屏息而待。他慢慢地爬過另一樹枝,爬向貓咪踞坐的高校。但是貓咪看到主人來提,就輕捷地更往高處躲。溫先生越爬越高,貓咪就步步高陞。樹枝越高越細。這棵樹很老了。細樹枝說不定很脆。我不敢再多開口,只屏息觀望。如果溫先生從高處摔下,後果不堪設想 。樹下不是鬆軟的泥土,是大大小小的石塊,石縫裡是碎石破磚。幸虧溫先生看出貓咪刁鑽,決不讓主人捉住 。他只好認輸,仍從原路緩緩退還。我沒敢吭一聲,只仰頭屏息而待。直到他重又雙手掛在樹枝上,小心地落在土墩上,又跳下大石,滿面得意,向我討還了他的眼鏡盒兒又接過了他的外衣,和我一同回到他的屋裡 。
我未發一聲。直到我在他窗前坐下,就開始發抖,像發症疾那樣不由自主的牙齒捉對兒廝打。抖得心口都痛了。我不由得雙手抱住胸口,還只顧抖個不了。溫先生正等待著我的恭維呢!準備自誇呢?瞧我索索地抖個不了,詫異地問我怎麼回事。一面又笑我,還特地從熱水瓶裡為我倒了大半杯熱水。我喝了幾口熱水,照樣還抖。我怕他生氣,掙扎著斷斷續續說:“溫先生,你記得 Sir William James的 Theory of Emotion 嗎?”溫先生當然讀過 Henry James( 1843-1916)的小說,但他也許並未讀過他哥哥 William James( 1842一 1910)的心理學。我只是偶然讀過一點點。照他的學說,感情定得發洩。感情可以壓抑多時,但定要發洩了才罷休。溫先生只是對我的發抖莫名其妙,我好容易抖完,才責怪他說 ;“你知道我多麼害怕嗎?”他雖然沒有捉住貓咪,卻對自己的表演十分得意。我抖完也急急回家了,沒和他講究那套感情的理論。
李慎之先生曾對我說 :“我覺得最可怕是當‘右派’,至今心上還有說不出的怕。”我就和他講了我所讀到的理論,也講了我的親身經驗,我說他連有壓抑未洩的怕呢。

三 勞神父


我小時候,除了親人,最喜歡的是勞神父。什麼緣故,我自己也不知道 。也許因為每次大姐姐帶了我和三姐姐去看他,我從不空手回來 。我的洋玩意兒都是他給的 。不過我並不是個沒人疼的孩子。在家裡,我是個很嬌慣的女兒。在學校,我總是師長偏寵的學生。現在想來,大約因為勞神父喜歡我,所以我也喜歡他。
勞神父第一次贈我一幅信封大小的繡片,並不是洋玩意兒 。繡片是白色綢面上繡一個組衣、綠褲、紅鞋的小女孩兒,拿著一把扇子。坐在椅子上乘涼 。上面覆蓋一張卡片,寫著兩句法文:“在下學期再用功上學之前,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了 。…送給你最小的妹妹”。卡片是寫給大姐姐的,花字簽名的旁邊,還畫著幾隻鳥兒,上角還有個帶十字架的標記 。他又從自己用過的廢紙上,裁下大小合度的一方白紙。雙疊著,把繡片和卡片夾在中間,面上用中文寫了一個“小”字,是用了好大功力寫的。我三姐得的繡片上是五個翻跟斗的男孩。比我的精緻得多。三姐姐的繡片早已丟到不知哪裡去了。我那張至今還簇新的。我這樣珍藏著。也可見我真是喜歡勞神父。
他和我第一次見面時,對我說:他和大姐姐說法語,和三姐姐說英語,和我說中國話。他的上海話帶點洋腔,和我講的話最多,都很有趣,他就成了我很喜歡的朋友。
他給我的洋玩意兒,確也是我家裡沒有的。例如揭開盒蓋就跳出來的“玩偶盒”(Jack-in-the-box) ;一木盒鐵製的水禽,還有一隻小輪船,外加一個馬蹄形的吸鐵石,玩時端一商盆水,把鐵製的玩物浮在水上,用吸鐵石一指,滿盆的禽鳥和船都連成一串,聽我指揮。這些玩意兒都留在家裡給弟妹們玩。就玩沒了。
一九二一年暑假前,我丸歲,等回家過了生日,就十歲了。勞神父給我一個白紙包兒,裡面好像是個盒子。他問我知不知道亞當、夏娃逐出樂園的故事。我已經偷讀過大姐姐寄放在我台板墾的中譯 《舊約》,雖然沒讀完,這個故事很熟悉,勞神父說:“好,我再給你講一個 。”故事如下 :
“從前有個叫花子,他在城門洞裡坐著罵他的老祖宗偷吃禁果,害得他吃頓飯都不容易。討了一天,還空著肚子呢 。恰好有個王子路過,他聽到了叫花子的話,就把他請到王宮裡,叫人給他洗辣,換上漂亮衣服,然後帶他到一間很講究的臥室裡,床上鋪著又臼又軟的床單。王子說 :這是你的臥房。然後又帶他到飯廳裡,飯桌上擺著一桌香噴噴、熱騰騰的好菜好飯 。玉子說=這是我請你吃的飯 ;你現在是我的客人。保管你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只是我有一道禁令,如果犯了,立刻趕出王宮。
“王子指指飯桌正中的一盤菜,上面扣著一個銀罩子。王子說 :這個盤子裡的菜,你不許吃,吃了立即趕出王宮。
“叫花子在王宮裡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日子過得很舒服,只是心癢癢地要知道扣著銀罩子的那盤萊究竟是什麼。過了兩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心想:我不吃,只開一條縫縫聞聞 。可是他剛開得一縫,一隻老鼠從銀罩子下直蹲出來,逃得無影元蹤了 。桌子正中的那只盤子空了,叫花子立即被趕出王富 。”
勞神父問我:“聽懂了嗎?”
我說 :“懂 。”
勞神父就把那個白紙包兒交給我,一面說:“這個包包,是我給你帶回家去的。可是你得記住:你得上了火車,才可以打開 。”我很懂事地接過了他的包包。
從勞神父處回校後,大姐姐的許多同事←一也都是我的老師,都知道我得了這麼個包包。她們有的拿來掂掂,搖搖 s有的拿來闖闖,都關心說 s包包裡準是糖。這麼大熱天,封在包包裡,一定化了,軟了,壞了 。我偷偷兒問姐姐“真的嗎?”姐姐只說 :“勞神父怎麼說的?”我牢記勞神父囑咐的話,隨她們怎麼說,怎麼哄,都不理睬。只是我非常好奇,不知裡面是什麼。
這次回家,我們姐妹三個,還有大姐的同事許老師,同路回無錫。四人上了火車,我急不及待,要大姐姐打開紙包。大姐說 :“這是‘小火車’,不算數的。”(那時有個小火車站,由徐家匯開往上海站。現在早已沒有了。)我只好再忍著,好不容易上了從上海到無錫的火車。我就要求大姐拆開紙包。
大姐姐撕開一層紙,裡面又裹著一層紙;撕開這層,裡面又是一層。一層一層又一層,紙是各式各樣的,有牛皮紙,報紙,寫過字又不要的廢稿紙,厚的、薄的、硬的、軟的……每一層都用漿糊粘得非常牢固。大姐姐和許老師一層一層地剝,都和j得笑起來了。她們終於從十七八層的廢紙裡,剝出一隻精緻美麗的盒子,一盒巧克力糖 1大姐姐開了蓋子,先請許老師吃一顆,然後給我一顆,給三姐一顆,自己也吃一顆,就蓋上蓋子說 :“這得帶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了。”她又和我商量 :“糖是你的,匣子送夜行不行。”我點頭答應。糖特好吃,這麼好的巧克力,我好像從沒吃過呢。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尤其開心 。我雖然是個饞孩子,能和爸爸媽媽及一家人同吃,更覺得好吃 。
一九三 0年春假,我有個家住上海的中學好朋友,邀我和另一個朋友到她家去玩。我到了上海,順便一人回啟明去看看母校師友,我大生且還在啟明教書呢。我剛到長廊東頭的中文課堂前,依姆姆早在等待了。迎出來”看看小季康”,一群十三四歲的女孩子都跑出來看“小季康”。我已過十八週歲,大學二年了,還什麼“小季康”!依姆姆剛把學生趕回課堂,我就看見勞神父從長廊西頭走近來。據大姐姐告訴我,勞神父知道我到啟明來,特來會我的。他已八十歲了。勞神父的大鬍子已經雪白雪白。他見了我很高興,問我大學裡念什麼書。我說了我上的什麼課,內有論理學,我說的是英文 logic,勞神父驚奇又感慨地說 :“Ah! Loguique! Loguique!”我又賣弄我自己學到的一點點天文知識,什麼北斗星有八顆星等等,勞神父笑說 :“我歡迎你到我的天文台來,讓你看一晚星星!”接下他輕吁一聲說:“你知道嗎?我差一點兒死了,我不久就要回國。不回來了 。”他回國是落葉歸根的意思吧。他輕輕抱抱我說:“不要忘記勞神父。”我心上很難受,說不出話,只使勁點頭。當時他八十,我十八。勞神父是我喜愛的人,經常想念。
我九十歲那年,鍾書已去世,我躺在床上睡不著,忽然想到勞神父送我那盒巧克力時講的故事,忽然明白了我一直沒想到的一點 。當時我以為是勞神父勉勵我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 。我直感激他防我受誘惑,貼上十七、八層廢紙,如果我受了誘惑,拆了三層、四層,還是有反悔的機會。但是勞神父的用意。我並未瞭解。
我丸十歲了,人躺著,忽然明白了我九歲時勞神父那道禁令的用意。他是一心要我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爸媽媽等一起享用。如果我當著大姐那許多同事拆開紙包,大姐姐得每人請吃一塊吧?說不定還會被她們一搶而空。我不就像叫花子被逐出王宮,什麼都沒有了嗎?九歲聽到的話,直到九十歲才恍然大悟,我真夠笨的!夠笨的。
我從書上讀到有道行的老和尚,吃個半饑不飽。夜裡從不放倒頭睡覺,只在蒲團上打坐 。勞神父也是不睡的。他才有閒空在贈我的糖盒上包上十七八層的廢紙,勞神父給我吃的、玩的,又給我講有趣的故事。大慨是為他辛勤勞苦的生活,添上些喜愛歡樂的色彩吧”

四 記比鄰雙鵲


我住的樓是六號樓,臥室窗前有一棵病柏,因旁邊一棵大柳樹霸佔了天上的陽光、地下的土壤 。幸虧柳樹及時斫去,才沒枯死,但是萎弱得失去了柏樹的挺拔,也不像健旺的柏樹枝繁葉茂,鑽不進一隻喜鵲 。病柏枝叫稀疏,讓喜鵲找到了一個築巢的好地方。二 00三年,一雙喜鵲就銜枝在病柏枝頭築巢。我喜示歡迎,偷空在大院裡拾了大量樹枝,放在陽台上,供它們採用。不知道喜鵲築巢選用的建材頗有講究。我外行,練的樹枝沒一枝可用。過了好幾天我知道不見採納,只好抱了大把樹枝下樓扔掉。
鵲巢剛造得像個盆兒,一夜狂風大雨,病柏上干隨風橫掃,把鵲巢掃落地下。幸好還沒下蛋。不久後。這對喜鵲就在對面七號樓下小道邊的胡桃樹頂上重做了一個。我在三樓窗裡看得分明,下樓到樹下抬頭找,卻找不到,因為胡桃樹枝葉扶疏,鵲巢深藏不露。但這個巢很簡陋,因為是倉猝建成的。胡桃樹不是常青樹,冬天葉落,鵲巢就赤裸棵地掛在光禿禿的樹上,老遠都看得見 。
二00四年的早春二月間,胡桃樹的葉子還沒發芽呢 。這年的二月二十日。我看見這雙喜鵲又在病柏的高校上築巢了 。這固有了經驗,搭第一枝,左放右放,好半天才搭上第一枝,然後飛到胡桃樹上又拆舊巢。原來喜鵲也拆遷呢,它們一老早就上工了 。我沒想到十天後,三月三日,舊巢已拆得無影無蹤了 。兩隻喜鵲每天一老早就在我窗外建築。一次又風雨大作,鵲巢沒有掠落。它們兩個每天勤奮工作,又過兩星期。鵲巢已搭得比鳥籠還大一圓了,上面又蓋上個巢頂,上層牢牢地拴在柏樹高一層的樹枝上 。我看見鵲兒銜著一根樹枝,兩腳使勁蹬,樹枝蹬不下,才滿意。
鵲巢有兩個洞,一向東,一向西 。喜鵲尾巴長。一門進,一門出。迸巢就不必轉身 。朝我窗口的一面,交織的樹枝比較疏,大概因為有我家屋子擋著,不必太緊密,或許也為了透氣吧?因為這對喜鵲在這個新巢裡同居了 。阿姨說,不久就下蛋了 。它們白天還不停地修補這巢。銜的都是軟草羽毛之類 。我貢獻了舊掃把上的幾枝軟草,都給銜去鋪墊了。
四月三日,鵲巢完工 。以後就看見身軀較小的母鵲經常臥在巢內。據阿姨說。雞孵蛋要三個月,喜鵲比雞小,也許不用三個月之久。父鵲每日進巢讓母鵲出來舒散一下,平時在巢外守望,想必也為母鵲覓食,它們兩個整天守著它們這巢 。巢裡肯定有蛋了。這時已是四月十九日了。下雨天,母鵲羽毛濕了,顯得很瘦。我發現後面五號樓的屋簷下有四五隻喜鵲避雨。從-號到五號樓的建築和六號以上的樓結構不同,有可供喜鵲避雨的地方,只是很窄。喜鵲尾巴長,只能橫著身子。避雨的,大概都是鄰近的父鵲,母鵲大概都在巢內。我窗前巢裡的父鵲,經常和母鵲一出一入,肯定是在抱蛋了。
五月十二日,我看見五六隻喜鵲(包括我窗外巢裡的父鵲)圍著柏樹打轉,又一同停在鵲巢旁邊,喳噎喳喳叫。我以為是吵架,卻又不像吵架。喳喳叫了一陣,又圍著柏樹轉一圈,又一同落在樹上,不知是怎麼回事。
十三日,阿姨在我臥室窗前,連聲叫我“快來看 !”我忙趕去看。只見鵲巢裡好像在鬧鬼似的。對我窗口的一面,鵲巢編織稀疏。隙縫裡,能看到裡面有幾點閃亮的光。和幾個紅點兒。仔細看,原來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閃亮的是眼睛。嘴巴張得很大,嘴裡是黃色,紅點兒該是舌頭。看不清共有三隻或四隻,都是嗷嗷待哺的黃口。
我也為喜鵲高興 。抱螢夠辛苦的,蛋裡的雛兒居然都出來了!昨天那群喜鵲繞樹飛一轉。又落在巢邊噎喳叫,又繞樹一圃,又一齊落在樹上喳喳叫,該是為了這對喜鵲喜生貴子,特來慶賀的。賀客都是身軀較大的父鵲,母鵲不能雙雙間來,想必還在抱蛋,不能脫身。
阿姨說,小鵲兒至少得七到十天。身上羽毛豐滿之後才開始學飛 。找不急於看小鵲學飛,只想看小鵲兒聚在巢口,一個個張著黃口,嗷嗷待哺。自從小鵲出生,父鵲母鵲不復進巢,想是怕壓傷了小雛 。
阿姨忽然記起,不久前榆樹上剛噴了殺蟲藥。想來全市都噴藥了。父母鵲往哪兒覓食呢 ?十四日我還聽見父母鵲說話呢,母鵲叫了好多聲才雙雙飛走。但搖晃的腦袋只有兩個了 。天氣轉憐,預報晚上中雨。小鵲兒已經三朝了,沒吃到東西,又凍又餓,還能活命嗎?
晚飯前就下雨了,下了一晚。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我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我愁也沒用 。一夜雨,是不小的中雨。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兒條小生命,都完了 。這天飯後,才看見父母鵲回來。父鵲只向巢裡看了一眼,就飛走了 。
母鵲跳上樹枝,又跳近巢邊,對巢望再看一眼,於是隨父鵲雙雙飛走。
五月十六日,早上八點半,我聽見兩隻喜鵲在說話,急看窗口。只見母鵲站在柏樹枝上,跳上一枝,又一跳逼近巢口,低頭細看巢裡,於是像啼哭似的悲啼,喳喳七聲。共四次 。隨後就飛走了。未見父鵲,想是在一起 。柏樹旁邊胡桃樹上濕淋淋的樹葉上,還滴著昨宵的雨,好像替它們流淚 。這天晚飯後。父母鵲又飛來,但沒有上樹,只站在對面七號樓頂上守望 。
又過了兩天,五月十八日上午,六天前曾來慶賀小鵲生日的四五隻大喜鵲,又飛集柏樹枝上,喳喳叫了一陣。有兩隻最大的,對著鵲巢噎喳叫。好像對殤兒致辭,然後都飛走了。父母鵲不知是否在我們屋頂上招待,沒看見它們。午後四時,母鵲在巢邊前前後後叫,父鵲大約在近旁陪著,叫得我也傷心不已 。下一天,五月十九日,是我女兒生忌。下午三時多,又來站在柏樹枝上,向巢悲啼三四分鐘。下一天,也是下午三時多,老時候。母鵲又來向巢叫,又跳上一枝,低頭向巢叫。又抬頭叫,然後和陪同前來的父鵲一阿飛走 。
五月二十七日,清早六時起,看見母鵲默默站在柏樹旁邊的胡桃樹上,父鵲在近旁守望 。看見了我都飛
124

走了。五月二十八日,小鵲已死了半個月了。小鵲是五月十二日生,十三、十四日死的。父母鵲又同來看望官們的舊巢。母鵲站上巢頂悲啼 。然後父母阿飛去。從此以後,它們再也不站上這楝柏樹,只在鄰近守望了。晚飯後,我經常看到它們站在對樓屋頂上守望。
一次來了一隻老鴉,踞坐巢上。父母鵲呼朋喚友,小院裡亂了一陣,老鴉趕走才安定下來。我們這一帶是喜鵲的領域。灰鵲或老鴉都不准入侵的。我懷疑,小雛的遺體,經雨淋日曬,是不是發臭了,老鴉聞到氣息,心懷
不善吧?
這個空巢←一不空,裡面還有小雛遺體,掛在我窗前。我每天看到父鵲母鵲在七號樓屋脊守望,我也陪著它們傷心。冬天大雪中,整棵病柏,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轉眼又是一年了。 二00五年的二月二卜七日,鵲巢動工約莫一年之後,父鵲母鵲忽又飛上柏樹,貼近鵲巢,向裡觀望。小鵲遺體經過雨淋雪壓、日曬風吹,大概已化為塵土,散失無遺。父母鵲登上舊巢,用嘴扭開糾結松校的舊巢。它們又想拆遷吧?它們扭開糾結松校的舊樹枝,銜住一頭,雙腳使勁蹬。去年費了好大功夫牢牢拴在樹巔的舊巢,拆下不易,每拆一校,都要銜住一頭,雙腳使勁蹬。出主力拆的是父鵲,母鵲有時旁觀,有時叫兒聲。漸漸最難拆的部分已經鬆動。這個堅固的大巢,拆得很慢,我卻不耐煩多管它們的閒事了。直到五月五日,舊巢拆盡。一夕風雨,舊巢洗得無影無蹤 。五月六日,窗前鵲巢已了無痕跡。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五 三叔叔的戀愛

我最愛聽爸爸講他的小弟,爸爸的小弟弟是我的三叔叔。他比我爸爸小十一歲。我總覺得爸爸愛三叔,正像我愛小妹妹阿必 (楊必),她也比我小十一歲。
我爸爸愛講他小弟弟小時候的事,小弟弟臨睡自己把被子蓋好,學著大人要孩子快睡嚇唬孩子的話:“老虎來了!”一面自己抓抓被子作老虎爬門聲,一面閉上眼睛乖乖地睡。三叔叔是又聰明、又乖覺的孩子。
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學。虛歲十九就由學校派送美國留學,和我爸爸到美國留學差不多同時 。他有公費,生活富裕。但我爸爸從不用他的錢,他們兩兄弟也不住在一起。據我爸爸說美國女人都說他漂亮 。他個兒高,相貌也好,活潑可愛。他留美期間,和-位學醫的華僑林小姐戀愛了。三叔學的是審計,他學成回國比我爸爸略早。回國前夕,他告訴我爸爸他愛上了學醫的林小姐,回國就要解除婚約。三叔叔是十歲就由父母之命訂了婚的。
據我爸爸說,三叔的丈人是舉人,任“學老師”。他在我三叔十一歲時,看中了這個女婿。我爸爸說他善於選擇女婿 。只是女婿可以挑選,女兒都不由他挑選。他的女兒都不得人喜愛 。另兩個未婚女婿都出國留學,回國都退了婚 。兩位退婚的小姐都鬱鬱而死。我爸爸聽三叔說要退婚,遲疑了一下,不得不提醒他說:“要解約,當在出國前提出。人家小姐比你大兩歲,又等了你三年了 。”如果退婚,她肯定是嫁不出去的了。三叔叔想必經過了一番內心鬥爭。和林小姐有情人未成眷屬。他回國就和三嬸結婚了 。
三叔叔和三嬸嬸新婚也滿要好。三叔叔應酬多,常帶著新夫人一同出去。據我三嬸自己告訴我媽媽,有一次,她不知說了一句什麼話,三叔滿面漲得通紅,連脖子帶耳朵都紅了 。從此以後,再也不帶她一同出去應酬了。過些時,他把三嬸送回無錫老家。自己一人留居北京。他當時任審計局長。
二叔叔吃花酒,認識了當時最紅的名妓林 xx。這位名妓,不願嫁闊佬,而鍾情於三叔這麼個窮書生。三叔也準備娶她,新床都買好 T 。他原有肺結核病,在美國留學時期治好了。這時忽然大吐血,娶林 xx事,只好作罷 。當時我父母同在無錫省視祖母,他們倆回北京時,我媽媽好心,帶了三嬸同回北京 。我三嬸不懂事,還嫌跟著我爸爸媽媽回北京。不如丈夫接她風光 。我媽媽是知道三叔病了,特地把她帶回北京的 。
三叔叔大吐血就住進醫院了,住的是德國醫院一→現在北京醫院的前身。林 xx天天到醫院看望,一次,三嬸看見林 xx從三叔病房出來,就捲起洋傘打她,經妒士勸開 。三嬸回家,氣憤憤地告訴我媽媽 。我媽媽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呀。”三嬸說:“她是妓子 。”當時,大太太率領僕婦搗毀姨太太的小公館是常有的事,但沒嫁人的名妓,身份是很高的。
後來林 XX嫁了一位富貴公子 。妓女從良,照例要擺一桌酒席,宴請從前的“恩客”,表示以後不再敘舊情。據我爸爸講,三叔叔是主客 。他身負重病,特地趕去赴宴。此後,蘭叔叔自知病重,不能工作,就帶了三嬸和孩子同回老家 。兒年後因病去世,遺下寡嬸和堂妹由我爸爸撫養 。後來我堂妹嫁了閥人,但三嬸已得老年性癡呆,也沒有享福 。
找上大學的時期,回家總愛跟著爸爸或媽媽,晚上還不願回自己房間 。有一夜,我聽爸爸對媽媽說:“弟弟若娶了林小姐,他不致這樣斯喪自己吧?”媽媽默然沒有回答。我很為爸爸傷心,媽媽也知道爸爸是憐惜小弟弟而傷心自費 。但是他作為年長十一歲的哥哥,及時提醒小弟弟,爸爸錯了嗎 ?三叔經過鬥爭,忍痛和有情人分手,三叔錯了嗎?我認為他們都沒有錯 。我媽媽真好,她一聲也不響,她是個知心的好老伴兒。我回到自己屋裡來回地想,爸爸沒錯,三叔叔也沒錯 。不過感情是很難控制的,人是很可憐的 。

六 孔夫子的夫人

孔子曰 :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得罪了好幾位撐著半邊天的女同志 。其實“周公制禮”,目中就沒有女子 。雖有男多女少的部族,女貴於舅,女子專權,但未見哪一位“周婆制禮” 。從前我們可憐的女人被輕視是普遍現象,怪不到孔子。
蘇格拉底比孔子後生八十多年 。他和老伴兒生過三個兒子,看來也有女兒 。因為他喝毒藥之前,三個兒子都到監獄裡見了父親,然後,“家裡的女人”也來了。“家裡的女人”顯然不只有一個老伴兒,想必還有女兒呢。蘇格拉底對老伴兒一點情分都沒有,只看作不明事理的人,打發開就算,沒有絲毫憐惜愛護之情 。
我讀孔子的書,肯定他是一位躬行君子,自己沒做到的事是不說的 。他棲棲一代中,要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的家一定是和洽的 。所以我對孔夫子家的女人,很有興趣,尤其想見見孔夫子的夫人。
可是我讀書不多,一門心思尋找孔子家裡的女子,
書上絕少記載。據《史記·孔子世家 》。他父親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年紀過了六十四,娶了顏家最小的女兒,才生了兒子,名丘字仲尼。丘生而父死。 《索隱》據《孔子家語 》。說孔子三歲而父死。他的年輕媽媽去世之前,當然母子同在一家。究竟他父親幾歲生他,他那位年輕的寡母哪年去世,記載都不詳,好像沒活多久。孔子十幾歲就父母雙亡,他的九個姐姐也不知下落。孔子十九歲,娶了一位複姓開宮的夫人。-年就生下一個兒子,名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魚只生了一個兒子。孔子肯定有女兒,公冶長不就是他的女婿嗎?孔子有多少女兒我無從知道,孔子生前,記載中沒有提到夫人去世,該是和開官夫人白頭到老的吧 ?孔子三歲父親去世時,丸個姐姐未必都已出嫁。開官夫人不會只生一子一女就不再生育。 伯魚年五十,也不會只生一個兒子。從前女人不會節制生育,都生不少孩子呢。書上根本沒提伯魚的妻子,也沒說伯魚生幾個女兒。書上就是不屑記載女人的。伯魚年五十,我也懷疑,因為伯魚死在顏淵之前,而顏回短命,只活到三十二歲。全部 《 論語》裡,伯魚只提到兩次,據孔子所教導的話,他還很年輕。我記得子路是孔子六十九歲上死的,伯魚比顏回還死得早呢。
我們讀《論語 》,就知道亂子的日常生活,無論飲食起居。都很講究 。這種種講究,他老夫子自己決計是管不了的,當然是由家裡女人照料。開富夫人肯定很能子,對丈夫很體貼,夫婦之間很和洽。“女子小人”雖然難養,孔夫子一定“養”得很有辦法。
就看他怎麼講究吃吧 ,“食不厭精,臉不厭細”,飯煮糊了。魚肉變味了,他就不吃。飯煮得夾生。他也不吃 。五穀果實沒熟的不吃。肉得切得方方正正,如果一片厚、一片薄,一塊大、一塊小,或歪歪斜斜、亂七八糟的,他不吃。市上買的熟食,他不吃 。祭肉過了三天。他也不吃 。
他穿衣服也講究。紅的紫的不做內衣 。我們的內衣,也不愛這麼嬌艷的顏色。我們也愛用淺談的素色,否則髒了看不出。暑天穿了薄薄的綢衣,必定要襯襯衣 。冬衣什麼色兒的皮毛,配用付麼色兒的衣料,例如黑羔羊皮配黑色的衣料,白庚皮配索淡的衣料。家常衣服,右邊的袖子短些,便於工作 。睡覺一定要穿睡衣,睡衣比身體長一半,像西洋的嬰兒服 。穿了這麼長的睡衣還能下床行走嗎。當然得別人伺候了。“食不話,寢不言”,吃飯細嚼緩吞,不宜談話 。躺下了再談話就睡不著了,我有經驗 。“席不正,不坐”,我更能體會。椅子凳子歪著,我坐下之前必定要放放正,除非是故意放在側面的。如果我的床墊歪了,我必定披衣下床推正了再睡,否則睡不穩。這不過是生性愛整齊罷了。
孔子出門必坐車。不是擺架子,只是按身份行事。譬如我們從前大人家小姐出門必坐車。不徒步走。他住的房子決不在陋巷,顯然有廳堂、有內寢,所以他才說“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
孔子能齊家,開官夫人也頂著半個家呢 。在我的想像裡,開官夫人想必治家嚴謹。孔夫子對日常生活夠挑剔的,而家裡卻很和洽。孔子的女兒,兒媳。孫女,以及伺候的女傭,一大群呢,孔子想必”養”得很好,一方面相當親近,一方面也不讓放肆。他認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所以他和開官夫人,必定感情很好。開官夫人即使不是賢能的夫人,至少也是以順為正。能按照夫子的意願管理這一大家女人的。
現在咱們家裡,如果請了一個沒教養的“阿姨”,好養嗎 ?

七 《論語》趣

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我生在舊時代的末端,雖然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裡都有國文課,國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讀的經典太多了,只能在課餘自己補讀些。
“四書”我最喜歡《論語 》,因為最有趣。讀《論語 》 。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孔子最愛重顏淵,卻偏寵子路 。錢鍾書曾問過我:“你覺得嗎?孔子最喜歡子路 !”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許多弟子裡,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孔子一聲聲稱讚“賢哉回也”,可是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他的行為,不但表明他對夫子的教誨全都領惰,而且深有修養。孔子不由得說,“回也非助我者也”,因為他沒有反應 。孔子只歎恨“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稱讚,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歟……子路無宿諾”等 。子路聽到夫子的稱讚就喜形於色,於是立即討得一頓訓斥。例如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桴於海,從我者,其由歇 ?”“子路聞之喜”。孔子樓下就說 :“由也,好勇過我,尤所取材。”孔子曾稱讚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兒,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沒有自卑感,引用《詩經。陽風》的“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終身誦之。孔子就說,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麼自以為美的。又如孔子和顏回說心裡話:“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討夫子的稱讚,賣弄說”子行三軍。則誰與?”夫子對子路最不客氣。馬上給幾句訓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摹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
孔子對其他弟子總很有禮,對子路卻毫不客氣地提著名兒訓他:“由,誨汝知之乎?……”子路對夫子毫無禮貌。孔子說:“必也正名乎?”他會說:“甚矣子之迂也。……”孔子不禁說 :“野哉!由也。”接著訓了他幾句 。顏回最好學,子路卻是最不好學,他會對夫子強辯飾非,說“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孔子對這話都不答理了,只說他厭惡胡說的人 。但是在適當的時候,夫子會對他講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聽著:“居,我語汝。”(坐下,聽我說。)夫子的話是專為他不好學、不好讀書而說的 。一次,幾個親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閔子是一副剛直的樣子,子路狠巴巴地護著夫子,好像要跟人拚命似的。冉有、子貢,和顏悅色。孔子心上喜歡,說了一句笑話:“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不得其死”。必定不忍說這話了。孔子愛音樂,子路卻是音樂走調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說:“由之瑟,英為於丘之門 。”門人不敬子路,孔子就護他說:“由也升堂矣,未人於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見解。據《孔子家語》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因為他氣質剛勇而不足於中和 。我認為剛勇的人,作樂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調。)
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歡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學見長的子游、子夏。子游很認真要好,子夏很虛心自謙。夫子和子游愛開開玩笑,對子夏多鼓勵。
子貢最自負。夫子和他談話很有禮,但是很看透他 。孔子明明說“君子不器”。子貢聽夫子稱讚旁人,就問“賜也如何?”孔子說 :“汝器也”,不過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貴的“器”,“湖硅也”。子貢自負說 :“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我亦欲無加之人。”夫子斷然說:“賜也,非爾所能也 。”孔子曾故意問他 :“子與回也孰愈?”
子貢卻知道分寸,說他怎敢和顏回比呢,回也問一知十,他問一知二 。孔子老實說:“…不如也”,還客氣地陪上一句:“我與爾,勿如也。”子貢愛批評別人的短處。孔子訓他說 :“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子貢會打算盤。有算計,能做買賣,總是賺錢的。孔子稱他“善貨殖,億則屢中”。
孔子最不喜歡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裝懂,大膽胡說。孔子聽他說錯了話,因為他已經說了,不再責怪。宰予言行不符,說得好聽,並不力行。而且很懶,吃完飯就睡午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說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說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變的。宰予嫌三年之喪太長,認為該減短些。夫子說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父母死了沒滿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嗎?宰予說“安”。孔子說 :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喪吧。宰予出,夫子慨歎說:“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貢一樣。都會一套一套發議論,所以孔子推許他們兩個擅長“語言”。
《論語》裡只有一個人從未向夫子問過一句話 。他就是陳亢,字子禽,他只是背後打聽孔子。他曾問子貢 :孔子每到一個國,“必聞其政”,是他求的,還是人家請教他呀?又一次私下問孔子的兒子伯魚,“子亦有異闖乎 ?”伯魚很乖覺,說沒有異聞,只叫他學《詩》學《禮》。陳亢得意說,“問一得三,問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孔子只這麼一個寶貝兒子,伯魚在家裡聽到什麼,不會告訴陳亢。孔子會遠其子嗎?君子易子而教,是該打該罵的小孩,伯魚已不是小孩子了 。也就是這個陳亢,對子貢說你是太謙虛吧?“仲尼豈賢於子乎 ?”他以為孔子不如子貢。真有好些人說子貢賢於孔子。子貢雖然自負,卻是有分寸的。他一再說 :“仲尼不可毀也飛”;“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也”;“產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陳亢可說是最無聊的弟子了 。
最傲的是子張 。門弟子間唯他最難相處。子遊說 :“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來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於並為仁矣 。
我們看到孔門弟子一人一個樣兒,而孔子對待他們也各各不同,我們對孔子也增多幾分認識 。孔子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他愛音樂,也喜歡唱歌,聽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學唱吧!他如果哪天弔喪傷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

八 鏡中人

鏡中人,相當於情人眼裡的意中人。
誰不愛自己?誰不把自己作為最知心的人?誰不體貼自己、諒解自己?所以一個人對鏡自照時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戀癖”(narcissism),也往往比情人眼裡的意中人還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們照鏡子,能看見自己的真相嗎?

  我屋裡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實。我對奉承的鏡子說:“別哄我,也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燈下看美人’,一霎時,我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卻不是我的真相。”我對最刻毒的鏡子說:“我也未必那麼醜,這是光線對我不利,顯得那麼難看,不信我就是這副模樣。”最老實的鏡子,我最相信,覺得自己就是鏡子裡的人。其實,我哪就是呢!

  假如我的臉是歪的,天天照,看慣了,就不覺得歪。假如我一眼大,一眼小,看慣了,也不覺得了,好比老伴兒或老朋友,對我的缺點習慣了,視而不見了。我有時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鏡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鏡子,注意自我修飾。我自以為頗有自知之明了。其實遠沒有。何以見得呢?這需用實例才講得明白。

  我曾用過一個最醜的老媽,姓郭。錢鍾書曾說:對醜人多看一眼是對那醜人的殘酷。我卻認為對郭媽多看一眼是對自己的殘酷。她第一次來我家,我嚇得趕忙躲開了眼睛。她醜得太可怕了: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狹,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尖鼻子,一雙腫眼泡;麻皮,皮色是剛脫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紅潤,也許因為有些緊張,還吐著半個舌尖;清湯掛面式的頭髮,很長,梳得光光潤潤,水淋淋地貼在面頰兩側,好像剛從水裡鑽出來的。她是小腳,一步一扭,手肘也隨著腳步前伸。

  從前的老媽子和現在的“阿姨”不同。老媽子有她們的規矩。偷錢偷東西是不行的,可是買菜揩油是照例規矩,稱“籃口”。如果這家子買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籃口”好。我當家不精明,半斤肉她報一斤,我也不知道。買魚我只知死魚、活魚,卻不知是什麼魚。所以郭媽的“籃口”不錯,一個月的“籃口”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多。她講工錢時要求先付後做,我也答應了。但過了一月兩月,她就要加工錢,給我臉瞧。如果我視而不見,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給的工錢總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錢囑她別說出去,她口中答應卻立即傳開了,然後對我說:家家都長,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牽累別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臉子。

  她審美觀念卻高得很,不順眼的,好比眼裡夾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對我形容某高幹夫人:“一雙爛桃眼,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鼻子,一雙小腳,走路扭搭扭搭……”我驚奇地看著她,心想:這不是你自己嗎?

  我們家住郊外,沒有乾淨的理髮店,鍾書和女兒央我為他們理髮,我能理髮。我自己進城做個電燙,自己做頭髮,就可以一年半載不進城。我忽然發現她的“清湯掛面”髮式,也改成和我一樣的卷兒了。這使我很驚奇。一次我宴會遇見白楊。她和我見面不多,卻是很相投的。她問我:“你的頭髮是怎麼卷的?”我笑說:“我正要問你呢,你的頭髮是怎麼卷的?”我們講了怎麼卷:原來同樣方法,不過她末一梳往裡,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換了白楊的髮式。忽見郭媽也同樣把頭髮往裡捲了。她沒有電燙,不知她用的什麼方法。我不免暗笑“婢學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媽是“婢學夫人”,我豈不是“夫人學明星”呢?

  郭媽有她的專長,針線好。據她的規矩,縫縫補補是她的分內事。她能剪裁,可是決不肯為我剪裁。這點她很有理,她不是我的裁縫。但是我自己能剪裁,我裁好了衣服,她就得做,因為這就屬於縫縫補補。我取她一技之長,用了她好多年。

  她來我家不久,鍾書借調到城裡工作了,女兒在城裡上學,住宿。家裡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媽從不問一聲病,從不來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粥湯端到她床前。她驚奇得好像我做了什麼怪事。從此她對我漸漸改變態度,心上事都和我講了。

  她掏出貼身口袋裡一封磨得快爛的信給我看,原來是她丈夫給她的休書。她丈夫是軍官學校畢業的,她有個兒子在地質勘探隊工作,到過我家幾次,相貌不錯。她丈夫上軍官學校的學費,是郭媽娘家給出的。郭媽捎了丈夫末一學期的學費,就得到丈夫的休書,那虛偽肉麻的勁兒,真叫人受不了,我讀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媽醜得可怕,吃驚不小,結婚後一兩個星期後就另外找了一個女人,也生了一個兒子。郭媽的兒子和父親有來往,也和這個小他一二個月的弟弟來往。郭媽每月給兒子寄錢,每次是她工錢的一倍。這兒子的信,和他父親的休書一樣肉麻。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著雞皮疙瘩為郭媽讀信並回信。她感謝我給她喝粥湯,我憐她醜得嚇走了丈夫,我們中間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太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辭她;她就哭,又請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說實話,我很不喜歡她。

  奇怪的是,我每天看她對鏡理妝的時候,我會看到她的“鏡中人”,她身材不錯,雖然小腳,在有些男人的眼裡,可說裊娜風流。腫眼泡也不覺腫了,臉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臉也平正了。

  她每次給我做了衣服,我總額外給她報酬。我不穿的衣服大衣等,還很新,我都給了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綢裡綢面,大衣也稱身。十一年後,我家搬到乾麵胡同大樓裡,有個有名糊塗的收發員看中了她,老抬頭凝望著我住的三樓。他對我說:“你家的保姆呀,很講究呀!”幸虧郭媽只幫我搬家,我已辭退了她,未造成這糊塗收發員的相思夢。我就想到了“鏡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又不同。我見過郭媽的“鏡中人”,又見到這糊塗收發員眼裡的“意中人”,對我啟發不小。郭媽自以為美,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不過“百步”“五十步”的不同罷了。

  鏡子裡的人,是顯而易見的,自己卻看不真。一個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難捉摸了。大抵自負是怎樣的人,就自信為這樣的人,就表現為這樣的人。他在自欺欺人的同時,也在充分表現自己。這個自己,“不鏡於水,而鏡於人”,別人眼裡,他照見的不就是他表現的自己嗎?

九 他是否知道自己騙人?

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我們夫婦同在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工作。同事間有一位古希臘、羅馬文學專家。他沒有留過學,但自稱曾在世界各國留學,而且是和蘇聯的風雲人物某某將軍一同飛回中國的。他也是蘇聯文學專家。但不久就被人識破,他壓根兒未出國境一步。可是他確有真才實學,他對於古希臘、羅馬的學間,不輸於留學希臘的專家。而且他中文功底好,文筆流麗。他還懂俄文,比留學希臘的專家更勝一籌了。他並未失去職位。只成了同事間一位有名的“騙子”有點滑稿的“騙子”。
我家和他家有緣,曾同住在一個小小辦公樓的樓上,對門而居。“騙子”的夫人也是同事,我忘了她什麼工作,只記得我和她同歲。她為人敦厚寬和,我們兩個很要好,常來往。他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常來我家玩。大兒子特聰明,能修電器,常有小小發明。
我看見他們家供著聖約瑟和聖母像,知道他們必是天主教徒,因為新敏不供奉聖母 。鋪書和我猜想。這位先生的古希臘、羅馬文,該是從耶穌會的敏士學來,準是踏踏實實的。夜深常聽到他朗誦中文,我們猜想他好學而能自學,俄文當是自學的 。
我們那個小小的辦公樓,分住四家 。四家合用一個廁所 。四家人口不少,早起如廁。每日需排隊,而廁所在樓下,我們往往下了樓又上樓 。對門的大兒子就發明一個裝置,門口裝一個小小的紅燈泡,紅燈亮,即廁所無人 。他家門口商懸一幅馬克思像,像上馬克思臉紅了,我們就下樓 。那群孩子都聰明,料想爸爸也聰明 。我們很好奇,他冒稱留學世界各國,他夫人也信以為真嗎?他孩子們知道爸爸撒謊嗎?
我們兩家做鄰居的時期並不長久,好像至多一兩年。我家遷居後和他們仍有來往 。他們夫婦,很早就先後去世,“騙子”先生久已被人遺忘 。如果他不騙,可以贏得大家的尊敬 。我至今好奇,不知他家裡人是否知道虛實。
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 。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我們戚友間不乏實例。我立刻想到某某老友就是如此 。自欺欺人是人之常情,程度不同而已 。這位“騙子”只是一個極端 。

十 窮苦人三則

(一)路有凍死骨

上海淪陷時期,常看見路上凍死、餓死的叫花子。我步行上班,要經過一方荒僻的空地。一次。大雪之後,地上很潮濕,可是雪還沒化盡。雪地裡,躺著一個凍死或餓死的叫花子。有人可憐他,為他蓋上一片破蓆子,他一雙腳伸在席外。我聽過路人說 :“沒嚥氣呢,還並著兩隻腳朝天豎著呢 。”到我下班回家時,他兩腳“八”字般分向左右倒下了,他死了。有人在他身邊放了一串紙錢,可是沒人為他燒 。我看見他在雪地裡躺了一天,然後看見“普普山莊”的人用薄皮棺材收殘了屍體送走了 。上海有個“普普山莊”專“做好事”,辦事人員借此謀生,稱“善棍”
有次,鍾書和我出門看朋友,走累了”看見一個小小土地廟,想坐門檻上歇歇。只見高高的門檻後面, 躺著一個蜷曲的死人,早已僵了。我們趕忙走開 。不知這具屍體,哪天有人收殘 。

(二)吃施粥

抗日寇勝利後,我住蒲園 。我到震旦女校上課,可抄近路由學校後門進校。霞飛路後面有一片空場是“普普山莊”的施粥場,我抄近路必經之處。所以我經常看到叫花子吃施粥 。
附近的叫花子,都拿著洋鐵罐兒或洋鐵桶排隊領粥,秩序井然,因為人人都有,不用搶先,也不能領雙份。粥是很稠的熱粥,每人兩大鍋勺,足有大半桶,一頓是吃不完的,夠吃兩頓 。早一頓是熱的,晚頓當然是冷的了。一天兩頓粥,可以不致餓死。領施粥的都是單身,都衣服破爛單薄,多半搶佔有太陽的地方。老資格的花子,捧了施粥,挑個好太陽又沒風的地方,欣欣喜喜地吃。有時還從懷裡掏出一包花生米或蘿蔔乾下粥。絕大多數是默默地吃白粥。有一次,我看見老少兩人。像父子,同吃施粥。他們的衣服還不很破。兩人低著頭,坐在背人處,滿麗愁苦,想是還未淪為乞丐,但是家裡已無米下鍋了。我回家講給鍾書聽,我們都為這父子倆傷心 ;也常想起我曾看見的那兩個屍體,他們為什麼不吃施粥呢?該是病了,或不會行動了吧?

(三)“瞎子餓煞哉!”

上海淪陷期間,錢家坦居沿馬路的房子,每天能聽到“餓煞哉!餓煞哉!瞎子餓煞哉。”的喊聲。我出門經常遇到這個瞎子,我總要過馬路去給他一個銅板。瞎子一手用枴杖點地,一手向前亂摸,兩眼都睜著。那時候,馬路上沒幾輛汽車,只有 24路無軌電車。還有單人或雙人的三輪車,過馬路很容易。
我每天飯後,乘 24路無軌到終點下車,然後要走過一段”三不管”地帶,再改乘有軌電車到終點,下車到半日小學上課。“三不管”是公共租界不管,法租界不管,偽政府也不管,是歹徒出沒的地方,下課後那裡的夜市非常熱鬧。黃包車伕或三輪車伕辛苦了一天,晚上圍坐在吃大閘蟹的攤兒上吃死蟹,真是俗語 :“告花子吃死蟹,只只好……他們照例有薑末,也有香醋。蟹都是捆著的,個兒很大,不過全都是死蟹,看他們吃得真香!我看到窮苦人的享樂,大有興趣。我自己肚裡也餓得慌呀 。但是我如果放慢腳步,就會有流氓盯梢,背後會有人問:”大閘蟹吃峨?”我趕忙急急趕路,頭也不敢囚。
一次我下課後回家,就在大閘蟹攤附近,有一個自來水龍頭,旁邊是一片鋪石子的空地。我看見那個“餓煞哉”的暗子坐在自來水龍頭前面,身邊一隻半滿的酒杯,周圍坐著一大圈人,瞎子顯然是這夥人的頭兒,正指手劃腳、高談闊論呢。我認得這個晴子,瞎子也看見我在看他了,頓時目露凶光,嚇得我一口氣跑了好老遠,還覺得那兩道凶光盯著我呢。以後我聽到“瞎子餓煞哉”,總留心躲開 。我從未對他有惡意,他那兩眼凶光好可怕呀”我讀過法國的《乞丐市場》,懂得斷臂的、一條腿的、渾身創傷的乞丐,每清早怎樣一一化裝。但我天天看見這個不化裝的假瞎子,從來懷疑過他的真假 。真是”君子可以欺以方也”,想到他眼裡那兩道凶光。至今還有點寒凜凜的。

十一 胡思亂想

(一)胡思亂想之一

我不是大凶大惡,不至於打入十八層地獄 。可是一輩子的過錯也攢了一大堆。小小的過失會造成不小的罪孽 。我愚蠢,我自私,我虛榮。不知不覺間會犯下不少罪 。到我死,我的靈魂是怎麼也不配上天堂的 。懺悔不能消滅罪擎,只會叫我服服帖帖地投入煉獄。抱靈魂洗煉乾淨。然後,我就能會見過去的親人嗎。
我想到父母生我、育我、培養我,而他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不在身邊。跑到國外去了,還頂快活,只是苦苦想家。苦苦想家就能報答父母嗎 ?我每月看到陰曆中一夜的半個月亮,就想到我結婚前兩夕。父母擺酒席”請小姐”的時候,父母不赴宴。兩人同在臥室傷感吧。我總覺得是女兒背棄了父母。這個罪,怎麼消?
我的父母是最模範的夫妻。我們三個出嫁的姐妹,常自愧不能像媽媽那樣和順體貼,遠不如 。我至少該少彆扭些,少任性些,可是沒做到,我心上也負疚。
至於女兒,我只有一個女兒,卻未能盡媽媽的責任。我大弟生病,我媽媽帶了他趕到上海。到處求醫,還自恨未盡媽媽的責任 。我卻讓女兒由誤診得了絕症,到絕症末期還不知她的病情。直到她去世之後,才從她朋友的記述中得知她病中的痛楚,我怎麼補償我的虧欠呀?
蘇格拉底在他等候服毒之前。閒來無事,講講他理想的天堂地獄 。他說 :“鬼魂泡在苦海裡。需要等他生前虧負的人饒恕了他,才得超生。假如我喊爸爸媽媽求寬恕,他們一定早已寬恕了。他們會說產阿季,快回來吧!我們等你好久了 。”若向鍾書、圓圓求寬恕,他們也一定早已寬恕了,他們會叫:“娘,快回來吧!我們正等著你呢。”可是我不信親人寬恕,我就能無罪。
老人的前途是病和死。我還得熬過一場病苦,熬過一場死亡的苦,再熬過一場煉獄裡燒煉的苦。老天爺是慈悲的 。但是我沒有洗煉乾淨之前,帶著一身塵濁世界的垢污,不好“回家”。

(二)胡思亂想之二

假如我要上天堂,穿什麼“衣服”呢?“衣服”,不指我遺體火化時的衣服,指我上天堂時具有的形態面貌 。如果是現在的這高rJi商貌。鍾書、圓圓會認得,可是我爸爸媽媽肯定不認得了 。我媽媽很年輕,六十歲還欠兩三個月。我爸也只有六十七歲。我若自己聲明我是阿季,媽媽會驚奇說:“阿季嗎?沒一絲影兒了 。”我離開媽媽出國時。只二十四歲。媽媽會笑說 ;”你倒比我老了 r。。爸爸和我分別時,我只三十三歲,爸爸會詫異說 :“阿季老成這副模樣,爸爸都要叫你娘了二”
我十五、六歲,大概是生平最好看的時候,是一個很消秀的小姑娘 。我願意穿我最美的“衣服”上天堂,就是帶著我十五、六歲的形態面貌上天。爸爸媽媽當然喜歡,可是鍾書、圓圓都不會認得我。都不肯認我 。鍾書決不敢把這個清秀的小姑娘當作老伴;圓圓也只會把我看作她的孫女兒。
假如人死了,靈魂還保持生前的麗貌,美人也罷了,不美的人,永遠那副模樣,自己也會嫌,還不如《聊齋》裡那個畫皮的妖精,能每夜把自己畫得更美些 。可是任意變樣兒。親人不復相識,只好做孤鬼了。
親人去世,要夢中相見也不能。但親人去世多年後,就能常常夢見。我孤獨一人已近十年,夢裡經常和親人在一起。但是在夢中,我從未見過他們的而貌和他們的衣服,只知道是他們,感覺到是他們。我常想,甩掉了肉體,靈魂彼此間都是認識的,而且是熟識的、永遠不變的,就像夢裡相見時一樣。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