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灶

冷灶

“大人,前面就是淮縣了。”

“噢——”策住馬匹,張之華翻身下馬,風塵僕僕地趕了一天路,饒是他正當壯年,也難免顯露出疲憊的神色來。何況只要想到自己目下的處境,便由不得張之華雙眉深鎖胸中抑鬱。

他本是江西巡撫,因為生性鯁直,不知無意中開罪了哪路神仙,幾道參奏他“結party營私,舞弊弄權”的本章便悄無聲息地遞到了朝堂上,皇帝雖然不甚深信,但還是很快就下旨將他拿問進京——盡避因為聖旨未曾革去張之華的官職,所以無須象普通犯人一般套板上枷,勉強保住了那份尊貴體面,但官場世態最是炎涼分明,兩年前張之華離京上任的時候,一路行來,各省鎊府的官員不知有多巴結趨奉。如今路還是這條路,人也還是那些人,但張之華卻已經從香餑餑變成了瘟神。彷彿是怕沾上他的晦氣一般,行經之處再也無人搭理。即便是張之華自己的門生親信,也往往避而不見。能派人來傳話說“因病不能親見”、象徵性敷衍一下的,就已經算是給了天大的面子。

想來在這淮縣,等待著自己的,必定又是驛站的冷茶冷飯吧?張之華無聲地苦笑了一下,牽馬走進了城門。

不過世事可真是難以預測,剛踏進淮縣城門,就有一個長隨滿面堆歡地迎了上來,持著淮寧令華雍的手本,恭恭敬敬地將張之華迎入了某處公館。館內張燈結綵,不僅牲牢伕役置辦齊全,更有一桌精美的酒菜齊嶄嶄地擺在了正廳,旁邊尚有絲竹雅樂輕奏,這可真讓張之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華雍即非自己屬員,又素未謀面,如何會有這樣的重禮相待?

對於張之華的疑惑,這個自稱名叫華壽的長隨並不曾解釋,只是慇勤布菜,飯後又服侍著他到內室歇息,床帳被衾自然也極為精美考究,仔細嗅去,柔軟的絲綢上居然還有細微的熏香余芳……一路嘗盡冷落滋味的張之華這份感動可想而知,第二天啟程之前特地手書一封托華壽轉交,信中不但向華雍稱謝再三,同時表示日後定會尋機相報對方的這份盛情。

呼——看著張之華等人遠去的身影,華壽抹抹頭上的冷汗,長出了一口氣。他確是准寧令華雍的親信長隨,不過昨晚對於張之華的盛情款待可不是出自上官本意。事實上幾天前華雍將他指派來這淮縣邊界,本是為了迎接據說即將從此處過境的欽差大人,所以華壽極盡奉承之能事,將一座小鮑館打點得異常舒適雅致。誰知剛剛料理齊全,驛站卻得報——欽差大人奉旨改行他處,不再過來。

這下可壞菜了,接待欽差用的乃是官銀例份,算一算為了替欽差大人接風洗塵,備置公館,花費不下百金,如今欽差大人改道別行,這筆花銷讓華壽如何落帳?正急得團團轉,驛卒無意間說起江西巡撫張之華因為被罪拿問進京,正從此處經過,華壽靈機一動,才起了這個移花接木的主意。所以說穿了,張之華其實只是在陰差陽錯之下,才得以享受了一番本該屬於欽差大人的待遇罷了。

對於華壽的自作主張,華雍起初也頗有些不快,不過想想除此之外的確別無銷帳之法,稍稍責備了華壽幾句,這件事也便放過一邊。

意外的是,兩年之後張之華重獲聖眷,被啟用為山西巡撫,而華雍恰恰調職到他的治下,到行轅稟謁那天,張之華一見華雍的名貼,簡直如獲至寶,不但從中門親自出迎,而且還硬是摁著他落了上座,起初華雍不明就裡,嚇得拚命推辭,後來才漸漸聽出事情端倪,原來自己今日的這一番榮遇,竟然是兩年前華壽無心插柳之舉種下的因果。

此後華雍在張之華的治下不斷陞遷,由通判而同知再知府,仕途一番風順。當然他也沒有忘了華壽之恩,先是陸續打賞了不少金銀,又替他選了門好親事,最後索性資助華壽開了兩家商舖,做起了小老闆。

——世間趨炎附勢,本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而華雍之貴與華壽之富卻偏偏從燒冷灶而來,倒也甚為出奇。當然古人也有云:不可有意,有意即差,大概正因為華雍華壽當日善待張之華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意之舉,才收到了如此不可思議的效果吧?

《短篇靈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