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個重要概念,這個概念並不是比特幣獨有的特性。在各種數字技術領域,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兩派的競爭也越來越多見。為了更好地理解競爭模式在比特幣裡的表現,我們有必要瞭解一下兩派競爭在其他不同技術領域的競爭焦點。

互聯網其實就是一個著名的去中心化系統。但在早期,互聯網是在與美國在線(American On-Line,簡稱AOL)以及CompuServe[1]等圍牆花園式信息服務體系的競爭中,逐步變得越來越風行。電子郵件的實質也是一種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稱SMTP)的去中心化系統。儘管電子郵件也受到像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In)這些中心化私有信息系統郵箱服務體系的挑戰,但電子郵件仍然是人與人之間進行通信的一種被默認的選擇。其實,我們已經不能簡單將像即時短信或者短信等通信手段歸類為是中心化,或者是去中心化模式,這些通信方式往往是一種混合模式。在社交網絡中,儘管有很多愛好者、技術開發人員,甚至還有企業者也在嘗試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來替代像臉書、領英這樣的中心化系統,但目前這些中心化系統仍具統治地位。事實上,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競爭在數字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在電話、無線電、電視及電影的發展史上,我們都曾看到過這兩種模式的競爭。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也並非水火不容,其實沒有一個系統是完全中心化,或者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比如,電子郵件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系統,它基於一個標準的中心化協議SMTP,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設計一個自己的電子郵件服務器。但實際情況是,只有一小部分電子郵件服務商在這個領域佔據著統治地位。類似,雖然比特幣系統是去中心化的,但比特幣交易所(將比特幣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平台)、錢包軟件以及用戶管理比特幣的軟件,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加 入 會 員 微 信

有了以上的考慮,我們把比特幣如何做到去中心化這個問題拆解為下面五個問題:

1.誰在維護交易賬本?

2.誰有權利批准哪個交易是正當有效的?

3.誰在製造新的比特幣?

4.誰在制定系統變化規則?

5.比特幣是如何取得交易價值的?

前三個問題反映了比特幣協議的技術細節,我們將在本章重點討論。

比特幣系統的不同方面是從不同點涉及了中心化及去中心化。點對點網絡是最接近去中心化的體系,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運行一個比特幣節點,而且基本沒有什麼入門門檻,用戶只需要上網下載一個比特幣客戶端,就可以在其個人電腦上運行一個節點,現在全球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節點。在本章2.4節中我們將要學習比特幣挖礦(bitcoin mining),從技術上講,挖礦過程也是向所有人開放的,但挖礦需要很多資金投入。正因為如此,挖礦領域具有非常高的中心化及挖礦能力集中的傾向。比特幣社區裡有許多人認為這種現象並不可取。第三點是關於比特幣運行節點軟件的更新,這涉及何時以及如何更新系統規則。大家可以想像,就像電子郵件系統那樣,這些節點可能有各種根據相同方式但通過不同手段實現的不同版本。但在實際上,絕大多數節點用的都是社區裡被大家公認的有權威的資深開發者開發出來的軟件。

[1] CompuServe,美國最大的在線信息服務機構之一。CompuServe產品於1979年問世,它提供留言板、新聞和信息、電子商務以及其他類似網絡功能的服務。這款產品的問世時間遠遠早於網絡。美國在線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崛起,使得CompuServe退居美國第二大在線服務商。不久之後,CompuServe不得不同互聯網進行競爭,它變成了一個不那麼令人滿意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而且,隨著用戶更多地使用互聯網,CompuServe風光一時的留言板也開始被人拋棄。1997年,美國在線收購了CompuServe。正如網景一樣,CompuServe成為美國在線用在其他產品上的標示。現在,CompuServe只是一個半門戶網站。——譯者注

《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