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講

剛才講到乾坤交媾的大還丹,到了頂上凝而成丹這一節。

還丹後的鍛煉

「故曰搗冶併合之,持入赤色門」,在頂上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天地交媾大還丹。所謂天地大還,回轉來,他形容像藥店裡搗藥一樣,還要鍛煉併合攏來。赤色門就是胸口,天地的精神與我們自己的,下來進赤色門到心中。

「此二句,有吸舐撮閉,無數作用在內」,我們一般練氣功做瑜珈術,學密宗道家,「吸」是自然有吸氣的作用。我們的鼻子,渾身的毛孔,也有這個作用,好像永遠在吸氣,把天地之氣吸向裡面。上面那個境界也在吸天地的精華。 「舐」,這個舐就很妙了,道家叫做「無上之密」,過去在道家是不傳的,現在我都公開講。我們當年磕頭求呀,求得好痛苦,學了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打坐時,舌抵上顎,這個時候舌頭正立起來,在較後位置有個小舌頭、喉管這裡,就封鎖了。鼻子也直接給他封鎖,自然抵住了,這是講氣脈通了。所以氣脈通了沒有,一看他的體形,由這一點就看出來了。這個你們年輕的不要學了,免得去批評這個那個,那很罪過。

喉結之下,密宗叫做喉輪,認為喉輪下面氣脈打通後,這個人沒有妄想了。道家講得更嚴重,這個喉結,尤其男人看得很清楚,我們身上好幾個結,大家注意沒有?喉結這裡一個,心窩子有一個,下面有一個,尤其女性,盆骨那裡生孩子要打開的。這三個地方三結,這個結都會打開,打開並不是沒有喉結了,喉結照樣有,是裡面打開了。打開了,道家叫做打通生死玄關。這個生死玄關打通了的人,發言吐語的音聲不同了,他可以跳出普通的生死,生死也有辦法控制了。有時大家打坐覺得喉輪這裡很脹,有時到了這裡過不去,像有痰一樣,想吐也吐不出來,就是這個關口沒有打通。

「撮閉」就是前陰後陰收攏來,閉掉了精門。假使是生過孩子的女性,或者年紀大的,這個時候返老還童,變成少女一樣,自然撮閉。這個裡頭的工夫、境界,「無數作用在內」,那實在太多了。一般人打坐,在某一個境界、某一個程度也偶然碰到這種現象,不要認為有道了,那叫瞎貓撞到死老鼠,靠不住的!因為這個時候要能自己做主才算。「無數作用在內」這一句話,在自己的書上就要圈起來,這裡頭東西太多,意思跟你講不完。到這個境界,就是說「天元丹」凝結回來了。

「赤色門,即絳宮乾鼎是也。」絳宮就是心口,由胸口一路起到頭頂的氣脈都是通的。「藥既升鼎,漸凝漸結,又徐徐從乾鼎引下,送歸黃庭。」到這個時候,已經兩三步來去了,中間如果碰到魔障,斷了就斷了,又變成凡夫,乃至變成比普通人還慘!如果都不斷,「又徐徐從乾鼎引下」,從上面下降,「送歸黃庭」,再回到黃庭這個中宮。

防止洩漏的方法

「此時當用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氣,方不洩漏。」到這一步更難了,又重新回轉來,一上一下就是 一升一降,同地球物理一樣。像前兩天很悶快下雨了,古人的詩「萬木無聲知雨來」,萬木包括了草,夏天的天氣悶得連草都不動,一點氣流都不動,悶極了,地心的蒸汽要上來了,所以「潘然上升」。地心的蒸汽上來,一衝到上面剛好碰到虛空中有冷氣團,冷熱一結合,下降就變成雨了。修道也是這樣,這個甘露下降時,自己自然會「吸、舐、撮、閉」,不是要你有意去做。所以奇怪就在這裡,是你身體這個生命,到那個時候都自然會動起來,自然曉得吸,自然曉得舐。口在這裡開了,吃天地的東西,下面自然湊攏來了,前面自然就關閉了。男女都一樣,自然的,不要你指揮它,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這樣「送歸黃庭」,到中宮來。此時最難啦!這個時候要能不漏,這並不是指睡夢不遺。「此時當用固濟之法」,什麼法子他沒有講,總之用方法堅固起,絕不能漏,要六根不動,要六根大定。如果突然告訴你股票大跌了,你當然要下座了,那早漏掉了。這個所謂「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封固了六根不動,「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氣,方不洩漏」。前面巳經講過,這又是第二層了,所以「九轉還丹」,道家就是這樣轉,並不是說你把氣從背下面上來,到前面一轉,轉了幾圈就打通了,那不是的。

「故曰,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原文講固濟,就是「固塞其際會」,堅固身體與外際的關係,不交感了,必須使它極堅固,這個時候要閉關了。修行人真正閉關是這個時候,普通人一般講閉關是沒有資格的。「固塞之極」就是六根不漏了,「一陽動於九地之下」,陽氣又在下發動,「形如烈火」,這個時候厲害了,密宗翻成「拙火」,也叫「靈力」,顯教就是先得四加行的煖。其實佛法的修持都有,顯教佛經上都告訴你了,不過一般解釋經典的法師不講工夫,所以批注不同。這個「形如烈火」是煖了,拙火發動了,這股力量衝出來,沒有辦法叫它靜止。

體內龍吟虎嘯

「斬關而出,正子時一到,亟當發真火以應之。」這個才叫做「正子時」來了,這裡不是「活子時」,是真正自己生命當中的「正子時」,一陽來復,一陽初動。那麼,要「發真火以應之」,這就難了。假火是物質之火,我們身上的火在哪裡?佛家有時候叫「三昧真火」。「三昧」是定中的境界,這個真火發動了。有些修密宗觀想火光,結果觀得一身都發燙,以為自己拙火動了,那是很糟糕的,是病相。究竟什麼才是真火呢?我首先給大家講別家的批注你就瞭解了。《楞嚴經》上說「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就是這個東西。所以「真火」就是「真念」,上面不是用真意嗎?這個地方叫真火,就是有念無念之間出來的那個火力。這個火力,叫他熱力也可以。火力哪裡來的呢?你看到打鐵的拉風箱,用風去吹動那個火,所以這個時候,有形的來往,就是練氣了。「霎時乾坤闔辟,龍虎交爭」,那個境界大得很,整個的下部、頭頂都在動,那硬是動!都打開,全身都有震動的現象,山崩地裂一樣,怕人得很。膽子小一點的話,在這裡就倒了,這叫修逃,趕緊逃避了。很多人打坐有一點境界就嚇死了,不敢坐了。「乾坤闔辟」,「闔辟」就是一吸一撮一樣,開合很大。「龍虎交爭」就是有爭戰之相。

「便有龍吟虎嘯之聲」,「龍吟虎嘯」,自己內在硬是有龍吟,聲音大得很,但是坐在旁邊的人不知道。裡面的聲音如雷,有時腦子像打雷一樣,整個的震動了,會嚇死你,人都昏了。下面的氣也在動,上面又龍吟,這些都是實在境界。 現在有些人打打坐,腦後聽到煮飯水燒開了一樣吱吱叫,那個不算,不過已經不錯了。伍柳派的道家叫做「腦後鷲鳴」,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是氣脈通過後腦玉枕,沒有走通的關係,那個不是「龍吟虎嘯」。現在回轉來講「龍吟虎嘯」,那 就大了,這個時候所謂真火發動,「故曰,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這是一步一步工夫,他講到這裡又停掉了。所以丹經道書之難懂,他不告訴你;不是不告訴你,是你自己會了,所以下面不講了。你說他講了沒有?

文火武火配合烹藥

「大藥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這個時候念頭要清淨, 用文火了。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燉。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騰而出爐」,這個時候才能由下向上走。這中間好像沒有答覆,但又答覆了你,裡頭很多問題。為什麼這些 古人所謂祖師們,寫到這裡好像都很捨不得講一樣?因為很難形容,很難講!任何一個字下錯了都害死人,後人都會執著那個境象,所以不願把人家教錯了路,寧可簡化而不宣。 不像現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還沒有三分成就,就講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亂騙人。古人不會的,尤其這些叫做傳天地的正道,絕不敢亂來。但是剛才我講過,你要熟讀丹書才懂,因為他散開了,在別的地方已經說了。

「大藥既生,用武火以鍛煉之,方得結實而歸鼎。故曰, 始文使可修」,開始用文火烹煉,「終竟武乃成」,到了真陽之氣一動,就要武火來了才成功。「此中火候,不可毫髮差殊」,這個火候差一點都不行,難之又難。「當用文而失之於 猛,則火太炎矣」,如果該用文火的時候,你用武火來,把它燒焦了。「當用武而失之於弱,則火太冷矣」,應該用武火的時候,你結果用文火,太冷。其實不要說這個,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雙全的。有時候要動,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們要運動,太極拳太文火了,有時候要少林拳武火一點。有時候,你該用文火的時候就要靜,一動一 靜之間要能掌握好。印光法師是講淨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後人的話倒蠻對,「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這個「相」字要當動詞來看,不是現象那個「像」。「相」是輔助, 他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輔助自己的工夫。「寬猛」,拿政治來比方,有時候法網要管理得嚴,這是猛;有時候要寬大。這「寬猛之宜」,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修整的時候修整。「調其寒溫之節」,該冷該熱,等於冷氣要曉得調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氣病也不對。曉得調整,「方能得中」,完全對的時候,就中節了。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子時從尾閭起火,應復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為什麼講子時呢? 一陽來復,陽是從下部發生的,「從尾閭起火」,實際上就是從海底、尾閭、會陰穴這個地方發生。「應復卦」,拿《易經》的卦象來講就叫做復卦,一陽來復。「一陽初動」叫做「天根」,從下面來。我們修道人的性命就是靜到極點時從下部動。其實何止修道,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醫、西醫都不管這一套了。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個吩咐注意這個問題。有人生病躺在醫院快要好時想回家,因為精神好了,性的慾念衝動,要回去玩玩了,都是這樣死的。有些病也是那麼得的,有些人,我問他怎樣得病的,他說不知道。其實就是在做愛時得的,這叫高興快活的死,就是這個道理。

自身陰陽要調好

修道也是一樣,你看普通人精神一旺,慾念跟著來了,即使沒有慾念,也漏掉了。所以萬人修沒有一個人成就的,在這第一關就過不去。這第一關縱然給你守住了,這一步一步的工夫,又來了一陽來復,每一關你都過不去。陽氣一來的時候就想陰了,異性相吸,自然的道理。本身的陰陽怎麼配合是你的本事,這是智慧功德,否則你就過不去。那麼你說,我絕對守戒律,又有問題來了,因為「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那你說八九十歲還去結婚配對嗎?不是這個,是你本身的陰陽調配,不曉得調配就沒有用,那也是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這個道理非常難瞭解!

「一陽初動,是為天根」,道書只講一陽,後面都沒有講,所以一般人看書時只抓住一陽初動,活子時,接下去子丑寅卯一步一步要跟上來的啊。陽有六個,陰也有六個,陰極了陽生,要第二節再上。拿地支來講,子丑寅卯辰巳是六節,到午時一陰來了。午時以下六節是下半天,所以陽有六爻,陰有六爻。身體也是這樣。就拿背脊骨來說,由下面發動,差不多到了胸這裡,你們有些打坐做工夫,慢慢腰酸背痛,那不過是第二陽要動以前,因為你這一部分有病,還沒有衝過關,所以有腰酸背痛的現象,不是打坐出了毛病。要到「直至六陽純乎乾」,陽氣充滿到頂了,「動極而復靜矣」, 動極就又靜了,陽是動是放射,陰是吸收是歸納。

陰陽多變化

「午時從泥丸退火」,到了靜態來又下降了,「應姤卦」,姤卦有一陰,天風姤( 〉,外卦還是乾卦,乾為天;下卦是巽卦,巽為風。上面五爻是陽的,只有下面一爻陰動,這五陽裡頭一陰多可貴!等於復卦五陰裡頭一陽。我常常講你 們不懂《易經》,什麼叫陰陽?那個復卦是五女一男一起在孤島上,孤零零的,永遠不曉得回不回得去,這一個男人,五個女人都搶,不曉得多寶貴,那是復卦。姤卦恰恰相反,五個男人在孤島上,只有一個女人,這五男都在追,物以稀為貴。所以學《易經》要懂得「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些道理都是哲學,道理很深。從泥丸宮又下降「應姤卦」, 這個「姤」字宋朝人改的,原來就是交媾的「媾」,男女之媾。唐朝以前規規矩矩用「媾」字,宋朝這些理學家很討厭,專門掛假面具,認為這個字不大好看,就把它改成「姤」了。

「一陰初靜,是為月窟」,這個「月窟」實際上是倒轉來,上面空了,下面充實。天根是下面空了,陽氣向上走,兩個顛倒。宋朝有一個有名的邵康節,他講修道的詩:「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到這個境界時,天根、月窟就是這裡所說的,講天根正是月窟,講月窟正是天根, 說陰的正是陽在裡頭,講陽的正是陰的在裡頭。所以天根從下到上,月窟反而從上到下。「天根月窟閒來往」,上下都打通了,「三十六宮都是春」。

「直至六陰純乎坤,靜極而復動矣」,所以,到了靜極純陰的境界時,靜極又陽生了。「故曰,周旋十二節」,「周旋」 就是轉圓圈,輪迴,旋轉。「十二節」是十二個節,一年是二十四節氣,六陰六陽,一天十二個時辰。「節盡更須親」, 他一節一節完了,一個階段到一個階段,修道由一個程序到一個境界,每個境界都不同,所以我講這是科學的,一步有一步的工夫。「此乾坤大交的法象也」,這是講乾坤大交的境界。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