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心土的功效與作用

灶心土-原態

灶心土-藥材

灶心土-原態

灶心土-藥材

為燒木柴或雜草的土灶內底部中心的焦黃土塊。全國農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燒柴火的窯時,將燒結的土塊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即可。又名伏龍肝。

【藥性】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溫中止血,止嘔,止瀉。

【應用】

1.出血證。本品性溫,能溫暖中焦,收攝脾氣而止血,為溫經止血之要藥。對脾氣虛寒,不能統血之出血病證,皆可應用,尤其對吐血、便血的療效更佳。如《廣利方》治吐血、衄血,單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屬下焦寒損者,可與乾薑、阿膠、黃芩等同用,如伏龍肝湯(《外台秘要》);凡脾氣虛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與附子、白朮、地黃等同用,如黃土湯(《金匱要略》)。

2.胃寒嘔吐。本品性溫質重,長於溫中和胃而降逆止嘔。主治脾胃虛寒,胃氣不降所致的嘔吐,與乾薑、半夏、白朮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嘔吐。如《百一選方》治反胃嘔吐,用本品研細,米飲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嘔吐,以本品搗細,調水服。

3.脾虛久瀉。本品既能溫脾暖胃,又能澀腸止瀉,主治脾虛久瀉,常配伍附子、乾薑、白朮等。若治胎前下痢,產後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為丸,用本品煎湯代水送服,如伏龍肝湯丸(《張氏醫通》)。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湯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適量。

1.《名醫別錄》:「主婦人漏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2.《本草匯言》:「伏龍肝,溫脾滲濕,性燥而平,氣溫而和,味甘而斂,以藏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匱》之療先便血;《名醫別錄》方之止婦人血漏,漏帶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穢久延;《雜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溫湯調服七劑即定。他如藏寒下洩,脾胃因寒濕而致動血絡,成一切失血諸疾,無用不宜爾。」

3.《本草便讀》:「伏龍肝即灶心土,須對釜臍下經火久煉而成形者,具土之質,得火之性,化柔為剛,味兼辛苦。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凡諸血病,由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可用之,《金匱》黃土湯即此意。」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硅酸、氧化鉛、癢化鐵,此外,尚含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等。

2.藥理作用:本品有縮短凝血時間,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減輕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嘔作用。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