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fen膏ɡāo繼ji晷ɡuǐ

【釋 義】

點燃燈燭來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

【名家解讀】

「焚膏繼晷」一詞中的「膏」指油脂,如「民脂民膏」。「晷」指日影或者指一種古代的計時工具。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太陽落下去了,就點上燈燭。用來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或讀書,形容非常勤奮。(酈波)

【辨 析】

「焚」是一個會意字,從火,從林。「焚」的甲骨文字形像火燒叢林。古人打獵,為了把野獸從樹林裡趕出來,就採用焚林的辦法。在這個成語中,「晷」讀作ɡuǐ,不要讀成jiu,「晷」字底部是「口」,不要寫作「日」。

你知道嗎?

古代夜晚有更夫報時。更夫兼具巡夜和報時兩個功能。通常兩個人一組,一個拿著鑼,一個拿著梆,在夜色如墨的夜晚巡視,邊走邊敲,每隔一個時辰敲一次,還會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話。

【字裡字外】

金烏每日從扶桑樹上升起,東昇西落,中國古人在日月星辰的交迭裡,捕捉到了時間的流逝,發明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日晷,又名日規,是利用太陽測定時刻的一種計時工具,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在民間流行。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其名字「日晷」的本義就是指太陽的影子。日晷通常是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晷面的大圓盤上刻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隨著太陽在天空位置的變化,晷針投下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動,指向相應的時辰。

日晷在陰天和夜晚無法使用,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計時工具——銅壺滴漏。銅壺滴漏是用滴水的方式記錄時間。早期的銅壺滴漏只用一隻漏壺盛水,壺中插著一根畫著刻度的標桿,水從壺底的小洞滴出,人們根據水位下降時所顯露的刻度來判斷時間。這時的銅壺滴漏還不夠精確,後來不斷改良,升級為四隻漏壺一套。四隻漏壺依次放在一個四級木架上,從高到低分別叫作日壺、月壺、星壺、授水壺。日壺、月壺、星壺下面分別有一個滴水的銅嘴,授水壺裡則放置著標尺。水從日壺滴入月壺,再到星壺,最後滴入授水壺。授水壺中的水,隨著時間的流淌,越積越多,標尺在浮力的作用下緩緩上升,人們便通過標尺浮出水面的刻度來判斷時間。

【例 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sh0ng),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

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