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真是好不過癮啊。”

當天晚上,幾個人在長原車站商店街的廉價酒館裡喝酒,江原說瞭這麼一句話。

周四晚上七點多,店裡不怎麼嘈雜,正好能安安靜靜地說話。佃問他什麼不過癮,他回答:“就是那個叫久坂的大叔。那人嘴上全是大企業的邏輯,但都是自說自話,根本不考慮我們的感受。總感覺他把外包工廠看扁瞭。”

“確實是啊。”佃回想起久坂的表情,點點頭說,“不過啊,業界就是這種情況。”

“反正我們就是吹口氣都能散架的中小企業而已。”

提出來喝酒的不是佃,而是江原。

他的說法是,真野想跟我們見個面。

真野賢作曾經是佃制作所的工程師,出於某種原因離開瞭佃的公司,目前正在大學的研究所工作。他很久以前就離職瞭,大概有四年沒見面,佃也有點關心他現在的情況。不一會兒,一個新客人掀開酒館簾子走進來,佃抬起手叫瞭他一聲。

是久違的真野。

“好久不見,之前那件事承蒙您關照瞭。”

真野徑直走到佃等人桌前,深深鞠瞭一躬。他穿著一條棉佈長褲,上身套著一件夾克。

“這麼一本正經的幹什麼。”

佃笑著請他坐下,相熟的老板娘正好拿來濕巾擦手,他就順便加瞭一紮生啤。

“你在那邊怎麼樣?”

佃隨意問瞭一句,真野從包裡拿出名片遞給瞭他,上面寫著亞洲醫科大學尖端醫療研究所,頭銜是主任研究員。

“以前你寫信來過啊。”真野離職不久之後就寫瞭一封信來匯報重新就業的情況,還提出瞭一個可以說是新商機的主意。“我們討論過瞭,覺得做那個可能有點困難。”佃說。

真野在信上說,世界上有許多深受重度心臟疾病之苦的病人,不知能否為他們開發人工心臟。

老實說,佃覺得那是個好主意,如果可能,他很想挑戰一下……

但那畢竟是不熟悉的領域,雖然認真考慮過,可是僅憑佃一傢公司的投入和研發,從技術上來說實在太困難瞭。

“沒什麼,請您不要介意。”真野擺瞭擺手,說瞭句讓人意外的話,“不過社長,您就算不主動介入這件事,事情也會自己找上門來,不是嗎?”

“真野,你在說什麼呢?”

江原舉起紮杯的手停在半空中,瞪大瞭眼睛。

“事情是這樣的。”真野繃直瞭身子說,“目前我們跟日本克萊恩有些業務往來,而那傢公司一直在尋找研發閥門系統的廠商。我聽說,他們前幾天決定把委托交給佃制作所瞭。”

佃忍不住抬起頭。

“我們今天早上剛跟日本克萊恩談過。莫非你說的就是那個?”

“很有可能。”真野點點頭,“請問您跟那邊談得怎麼樣,談成瞭嗎?”

他跟江原對視瞭一眼。

“成是成瞭,隻是對方堅決不說那是什麼東西的零件。”

“我們剛才還在說他們太不給面子瞭呢。”江原憤憤地說。

“是人工心臟。”真野說,“反正現在不說,將來也會知道,所以我就直說瞭。日本克萊恩的樣品訂單應該就是他跟我們共同開發的最新型人工心臟部件。”

真野說完,又一本正經地繼續道:“我本來打算向您匯報此事的,無奈一直找不出時間,實在抱歉。其實,社長回復說人工心臟過於復雜後,就有人提出跟日本克萊恩合作研發。現在我就加入瞭這個研發隊伍。”

“原來是這樣啊。”佃瞪大瞭眼睛。

按照真野的說法,人工心臟研發隊伍的領導是亞洲醫科大學心血管外科科長貴船恒廣教授。該大學號稱日本心臟外科頂級機構,而貴船教授是長年統領心血管外科的招牌教授。

“貴船教授帶隊研發的新型人工心臟名為‘核心’,若能成功,就將是全世界最小且最輕的人工心臟。真正投入臨床後,能夠大幅減輕患者的負擔,可謂劃時代的成果。”

“那你們不是已經做瞭三年多研發啦?”江原驚訝地問。

研發在日本克萊恩的經濟和技術支持下展開,目前處在用動物實驗積累成果的階段。近期發現關鍵問題可能在於閥門系統,便著手實施改善。

“以前‘核心’的閥門系統都由一傢跟日本克萊恩有合作的公司負責制造,隻是這次的技術問題難度過高,需要尋找新的制造商。”

“然後他就看上我們傢瞭嗎?”江原有點不滿地說,“真要說的話可能很光榮,不過價格壓得也太低瞭。而且話說回來,為啥要隱瞞那是什麼東西的零件呢?”

“因為日本克萊恩就是個什麼都愛保密的公司。”真野說,“而且我聽說,很多公司一聽說是醫療器械,就會當場拒絕。”

“嗯,確實有可能。”

佃沒有否定,因為醫療器械必須經過厚生勞動省的批準才能銷售,中間的等待時間可能非常長。

“難怪日本克萊恩說要等好幾年才有大貨。”

“現在反倒擔心那邊短短幾年能不能開始量產啊,更別說那可是人工心臟。”江原說完,又問瞭真野一句,“有多少病人需要這種人工心臟啊?”

“是否需要人工心臟,得看病人的情況如何。就拿心臟衰竭的患者來說,日本約有兩百萬人患有慢性心臟衰竭,美國則有五百七十萬人,全世界總共有兩千兩百萬人。”

“你給的這個數字讓人很難判斷到底是多是少啊。”江原抱起胳膊說,“人工心臟肯定也存在競爭,要是不挑戰國際市場,想獲利應該很困難吧。社長,這東西就算能量產,可能也達不到我們希望的數量。”

“可能也是因為這一情況,日本克萊恩才沒有透露那是什麼東西的零件吧。”

確實有可能。

“不,這東西能賺錢。”真野這樣說道,“日本克萊恩是一傢面向歐美銷售醫療器械的廠商,他們擁有豐富的醫療器械交易經驗,我認為,若依靠他們的銷售能力,利潤應該會很可觀。”真野又繼續道,“不光是賺錢的問題,假設這個人工心臟能夠研發出來,必定能獲得世界范圍的好評。關鍵在於人工心臟是由日本的企業研發的,這一事實本身就很有意義。這應該能成為解決設備滯後問題的第一步。”

“設備滯後?那是什麼?”江原問。

“歐美的醫療器械跟日本國內使用的醫療器械存在一定時間差。有人認為,在日本臨床使用的人工心臟,按照歐美的水平來說,已經可以放進博物館瞭。”

“啊,那是不是指許可壁壘啊。”江原皺瞭皺鼻子說,“高官為瞭自保,就刻意拖延批準牌照的時間。”

“隻是原因之一,並非全部。”

真野道出瞭批準牌照有多復雜。“日本國內的醫療器械研發不夠全面。日本廠商很擅長測量儀器,但在人工心臟這種醫療器械方面比較弱勢。我們不是沒有技術實力,但能制造這類器械的公司太少瞭,結果就隻能依賴國外研發的醫療器械,最終導致設備滯後。這隻是原因之一。”

“你說的這個,追根究底還不是因為厚生勞動省的審批要很長時間?”江原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確實是事實,不過日本企業害怕的應該是風評受損。”真野的話讓人很意外,“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東西,哪怕隻出一起事故,廠商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導致信譽受損。因為所有人都害怕這樣,就極力避免關乎人生死的產品研發。可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日本的醫療就永遠無法進步。”

真野又舉瞭一個大企業擔心信譽受損,因此退出醫療產業的實際例子。

“除瞭這個,還有賠償問題。”真野繼續道,“日本人的想法就是,一旦出瞭事,就要怪罪到廠商頭上,然後就發展成批準瞭那種產品的政府部門也要負責任。無論之前有多少成功案例,隻要失敗一次,社會評價就會跌至谷底,甚至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擔負巨額賠償。如此一來,政府部門和企業自然都會裹足不前。”

“喂,喂,價格被壓成這樣,要是還讓我們賠錢,那可真是做不下去瞭。”

江原看瞭一眼佃,又說:“要不,這事還是拒絕瞭吧?”

“算瞭,賊船都已經上瞭。”佃拍瞭一下大腿,“說瞭要接,那就隻能認認真真做到最後。反正錢都難賺。”

《下町火箭(全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