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位和退位

怪不得那麼多人想做官。

擔任院長之後,我每天收到的郵件都來不及拆了。也怕拆,怕裡邊噴出來的熱氣把手指燙著了。

拆開一個很厚的郵件,是湖北一個姓古的人寄來的,一篇研究我的「學術成就」的萬言長文,要我推薦給任何一家雜誌發表。他還在另一篇文章中宣稱,我將以卷帙浩繁的著作對藝術做出終極回答。我看了一笑,退回了那篇長文,在心裡給他起了一個便於自己記憶的名號——「古終極」。後來北京又有一個姓肖的編輯人員評價我是「民族的脊樑」,我同樣給他起了一個好記的名號——「肖脊樑」,與「古終極」並列。

如果不小心,一做官,天天都可以遇到一個個「古終極」和「肖脊樑」。

今天與我吃飯的人,倒是我自己約來的。

他就是戲曲史家徐扶明教授,曾經因為說過樣板戲兩句話,被人揭發,關押了很久。他的案子早就應該平反,但由於沒人管,一直拖著。我向有關部門詢問過好幾次,也沒有回應。這次我以院長的身份再問,立即解決了。這就是做官的好處。我已經約了他好幾次,他老說「不便打擾」,這又是做官的壞處。

今天他實在推不過,終於來了。我在學院後門口找了一家小飯館,拉他到牆角的一張桌子邊坐下。他穿得像一個老農民,縮著脖子,嗓子啞啞的,笑著與我握手,手很熱,握了好一會兒。

「昨天文化局當著我的面,把那個人揭發我的材料焚燒了。」他說:「這很可惜,留著多好呢。你我都是研究文化史的,最看重原始材料。為難的是,我如果堅持不讓燒,很可能以為我還要記恨。」

「那人現在在哪裡?」我問的是當年揭發徐扶明「攻擊樣板戲」而造成多年冤獄的那個曾遠風。

「在這裡。」徐扶明從口袋裡取出厚厚一沓折好的報紙,放到我眼前,用手指點了點折在最上面的一篇文章。

我一看,那是一份南方有名的週報,文章的標題很長,叫作《「文革」可以被遺忘,卻不可以被掩蓋》,作者正是曾遠風。

我吃驚地匆匆看了幾眼。曾遠風在那裡用憤怒的口氣寫道,有人要掩蓋「文革」罪行,他絕不答應,一定要戰鬥到底。

徐扶明教授告訴我,曾遠風在好幾年之前就已經搖身一變,成為「文革」的批判者。很多讀者把他當作一名反「文革」的英雄好漢,完全不知道他在「文革」中是如何讓人聞風喪膽的。

「你難道不想給南方的這家報紙的編輯部寫封信?」我實在氣不過,咻咻地問徐扶明教授。

「這沒用。」他說,「老弟,人生如戲,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遠是打手,有人永遠是挨打。」

他搖頭苦笑了一下,又縮起了脖子。猛一看,真像曾遠風說的要想掩蓋罪行的逃犯。

這很像我爸爸,關押了那麼多年,現在平反了,卻像是自己理屈,躲躲閃閃地過日子,從來不控訴、不揭發、不聲討。那些慷慨激昂的事,仍然由當年慷慨激昂的人在做。

在中國,社會政治話題可以不斷翻轉,但揭發、聲討、控訴的,卻永遠是同一批人。把他們的徒弟算進去,也是同一幫人。前後之間的程序、邏輯、對象也一模一樣,只是內容相反、時空倒置而已。

與徐扶明教授碰面後大約半個月,一天下午,傍晚時分,一個高高大大、鼻子尖尖的老人敲開了我辦公室的門。他進門就說:「院長,我叫曾遠風,有十萬火急的事找你!」說著伸出手來要與我握。

我聽說是曾遠風,心裡一咯登,沒有伸手去握,立即回身坐到我的辦公椅上,問:「什麼事?」

曾遠風走到我的辦公桌前,神秘地說:「上海在『文革』初期演過一台戲叫《邊疆新苗》,你知道嗎?」

我既沒有吱聲,也沒有點頭,等他說下去。

「這是『文革』期間上海最壞的戲,比樣板戲還壞。樣板戲剝奪了人民看別的戲的權利,《邊疆新苗》剝奪了青年上學的權利!」

聽到這話我抬起頭看了他一眼,要不是想到了被眼前這個人傷害了多年的徐扶明教授,我還有可能點一下頭。

但是,我看他一眼,已經對他有了鼓勵,他的聲調提高了:「這個月,正是當年上海學生到邊疆去二十週年,受害者們已經集中起來,準備找劇作者沙葉新算賬,要他歸還青春。現在這個劇作者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蟻,我聽說,他已在托人找您,請您出場去說服那些受害者。我今天緊急趕來,就是勸您千萬不要為這個文痞出面!」

不管曾遠風是不是誇大其詞,如果一群二十年前去邊疆的人員真的包圍住了那個劇作者,這可不是小事。大家一激憤,極易造成圍毆事件,鬧出人命都有可能。

我便問曾遠風:「真有這事?」他就把消息來源詳細說了一遍,我聽完,就把他打發走了。

我立即把我的好朋友胡偉民導演找來,商量這件事。胡偉民像我岳父一樣是個「右派分子」,「文革」中不在上海,不知道有《邊疆新苗》這個戲。但他顯然看不起沙葉新,理由是那人實在太左,又太喜歡譁眾取寵。我說:「有那麼多人來討二十年前的舊賬,可見那個戲確實很壞。但當時逼迫青年學生下鄉,是北京的號令。那個左派編劇只是曲意逢迎,現在如果把歷史責任都推到他一個人身上……」

「這不妥!這不妥!」胡偉民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

兩天後,那個左派編劇果然來找我了。這是我第一次見這個人,他的態度,不是我預想的那樣憂慮和謙恭,而是一種帶有一點滑稽的友好,這使我覺得比較舒服。

第二天傍晚,我就出現在那個現場。是安福路上一個劇場的門廳,我去時已經擠滿了人,門外還有不少人要擠進來。一看就知道,全是二十年前上山下鄉的學生,社會上統稱為知識青年,又簡稱為「知青」。

那個左派編劇靠牆坐在一把塑料的折疊椅上,「知青」們都站著,由於後面推擠,對他越逼越近。我怕出事,就站到了他身邊。

一看就知道,這些人不是來鬧事的。他們最好的年月都被拿走了,但是誰也沒有為這件事承擔責任,只是草草地讓他們回了城。城裡已經沒有他們的位置,他們找不到出路,於是像沒頭蒼蠅一樣撞到了這裡。安福路在上海是一條小路,並不好找,但他們還是找來了。眼前這個坐在塑料折疊椅上的胖乎乎、矮墩墩的男人,顯然不是他們真正要找的人。但是,除了他,他們再也找不到別的人。

這種無言的包圍,令人窒息。

幸好有人用平穩的口氣打破了沉默。這是一個高個子的中年人,他叫了一下那個左派編劇的名字,說:「不瞞你說,在江西龍南縣的深山裡,我們有幾個人曾經多次商量,只要回上海,就要打你一頓。」他頓了頓,接著說:「但是我們終於長大了,不會再有這種念頭。今天只是想問你,你自己讀過大學卻說讀書不好,你要我們到農村去自己卻不去,這,能安心嗎?」

劇作者臉上的微笑一下子僵住了,他不知道要不要站起來回答,便徵詢似的看了我一眼。我正猶豫,四周的話匣子卻打開了:「編劇編劇,怎麼能胡編亂造!」

「你也是有兒女的人,請想一想二十年前的我們!」

……

雖然大家很激動,但話說出來了,情緒也就釋放了一大半。我覺得應該說話了。

我站出一步,說:「大家知道,我也去了農場。最痛心的是,一位女同學在農場自殺了。我剛才還在想,活下來,就是勝利。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們還不老!」

「余院長,我們老了。」這聲音,悲涼中帶著點兒諧謔,氣氛鬆動了。

「你們這樣還算老?請看看我!」一個我非常熟悉的聲音從後面傳來,我伸頭一看,是胡偉民,他也來了。

胡偉民一身牛仔服,叼著根香煙,緩步上前。一個大導演的自然風度有一種無形的光,大家紛紛後退一步,為他讓道。

他走到了這個門廳的台階上。台階是通向劇場的,現在劇場正鎖著門,他踏上三級,就在那扇鎖著的大門前站住了,轉過身來,對著大家。

他掃視了一下全場,平靜地自我介紹:「我是在一九五七年從上海戲劇學院剛剛畢業時被打成右派分子的。」這就是說,他高出大家整整一輩。

「我當時算是階級敵人,發配到北大荒,零下四十度還必須在野外幹活。」胡偉民說。

這幾句話,把這個門廳收納得鴉雀無聲。胡偉民知道所有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便慢慢地抽一口香煙,再把白煙圈緩緩吐出。大家等著他,他讓大家等。發現香煙即將燃盡,他便彎下腰去把煙蒂按滅在花崗石台階上,直起身來再掏出一盒香煙,抽出一支,銜在嘴上,摸出打火機點上,抽一口,再噴出白煙,才重新講話。

他說:「我算過,我比你們各位的平均年齡,大十八歲。我真正做專業的事,是『文革』結束後才起步的。你們算一算,那時候我幾歲了?」

他又抽煙了。我連忙抓住機會說:「胡偉民先生是目前上海戲劇界無可爭議的第一導演,也是全國四大導演之一。他的全部業績,都是這幾年從頭建立起來的。」

「所以,」他又把煙圈吐完了,接著我的話說:「你們現在起步,一點兒也不晚。我們中國,只要方向走對了,所有浪費的時間都能追回來。如果方向錯了,再讓你們回二十歲,也沒用!」

全場肅靜。突然響起了掌聲,很快全場響成了一片。胡偉民,就像他每天在舞台上謝幕一樣,一手叼著煙,一手挽著我,朝周圍點著頭,緩步離場。我順手把那個左派編劇也拉在一起,三個人一起離開。

胡偉民在一個路角彎腰打開了一輛十分破舊的腳踏車的鎖。這輛腳踏車,我和他都叫「老坦克」。按照往常的習慣,他會推著這輛「老坦克」與我一起步行一個多小時,邊走邊聊天,但今天因為多了一個人,他走了幾步就翻身上車了。上車時他還特地關照了我一句:「你也早點回家休息。」為了玩帥,他騎得很快。

第二天,那個左派編劇又到我的辦公室來了,一開門就對我和胡偉民昨天晚上的及時解圍,深表感謝。

我說:「昨天的事,結束得很好,主要是胡偉民的功勞。不過,你老兄也要吸取一點教訓。在過去那樣的年代,任何文人都可能寫錯一點什麼。但是如果遇到了要不要文化、要不要教育、要不要學校這樣一些最基本的人類學問題,卻千萬不要——」我本來要說「昧於良知」,但畢竟是兩個人在聊天,便口氣一軟,說成了「馬虎」。

他說:「我真不清楚那個戲的後果那麼嚴重。但我確實很不滿意自己。」

他認錯的口氣很誠懇,我立即聯想到那個曾遠風,產生了對比。

這件事之後,這個左派編劇和我、胡偉民的關係越來越近。他後來請求我為他的新作集寫序言,我寫了。他又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我的著作是「神品」,這聽起來有點不是味道,但我也沒有阻止。因為當時中國文化界又在發動「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類的運動,極左勢力再度抬頭,我幾次看他,居然痛改前非,也與我們一起反對極左勢力,我就把他當作了「改惡從善」的朋友,顧不得用詞不當的小節了。後來,上海市文化局來向我徵詢意見,我還推薦他做了一個劇團的團長。

有一次,胡偉民騎著「老坦克」到我家來,在我家吃飯。他邊吃邊對我說:「我們的那位朋友,最近有點讓人看不懂了。我在廣州偶爾看到他發表的幾篇文章,從口氣看,要把自己打扮成『異議分子』了。但他能有什麼像樣的異議?我們還不知道?」

我說:「他啊,仍然是一個蹩腳編劇急於表演多種角色的職業病。去過幾次香港,又去了一次美國,覺得中國的『異議分子』在那裡很吃香,就學著扮演。」

胡偉民說:「我看他是掛羊頭賣狗肉,不知道會不會被那些真的『異議分子』打一頓!」

我一聽就笑了:「到時候我們還要再救他一次。」

事情的發展,遠比我們的談笑嚴重。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日午後一時左右,我在院長辦公室裡呆坐著,胡偉民敲門進來了。他坐在我對面,一支支地抽著煙,不斷地搖頭歎氣。那些天我正又一次被人揭發,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審查。揭發的是最新的政治問題,我因為跟不上形勢,又不想立即改變自己的觀點,因此麻煩不小。

北京來的審查者卻很同情我,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企圖把我的問題解釋成「保護學生」。胡偉民看著我,說:「大家都不好受,朋友間你擔子最重,管著這麼一個學院,帶著這麼一批學生,千萬要保重!」

「那個人被我開除了!」過了一會兒他突然說。

「誰?」我問。

「還有誰?寫《邊疆新苗》的那個人,開除出朋友圈!」他厭惡得連名字也不想說。

我一聽就明白了。前兩天那人在報紙上代表劇團發表了一個驚人的政治聲明,正好與我們前一段時間在一起時的態度徹底相反。

我看到報紙後曾打電話向那個人嚴厲質問,那個人在電話裡慌忙解釋:「我是處級幹部,又是新黨員,必須表個態,實在沒辦法。」

我立即大聲說:「你是處級,我比你高兩級,所以很清楚,上級並沒有要你這麼表態!」隨即摔了電話。

沒想到,胡偉民比我更厲害,直接找上門去了。

「你去找他了?」我問胡偉民。

「我當面對他說,我最痛恨的不是你的觀點,而是你的投機。一個搞藝術的人,怎麼可以沒有人格!」胡偉民邊說邊站起身來,說:「我們怎麼交了這麼一個朋友,氣得我渾身顫抖,胸口發悶!」

說著他拍了拍我的肩,像是要走。

我問:「你現在去哪裡?」

他說:「半個月來身體一直不好,昨天晚上又這麼一吵,傷了元氣,想到華山醫院配點藥。你要保重!」

我把他送到辦公室門口,看他下樓梯。然後,我又急忙回身到窗口,看他翻身騎上「老坦克」。他知道我在看他的背影,扭身抬頭看我的窗,騰出左手向我揮了揮。左手上,還是夾著香煙。

華山醫院就在學院東邊不遠。他把「老坦克」擱在醫院門邊的磚牆前,鎖上,就進了醫院。

很長時間過去了,昏黃的路燈照著這輛腳踏車。它的主人,再也沒有出來。

深夜的街道上,沒有人知道它此刻的意義:它馱載過上海戲劇的一個輝煌時代,而這個時代剛剛結束。

就在這時,我家的電話鈴急促地響了。平日深夜來電話的只能是他,我拿起話筒就叫「偉民」。

不是他,但有關他。

兩天後,我在追思會上說:「一個人的去世,會使另一個人改變與行業的關係。從今以後我將不再與上海戲劇界交往,因為我的朋友已經死在那個地方。」

我在發言前已經看到,那個左派編劇,還有那個曾遠風,都來了。那天回家,我遵循胡偉民有關「開除」的決定,給那個左派編劇寫了一封斬釘截鐵的信。

我的絕交信,可能給他帶來了不太好的名聲,從此,他需要一次次重新編造我與他絕交的原因。編造出來的原因都很有趣,好像絕交是他提出來的,因為他「發現」了我的很多問題。一會兒,似乎與「石一歌」有關;一會兒,似乎與地震有關;一會兒,似乎與離婚有關……神神叨叨二十多年,全是因為一九八九年我的那封絕交信。

這是後話了。讓我們還是趕快回到一九八九年。

在胡偉民去世之後半個月,對我的審查也結束了。

審查者做出了一個溫和的結論,果然說我當時站在學生一邊,只是為了保護學生。學院裡一位教授悄聲在我耳邊說:「胡偉民的在天之靈保佑了你。」

我隨即去了新加坡,在那裡滯留了八個月。好幾年前,新加坡的大藝術家郭寶昆先生曾邀請我和高行健、賴聲川三人一起去那裡聚會和講課。當時我們三人都還很年輕,也不出名,不知道怎麼被郭先生挑上的。這次重返,他們兩人都不在那裡了,這座熱帶城市顯得有點冷清。郭寶昆先生經常在濃郁的樹叢下長時間地看著我,不說話。

我歎口氣,說:「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中國這難忘的十年,結束了。」

「我知道。」他說,「賴聲川已經聯繫上了,他會過來陪你。高行健一直聯繫不上。」

《吾家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