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庫存控制策略

庫存控制的任務是用最少的費用在適宜的時間和適宜的地點獲取適當產品。庫存是包含經濟價值的物質資產,購置和儲存都會產生費用。庫存系統的成本主要有購入成本、訂貨費、儲存費用及缺貨成本。

要做好庫存控制,首先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優化庫存成本?

(2)怎樣避免浪費,避免不必要的庫存?

(3)怎樣避免缺貨損失和利潤損失?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三點。

(1)需求預測

(2)安全庫存

(3)庫存控制模型

【需求預測】

需求預測是有效控制庫存系統的關鍵。需求有五個方面的因素必須要考慮,即數量、時間、頻率、範圍以及可預測性。

(1)數量是可以用精確的數字來表達,也可以為一個範圍或一個概率,例如判斷某種商品95%的需求位於80到120件之間。

(2)時間是指預測的時間跨度。預測按時間的不同可劃分為:短期預測、中期預測和長期預測三種。

短期預測:短期預測的方法一般包括簡單平均、加權平均和指數擬合等。短期預測時間跨度最多為1年,而通常不少於3個月。

中期預測:中期預測的方法包括曲線和指數平滑、基數序列等。中期預測的時間跨度為2年左右。

長期預測:長期預測的方法一般包括簡單回歸等。長期預測的時間跨度通常為2年及2年以上。

短期、中期、長期的時間跨度依據具體的情況確定。

(3)頻率是特定時間內滿足需求的次數(一次或幾次)。

(4)範圍是指需求數量的變化範圍。

(5)可預測性:需求或消耗可能會與歷史數據相同,也可能與歷史數據有聯繫,也可能與歷史數據毫無關係。考察歷史消耗量與補充庫存數據可以揭示未來的形式及趨勢。這些形式及趨勢可能是隨機的或無序的、週期性的或非週期性的。

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穩定型需求(如圖6-7所示)、趨勢需求(如圖6-8所示)、季節需求(如圖6-9所示)、週期性變化的需求、隨機需求、自相關需求等。

圖6-7 穩定性需求

圖6-8 趨勢性需求

圖6-9 季節性需求

預測有兩個基本的方法: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

定性預測主要針對主觀因素,不易量化,比如人的因素和觀點。定量預測是採用歷史數據來估計未來的需求情況或用隨機變量建立一個模型來預測。定量預測是庫存管理過程的一項重要工作。

定量預測方法細分為: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因果聯繫分析方法以及模擬方法等。後面重點講解下前兩種方法。

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力求以歷史數據為基礎來預測未來。例如由過去六星期中每個星期的庫存需求量可以預測第七個星期的庫存需求量;由過去幾年內每季度的庫存需求量可以預測未來各季度的庫存需求量。雖然上述兩個例子都與庫存需求量有關,但預測時用的卻是不同的時間序列分析方法。

時間序列分析方法主要有簡單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簡單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線性回歸等方法。下面以簡單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為例說明。

(1)簡單平均法

利用一定時期數據庫的平均值作為下一時期的預測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 t 為預測值、D i 為i 時間段的需求數據值、n 為觀測時段的個數。

(2)加權平均法

當需求模式呈現某種趨勢時,在進行預測時需要更注重使用最近的需求數據,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 t 為預測值、D i 為i 時間段的需求數據值、W i 為i 時間段的需求數據的權重值。

如果一個商品的需求分佈是季節性模型,就要使用符合季節性變化的更精確的預測方法,來預測不同時段的季節性變化量,常用的方法有季節指數法和基礎序列法。

與時間序列分析方法不同,因果聯繫分析方法通常要考慮與預測值有關的幾個變量。找到相關變量,建立相應的統計模型用於需求預測。這種方法比只用歷史數據作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更有效。常見的因果聯繫分析方法是線形回歸分析。可以用與最小二乘法同樣的數學模型(y =a +bx )進行線形回歸分析。注意此處需要預測的自變量不是時間。

注意,預測是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但經過預測得到的規律並不是實際的客觀規律,充其量只是事物的過去規律。

【安全庫存】

將獨立需求的商品的庫存分為周轉庫存和安全庫存兩部分。周轉庫存是指保證在固定週期內正常供應的庫存量,訂貨量可以由各種經濟訂貨量模型確定。

安全庫存是為了防止不確定性而準備的庫存,安全庫存可以預防預測與實際消耗之間的差異,以及期望運輸時間與實際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損失,在補充周轉庫存時預防缺貨。在低於安全庫存時進行預警,開始補貨動作。

安全庫存一般可以用提前期需求比例法、供應天數法以及均差法三種不同的方法來確定。

1.提前期需求比例法

將安全庫存表示為一設定的時間段,用該時間乘以該段時間內平均需求量。對大多數商品來說,50%提前期的需要量一般就可以作為一個合適的庫存數量。這種方法對許多商品來說,可能會導致過多或過少的安全庫存,

2.供應天數法

這種方法是人為指定一段時間的供應量作為安全庫存。因為每個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檢查每種商品的安全庫存指標,這種按一定天數供應量計算的方法往往需要足夠大的安全庫存,結果是導致庫存量大大增加。

3.均差法

因為安全庫存是為了保證用戶在採購提前期和在接收補充庫存的延遲期內的無規律的需求得到滿足,因此安全庫存的數量取決於需求和提前期的變化。需求和提前期變化越大,則這種商品的安全庫存越大。

【庫存控制模型】

庫存控制要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多長時間檢查一次庫存量?(訂貨間隔期問題。)

(2)何時提出補充訂貨?(訂貨點問題。)

(3)每次訂貨是多少?(訂貨批量問題。)

在庫存控制系統中不可控的因素是:需求、訂貨、提前期。可控的因素是:一次訂多少(訂貨量)、何時提出訂貨(訂貨點)。庫存控制的目標是:服務水平最高、總費用最低。

從圖6-10所示的庫存控制模型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圖6-10 庫存控制模型

(1)由供給和需求活動得到的庫存曲線,即庫存水平在一段時期隨供給和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2)到貨的時間(如圖中的TS)和數量(如圖中的Q)。

(3)訂貨的時間點,如圖中當庫存達到ROL水平時對應的時間點。

(4)為防止供應和需求的不確定性而設立的安全庫存,如圖中SS。

(5)缺貨時間點,如圖中的SO。

下面介紹兩種基本的庫存模型,即定量訂貨模型(也稱Q模型)和定期訂貨模型(也稱固定訂貨間隔期系統或P模型)。

1.定期訂貨模型

定期訂貨模型按照預先確定的時間間隔,週期性地檢查庫存,隨後發出訂貨,將庫存補充到目標水平。

如圖6-11所示,Q是各次的訂貨量,庫存檢查週期仍為訂貨提前期。定期訂貨沒有訂貨點,每次按預定的週期檢查庫存,依據目標庫存和現有庫存的情況,計算出需要補充的庫存量,然後按照訂貨提前期發出訂貨,使庫存達到目標水平。

圖6-11 定期訂貨控制模型

2.定量訂貨模型

電商一般採用的是定量訂貨模型。如圖6-12所示,Q是每次的訂貨量,L為訂貨提前期,R為訂貨點。定量訂貨預先設定一個再訂貨點(如圖中的R),在管理中連續不斷地監控庫存水平,當庫存水平降低到訂貨點時就發出訂貨,每次按相同的訂貨批量Q補充訂貨。

圖6-12 定量訂貨控制模型圖

定量訂貨模型與定期訂貨模型的基本區別是:定量訂貨模型是「事件驅動」,而定期訂貨模型是「時間驅動」。定量訂貨模型在達到規定的再訂貨水平後,就進行訂貨,主要取決於對物資的需求情況,訂貨時間可能隨時發生。定期訂貨模型只限於在預定時期期末進行訂貨,是由時間驅動。

最常用的模型是定量訂貨模型,平衡訂貨成本和持有成本,計算獲得使庫存總成本最小的經濟訂貨批量。

庫存管理不是簡單的需求預測與補給,而是要通過庫存管理獲得用戶服務與利潤的優化。目前絕大部分電商企業的庫存控制還處於很原始的階段,遠不及傳統銷售生產企業對庫存管理的控制。庫存控制涉及多部門協作、多系統交互,而且電商銷售不同於傳統零售業,傳統的庫存相關模型也不一定同樣適用於電商企業。從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出發,運用拉動和推動結合的供應鏈,來更好地實現降低庫存、提高服務水平、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總體目標。

《電商產品經理寶典:電商後台系統產品邏輯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