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貴,才是真貴

自尊自貴,才是真貴

【原文】

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1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2。』而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3人之膏粱4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5)也。」

【註釋】

1趙孟:春秋時晉國正卿趙盾,字孟。他的子孫如著名的趙文子趙武、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無恤等都因襲趙盾而稱趙孟。這裡以趙孟代指有權勢的人物,不一定具體指哪一個。2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引自《詩經·大雅·既醉》。3願:羨慕。4膏粱:肥肉叫膏;精細色白的小米叫粱,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5文繡: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繡的衣服。

【譯文】

孟子說:「希望尊貴,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不過,每個人自己其實都有可尊貴的東西,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到它罷了。別人所給與的尊貴,並不是真正的尊貴。趙孟使你尊貴,趙孟也同樣可以使你下賤。《詩經》說:『酒已經醉了,德已經飽了。』這是說仁義道德很充實,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美味佳餚了;四方傳播的好名聲在我身上,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繡花衣裳了。」

【讀解】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主慈悲,一語道破天機,開悟眾生。

實際上,佛主所說,與孟子這裡所說倒有了相通之處。

自尊者人尊之,自貴者人貴之。相反,自經溝讀,自慚形穢,妄自菲薄者人賤之。

因此,人以自尊自責為貴,千萬不要「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叫做「端著金飯碗討。」

要不端著金飯碗討口,關鍵是要自己知道所端的是金飯碗,認識它的價值。要自尊自貴,關鍵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貴的東西,這就是孟子所說「人人有貴於己者」。從後文來看,這種己所貴,實際上就是仁義道德、令聞廣譽,與之相對的,則是膏粱文繡,也就是金錢富貴。所以,在孟子看來,世上有兩種尊貴的東西,一是外在的,即膏粱文繡,這是要靠別人給與的;二是內在的,即仁義道德,這是不靠別人給與而要靠自己良心發現,自己培育滋養的。前者並不是真正尊貴的東西,因為別人可以給與你也可以剝奪你;後者才是真正尊貴的,別人不可剝奪的。正如盂子引曾子所言:「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少)乎哉?」(《孟子·公孫丑下》)這是自尊自責的典範。說到這裡,實際上又回到上一章所討論的「天爵」與「人爵」問題上去了。

孟子的這些思想,對於我們今天文人們所提出的保持社會良心地位,「抵抗」金錢與物慾的誘惑,是不是有積極意義呢?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