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炙甘草湯__十四、潤燥之劑

十四、潤燥之劑

潤燥之劑,即治燥劑。是以滋潤藥為主組成,治療燥證的方劑。燥證有外燥、內燥之分。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由於秋令氣候溫 涼有異,故外燥又有涼燥、溫 燥的不同。內燥多由臟腑津液虧損所致,從發病部位來說,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根據“燥者潤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的原則,燥證當用潤燥法治療。其中外燥宜輕宣潤燥,若為涼燥宜溫 宣,溫 燥宜清宣,內燥宜滋陰潤燥。所以治燥劑有輕宣外燥和滋潤內燥的區別。但臨床 上每多內外相兼,上下互見,治宜隨證而施。

1.炙甘草湯 (張仲景)虛勞肺痿1。

(《傷寒》)

【歌訣】

炙甘草湯參姜桂麥冬生地火麻仁

大棗阿膠加酒服虛勞肺痿效如神

【詞解】1虛勞肺痿:指因虛損勞傷而致陰虛肺傷,肺葉枯萎的慢性虛弱疾患。臨床 表現咳唾涎沫,形瘦氣短,口乾舌燥,脈虛數等。

【組成】炙甘草四兩(12g) 人參二兩(6g) 生薑三兩(9g)桂枝三兩(9g) 麥冬半升(10g) 生地黃一斤(30g)大麻仁半升(l0g)大棗三十枚(5-l0枚)阿膠二兩(6g)

【用法】上9藥用清酒和水先煎煮八味藥(留下阿膠),去滓取汁,內放阿膠烊化消盡,分三次溫 服。

【功用】滋陰養血,益氣溫 陽。

【主治】1陰血不足,陽氣虛弱。症見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干而瘦小者。

2虛勞肺痿。症見咳唾涎沫,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或盜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結,脈虛數等。

【分析】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而致心動悸,脈結代及虛勞肺痿均為本方的主證。虛煩大便干結為本方的次要症狀。故方中重用生地滋陰養血,為君藥。阿膠、麥冬助君滋陰養血,以養心血,滋心陰,充血脈,潤肺燥;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共為臣藥。麻仁潤燥通便兼補虛;桂枝、生薑、酒皆是辛溫 之品,以通陽復脈,與滋陰益氣藥相配,既可溫 而不燥,又使氣血流通,脈道通利,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血,益氣溫 陽復脈之功。

按:本方又叫“復脈湯”。在《劑學》中習慣歸屬於補益劑中。由於本方可治陰虛肺燥之肺痿證,且又重用生地滋陰養血以潤肺燥,故歸入本門也有一定道理。

《湯頭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