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什麼時候適合去中心化

我們一直在關注技術上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現在,我們要深入研究去中心化的動機。這些問題跟技術無關,卻同樣難以回答:去中心化一定是有益的嗎?經濟上合適嗎?去中心化的社會影響是什麼?

我們至今只是把「去中心化」當成一個技術概念,卻從來沒有明確提出去中心化是和政治緊密相關。當我們討論用技術的創新手段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傳統體系,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如何在舊有的法律、社會和金融機構中重新分配權力。去中心化的理想來自比特幣的起源:密碼朋克運動——一群不墨守成規的人發起的旨在通過加密技術實現個體自治的運動(參閱前言和第7章相關內容)。有了區塊鏈,他們的理想相對以前更近了。但是他們的理想可行嗎?受歡迎嗎?

回到我們的汽車銷售案例,傳統機構會試圖幫助汽車所有者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強化所有權,也就是說,防止偷竊;第二個是確保交易安全進行,或者說防止在交易中被欺騙。所以當我們比較智能資產和現有體系時,我們不能僅僅比較一切順利的時候誰效率高,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看事情不順利的時候,最壞能壞到什麼程度。

現實生活中的安全性挑戰

防止任何形式的偷盜——比如汽車、藝術品、現金等——都是預防、發現和糾正錯誤。預防性安全機制在於阻止偷盜的發生,發現性安全機制在於發現盜竊便於將來採取糾正錯誤的措施,糾正錯誤就是索回盜竊的損失並懲罰盜竊者(懲罰也可以看成是預防盜竊發生的方式之一)。車鎖和報警器是預防性安全措施,GPS跟蹤器(比如LoJack)用於幫助發現盜竊並有助於執法者找到被偷的車。其中的關鍵在於,阻止偷車涉及警察、保險、法庭等,車鎖只是阻止偷車犯罪的一個小因素。如果你生活在沒有法律保護的環境裡,單純的車鎖並不能阻止盜竊的發生。這種情況下,鎖在路邊的車很快就會被偷走。

智能資產的模式極大地依靠預防措施。只有把所有權等同於使用權,我們才能實現去中心化。即擁有這輛車所有權就表示,你知道某塊區塊鏈上的私人密鑰。但是這種控制原理無法取代我們現在拼圖式的機構合作。

假若我們僅用保密的私人密鑰來表示擁有權,那麼數字加密就變得很重要。但是因為人類是所有因素裡最容易被突破的,數字加密的保密性就會變得很困難。加密系統的設計者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讓非技術用戶使用並管理私人密鑰以防止偷盜或者丟失鑰匙,但是毫無進展。如果去中心化只依靠私密鑰匙,非法軟件或者釣魚攻擊就能偷走車。或者忘記密鑰就能導致你的車變成一堆廢鐵。當然,以上問題都可以有其他的解決方式,最後這些解決方式讓我們回到中介和中心化系統,偏離了我們為之奮鬥的去中心化的主旨。

只要涉及人,資產轉移就會存在爭議如何解決的問題。爭議在於交易條件或者交易的任何一個方面。在現實世界,如果交易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就會把爭議提交到法庭,法官會按照固定的程序驗證每一條證據、供詞和書面文件,最後法官會做出關於這個買賣有效性的判決。很多人,特別是技術方面的人,傾向於把法律看成是一套由邏輯化的規則與算法組成的體系,該體系必定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裁決。然而,現實中的法律體系不但有冗長的法律和條約,還有人們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判斷。這些離有明確邏輯的法規的觀念就更加遙遠了。這種特徵並不是弱點。因為這樣才可能允許我們去解決當初制定法律的人所沒有想到的更加複雜的案例。

回到去中心化模式的安全問題,我們想要的安全屬性和去中心化模式提供的安全模式是有差別的。就以之前提到的去中心化眾籌為案例:我們知道眾籌可以技術上設置成讓創業者直到資助款達到一定數額才可以取出。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已經成功籌集到錢的創業者攜款潛逃。事實上,即使在現在中心化模式下,眾籌網站也有一些騙局,最終被告上法庭。在去中心化模式下,創業者有可能會匿名,沒有被法律訴訟的威脅,這種情況下騙局一定更多。很難想像技術能夠解決這個難題。這是另一個案例,顯示了技術只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坦白地說,技術能解決的只是問題中無趣的那部分。

小結一下,智能資產的問題是社會性的,都是當事情不太對勁時引起的糾紛。在所有參與方都滿意的前提下,技術可以保證交易的高效性。但是,技術無法解決這些棘手的糾紛。

智能資產的優缺點

正如我們討論的,在一些傳統上需要人們介入的方面,智能資產不容易去中心化。事實上,自動化可能讓去中心化更加困難,因為調停和其他進程都是在事件發生後才出現,自動化很難協調好這種事後出現的不正常的事件。最後,智能資產產權會產生新的問題,比如在汽車的例子中,會要求軟件和硬件都安全。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討論過的例子只是一個完整智能資產協議的縮印簡化版。比特幣世界中的很多提案都是更為周全與細緻入微的。即便如此,在我們簡單的案例中,我們還是可以分辨出智能資產的好處和壞處。

智能資產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高效的所有權轉讓。對於像智能手機或者電腦這樣的產品,價值沒有汽車那麼高,如果有爭議一般也不會訴諸法律,所以使用智能資產沒有任何壞處。對於這些產品,不可分割的交易是一種有用的安全性特性。

通過區塊鏈的智能資產也可以提供很好的隱私保護甚至匿名服務。雖然我們說隱私保護會讓解決爭議變得複雜化,但對於一個消費者信息被公司濫用的社會,隱私保護還是很有意義的。在某些情況下,不需要揭露真實身份是交易方最看重的因素。這在中心化的中介模式下是不可能的。

最後,去中心化的模式允許自由選擇調停者。即使我們對法律系統很滿意,大多數爭議調停是由像維薩或者貝寶這樣的私人公司內部暗箱操作的。通過使用可替代的模式,讓調停公開競爭,我們有可能讓這個過程更加透明公開並接受公眾的監督。

加密、國家和大機會

崛起的現代國家和我們在本章討論的技術的目的有驚人的相似。在從氏族部落和小群體發展出來的現代社會,政府一直致力於精確地解決一個問題:讓陌生人安心地開展商務和其他交互活動。政府和我們討論的技術,採用的辦法也許大不相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

儘管馬克思主義者眼中的去中心化也許牽扯到解散國家,但解散國家這種做法不太現實,尤其是在其他人比如民主化國家的人民也希望去中心化時。然而,通過技術去中心化並不一定會和國家對立。事實上,它們可以相輔相成。比如,假設交易雙方都是經過驗證的,智能資產的交易就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高效地完成,萬一有爭議,也可以付諸法律。我們認為,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機會就在於,以和政府功能互補的方式建立去中心化,而不是試圖替代政府。

只要技術存在就可以去中心化,這種想法很吸引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需要找到經濟上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說政府的監管過於繁雜和低效,或者權力失衡導致的權力濫用。舉個例子,很多非洲國家的居民已經用「手機分鐘」(cell phone minutes)作為實際上的貨幣,這樣的貨幣脫離了政府的控制,也避免了相應權力的濫用。

總結一下,我們在本章描繪了去中心化的技術藍圖,也批判性地探討了去中心化的動因。我們鼓勵大家尋找去中心化更有說服力的案例,特別是把現有法律和監管實踐融合在一起的好案例。

《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