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小不點的大不列顛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大意就是一個少年,要去英國念文學,接受純正的英國文學的熏陶,爭取早日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我們看看一些報紙與摘要:"巴金之後,中國沒有人能稱為文壇大師,但這樣的情況不會太久,下一個大師也許就是我",小學三年級開始寫小說、至今已出版4部作品的山西少年作家李某昨日到成都參加雅思考試,他的目標是到英國愛丁堡主攻文學,為此他甚至沒有參加今年高考的報名。李某的計劃是,在英國一邊研究文學,一邊寫作,諾貝爾文學獎已成為他到英國後的最大目標。
    "我是看英國文學長大的,所以有種特殊的情結在裡面,將來我會花四年的時間去盡量讀完大英帝國博物館裡的藏書,希望以後能用英語翻譯自己的作品讓世界讀者都能看見。」
    從小到大,我一直挺佩服那些研究文學的人,虛無縹緲的文學有什麼可研究的呢。可還真有人研究,而且中國現在似乎幹這行的都不錯,《紅樓夢》和《論語》或者《三國》基本沒什麼人看,但研究這三個東西的人寫的書大家卻看得特別歡。可能跟當年看《文化苦旅》似的,拿手裡邊嗑瓜子邊看兩眼回去再跟同事掰幾句,那可是相當有文化。
    這位少年就要去研究文學了。雖然他出生在中國,但是,他從小不點開始就看大不列顛,他自己都覺得高人一等。當然,他覺得自己看的那些方塊字的"哦,我的上帝,請告訴我都發生了些什麼"是英國文學,那我們就把他當英國文學吧。可是你讀完了"大英博物館"(不就是英格蘭的一個博物館嘛,用說得那麼唬人嘛)的藏書,和諾貝爾文學獎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可憐的中國作家、中國導演,已經被諾貝爾和奧斯卡逼傻了。我建議這兩個獎項特設給中國的獎。如是男藝術家,可給安慰獎,如果女藝術家,可給慰安獎。每年必須準備二十個專門給中國,要不然,多少中國做藝術的人得走火入魔啊。
    我不明白,我們有什麼可遺憾的。我們的漢字的博大真是字母不能媲美的,這點我都不用說,我本人一直抗拒自己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到現在我的八本書,我非常自豪地宣佈,我一個英文版權都沒有授權過。因為我不相信有好的翻譯可以把我的書翻好了。高曉鬆去年要起訴我,我一句"高處不勝寒"就把事情概括了,不知道這個怎麼翻譯。雖然一個英文版權都沒有給過會少賺很多錢,但至少省了噁心到自己。諾貝爾獎我也喜歡,因為獎金很多。但如果有人說,你的作品被某個諾貝爾評委看中,只是您的中文有些地方外國人不是很理解,需要我根據英語的特點重新改動一下。我的答覆就是三個字,去你的。我想如果哪天我們某個山西挖煤的老闆拿出1000萬美元,設立了世界挖煤文學獎,也得有很多著名外國作家要遺憾沒得到挖煤獎。雖然1000萬美元在國外暢銷作家眼裡未必是個大數字。我也相信,很多中國的賤骨頭作家真的不為錢,是衝著名譽而去的。他們意淫著自己有朝一日得到獎都要偷偷笑出來。我都能看出這個作家的作品是模仿諾貝爾上屆的風格,這個作家的作品是為了讓張藝謀看中這小說再拍個電影,這個作家追求低點,只想要個"茅盾文學獎"。不少中國著名作家就這點出息。
    這個少年以後要用英語寫作了,而且19歲,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諾貝爾,並且他相信,中國下一個大師就是他自己。
    年輕人,告訴你,在大師眼裡,任何獎,都是小小的不掛齒的,大師行事的目的更不可能是為了一個獎,大師也不是受到一個評委會肯定後就成了的,大師更不會為了一個獎去放棄母語(以上大師稱號不包括尊敬的評委老師)。雖然現在中國作家水平夠差的,而且還鬧騰喧嘩,但不能否認中文的魅力。現實情況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身在福中不知福。告訴你一個從新聞上看來的秘密,諾貝爾獎這兩年經濟上一直有點問題,說不定某天諾貝爾獎就掛了,到那個時候,您這位用英語寫作的中國准大師,這個不為自己也不為讀者(為讀者寫作其實已經夠賤了)而為一個獎去寫作的大師,世界觀和人生觀會不會崩塌呢?
    想必在英國文學熏陶下的你,第一個反應肯定是:哦,我的上帝。
    一些回答
    最近老有記者來問我關於作家富豪榜的事,口述不清,容易斷章取義,這裡就作個總的回答,記者有這個問題就可以不問我了。
    我認為,一個作者的版稅是十分容易調查和透明的,如果哪天我閒了,也可以排一個出來。因為作者的版稅是差不多的,印數是可以看到的,書價是擺在那裡的,三者相乘再減去百分之十多的個人所得稅就可以。
    作家在中國算是個開心的行業,沒有上司壓搾,也沒有同事間勾心鬥角。不用淋雨曬太陽。這樣的收入在中國這樣的國情算是非常不錯的。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這輩子寫的書加起來的總和是還不如國外一個普通暢銷書作家寫一本書多的。我們還號稱是文化大國,人口又那麼多,書價相對平均工資也完全不算貴,所以,這只能說明我們書銷量少,盜版多,文化部門監督不力。試想,一個十三億人口全國最有錢的作家這輩子加起來的錢還不到一百萬英鎊,不是要被其他國家笑掉大牙。
    所以,我希望為首的余秋雨可以賺到一億四千萬,這個行業才算正常。
    至於為什麼有的作家有錢,有的作家窮,這問題太沒有意義。任何行當都是這樣,有混得下去的和混不下去的。中國還是缺少大作家的,大作家要有好文筆和人格魅力。但從很多人的留言上,我看見大家似乎也很希望這樣一個人能最後窮死。
    作者是必須保持清高的,但這些只是應得的版稅。我寫一本書,就是這些錢,我難道該不要,送給出版社?經濟保障也是清高的重要前提,飯都吃不飽,人家拿幾百塊錢晃晃,為了養家餬口,恐怕也得給某樓盤寫詩了。我也是因為版稅的保障,所以可以推辭和拒絕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
    另外有人問,說拿這個定義文豪對不對?肯定不對,但我相信,文豪都肯定不會窮。就近一百年裡,人類社會正常後,國內外能數得上的文豪大部分都是這樣。這和所有行業都是一樣的。
    文人幾文
    在所有的榜中,作家的版稅榜應該算是比較容易做的。一個寫書的,也沒太多商業活動,赤裸裸的印數乘以版稅乘以銷量。當然,銷量多少是很難算的,別說記者不知道,連作者都不知道。最倒霉的情況就是連出版社都不知道,只有印刷廠知道,比如我的《長安亂》。
    統計一個作家得到多少錢,最靠譜的是從稅務局去查。因為作者得到的錢都是扣稅以後的,比如我,我的版稅率在14%到15%,稅後應該在12%多。這是實打實的,所以,建議下期的榜單由稅務局來制定。以後某些出版社在號稱瞬間賣了一百多萬冊的時候,也請把開給作者版稅的扣稅單示眾,和諧社會,吹牛也得上稅嘛。
    今年的統計我有380萬的收入。我覺得我的錢光明正大,所以沒有什麼不能說的。基本上,任何數字對於余秋雨這樣性格的人,他都會說偏多了。還有大部分的作家會說,我不知道,有那麼多麼,我沒算過呀。
    作家真是性情中人,都不帶算的啊。
    380萬這個數字對我而言的確是偏多的。我今年就出版了《光榮日》一本書,版稅190多萬,扣除稅後是160多萬。其他的老書的銷售可以給我帶來幾十萬的收入,扣稅後所有的加在一起應該在200萬左右。看來今年要去光榮報稅了。說來慚愧,去年我都沒資格去報稅,就賽車的收入不幸沒能到報稅的標準,而《一座城池》又是前年出版的。
    至於我比賽沒錢用出書來補貼一說,那就是想當然了。我不是玩車,我是在比賽。玩車是花錢玩,而不管你是奔馳寶馬還是保時捷,想讓我開快車是要給我錢的。所以,憑借今年的全錦賽年度車手冠軍,在賽車上應該有版稅的十分之一的收入。同時友情提醒,國內最頂尖的車手,在最好的年頭,收入都不超過100萬,而且任務是全力拚搏拉力和場地的冠軍,是冒著一點點生命危險的,建議想發財的不要選擇這行。
    看這個榜單,現在的作家都在以量取勝,而且更加的產業化。據悉,一年內,年度賺錢總冠軍,中國作協會員、原創作家郭敬明出版的自己的書加上提版稅的文學雜誌大約有十四本。靠自己寫賺300萬,再靠編寫賺800萬,也是他充分發揮特長的體現。當然,這1100萬還要扣除他的公司運營成本,這個運營成本很大,因為老闆需要看到黃浦江,以確定自己真的在上海。雖然他雇的人都很窮,但古訓說"文人雇窮",所以也無可厚非。不過首富的團隊似乎窮得有點厲害,導致了一些人窮則思變。
    鄭淵潔的全集近50本,於丹也有五六本,饒雪漫(我的第一篇小說當時在《少年文藝》就是她發表的,特此恭喜)也有很多本書。這也說明其實我們的閱讀環境還不是很好,總體來說我不覺得一年寫很多本書對於單個的作家來說是長久之計。但靠寫作發家在這幾年還是有可能的。比如這個榜單的制榜人,我建議他採訪採訪這個榜上的人,然後寫一本《作家告訴你怎麼發家》或者《坐家傍上榜上作家》,萬一特別暢銷,說不定明年的第一名就是他了。那將是多麼好玩的一個景象。明年榜單第一名,×××,作品是教你如何排到這個榜第一名的一本書。那真是言傳身教,世界級的示範。
    以這個數字來看,中國的寫作者賺的還是太少了,而且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家,還是很難出現超級暢銷書。我很希望以後中國能做到一本暢銷書可以賺1000萬,也就是100多萬美元,就算這樣,還是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的。因為我們自吹自擂說自己是文化大國說了無數年了,文化大國的人都不大喜歡讀書啊?或者就喜歡讀盜版書?別告訴我正版太貴。平心而論,書在我國算是比較便宜的商品了,而且豬肉和汽油的漲價似乎還沒能帶動書的漲價。我記得我的書在8年前是20塊左右一本,現在基本也在20塊一本。別告訴我50年後還是20塊錢一本,我希望等2058年,我們在迎接再一次奧運會的時候,算上每年的通貨膨脹,出一本暢銷書的版稅200萬別只夠我坐飛機去一次北京的,當然,我更相信當時的機票是50萬一張,燃油附加稅150萬。
    還是希望中國早點出現超級暢銷書,最好是小說,單本能賣1000萬本以上的。當然是真實數據,不是出版社用嘴賣出來的。也就是說,130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會買一本。這個要求應該不過分。縱然那個人不大可能是我,我也如此希望。

《雜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