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殉身與以身殉道

以道殉身與以身殉道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譯文】

孟子說:「天下政治清明的時份,用道義隨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時候,用生命捍衛道義。沒有聽說過犧牲道義而屈從於他人的。」

【讀解】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則見」(《論語·泰伯》),就是「邦有道則仕」(《論語·衛靈公》),也就是,「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但「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卻似乎比「無道則隱」,「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和「窮則獨善其身」來得要壯烈一些,而大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的意思了。

殺身成仁便是以身殉道。

只有叛徒才以道殉人。

當然,從更深層次的意思來理解,「無道則隱」,「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和「窮則獨善其身」也可以說得上是「以身殉道」的表現,因為這樣做是為了「道」而捨棄了自身的所謂「前程」,只不過沒有捨棄生命罷了。

只要不屈志變節,也就不是以道殉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

這雖然也沒有「殺身」,而只是「獨善其身」,但卻是不願以道殉人的典型。

雖無壯烈,卻也大義凜然。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