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1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2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註釋】

1財:通「材」。2淑:通「叔」,拾齲艾(yi):同「刈」,齲也就是說,淑、艾同義,「私淑艾」也就是「私淑」,意為私下拾取,指不是直接作為學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學的。這也就是所謂「私淑弟於」的意思。

【譯文】

孟子說:「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種:有像及時雨一樣滋潤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養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以學識風範感化他人使之成為私淑弟子的。這五種,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

【讀解】

我們在前面已經聽孟子說過:「教亦多術矣。」(《告子下》)但他在那時並沒有說「多術」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而只是重點說了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不屑之教」。現在,他又列出了五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朱熹曾經逐一列舉了孔子、孟子用這五種方式在不同學生身上的運用,比如說孔子對顏淵、曾子就是「如時雨化之者」;對冉伯牛、閩子騫就是「成德者」;對子路、子貢就是「達財者」;而孔子、孟子分別對樊遲、萬章就是「答問者」。至於「私淑艾者」,朱熹舉的是孔子、孟子分別對陳亢、夷之。其實,孟子自己認為,他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在《離婁下》裡,他曾經說過:「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這其實就是對「私淑艾者」的最好解釋。

雖然孟子在這裡所列的五種教育方式已包括了德育、智育等各方面,但嚴格說來,它並不是一個全面的教學體系,各種方式之間也沒有嚴密的邏輯關係,而只是一種列舉的性質。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根據學生們本身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不是從理論方面作系統的要求,而是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把它們引入教學實踐,即使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也仍然是有推廣與應用價值的。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